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混战
纵然平日多有不堪,但齐宣之毕竟是皇帝,经年累月积攒的底气还在。他推开挡在身前的太监,龙纹黄袍微微摆动,“老九,朕不记得有召你回京。”
齐国的皇子公主一旦成年,就不允许住在宫中,必须搬到自己的府邸生活,但是平日有出入宫闱的权利。然而只要立下储君,剩余皇子凡是年满十五,就要被派到封地,除非皇帝允许,否则终身不得离开。
齐宣之登基那年,齐景曜正好十五岁,因为是先皇比较疼爱的儿子,还被分派到富饶的江南。
老九挑眉,“怕是以后都不用麻烦七哥了。”
南边的普通刺客已经被丞相和众多太监解决,气喘吁吁的林丞相来到皇帝身边,他将带血的刀立在身前,“九王爷,你这要以下犯上。”
齐景曜漫不经心地点头,“确实。”
为官多年,林宗生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然而此时敌众我寡,他只好放低姿态劝道,“九王爷请听微臣一言,造反之事是大罪,即便您现在一时成功,不日亦要被京中三万驻军围攻,不如我们各退一步,就当今日之事没发生过。”
齐景曜很快戳穿他的意图,“你我二人都知此事绝不可能轻易姑息,丞相不过是想拖延时间等宫中护卫,但是恐怕你们没这个机会了。”
他以眼神示意下属,不多时,就有更多的黑衣人从四面出现,他们肩上抗的尸体,赫然是刚才跑出去求助的太监宫女。
丞相脸色一变,这才知道自己中计。第一批刺客不过是幌子,目的就是将他们全都困于内廷,不让外廷侍卫听到一点风声。
越来越多的黑衣人出现,齐景曜才点头笑道,“丞相在等人,本王又何尝不是呢?”
对面百名黑衣人蓄势待发,眼见大势已去,丞相看了一眼后方的妻子和君主,提刀上前,“九王爷想弑君,今天就要踏过老夫的尸体。”
林宗生毕竟年过半百,年轻时身体素质再好,如今也大不如前。更何况之前还经过一番打斗,此时手臂都有些颤抖,唯独他的眼神,是一如既往地坚定。
“丞相赤胆忠心,本王佩服,事后一定给您留个全尸,”齐景曜面露惋惜之色,随即嗤笑道,“七哥,这么多年你还是心盲眼瞎。一心想除去忠君之士,又错信奸佞之徒。”
林宗生不明所以,承帝却懂了。况且事到如今也不容他不信,但他仍抱有最后一丝侥幸,“是你强迫凝儿。”
让刺客暗杀丞相的计划是柔妃提出的,人是她带进宫中的,此计划唯独她和暗卫知晓,也只有她能从中作梗。
“也罢,就让七哥死得心服口服。说起造反之事,还是柔妃先找到的本王。”
提起那个宛若清莲般的女子,齐景曜也觉得惊奇。他半年前偷偷进京,虽有造反之意却始终不得章法,最后还是柔妃找到的他,也不知道一个宫妃怎么得到的消息,反正她答应帮他夺得皇位,但也要他承诺一个条件。
“不可能,”昏暗的宫殿下,雨滴顺着承帝的发丝留下来,他满脸不可置信,“凝儿绝对不会背叛朕。”
眼看时辰差不多,东园的火也快被浇息,必须要抓紧时间动手,齐景曜不耐烦道,“随皇兄怎么想,毕竟黄泉路上还有很多时间供你思考,”他顿了顿,肃声道,“动手!”
话音刚落,身后的黑衣人全都冲上前,他们不想惊动外廷侍卫,因此一律不用刀剑,只徒手进攻。哪怕如此,他们也要比胡乱挥舞着长刀的太监要强很多,眨眼功夫就快冲到承帝身边。
承帝高喊着,“暗卫!暗卫!”
远处欣赏着这一切的齐景曜还好心地给他解答,“你说那几个不成用的暗卫?本王一味药就解决了。”
暗卫忠心耿耿又身手不凡,势必是他造反途中的巨大阻碍,齐景曜为此发愁很久,却被柔妃轻而易举地化解,“暗卫平日吃喝均有严格管控,唯独一点上很容易做文章,就是他们每日服用的白漆木。”
暗卫每三天发一次解毒丸,为了不让他们背叛,解药均由皇帝亲自掌管,承帝有时不耐烦这些事,就让柔妃替他做。赵凝霜今早发了八份带□□的解药,而不善内功的暗九,则在议事后被齐景曜的人亲自干掉。
因为暗卫的存在是绝密,他们的住处也不为人知,所以一直到现在也没人发现。
手里所有的底牌全部失效,承帝也不由得开始慌张,他被丞相和几个太监簇拥着向御书房内逃,这次他不再拖拖拉拉,而是恨不得当即钻进房门。
太监宫女不断减少,就在众人都以为要命丧于此的时候,转机蓦地出现。举着火把的林空流突然从南侧冲出来,他身后也跟着大批兵马,弓箭手动作不停,飞箭不断向齐景曜射去,忙于追杀皇帝的黑衣人立马转身保护主人。
林丞相抓住机会,猛地冲出包围圈将承帝和妻子送进御书房,他快速关上大门,艰难地抵挡想要破门而入的敌人。
因为无人掌灯,御书房里昏暗无比,唯独偶尔从门缝传来的火光,映出承帝阴沉的脸。丞相夫人拍着门高喊,“老爷,老爷!”
门外兵戈交接的碰撞声、众人交战的呼喊声连成一片,门里门外仿佛两个世界,丞相夫人的哭喊在房间内不断回荡,即便如此,另一个声音的出现依旧清晰可见。
吱呀——
御书房的后门被打开了。
御书房的后门连通后宫,需要绕很大一圈才能过来,因此门外刺客不可能这么快就找过来,承帝惊疑道,“来者何人?”
哒哒哒的脚步声不断向前,来人至少有十几个,丞相夫人抿着唇,握紧了手中的刀。
幽幽烛火逐渐映出来人的相貌,女人红唇墨发笑得明艳动人,大红宫装逶迤在地,像是无边地狱催生的美艳女鬼。
贵妃娘娘举着灯烛道,“陛下,臣妾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