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相公喜邀家宴
那日在松筠院发生的一切,都如一场梦境。谢姮回到无忧院后,张辞铁青着一张脸,什么都没有问,仿佛对崔珩的死活并不关心。
可是外头的响动却令谢姮不得不关注那松筠院的变故。
几乎是一夕之间,博陵崔五郎殁了的消息就像长了腿一般传遍了长安城的里坊内外。
正当大家还在为这位养在深宅、鲜少与人结交的贵族子弟扼腕叹息的时候,传闻里大慈恩寺的首座和尚异僧万回突然出现在崔宅前。
万回大师拿着不死仙药,以报崔家祖上的救命之恩,硬生生地将毫无气息的崔五郎从阎罗王的手中给拽了回来,成就了长安城里的一段传奇美谈。
任凭谁只要往东市和西市走上一遭,耳朵里充斥的就是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这当中还有平康坊的勾栏瓦肆,还有长安城里的各大寺院的俗唱,更是与时俱进,连传奇话本都已经开始日夜宣说了。
实在是热闹极了。
而崔府,就更热闹了。
距离崔珩起死回生已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来,崔府几乎是门庭若市,就连拖家带口迁居到了洛阳的崔玄暐夫妇,崔家那几位颇为成器在洛阳做官的兄长们,都纷纷赶了回来。
但是任凭前院有多少热闹,这无忧院中还是冷冷清清,竟然没有一位长辈或者小辈来问一句话。或许是因为卢纨虽说是已故卢氏的至亲,但毕竟是外姓人,在这里虽说是半个主人,却也是闲散地很的,更别说他人还不在崔府。
“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同我说?”无忧院中刚刚练完剑的张辞,总算忍不住了,瞪了一眼还兀自抱着《太玄经》埋头苦读的女子。
谢姮抬起如画的眉眼,愣了一下神,旋即摇了摇头:“这书我看了这么多日,还是云里雾里的,你说是不是我天资太差,入不了道门的槛。”
“你是瞒不了我的,”张辞眼神锐利,他天赋异禀,谁的言语是真是假到了他这边都一目了然,“不过既然你不愿说,自然有你的道理,只是我觉得这崔府虽大,终归不是你我容身之处。等师父回来,我们便向他告假,一同云游去吧。”
云游?这对谢姮来说想都不曾想过,她从未离开过长安,更不知长安外面的天地是怎样的。
江南的烟雨重楼,西域的胡马阴山,北垂的雪海平沙,都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已,只不过从游吟诗人的口中听说过,从那书卷的墨香中窥视过。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太玄经》你虽看得不甚明白,然而观你骨骼根基,本就是我玄门中人,能入师父的门下便已经是槛内之人,切勿妄自菲薄。假以时日,让师父授你出家,我们觅个神仙洞府,一起修炼,与天地同寿,岂不美哉?”
张辞苦口婆心地劝着,谢姮只是点头,对里面的事情却是没有细想的。
这时,一位管事匆忙而来,谢姮认得他,正是前院的崔管事。
“张郎君万福,谢娘子金安,我家大相公今日家宴,有请两位移步,添添五郎君的喜气。”崔管事喜上眉梢,心情大好。
谢姮和张辞自然知道崔管事口中的大相公正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崔玄暐,也是博陵房崔氏的家主,当今武周天下名正言顺的宰相。
这位崔相公偕家眷久居洛阳,是圣上一手提携的重臣,日理万机、位高权重。听说这一回为了崔五郎的病情,硬生生地告假归家,连着四个儿子都一并回了长安的大宅,可见对这最小的儿子的爱惜之心。
“家宴?崔五郎可是大好了?”张辞问道。
“不单是大好了,是好全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真是祖宗庇佑啊!”
啪一声,谢姮手中的《太玄经》掉在了地上,风轻轻扬起,洒落了一地的海棠花瓣。
张辞看了谢姮一眼,抿了抿唇角,对崔管事拱手一礼,“贫道这厢有礼了,这除祟宴本该是去沾沾喜气的,只是如今师父有命,让我们弟子二人潜心闭关修炼,既然是崔府的家宴,我们还是不便打扰了。”
“可是……大相公有话,这次五郎君大安,定是因为谢娘子冥冥之中的庇佑,卢郎子早有话给了松筠院的,说谢娘子是五郎君的福星,大相公和相公娘子都是尽知的。”
谢姮不由地紧张起来,她借着去拾《太玄经》的当下掩盖心中的慌乱,生怕就被看出来脸上不寻常的神色。
“姮娘,你去吗?”张辞问她。
毕竟对方是崔家的家主,还是当今宰相,他们二人怎么算都是寄人篱下,即便张辞再不通人情世故,这点基本的礼节还是懂的。
“既是盛情,那我便去拜访一下相公娘子吧。”自己哪里是崔珩的什么福星,还是把话说开了才好。最好往后都不要有什么牵扯了。
家宴就设在正堂里,一众女眷则聚在内院陪着相公娘子裴氏说话。待谢姮赶到的时候,看见的就是穿红着绿的一群妇人小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如今春意甚浓,本就是春衫轻薄的时候,这些崔家的娘子虽说一个个都是官家妇,但如今也没有外男在,只是在婆婆面前,就略显得活泼了一些。
“这真当是托了五郎的福,如若不然,我们怎能在长安的老宅聚地这么齐整。”一位稍稍年长,鬓角梳地齐齐整整的青衣妇人笑道,她是崔玄暐的嫡长子崔璩的娘子郑氏,来自荥阳郑氏的高门之女。
“大郎娘子说的是,”坐在高位的裴氏轻呷了一口茶,眉眼中尽是化不开的喜气,她一身紫衣,通体都是玉饰,一幅白玉镶金凤鸟头面,衬地她双眸如点漆墨玉一般,虽是知天命的年纪,可浑然不见有丝毫老态,雍容之至,“五郎的身子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如今是解了这悬头之剑,真是神明庇佑,祖宗庇佑啊。”
“可不是吗?这会儿娘总算能放下心了,往后一家人常在洛阳,也不用总悬着长安宅子里的事情。”三郎崔瑨的娘子太原王氏一边说着一边剥了一颗葡萄递给了裴氏。
“五郎要去洛阳?”四郎崔璆的娘子乐安蒋氏在这一众女眷中年岁稍小,先是惊诧,后突然茅塞顿开般,“瞧我这个榆木脑袋,自然是要去洛阳长住的,本来碍于身子也不能举仕,如今都大好了自然是要入仕的了。”
“妹妹说的是,只是比起这个,五郎眼下还有一桩迫在眼睫的事情。”一直安静没有说话的一位赭石襦裙的妇人说道,她脸上虽然也带着笑,却不很是热烈,看起来是极为优雅的、矜持的,这是二郎崔珪的娘子赵郡李氏。
大家都欲往下听究竟是哪桩迫在眼睫的事情,崔管事正堪堪领着谢姮到了内宅,打断了这场母慈妇孝的安乐场面。
谢姮虽说是陈郡谢氏的后人,家门早已衰微,一向家里冷清,是从未见过这样大的阵仗的。堂上这一溜儿的妇人,看起来都是金玉琢成的,十几双眼睛都好像长在自己身上似的,根本是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谢姮拜见相公娘子、官人娘子,列为娘子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