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风波—1
女孩子应留长发,这是凤徵阿妈的观点,所以凤徵有一把及臀的乌发,浓密漆黑,每次洗头都是大工程。
这天她洗完,将头发晾到椅背,坐在院中,鹤徵拿着梳子在后面将它们梳顺。
“小猫。”
“嗯?”
太阳穿过院中正亭亭开放的茉莉花丛,满地起了花纹,风吹来,花摇影动,携着一种清香,沾人衣袂。凤徵目光随之移动,懒洋洋:“前阵子你荐我看一位美国作家的书。”
鹤徵点头。
“那里面有一篇《皮姆历险记》,说在南极洲附近的小岛上,遇到一种神秘液体,记得不。”
鹤徵当然记得:“作者说,这种液体难以描摹,它并非透明,也没有一种固定颜色,如同彩虹一样变幻莫测。将它们放入玻璃杯中,隔了一会儿,自动分成了许多小块,每块液体都有自己的形状,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它们各自分开。用小刀将液体切开,但很快它们又会融和在一起。”
“很神奇,对吧?我昨天翻《聊斋志异》,余德篇中,那个余德忽然搬走,留下一个白石缸,家仆移动时不小心把缸子打碎了,可水却没有流出来,看上去就像缸还在——你说那缸里的东西,跟皮姆历险记里的是不是巧合?”
“这么一说还挺像,”鹤徵背出原文:“‘视之,缸宛在,扪之虚软,手入其中,则水随手泄,出其手则复合,冬月不冰。一夜忽结为晶,鱼游如故’。”
“游方道士说是龙宫蓄水皿,蒲松龄认为是‘缸的魂魄’,我说啊,世上说不定真有这种东西。”
鹤徵的头靠过来:“唉?”
“这就是东方与西方的不一样了。千百年来,对于我们,声音就是声音而已,光也不过光线而已,异史氏记录彼种液体,不过以为传说闲聊,供以笑谈。可洋鬼子们却不一样,他们把声光发明出各种学问,什么留声机、照相机、电话机,以他们的研究精神,说不定确能发现世上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液体。”
“所以姐姐的意思,西方的坚船利炮,打我们是迟早的事?”
“如果我们当年能不闭关锁国,早一点放开视野,也许不至于到今天谁都可以欺凌的地步罢,”凤徵道:“你看日本,爹爹不就说他们正是倚仗什么明治维新才发达起来的么?”
鹤徵道:“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打来打去,连我们自己人也是。”
凤徵哂笑:“按阿叔的说法,军阀们打仗是为了争地盘,争地盘是为了更多的财宝,更多的财宝是为了养更多的军队,更多的军队是为了打更大的仗,打更大的仗是为了争更大的地盘……大鱼吃小鱼,无休无止。”
“呵呵,不知最后最大的那条大鱼会是谁。”
“不管是谁,我只希望我们能维持现在的日子就好了,你,我,阿爹阿妈,姥姥阿叔,丰年丰树,还有镇上所有人,可以时不时尝尝糖炒栗子,偶尔买点儿蜜饯酱菜,随便溜溜古玩画铺,像现在晒晒太阳……这对人生不算什么奢望,你说是吗?”
“我的凤丫头,这已经是奢望了!”
伴随着师学明的朗笑,一只大红木箱子出现,他往地上一放,姥姥跟在后面:“轻点,轻点儿哟。”
凤徵认得那木箱:“姥姥,又要晒皮衣了?”
“可不是,要不然冬天怎么穿呢?”姥姥挪动小脚将箱子打开,啪嗒,里面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眼瞅头发已经梳顺了,凤徵朝鹤徵摆摆手,要过去帮忙,姥姥止住:“等会儿,先让你叔抖抖灰尘,别糟践了你才洗的头发!”
凤徵便笑嘻嘻退两步,一面道:“皮货的味道可真重。”
师学明拿出一件狐皮坎子:“这钟东西,骚味儿能不扰鼻?我就不喜欢。”
姥姥道:“你不喜欢有人喜欢,狐皮手筒子最暖和。”
师学明将坎子反过来,“瞧瞧,正面一顺的毛,背后看却是无数皮子拼接的,娘,这可实在不怎么样,亏你还当宝。”
姥姥白他一眼:“那是皮匠没请得好,真正好的皮匠干活,不是这手艺。”
凤徵好奇地:“书上说的宝马轻裘,狐皮猞猁皮、小羔皮貂皮嘛的,不知到底什么样子?”
“那可真正轻而暖,”师学明啧啧:“很难得一张。曾经我见过一个军阀,要做一件紫貂围巾讨他的姨太太欢心,可工匠熟皮子的时候把皮子刮出个小窟窿,军阀一怒之下,将他杀了。”
姐弟俩倒吸口凉气,姥姥咄了一声:“吓唬小孩子干啥,还不过来帮一把!”
她正试图拎起压箱底的一件老羊皮袄,重得很,姐弟俩抢过去,一人扛一边居然觉得吃力。师学明哈哈笑着一把从中间举起,“娘,这东西你也捡着。”
“嫌弃这嫌弃那,有本事自己置件好的,让你侄儿侄女开开眼。”
“当年好的时候,十件八件都有了,如今不说他。”
“那就好汉甭提当年勇,”姥姥道:“快来帮我挂上去吧!”
师学明吃瘪,姐弟俩偷偷笑,这时胜堂叔的小儿子狗蛋气喘吁吁跑了进来:“不好了不好了,光伯呢,我爹叫我来叫他!”
“慢点儿狗蛋,出了什么事?”
“咱家山上的枣树被人砍倒大半了!”
“啊?”凤徵瞪大眼,“怎么会?”
“明叔在也行,”狗蛋过来拉他:“光伯不在,你赶紧跟我去看看吧!”
“小猫你去找爹,我跟阿叔上山。”凤徵转头对鹤徵说,姥姥也忙叫师学明放下袄子,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