140、药碗之事
殿内一片寂静,苏锦瑟被突如其来打翻药碗,眼底闪过一丝茫然,但是很快就回过神来,脸上瞬间露出紧张之色。
翠华扶着大门满头大汗,狼狈不堪,她满脸惊惧,眼睛瞪得极大,还未从刚才见到的画面中回过神来,深吸了几口气:“药里有红花。”
殿内众人脸色大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额头磕在地上。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尤其是给苏锦瑟端药的宫女,肉眼可见地抖了起来。
苏锦瑟面色一白,她突然不记得刚才有没有喝下一口,她茫然地看了眼盛宣知。眼神中露出惊惧之色。
她身后的盛宣知感受到她的恐惧,把她紧紧搂在怀中。他脸上的狠厉几乎只存在打翻药碗的一瞬间,杀意澎湃,几乎能凝出实质,但很快所有的暴戾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张紧绷冷峻的脸,等到苏锦瑟看向他,便又把脸上的冷厉收敛了几分。
“欧阳,封锁东宫。”盛宣知冷淡地吩咐着。
跪趴在地上的欧阳泛流忙不迭地起身,花也不敢多说,立马出了安朝殿。
“王嬷嬷,你拿着孤的令牌,去范府请范老夫人入宫。”
王嬷嬷绷着脸,不吭一声,起身离去。
“温嬷嬷,把今日去过厨房的人全都看管起来。”
温嬷嬷一张脸雪白,默默离开,可出门后脸上的神情又露出一丝庆幸和后怕。
现在能被殿下委以重任,便是信任她的意思,可今日得到这份信任的前提却是东宫出了有人下毒要害人的太子妃,让安朝殿瞬间变成一根一点就炸的炮竹。
张如九显然也得了消息,等温嬷嬷出来的时候,一张脸阴云密布,手中的拂尘几乎要被他捏碎。
两人都是太子妃客居在汴京范府时才入了太子的眼,得以在太子妃身边伺候的,和地位独特,却不怎么管事的王嬷嬷不同。两人平日里也都是一人管内一人管外,相处时间最久,极为默契,今日对视一眼便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查今日去过厨房的人,我去查内院,张中贵去查外院。”
张如九点点头,指了指东边:“太子那边?”
“欧阳太监会亲自去查的。”
“拿走吧。”两人各自感觉到头顶上的压力,也没心情闲说,很快就散去。
安朝殿内,翠华跪在地上,恢复冷静后说道:“中伏前奴婢和如意结伴去厨房给娘娘看午膳的菜色和中药,却发现看守药炉的小黄门不见了,药炉还在烧着,我和如意觉得不对劲,如意便去找看守药炉的小黄门,我就负责守在药炉边上。”
还未到午膳时间,厨房里的人不太多,厨师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了,守灶边的小徒弟也大都心不在焉,摇着扇子蹲在紧闭的冰窖边上。整个厨房极为安静,只有火柴噼啪的声音起此彼伏。
被撇下的翠华独自一人在角落里坐着,药炉边上热极了,没一会就扯着一张小板凳一屁股坐下,晃着大扇子也不知是给自己扇风还是自做多情的给药炉加把火力。
药炉里的药逐渐要熬成一碗的分量,水位在一点点降低,药味越来越浓郁,逐渐弥漫在她鼻尖,熏得她不由后仰一下,但是这一下,让她突然觉得鼻子里闻到的药味有些不对劲。
苏锦瑟的安胎药极苦,往日里端到苏锦瑟手边的药早已气味冲天,久久难以散去,泛着无法言喻的腥苦味,可今日的药却有些诡异的香味,混在浓郁的药味中微不可闻,若不是翠华坐得近,也不会闻得到。
翠华虽然大大咧咧,可一碰到太子妃的事情就格外上心。心中一起疑,在看这个药炉就觉得很多细节有些奇怪。
这药炉边上怎么有一根红色的小细条,好像是药。
这个药炉边上包裹着的毛巾怎么像是被人动过。
药炉边上的是不是有个脚印!
