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九章
远在北京的周月还不知道,家里已经因为她而乱的不成样子了。
今天中午周月做了手擀面,面条做好了却没有立即放进锅里去煮,她听着那边祖孙俩的动静才开始下面条。
热汤面不能煮久了,久了就不好吃了。
算着时间,周月才端着几人的饭进屋。
刚一踏进房门,就看到了祖孙俩和谐温情的相处画面。
卫子浩的嘴角咧的大大的,笑的眼睛都找不着了,之前还说不喜欢爸妈,这会儿却抱着信纸不愿撒手。
一旁的卫奶奶脸上的笑意也比平常深了许多,可见收到家书让老人家有多高兴。
两人应该是还在讨论信上的内容,见周月进屋了也没挺下来。
“爸爸说等他回来了要给我带飞机模型,跟真的一模一样的!”
“哎呀真的啊?那好啊,你之前不是就想要了。”
卫子浩下午还要去学校,吃了饭好休息一会儿,中午时间紧迫,周月不得不打断了他们。
“卫奶奶,吃饭啦,小浩你先把信放好,不然待会儿滴了面汤有你心疼的。”
周月早已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绪,至少面上看不出分毫她刚才差点哭出来的痕迹。
卫奶奶听到动静转头看了过来,她把桌子上的信封收拾了,给周月腾地方。
周月低头放饭碗的一瞬间,余光似是瞥到了信封上的几个字,简简单单的几笔勾勒,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她只在心里感叹了下,也没去细看,转头就忘到了脑后。
“好了好了,先吃饭吧,这信奶奶先给你放好,等你放学回来再看。”
卫子浩摸着信纸还有些依依不舍,卫奶奶摸了摸他的头安抚,就拿过了他手里的信,又好好的放进了信封,最后妥善的收进旁的抽屉里,为了让他安心吃饭,还又承诺了一句。
“奶奶,那你放好了,等我回来,我再给你读读大哥写的那一页。”
“好好好,先吃饭。”
今天的卫子浩格外乖巧,一直都是笑眯眯的模样,乐的他都没心思找周月茬了。
寒冷的天气里,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吃进肚,浑身上下都暖和了。
周月现在还是长身体的时候,在卫家一个多月,她每天吃的都跟卫家人一样,大米白面,有肉又有蛋,养的她又长高了不少,脸色也红润不少。
厨房里的一点事忙完,周月下午又闲了下来。
以往这个时候,林杏芳或许徐金凤会来找她出去溜达溜达,不过今天周月心里装了事,就没出去了。
帮卫奶奶搬了竹椅出来坐,午后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昏昏欲睡。
卫奶奶又拿出了今天收到的那封信,戴着眼镜里里外外又仔细看了一遍。
卫家的客厅里有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记录着卫奶奶从年轻到年老的人生过程,生于逐渐安定的民国时代,十六七岁的时候参加过的学生游街抗议,国家有难时又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抗战救国的事业中,□□时期很是受了一番苦难,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最后拉扯着孩子长大,到如今。
这位一生跌宕起伏的老人家,经历过年轻时的热血激情,经历过那个欢乐悲苦的时代,最后一切又回归到了平淡安乐的老年生活,成了一个只挂念远行亲人的普通老人。
周月想着心里的打算,也搬了把椅子坐了过来,她手里也没闲着,拿着今天刚买的毛线分线。
“奶奶,子浩的爸妈为什么一直在国外呢?”
从平日的只言片语中,周月也能了解到一些事情,卫家几代人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卫子浩的父母都从事国家事业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卫家只有祖孙俩留守。
卫奶奶已经取下了老花镜,她慢慢的又收起信纸,一边捡着能说的跟周月解释了一句:“也是没办法啊,国家需要,这些许的团聚又算得了什么,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子浩他还小,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的重要性,以前子明也是一样的,后来大了,就理解了。”
卫奶奶转头看向周月,说到这,卫奶奶似是又想起了谁,脸上又浮起了一抹怀念的笑容。
“你还没见过呢,子浩还有个哥哥,叫子明,比你还大了几岁,以前可比子浩现在坏多了,现在长大了,懂事了,可不就理解了,并且做的比他爸妈还好。”
周月抿唇笑着没答话,其实卫奶奶不知道的是,她早就听过卫子浩哥哥的事迹了。
卫子明,卫奶奶的大孙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十六岁的时候跟着爸妈去了国外念书,仅二十岁的年纪就靠着自身的成就特招进了国家编制,在大院里,他的存在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成了多少熊孩子的噩梦。
不光是他的成就,那些老奶奶老爷爷提的最多的还是他懂事礼貌的性格,不过今日卫奶奶一说,原来,再好的人也是有“黑历史”的。
拆拆合合了好几次,卫奶奶手里的信封依旧没有一个褶皱,可见有多爱惜。
抚了下信封上的字,卫奶奶正要再说些什么,忽然顿了下,又转头看向了周月。
“小月,你来了这么久,有没有往家里寄封信?”
周月正打算等会儿问的,结果卫奶奶反而先一步想到了,她欣喜了下,转而又纠结了起来。
“没有,不是很懂这些,写了信不知道该怎么寄。”
“你看你,真是,怎么不早跟我说,那现在你有写好的信没有,有的话我现在就领着你去,出来这么久也没给家里个消息,不是该急坏了?”
卫奶奶一听就立马站了起来,叹口气,她都能想到周月家人着急的样子,换谁谁不急。
“有,我有写好的信,谢谢,谢谢奶奶。”
周月也跟着站了起来,心里激动的不行,手上腿上还缠着毛线,急得手忙脚乱的。
“好,你别急,去拿来我陪你去寄,慢慢来。”
也是她疏忽了,看着周月平常懂事可靠的模样忘了,忘了这也才是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初中都没上过,头一次出远门。
卫奶奶进屋披了个外套,周月拿了信,就扶着她往邮局去了。
到了地方,卫奶奶一路指点着她,写地址的时候又遇到了困难。
周月不知道是该写县城还是写镇上,想写县城又怕寄不到具体地方,想写详细一点又怕镇上没有收信的地方,毕竟之前她从来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事情。
最后还是卫奶奶拍板帮她决定了,能详细就尽量详细些,就怕寄不到地方。
这边其实还有更快的捎信方式,就是电报,两毛五一个字,虽然贵了点,可是速度很快,奈何一问周月家乡根本没有这东西,也就只能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