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大事年表

1785年:首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抵达广东,返回纽约。

1787年:塞勒姆市伊莱亚斯·哈斯科特·德比的“大特克号”商船(Elias Hasket Derby’s Grand Turk)开始定期与中国贸易;到了1800年,以人均收入计算,塞勒姆市凭借商船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城市。

1838年:内森·邓恩(Nathan Dunn)在费城开办“中国博物馆”。

1839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结束;该条约承认英国在中国5个通商口岸享有治外法权,并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45年:马萨诸塞州的凯勒·顾盛(Caleb Cushing)乘坐布兰迪维因号(Brandywine)三帆快速战舰抵达澳门,与清王朝签署了《望厦条约》,使美国人同样有权使用对英国人开放的5个口岸,外加治外法权:美国公民只服从美国法律。

1845年至1847年:波士顿的“伟大中国博物馆”展览。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中国要命的内战,多达两千万人丧生。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亚罗战争”(Arrow War),以破坏、掠夺圆明园达到顶峰。

1870年:波士顿美术馆创建。1909年,该馆迁至目前的地址,拥有美国最重要的亚洲艺术收藏之一。

187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立。1905年,搬迁至曼哈顿第五大道。起初,该馆展示奥尔特曼和摩根收藏的中国瓷器。1915年,组建了亚洲艺术部。

1886年:在纽约拍卖会上,威廉·沃尔特斯以18000美元买下了桃花天球瓶,引发了“瓷器泡沫”。

1888年至1889年、1891年至1892年:威廉·柔克义两次前往西藏。

1897年至1904年:中国铁路建设兴起。

1898年: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在剑桥创建,该馆以威廉姆斯·海耶斯·福格冠名,他的财富来自中国贸易。

1898年至1905年:埃德温·康格公使和妻子莎拉旅居中国。

1900年:义和团起义引发了围攻外国公使馆和掠夺中国珍宝,王公贵族逃离北京。之后谈判中,在设立庚子赔款奖学金支持中国年轻人前往美国学习方面,柔克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1年至1904年:贝特霍尔德·劳费尔率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席夫考察队在中国考虑。

1902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返回北京。

1903年: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在波士顿的博物馆开馆。

1904年:凯瑟琳·卡尔创作的《慈禧太后肖像》在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该博览会被非正式地称为“世界博览会”。

1905年至1906年:包括端方在内的5位中国特使出访日本、欧洲和美国8个月,旨在寻求适用于中国的宪政体制。

1905年至1909年:柔克义担任美国驻华公使。

1907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参观龙门石窟。

1908年:康格中国收藏拍卖会进行了4天,遭到纽约媒体的口诛笔伐。

1908年:柔克义在五台山佛寺与十三世达赖会谈。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驾崩,溥仪继位。

1908年至1910年:贝特霍尔德·劳费尔率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布拉克斯东考察队在中国考察,促成该馆征集大批西藏文物。

1909年:美国国会颁布《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对超过一百年历史的艺术品免征进口税。

1909年、1910年:查尔斯·朗·弗利尔两次前往中国。第二次时抵达龙门,考察了那里的石窟。

1909年至1913年:廉姆·卡尔霍恩担任美国驻华公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妻露西返回北京居住至1938年。

1911年:大收藏家端方在武昌被砍头。1924年,他收藏的一套青铜礼器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征购。

1911年至1912年:清王朝垮台。1912年1月,清朝皇帝退位。

1913年:本杰明·奥尔特曼去世,将其瓷器藏品遗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913年:摩根为源于故宫、奉天和热河的中国宫廷艺术品报价。他死于罗马,其瓷器藏品被杜维恩出售。

1913年至1914年:中国实施禁止迁移古物的法律。

1914年: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在多伦多开馆。

1915年:约翰·洛克菲勒利用父亲提供的两百万美元,从杜维恩手里购买了摩根瓷器收藏中的精品。

1923年:弗利尔博物馆在华盛顿开馆,它是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首家以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

1923年:在马歇尔·菲尔德资助下,劳费尔重返中国进行征集。

1923年至1924年:兰登·华尔纳首次率领福格考察队前往敦煌。

1925年至1926年:兰登·华尔纳和贺拉斯·杰恩率领福格考察队再次前往敦煌。

1928年: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征集该馆3幅元代壁画之一的《弥勒佛的乐园》。