翠华下意识觉得不对劲,她熄了火,把药炉里的药倒了一点到碗中,盯着那碗要沉默了一会,把药炉边上的小红条,小心翼翼地扣起来,又端起药向着慎思堂走去。
慎思堂是东宫的刑堂,里面都有通识药理的老人,翠华打算先去问问,这药到底是自己疑心还是真的有问题。
“贵黄门说是药炉上粘着的小红条是番红花,药里那股奇怪的味道也正是上等番红花的味道,奴婢匆忙赶回厨房的时候,却得知那药已经被人端道安朝殿了,这才匆匆跑回安朝殿。”
翠华说完,殿内陷入沉默,难捱的无言让每个人都觉得窒息,脸颊深埋,脊背深深弯下,不敢动一下。
送药的小宫女是苏锦瑟身边的二等宫女,此刻满脸惊惧之色,几乎要跌坐在地上,带她的点翠脸色煞白,也是几欲昏厥过去。
盛宣知的视线落在殿内的丫鬟身上,锐利的目光几乎能刺透在场所有人的皮囊,但他收回视线,把苏锦瑟扶到罗汉床上坐着,一摸手才发现她双手冰凉。
“不会有事的。”他把人的脑袋埋在自己肩膀上,把人抱在怀里,认真安慰着。
苏锦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迷茫和躁动。
她在东宫过得太过安逸了,盛宣知把她保护的很好。她身边除了翠华和王嬷嬷,其他的人都是他亲手安排调/教的,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她开口,就有一大堆人主动替她做了。
懈怠和疲懒让她对宫中的生活丧失了基本的警惕,就像放在高台上被精心供养的花瓶,美丽却无自保能力,谁也预料不到会是哪里伸出手来置她于死地。
“把地上的药收起来,让石御医来。”苏锦瑟沉闷的声音自盛宣知肩膀上响起。
距离她最近的吉祥立马上前把碎茶碗里的残渣收起,放到新的一个茶盏中。安朝殿寂静无声,一点细微的动作都被外面的蝉叫声所遮盖,安静得好似殿中空无一人。
“你们都下去吧,派人去找如意。”苏锦瑟低声吩咐着。
两人相拥片刻,苏锦瑟从他怀中出来,摸着杜子,长叹一声,苦笑道:“是我太不小心了,之前王嬷嬷就建议应该偏殿煎药的,我嫌它味道冲,又觉得东宫安全得很,不曾想今日差点出事。”
“今日,远氺居有人逃了出来。”盛宣知突然说起另外一件事情。
苏锦瑟迷茫地看着他。
“时间太巧了,远氺居情况复杂,我只是看管着不动手,今日先是她们逃了出来,后是你的药出了问题,若是事情拉得长久一点。”盛宣知动作温柔地握着她的手,可眉目冰冷,似雪寒霜。
“两浙大旱,官家不愿出钱救灾,之前的钦差只带了三百石粮食去了两浙,不过到底是个能人,最后让富商出钱救灾,去了北方卖粮,这才没产生大规模流/民,本一个月就可回京,官家突然要让崇王带着圣旨出使两浙。”
“被我阻止了。”他说的轻描淡写,可当时朝堂的情况却是紧张万分,政事堂和枢密院几乎要吵翻天,他们背后站着的太子殿下和崇王殿下态度却是大相庭径。
崇王激动万分,太子却是沉默不语。
太子的身份在这一次几乎能把崇王压死,官家即使想要强制崇王出使,可面对朝堂一半多的阻力也是毫无办法。
这种涉及黎明百姓的政事本就不能是官家一意孤行,想要把两浙的成果让崇王摘取是他的私心,若是执意如此,后宫不堪设想。
庆延帝贪恋权势,万万不会走到这一步。
“我不同意这事,不是因为宫闱内斗,嫡位之争,而是因为不能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入两浙的钦差是贫穷学子出身,一步步走到现在,当初救灾官家不愿出钱出粮,他千难万险才不辱使命,若是让崇王光明正大摘取他的荣誉,大梁学子该如何看朝堂。”
“而且大梁虽是继承儒家之道,却也吸取商君之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崇王的性格入了富裕的两浙必要犯事,两浙遭遇天灾再遇人祸,事情只会越来越糟,而官家的性子是不可能推出崇王的,到时候背锅的只能是这位钦差。”
苏锦瑟突然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太子作为辅君,仅次于官家之下,地位超然,而崇王之事,尽管政事堂的阁老四反对两同意,但资质最老的范阁老和冉阁老几乎是一力反对,此事几乎无力回天,毫无办法。
杨贵妃几乎恨得牙痒痒。崇王本就在出生上差了太子一大截,如今他好不容易成年后,她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堆到这位爱子身上。
官家的性格,欺软怕硬,对着两位资历崇高的阁老不敢做什么,但仗着是太子的父亲,总是肆意打压责备,容不得一点错误。
“是他……”苏锦瑟喃喃自语,心底涌现出愤怒之情。
官家的性格古怪到了极点,在他眼中好似只有杨贵妃一人,就连崇王也不得不排在他生母后面,只要是杨贵妃说的话,官家没有不同意的,放纵到枕边人近乎放肆。
但她看得清楚,在杨贵妃心中,崇王绝对排在官家面前,官家必然也是发觉了,所以才会尽心尽力给崇王铺路,可见他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
“不知道,希望是我多想了,欧阳已经去审问了。”盛宣知眉心敛下,看不清喜怒。
“可若是我出事,与这事又有何关系呢。”苏锦瑟有些生气又有些不解。
盛宣知笑看着她,摸了摸她的头:“当然有关系。”他没有把心中的话继续说下去,反而岔开话题问着,“现在可有哪里什么不舒服?”
苏锦瑟摇了摇头。
“没事便好。”盛宣知的脸色微微温和起来。
“有些事情我本想着慢慢来,徐徐图之,可现在觉得这样太过谨慎,对你而言不安全,你现在就像是一个活靶子,随时都可能受到伤害,这些糟心事我必须速战速决。”
作者有话要说:没得感觉的咕咕精道歉,六千实在来不及写了,拖延症害人,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