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04章 年关将近,举家忙碌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这便是这个农村最普遍的情景,稻香村背靠大山,是一片颇为平坦的河谷地段,田地都异常的肥沃。
又因靠近府城江都的缘故,比起其余偏僻一些的村子,稻香村的经济条件明显要好上许多。
村里人种的蔬菜瓜果什么的,捡些时令新鲜的,拿到扬州城里头贩卖也能为家里带来一些进项。
府城江都的周边有许多肥沃的田庄,连绵成片,但大多都是扬州城中的那些大官富户们的私产,和稻香村的村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
不论是播种插秧还是收割打谷,都比那些东一块西一块散落在各处的田地要方便许多。
卫家的三十亩良田便是如此,位于稻香村的东边五里左右的一片河滩边上,连绵而成的一大片,虽不似北方是一片平原,也有高低起伏,但终究还是连在了一起。
和盛家其余的那些富庶的庄子比起来,这三十亩成片的良田自然不算什么,但在稻香村中,却是也算得上是独一份的了。
林氏一族之中,也只有少许的几户人家,家中的田产与卫家相差无几,可那几户人家无不是子孙满堂,将来若是分了家,这些田产自然也要分的。
关于租子的事情,丁健和清漓两人亲自上门和许大山相商,最后敲定了同村里其他人一样,收四成的租子,田税由卫家上缴,但丁税和徭役,两家各自负责。
至于商讨的细节,卫允没有多问,丁健夫妇二人也没有提,不过想来应该也没有那么顺利,总要进行一番讨价还价的扯皮。
时间就这么一日复一日的慢慢过去了,眼看着年关将近,天气也越来越冷,二姐清漓去城里头才买了一大批的物资,油盐酱醋,还有棉花布料,自己在家缝起了棉衣棉被。
想当年徐氏的绣活在整个扬州城也是鼎鼎有名的,靠着一手绣活还有卫秀才的私塾天地,卫家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卫家两姐妹从小接受徐氏的教导,虽然徐氏早亡,但两姐妹的绣活也学了有七八成,其中姐姐卫清舒的年龄稍长一些,绣活自然也更加的出色。
清漓的绣活虽然不如清舒,但比起十里八乡的这些女子们却要强得多,就算是和城里秀坊的绣师相比,也只稍差了一筹而已。
不知是觉醒了前世记忆还是穿越之后灵魂融合的缘故,一直到年关这一段时间,卫允都显得比较嗜睡,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不到半个时辰,便打起了瞌睡,一直睡到第二天辰时才堪堪醒来,每日午时的时候还得午睡大半个时辰,不然下午就会一直打瞌睡,没有精神。
起先小卫氏还有些担心是不是卫允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便带他去找了林大夫,没查出什么异样,又去城里的药铺找了个白胡子的老大夫瞧了,说什么神思耗损过度,但如今已无甚大碍,只要安心调养,增强体魄,肉食果蔬搭配着吃,过一段时间就能不药而愈了。
因此自那时一直到过年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卫允在良好的饮食支撑下,还有每日坚持的锻炼,以及穿越而来的福利作用下,卫允的身体已经变得极为康健,也不再是月前那一副瘦弱的模样。
身体逐渐长出了些许肌肉,力气也在稳步的增加当中,如今卫允的气力甚至于和十三四岁的大孩子比也不差多少了。
卫允本想买一把弓熬练气力,顺便把自己在军中学到的一手射击的好本事转换到弓箭上面去的。
可惜的是,弓弩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在大周朝是受到一定的管控的,现在的卫允,并没有路子能够弄到。
而且,一张好弓的制作工艺尤其繁复,而且耗时不断,所以一张弓的造价自然也是极高的。
以卫家现如今的财力来说,别说是一张弓了,就算是一把普通的剑,一把钢刀,负担起来也有些吃力。
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只能自己做了。
这还是卫允当初在网上看到的,一种反曲弓的简易制作方法,当然了,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弓不论是力道还是精准度亦或者使用寿命,都远远不如那些费时费力做出来的反曲弓。
江南多竹,做弓的原材料自然便是竹子。
稻香村四周就有成片成片的竹林,取材极为方便。
卫允将竹子削成四截长短不一竹片,又让姐夫丁健用树皮搓出来好几根细麻绳。
最长的的竹片约有四尺,也就是一米二三左右,用作充作弓身,然后是一根三尺左右的竹片,用细声绑绑住两端,与弓身的两端相连,然后卷动三尺的竹片,使二者之间的连接变得紧密。
然后再依次弄出两截二尺和一尺的竹片,依次叠加,两端依次用麻绳绑紧,使其和弓身紧贴。
最后才是上弦,弓弦在三根短竹片的另一侧,这样一张简易的反曲弓就制作完成了。
丁健看着一根原本是用来充当晾衣杆的竹竿,慢慢的在卫允的手中变成一张简易的长弓,两只眼睛瞪的老大,愣愣的看着正在打磨弓身的卫允,眼里,脸上,都写满了震惊。
“允哥儿,你这手艺是从哪儿学来的?”
