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恩科
隆嘉元年朱凌锶第一次上朝,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
虽说意想不到,可对于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朱凌锶本以为,自己的壳子年纪小,上朝也就是当吉祥物走个程序,朝政大事自然交由内阁搞定,没想到礼部尚书潘彬当廷启奏:
“今岁春闱,恰逢新君元年,宜开恩科,广布德泽,遍揽天下英才,为国效力。”
他这番言论,恐怕在大臣们之间已经形成共识,因为潘彬一说完,户部和工部的尚书和几位侍郎都纷纷附议。
黄遇摸着胡须点头,徐程他们也交头接耳,朱凌锶看了一眼谢靖,他虽然举着笏板,没有参与到讨论中去,不过也是容色柔和,唇角含笑。
看来这的确是件不错的事。
其实按照惯例,新君元年开恩科并不稀奇,要叫读书人记着新君的好处,日后记着报效皇恩。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几乎全是走科举的路子上来的,各个才高八斗,运势不凡,因此对于开恩科这件事,相当有积极性。
既能替皇上笼络人心,又能给自己一派招兵买马,于是议起恩科一事,朝堂上气氛异常和煦欢快起来。
朱凌锶自然准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来担任本届春闱的主考官?
春闱的主考,向来是个吃香的活儿,这一届的贡士,全都是他的门生,方便建立庞大的关系网,在官场中可谓得天独厚。
因要考校天下读书人,也必定要是一个天下闻名的饱学之士,不然难以服众,朝廷也没面子。
这样一来,可供挑选的人并不多。
黄遇年纪大了,还有点耳聋,他自己也推辞,于是担子自然落到文渊阁大学士、太傅徐程身上。
徐程既是内阁重臣,又是当朝大儒、文坛领袖,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这样的资历,来做主考,自然是绰绰有余。
礼部没有意见,潘彬是徐程的同乡,恐怕这个人选是他意料之中,吏部尚书孙洮却说,“若不是刘岱丁忧去了,也未必就一定是他。”
朱凌锶围观这些科举时代的学霸公务员打嘴仗,等到下了朝,才悄悄地问谢靖,“刘岱是谁?”
谢靖神色不变,“刘岱,字士昆,天兴八年的榜眼,兖州人,此人才具秀拔,当世诸人,鲜有望其项背者。”
刘岱居然就是刘士昆?
此人在书里,是谢靖仕途前期最大的政敌。刘士昆丁忧之前是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谢靖会试放榜前,刘士昆着人拿了帖子去谢靖住的客栈请他过府一叙。
刘士昆是而朝中北党的领袖,谢靖是南方人,按说他不忌讳地域之见,而亲近贤才,本该是一段佳话。
结果却是谢靖并未拜在刘士昆名下,反而和徐程走得很近。
刘岱两年前因父母去世,返乡丁忧,算着日子,也该回来了。
眼下,朱凌锶问到这一节,谢靖一脸平静无波,丝毫不提那之后刘岱“因爱生恨”,在仕途上对自己多方打压之事。
朱凌锶看热闹不嫌事大,“那依谢卿之意,刘岱与谢卿,谁更是治世之才?”
忽然被cue到,谢靖也不紧张,略一思索,便说,
“诗词歌赋,岱自是当世一绝;通经致用,靖未必居于人下。”
很好,夸起自己来也毫不嘴软。
要知道这时候刘岱已经五十多岁了,谢靖还只有二十出头。
他真的对自己超有自信,又十分坦荡,浑身上下散发着朱凌锶并不熟悉却很喜欢的君子风度。
如果谢靖脑子里,也有计算好感值的系统,那么朱凌锶对他的好感值,一定像马里奥顶到了宝箱,不停发出欢快的“叮咚”声往上涨。
于是传下圣旨,发往全国各地:隆嘉元年二月各府举人即赴京师参加会试,又有前三届中,进士及进士及第,而未授官职者,与杏榜贡士一并参加殿试。是为开恩科。
正月十五一过,谢靖每天来向皇帝汇报礼部关于恩科的进展情况,朱凌锶漫不经心地听着,还以为这事自己只要旁观就好。
谢靖问,“皇上,殿试的考题,您拟好了吗?”
朱凌锶大惊失色。
他一个穿越过来、几乎是文盲的人,居然要来出题目,考这后明天下的前两百名学霸?
