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 111 章
因为那人的消息,宋启源并未参加这次考试,也算是宋家的一大幸事。因为距离科考结束以后不到十天,朝廷就对这次科举彻底来了一个清查。
大概是朝廷这一次彻底想要整顿一下这种不正之风,凡是涉事者,不论事情大小一律从严处理,其中以朔阳最为严重。
朔阳在这次科考当中向民间泄了题,考试前半个多月,就有人明码标价,将这是春闱的试题卖出,刚开始大家都只以为这不过是商家想出来的噱头,任谁都没感想这竟然会是真正的试题,都想着考试之前多买两份题做做,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有买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买了题以后,除了自己做还认认真真请家里面有学问的人,将这套题进行了分析,在考场上的答卷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有的人只不过是寥寥草草的看上一眼,等到考试开卷时,自然又是悔不当初。
同样的卷子,有的人考得好,有的人考的不好,这些考的不好的人有怎么能够答应,没过多久就将这件事情给告发了。
按理来说这科举泄题乃是一等一的大事,官员们都知道沾了这种事情,大则要株连九族,小则要人头落地。
朔阳这件事情的性质太过于恶劣,影响又实在是太大,事情甫一刚出,朔阳知府就被抓了,朔阳知府是第一个能够拿到题的人,在每年进京正是参加春闱之前各州府都会自己举行一场考试,真正优秀的人才才会被送入京城。
这一环节的考试也算是春闱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做小动作也是在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经常是由当地的最高长官知府来负责的,所以这件事无论是不是朔阳知府做的,都与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事情刚一出,就将朔阳知府一家老小全部都逮了。
但是要如何审理朔阳知府,要不要对其用刑着实让审问的人给犯了难,原来这朔阳知府正是淑妃娘娘的父亲,当今明王殿下的亲外公,与皇家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沾亲带故。
皇帝因为淑妃和明王的缘故,虽然这个人才干一般也给提成了知府想要让明王脸上有一些光彩,同样宫里的其他娘娘有的也是家世低微可是皇上却从来没有想到这些事情,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都可看出皇帝对淑妃母子的不同来。
更何况还有明王在呢,皇帝总不能让明王的外家是罪臣,所以这群人刚刚一被捉,立马就有人去京城向皇帝请示。
本来以为皇上会看在明王的面子上面对这件事情淑妃的母家网开一面,没有想到皇帝当时勃然大怒,要将他们一家打入天牢,天牢那是放死刑犯的地方,凡是入了天牢的人,无不是干了穷凶极恶的事情。
这种人就是国家大赦,也是不可以赦免的。
有臣子顶着皇帝的怒火道:“请陛下三思,杀朔阳知府一家事小,要是因为此事牵连明王殿下那就得不偿失了,还请皇上看在淑妃娘娘,看在明王殿下的份上从轻发落。”
这人刚说完话,立马就有一人站出来道:“这淑妃娘家到底还算是皇亲国戚,请皇上从轻发落。”
一间屋子里面不过数十人其中竟然有一多半的人向着罪犯说话,其中大多数的理由都是淑妃和明王。
皇帝坐在首位脸上面无表情看不清表情,底下的大臣们寒蝉若惊,都害怕这一把火烧到自己的身上,过了一会儿才听皇帝道
“妃子的娘家可以目无法纪,做出这种事情,是不是皇后的娘家就算是谋反,朕也应该谅解才是。”
这话说的诛心,范国公也在间屋子里面刚一听见就立马跪倒在地道:“请皇上赎罪。”一时之间整个屋子里面都是请罪的声音。
“太子你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才是。”皇帝问向五皇子。
太子虽然不像其他皇子那样方便和外臣联络,可是他却有听政的权力,这是别的皇子所没有的。
当五皇子知道这件事情与明王有关时,心里面的小人几乎要跳舞了,可是他还是不能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来。
“儿臣以为父皇应该先派可靠的人调查这件事情,不要使无辜的人蒙受冤屈,若是朔阳知府他们一家真的有负圣恩,还请父皇不要因此责怪七弟,毕竟七弟年幼,一向与朔阳知府一家也无甚来往。”
听了五皇子的话,皇帝的脸色稍微要好一些,若是五皇子请求他为了明王从轻发落朔阳知府一家他觉得五皇子有些优柔寡断,不宜位储。可要是五皇子对七皇子赶尽杀绝,他又觉得五皇子,无情无义,五皇子的回答刚好回答到了皇帝的心坎上。