卫允抬头看了一眼顶尖,很随意似的说道:“书上啊!姐夫,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没有没有,”丁健咽了咽口水,问道:“你这弓能用吗?我听说人家的弓都是用牛角和牛筋做出来的,你这么简单就做出来一张弓,力道怕是不够吧。”
卫允翻了个白眼:“姐夫,我那不是不会吗!那种手艺要么就是军队里头的,要么就是人家家中秘传的,我上哪儿知道去。而且就家里现在这条件,上哪儿弄牛筋和牛角去。
反正制做弓的原理都差不多,我这法子虽然简单,但也不一定就没用,我想着先做出来试一试,就算不成功也没事儿,反正也没浪费什么东西。”
丁健一想也是,一截竹子,几根麻绳,又不用花半个铜钱,再者,小舅子是读书人,知道的肯定比自己多,听他的准没错。
丁健的力气大,卫允便让丁健帮着将弓身都给绑结实了,然后才自己动手,开始调整弓弦的角度和位置。
看着卫允,丁健又问道:“允哥儿,既然弓已经有了,那箭怎么办?”
“姐夫,你就别担心了,我自有办法!”卫允眼珠子一转,目光落在了旁边的丁健身上,嘿嘿一笑,冲着丁健道:“姐夫,你要是有空的话不如再去帮我砍点竹子或者树枝回来吧?”
对于自家小舅子这些合情合理的要求,丁健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卫允又把自己的要求给他说了说,丁健提着柴刀就出了门。
约莫一炷香不到的功夫,丁健就扛着一大捆手指头大小的竹子和木棍回来了。
“姐夫,我不是说十几根就够了吗?你怎么砍这么多?”
丁健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反正都出去了!不如多砍一点,而且年后你不是就要去进学了吗!正好还可以用这些帮你编个书篓!”
农家人平日里做的簸箕、篓子什么的,都是自家动手编的,一个书篓而已,对于丁健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看着这个憨厚朴实的姐夫,卫允有些明白自家二姐为什么会挑他做上门女婿了。
解开藤条,取出几根尾指大小的竹子,又让丁健从屋里搬出来一个火盆,放上几根木炭,便开始了箭矢的制作。
想着反正是临时用的,而且这种简易版反曲弓的射程并不远,也不用什么箭翎了,直接选用笔直的细竹便可。
卫允先将竹棍削出一个尖端,然后放在炭火上烧,最后在石头上将箭头磨得平滑一些,这样做出来的箭头,会比直接削出来更加坚韧耐用。
然后再在尾端用刀刻出一个凹槽,用来抵住弓弦,这样子一只简易版的箭矢也就做成了。
寒冬腊月的,田里也没什么活,丁健自然乐得帮自家小舅子的忙,便学着卫允的方法挑选合适的细竹,用同样的方法打磨。
将前期制作的任务交给了丁健,卫允的工作就变成了对箭身进行细微的调整,通过炙烤和弯曲,将原本有些微的箭身,掰得笔直,这样子精准度也会提高不少。
上手之后,丁健的速度变得愈发的快,制作一支箭只要花不到半盏茶的功夫。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多出了三十多根成品。卫允还特地用一截竹筒做了箭筒,用麻绳绑在背后,抓了十几只成品的箭矢。
和二姐清漓打了声招呼,卫允就背着弓,背着箭,带着姐夫丁健出了门。
卫家后院的小山坡上有一块半亩左右的平地,被开垦成了一垄旱地,平时种些菜啊什么的,旁边有好几颗一人合抱的大树。
大树便是靶子,而卫允提着弓,站在了距离大树约莫十步左右,也就是约莫五丈远的地方。
(大周度量衡:一尺约合后世三十厘米,五尺为一步,十尺为一丈。)
搭弓上弦,然后拉开,瞄准,三点一线,松手!