20世纪30年代:劳伦斯·史克曼、普艾伦和乔治·凯茨旅居北京。中国艺术品收藏的黄金时代,包括征集龙门石窟的浮雕的行动。

1930年:中国颁布保护古物的法律。

1930年:洛杉矶博物馆预付20万美元购买马特将军收藏的陶瓷。

1933年: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开馆。史克曼将建立该馆杰出的亚洲收藏。

1935年:邓曼·罗斯去世。他的11000件藏品,包括重要绘画和雕塑,入藏波士顿美术馆(1500件入藏福格艺术博物馆)。

1935年至1936年:伦敦伯灵顿宫皇家学院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美国博物馆在其中大放异彩。

1942年:继1935年奥托·伯查德的亚洲收藏在柏林被没收、出售后,美国“敌国财产管理办公室”批准拍卖日本山中商会的艺术品和资料。

1943年:格伦威尔·温思罗普将其高古玉器、青铜器藏品遗赠给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

1949年至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有关部门没收了卢芹斋的古董店。卢芹斋退出古董贸易界。

1950年:明尼阿波利斯州艺术学院利用阿尔弗雷德·皮尔斯伯里的遗赠,将自身建成亚洲艺术重要研究中心之一。

1959年:艾弗里·布伦戴奇同意将首批藏品捐赠给旧金山市,条件是该市同意资助一家著名博物馆予以展出。选民同意通过发行债券支付相关费用。

1961年: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代中国艺术展”。

1966年:旧金山金门公园的德扬博物馆为布伦戴奇收藏开辟一个展厅。1973年,该馆被合并为一个新馆,重新命名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1973年:经在美国法院对簿公堂,根据美国《禁止与敌国贸易法》条款,原属于冯·德·海特男爵的13件亚洲艺术品,成为弗利尔博物馆的藏品。1978年,它们正式成为该馆的永久收藏。

1973年:在克利夫兰博物馆李雪曼率领下,北美主要博物馆研究员和艺术史代表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美在合作政策方面进入缓和期。

197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征购中国出生收藏家、鉴赏家王己千的主要绘画藏品。

1973年至1975年: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近400件展品,前往华盛顿、堪萨斯城、旧金山和多伦多的博物馆巡展。

1974年:亚洲协会(1956年由洛克菲勒三世创办)在纽约的博物馆开馆,藏品由洛克菲勒三世及其妻子布兰切特捐赠。

1974年至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在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巡展。

1981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征购约翰·克劳福德的书法绘画藏品。

1981年:由布鲁克·阿斯特资助的明代风格“明苑”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对外开放。

1982年:中国颁布《文物保护法》,将所有石窟、墓葬文物等列为国家财产。

1987年:赛克勒美术馆在华盛顿开馆,与弗利尔博物馆紧密相连。

1992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新展厅开放,以展示赫伯特和弗洛伦斯·欧文捐赠的装饰艺术藏品。

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帝国的辉煌展”,赴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等地巡展。

1997年:保罗·辛格(Paul Singer)将其收藏的大量高古青铜器、陶器遗赠给赛克勒美术馆。

1998年:布鲁斯和露丝·代顿,向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捐赠清代“谦益堂”,包括书房和庭院。

2000年:佳士得、苏富比在香港联合拍卖中国宫廷藏品,包括3个圆明园青铜兽首,均被保利集团拍下,在其新博物馆中展示。

2003年:清代徽商住宅“荫余堂”在马萨诸塞州塞勒姆市的皮博迪博物馆对外开放。时任该馆研究员的南希·白灵安与中方协商达成协议,将其整体迁至该馆复建,使其成为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展品。

2005年:北京设立收复文物项目,旨在确定1860年至1949年期间中国流失的博物馆级艺术品。

2009年:美国国务院批准与中国签署《备忘录》,限制中国250年以上历史文物进口美国。

2009年:巴黎拍卖伊夫·圣洛朗收藏。中国抗议拍卖两件从圆明园掠夺的青铜兽首。拍卖继续进行,但是,竞拍获胜者是中华国宝基金会的蔡铭超,他拒绝付款。后来,拥有佳士得拍卖行的法国商人皮诺将两件兽首捐赠中国。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英国成为世界领先的艺术市场。然而,其销售总额随后备受争议。

2014年:挪威卑尔根市的科德博物馆同意将21件石柱归还中国。据称,它们源于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实施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