又想到五皇子最近和范家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皇帝道:“这件事情先放到一边,我这里有另一件事情要让你去做,范老夫人如今已经耳顺之年,这决定要加封范老夫人为国太夫人,由你去向范家传旨,另外问问范翼,他眼睛如今可好了,要是没有什么大碍了,就让他回皇宫里面当差吧。”
“恭喜范大人。”
“恭喜范大人。”
范国公回去的路上不断有人向他祝贺,范国公也是笑容满面的,刚刚回到府,就有人在他耳边悄声说了些什么,然后范国公就急匆匆的到了书房。
书房里面正跪着一个人,见到范国公来便道:“国公爷事情已经办好了保准一点痕迹也看不出来,这是咱们的东西。”
说完话就打开了一个小盒子里面,这个盒子里面竟然放了三锭金子,范国公将金子用手拿起来道:“这东西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我这里来了,那人都处理好了。”
“砍了双手,丢进河里面了,任谁都看不出来了。”
“那就好。”
皇帝虽然愤怒可到底是顾念淑妃母子,专门派了自己的亲信去查朔阳知府一家。
朔阳知府和妻子被抓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他拿到题目的时候就将题目放在书房的一个小匣子里面,自己连题看都没有看,题是怎么样泄露的他真的不知道。
“大人咱们要不要用刑啊?”
“知府大人,夫人就不必了,先给小公子用刑吧。”这个小公子是淑妃哥哥的儿子,从小就是淑妃父母亲自带大的,很是疼爱,听到要对他用刑,淑妃母亲简直心如刀割。
“大人,大人,他还是一个孩子,有什么事情冲着我来。”淑妃的母亲苦苦哀求。
这些问话的人什么没见过,他们认为要想问出来,必然要用一些东西,没过多久这个小公子就将什么事情交代了。
“大人他是个孩子,受不得刑,为了不受罪,自然胡乱说一弃您千万不能当真啊,我们家平日里连别人孝敬的财物都不敢收,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情来。”
淑妃的母亲眼泪哗哗的往下流,自打女儿进宫承蒙皇恩以后一家人无不谨小慎微,惟恐自己给女儿和外孙脸上抹黑,一家人紧紧巴巴的靠着自己老爷的俸禄过,甚至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
主审向底下的人交代了一些什么,底下的人就出去了。大概一个时辰以后那个人回来,手里拿了一个包袱,当着所有人将东西打开以后,里面装满了珠宝首饰。
淑妃的父亲一直坚信清者自清更何况还有七皇子在,皇帝不会白白让人污了他家的名声。
“将这几个人分开关,我们在审一审其他人看看这件事情的主谋到底是谁。”主审说道,通过这几天的审问,主审人自然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是这位小公子谋划的,他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朔阳知府夫妻二人更不可能,他们还有七皇子呢,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更何况朔阳知府为官清廉的名声一直在外,一个连贿赂都不肯收的人,又怎么会有胆子将科举试题向外泄露呢。
案情只要开了一个口子,只需要抽丝剥茧的往下查就是,根据淑妃的外甥交代,他虽然是知府的孙子可是知府在钱上对他并不是特别大方,他自己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喜欢打马吊。
别人都知道他是知府的孙子,多多少少都会让着他一些,前些天他认识了几个人,刚开始还可以,结果越玩越起劲,最后他输了五百多两银子。
那些人便威胁他要到他们府上要账,他一个月的零花钱只有五两银子,说少也不少可是相比这五百两真的算是杯水车薪了。
正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债主告诉他自己家里的亲戚,屡试不第,要是他能将这次考题弄来,不仅五百两银子不用他还了,而且还会另外再给他一笔钱。
刚开始他是不愿意的,最后那人对他说这件事只有他一人知道,绝不会泄露给其他人,让他想想要是他将题泄露给别人,那么作为买题的的人下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淑妃的外甥想着总不会有人要害他自己,得了好处的人总不会到处宣传,只要所有的人都将事情吞进肚子里面,就不会有人发现的。
知道那份试题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淑妃的外甥才发现事情已经不受控制,自己极有可能是着了别人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