嗖!
砰!
一声轻响,箭矢插在树干之上,虽然位置和卫允瞄准的偏差不小,但是能够射中,能够插在树干上,就说明卫允的弓箭制作成功了。
卫允喜滋滋的跑过去把箭拔了下来,量了一下,入木半寸多一些,而且还是五丈的距离,对野鸡野兔的杀伤力已然足够了。
“姐夫,我成功了!”
顶尖摸了摸头,憨笑道:“允哥儿真厉害!竟然真的被你做出来弓箭了!”
接下来就是测试弓箭的射程了,十步、十五步、二十步,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不论是精准度还是力道都还可以。
但到了二十五步之后就出现问题了,不仅仅箭道飘了,精准度下降,就连力道也软绵绵的,没了杀伤力。
而且这种力道用来射一些野鸡野兔什么的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遇到一些大一些的猎物作用就不大了。
对于自己制作的简易版弓箭也有了几分了解的卫允,就拉着一旁的姐夫丁健开始练箭。
两人在山上练了一个多时辰,然后才踩着返点回了家。
晚上,在卫允手把手的指点下,丁健也成功的制作出来了一张崭新的简易版复合弓。
第二天,两人又跑到山上去练箭,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树皮搓成的弓弦强度不够,在卫允she一百多只箭之后,就直接功成身退,断掉了。
然后还是丁健想出了办法,从山里找来另外一种树皮,掺入细麻丝,揉制成了一种新的细绳,用这种绳子做出来的弓弦,强度要远胜于先前的那种。
坚持射到四百只箭之后,弓弦没断,弓身倒是出现了裂纹,终究只是简易版的,没有经过任何的特殊处理,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然超出了卫允的预料。
接下来几天,丁健开始拿着柴刀上山砍柴去了,天气已经越来越冷,等在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就会下雪了,到时候肯定不方便出行,家里必须要储备足量柴火和木炭才行。
卫允也跟在丁健的后面,背着他那张简易的反曲弓,带上装着近二十枝竹箭的箭囊,背着一个丁健遍的竹篓,也上了山。
可惜的是,丁健砍柴的地方并不是很远,也没有什么野物出没,卫允也因此没了出手的机会。
不过五六天的功夫,家里头的柴房就已经被两人给堆得满满当当的了,卫允又跟着丁健连烧了好几窑的木炭,足够家里度过整个冬天了。
留下了足够家里度过整个冬天的木炭,剩下的一大半都被丁健拉去扬州城里卖了。
现在已经快到冬天了,城里那些个大户们正是储备炭火的时候,丁健的三百多斤木炭,其中品相好的足足有二百多斤,以十二文一斤的价格卖了近三两银子。
剩下的一百多斤差一些,以八文一斤的价格卖了近一两银子。
能卖这么多,主要是丁健烧炭的手艺好,出来的木炭品相好不说,而且很耐烧。
这一次烧炭,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花了近二十天的时间,却挣下了足足四两银子,这可差不多相当于几亩良田一年的出产了。
距离年关也越来越近,终于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天上飘下了如同鹅毛般的大雪,整个稻香村,变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田园。
整个天地,一片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