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佛舌一案前,晋陵解氏一脉,尚且有珠玉琳琅之称。
解雪时身为幺儿,兼有先天体弱之症,因而自幼寄身佛门,师从灵鹘子修习剑术。
灵鹘子在当世素有剑圣之称,翩然仗剑,形如白鹘,俗家姓名已不可考,据说是向先帝献策不纳,又视当朝权臣如寇仇,怒而隐退,避居佛门清净之地。
解雪时灵心有余,于剑术一道一点即透,奈何先天不足,终无寸进。
他年幼时便倔强异于常人,握不动铁剑,便折木为剑,对着石壁苦练那些剑招,百遍无所得,便练上千遍、万遍,磨得指掌间淋淋漓漓的都是血,犹不知止歇。
灵鹘子曾断言曰:“此子刚极易折,慧极必伤。”
但他确实因此对这小弟子高看了几分。杏安七年,他于机缘巧合间,觅得一剂洗髓方,能祛先天胎毒,当即传讯于解雪时——一旦夺胎换骨,师徒一行便可云游四海,不受尘网挂碍。
谁知祸福无门,杏安七年,亦是解雪时生平劫数所在!
先帝颇好佛法,仅京畿一带,便设伽蓝寺百余座,权相严寰为投其所好,于西域诸国大肆搜罗,得毗娄博义天王下额骨及辟支佛舌,盛以七宝琉璃函,乘象辇进京。
解雪时有一族兄,时任越骑校尉,为人嫉恶如仇,素来不忿严寰劳民伤财之举,当即寻了个由头,在城门处截停象辇,开函验查。
只见佛舌通体青色,舌苔如鳞,颇为妖异。解校尉亲自以手查验,并悬于额上细看,那佛舌直垂到下颌处,其巨硕如此,不由令人疑窦丛生。
严氏家仆手眼伶俐,当即搬出佛典,同他解释。
原来佛祖三十二大人相之一,便为广长舌相,取言无虚妄之意。诸佛之舌,无不通体靛青,宽阔肥厚,长可覆面。此舌与寻常人迥异,足见佛法深厚。
解校尉将信将疑,正欲放行,那家仆便面上陪笑,从袖底下暗推过来一袋明珠。
谁知这么一来,却是弄巧成拙。解校尉当即勃然大怒,抬手将锦囊掷在地上,明珠滚了满地,都泛着一股淡淡的靛青色!
解校尉抬手一看,只见手甲之上,亦是敷了一层薄薄的铅粉,显然是刚刚从佛舌上沾染来的。
其人性如烈火,当即取了短匕,格开家仆,在佛舌上重重一划,但闻裂帛声一响,佛舌迎刃绽开,露出里头酱红色的血肉来。
这哪里是什么佛舌,分明就是一条涂了铅粉的腌干牛舌。
严寰为投天子所好,强行附会佛法,竟然胆敢瞒天过海,以这般毒物戏侮天子!
此事既已被他撞破,他又怎会慑于严氏之威?
谁知他尚未来得及进宫禀命,便已被严氏刺客一箭射中背心,毙命当场。当时在场的禁军,皆被生擒。紧接而来的,便是一道历数解氏十八宗罪责的诏书!居首的便是擅权越制,毁弃御贡,有不臣之心。
这一道诏书,却是严寰矫诏而成的,借着先斩后奏之速,将解氏一脉尽数打入诏狱之中,严刑拷问佛舌下落。
——那佛舌早已落入刺客鞲中,哪里拷问得出来?
严寰借势大肆株连,血洗朝野,解氏男子凡生须髯者皆腰斩,终于酿成了杏安七年令人人色变的佛舌惨案。解雪时负剑探亲,尚未来得及面见慈母,便已身陷囹圄之中,但见父兄残尸相枕藉,血流没胫。
解氏一门公卿之骨,竟被践于尘泥之中!
他因先天不足,年岁又小,因而同女眷一道,被囚斗室之中——这却并非严氏开恩,而是要严刑之下,令他攀咬恩师灵鹘子。
他那心悸气喘之疾,便是在那时落下的病根。
解雪时心思隐忍,竟是暗暗在牢中锉竹筷为短剑,借着更替食水之机,重创狱卒,逃出狱外。代价同样不菲——他剑术未成,亦在近身擒拿间,被重手法挫伤指骨,十指形同被废。
其时京中遍布严氏鹰犬,竟无他容身之地。
他心念电转间,眼前浮现的却是谢浚父子的身影。大理寺复核举国悬案,若能得其助力,或能将解氏佛舌一案翻成疑案。
那同样是个茫茫雪夜。
谢浚伏案夜读间,心思不属,恰恰在抬头间和他目光交汇。他倚在屋檐下,猫似的微弓着身,浑身都是融化的雪水,黑发丝丝缕缕黏在腮上,眼里含着深而寒的戾气。
谢浚心细如发,哪里会猜不透他眼下窘境?当即从手边抄了把伞,探在他头上,令大雪簌簌落在伞面上。
“翻案?”谢浚道,“这本就不是什么疑案,你我都心知肚明。若是圣人有权柄,何愁世上有冤案?”