看到小皇帝脸色忽然变得通红,谢靖也有些于心不忍,可这是他的职责,不得不硬着头皮催促。
“其实……这个……朕,”朱凌锶支支吾吾,
“不如请谢卿代劳吧。”
朱凌锶说完,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谢靖却陡然失色,“皇上,您这是折煞微臣了。”
经谢靖的科普,朱凌锶这才了解到,殿试的考题是绝对的机密,类似乎高考试卷,要打上五角星并且标注“绝密*开封前”字样的。
因此绝不能让考官之外的人知道,殿试的题目究竟是什么,一切经手的人,都要自觉保守秘密,而泄密则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一旦哪位主考任上出了泄题事件,这位大人的仕途几乎也就到头了。
这样的严防死守,既是为了公平,也是为了朝廷的公信力。
所以谢靖这样与本次恩科事务无关的人,最好一个字都不要知道。
朱凌锶这下懂了,不过他也明白,谢靖是不可能帮他出题了。或许可以和徐程商量一下,然而徐程也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家,朱凌锶和他说话,总有些畏惧,没有和谢靖这么随便。
自然也不能让徐程帮他做作业。
看样子是非得自己来了。
谢靖见状,一面心里念叨着“清者自清”,一面说与朱凌锶,历代君主都爱从四书五经里抽一句出来考。
四书五经,加起来可以砸死人吧,朱凌锶想。
其实这个范围,画了等于没画。
谢靖举了几个殿试题目的例子,作为前科状元,他对这种殿试真题简直是手到擒来,朱凌锶佩服之余,发觉自己……听不懂。
谢靖暗自揣摩了一下小皇帝的文化水平,即使拔高来说,也只是略通论语,其他经义,简直像是没听说过。
可怜朱凌锶怕谢靖太失望,为了显得自己不是那么文盲,搜刮脑子里所有古诗词,连“关关雎鸠”都背出来了,心情仿佛参加诗词大会接飞花令一般紧张。
“掉了吧掉了吧这下该掉了吧,”朱凌锶哀哀地惦记着好感值,他知道4848肯定在,但是依旧装死。
谢靖大概能料想到,朱凌锶恐怕没读过什么书,小皇帝的寝宫里,书桌太高了,并不是给孩子用的,可见只是摆设。
然而还有让他出乎意料的事。
皇帝不会写字。
其实朱凌锶是有试着写大字的,他小学时候在少年宫上过一个暑假的国画班,似乎记得毛笔该怎样拿。
但是写出来的成品却和鬼画符差不多,简直是行为艺术。
毕竟每天认真刷手机的朱凌锶,不要说是繁体字,简体字都不怎么会写了好吗!
如果朱凌锶可以为自己辩解,他一定会说:“给我一个全键盘,保证走笔龙蛇,还可以盲打!”
谢靖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
“皇上还小,不会的东西,学就是了。”
眼下最要紧的是协助他搞定殿试题目,毕竟距离殿试也没多少天了。
于是谢靖循循善诱,从殿试的目的讲起。是让皇帝依据自己的观点,直接向进士们发问,从而找出最理想的回答,化为政策措施来施行。
意思就是,朱凌锶最关心什么,最头疼什么,就作为考题出出来,然后看谁答得最好最合他心意,就给这人官职,然后让他去办这件事。
这样既贯彻了皇帝的旨意,又发挥了个人的才能。
朱凌锶茅塞顿开。
其实他对于书里的朝代时局,到现在参与感还是很有限,但是这个王朝最头疼最顽固的敌人是谁,书里已经写得明明白白。
北项。
接下来十多年,北项会不断骚扰后明边境,年岁好就和后明做生意,不好的时候就直接抢。
后来北项的新首领,杀掉兄长统一了各个部族,不再安心于这种且战且和的状况,决意杀入中原。
最危急的情况是,北项的军队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书里的皇帝差点就带着朝廷逃跑了,是谢靖站了出来,顶着压力劝说皇帝留在京城。
并且大胆启用了年轻将领李显达,最终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但是此前由于后明军队连吃败仗,节节败退,军民死伤惨重,大同府一地,生息寥落,哀鸿遍野,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有羽妃的例子在前,朱凌锶决定,这一次也要防患于未然。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朱凌锶想好了殿试的题目。
谢靖十分隐晦地向徐程透露了小皇帝不识字半文盲的情况,徐程长叹了一口气,不过想想此前传说中那个坏脾气还爱捣乱的太子,如今的局面,还算不错的了。
既然皇帝要学习,自然要给他请最好的老师。
几位顾命大臣都责无旁贷,刘士昆丁忧回来,也要分担一些,不过谢靖还想到了一个人。
徐程听到那个名字,不禁抚须微笑,“你若能请得他来,也是一桩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