他说得足够直白,解雪时如何不懂?
此间是非枉直,终究不过朝局翻云覆雨之争!
严寰一日不除,解氏便一日不得昭雪。与其苦苦求索,不如为天子重掌天下权。他心中洞若观火,只在伞下默然片刻,便用那双血迹斑斑的手在怀中摸索,勉强扯出一张残方来。
他十指无力,便低头以齿衔住,递到谢浚手中。
那洗髓方已被血污浸透,残缺不全,只能勉强辨认出半数药材。
得来的究竟是良方,还是鸩毒,已然无从考证。至少这方子沾着他伤处的热血,落在谢浚掌心时,已有了千钧的力度。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请求。
这一剂残方,似乎耗尽了他骨血间的力量,令他十指处的裂伤飞速好转,甚至连从前那些有心无力的剑招,都能得诸心而应之于手。他本就天资超绝,只是体格荏弱,如今血脉激荡间,六脉贲张,骨虚而血勇,竟然成为了他唯一的凭恃。
这也令他得以借着谢浚的援手,铤而走险,潜入禁宫之中,面见天子。
天子果然苦严氏久矣。
只是身为罪臣之子,哪怕是甘愿成为帝王掌中之剑,也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朕允你一诺,也要你立下三重重誓。
——若是行刺不成,尔便以此剑自戕,割毁面目,以刺客之身而死,此为第一誓。
——若是侥幸夺权,便入朝堂之中,整饬朝局,荡平残党,为朕立不世之威,此为第二誓。
——至于第三誓……
在先帝座前立下的誓言,依旧如雷贯耳,将他困囚至今!
如今严氏倒台已逾十载,大仇虽已得报,他却也袭了一身骂名,期间种种宦海沉浮,年少时那一场饮冰餐雪的往事,已不足为外人道。
谢浚道:“我从前不曾问过你,先帝当初要你应的,究竟是什么誓?是令你统摄朝堂,死而后已,还是领顾命之职,一旦幼主长成,便可还政于君?”
解雪时本是心神不属,如今乍听得应誓二字,竟如大梦初醒一般,先帝临终前,令他立的第三誓,几乎如滚雷般在耳边炸响。
——朕……朕要你护我赵氏血脉,令国祚不绝于此!此为……此为临终之托,朕已为孽子所害,切勿令……罢了,若是株儿实在不成器,你便弃了他,自在离去,也算是朕一点愧……
谢浚几乎是冷笑一声:“可恨,可怜!先帝这一身帝王心术不用来理政,全用于驭下了,倒是吃准了你这性子,非把你敲骨吸髓不可!”
他这人不若解雪时刚直,对立誓一事,颇有微词,尤其恨先帝玩弄心术,死而不僵。正欲再发几句牢骚,却见解雪时怔忪出神,想必是为往事所触动,心中不由转柔。
“罢了,我又如何拗得过你!”谢浚长叹一声,道,“你这么爱立誓,我却是也要逼你来立一立誓,占个口头便宜的。”
解雪时不由看他,问:“什么誓?”
谢浚没想到他竟会乖乖上套,心里一瞬间转了十万八千个念头,目光亦是下意识地一避。偏此时月色如银,庭中空明,点点梨花如微雪,飞旋不定,他心中的绮念亦随之摇荡,被照得呈露无遗。
三分欲中,竟有七分是情。
他心思转得极快,当即微微一笑,道:“先前约你去赏雪,总不得成行。等此间事了,你我便去践行赏雪之约,如何?”
解雪时一怔,道:“这也要立誓?”
“若是区区一两载,自然不必立誓,”谢浚悠然道,“你可要仔细斟酌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掌心里却微不可察地渗出了一层薄汗,一面替解雪时去系外衫。那满把乌檀木似的湿发,萦绕着一股温热的汗意,被他轻轻拢到了掌中。
“阮桥亭的小雪,你应当看惯了,不如……”
“既然要赏雪,自然要去关外。”
有个声音冷冷道。
谢浚霍然回首,只见袁鞘青披了件湿透的外衣,一手提了个酒坛,不知在院墙边立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