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战争之囚

“时机不同,堡垒工事的有用性也不同;如果它们在这次有利,也有可能在下次就有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玛格丽特与她的随从一直逃亡了五个日日夜夜,最终他们在卡拉城堡(Carlat)找到了栖身地。这里是菱格尼斯的兄弟马尔塞(seigneur de Marcé)镇守的堡垒。他同时也是一小支兵团的将领。而这里也是天主教联盟的大本营。卡拉城堡位于奥弗涅(Auvergne)的多山区域,这里易守难攻。马提翁将军一路追来,但是后来他害怕大军调离使得亚仁处于纳瓦拉的亨利的军事威胁之下,于是最终他放弃了追捕。但是纳瓦拉王后和她的同伴并不知晓,他们还是马不停蹄,丝毫不敢懈怠,最终在9月30日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玛格丽特一定累坏了。因为自她仓促地从亚仁逃亡以来,她途经了一百多英里地形条件恶劣的地区。

作为这一地区最安全的地方,卡拉城堡很明显是玛格丽特的避难首选之地。更好的是,玛格丽特本就是拥有这座城堡。这里曾是国王亨利三世的一处财产,当时代替现金被授予给她作为她的嫁妆。这座城堡已有百年之久的历史,位于一个险峻的悬崖之巅,周围有高墙环绕,还有一个巨石砌成的塔楼守卫着它。它周围的附属区域也很庞大,有自己的小教堂还有一个巨大的法国庄园以及其他的一些外围的建筑。这座城堡只有一条崎岖而多石的小路与外界连接。卡拉城堡是难以企及的也是难以征服的。

但是不幸的是,这里也不宜生存,正如它的主人一早就发现的那样。大量的居住者就需要大量日常生活供应,更不用说那些防备侵略者的保卫工事了。实际上没有人真正地在卡拉城堡居住上很多年。这里曾经华丽的宫殿已经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玛格丽特逃到那里后发现她的住处早已不是原来那般的奢侈华贵,就连窗户上的玻璃都没有了。

这次又是她的王室身份挽救了她,或者至少是缓和了她的痛苦。亚仁的居民急于向马提翁将军表忠心,于是向玛格丽特的侍女和留下来的家臣展现出了极大的关心。那些滞留下来的侍者不但被允许收拾行李追随他们的王后,而且他们的旅程似乎更加的安逸舒适而体面。除此之外,她之前的所有物件包括她的衣服、寝具、和礼服等,甚至还有她的马车和珠宝都被小心地包装然后送到了卡拉城堡。整个过程约耗时两个多月,直到1585年12月初的时候,玛格丽特终于与她的旧臣团聚了,她甚至又可以睡在自己以前的床上了。

但是,她的处境依然是很危险的。因为她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只能指望那西班牙所许诺的500,000克朗,她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生计。她的一位秘书显然对于在寒冬时节住在深山中的一座破败的城堡很是不满意,于是他企图勒索玛格丽多支付高薪金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当玛格丽特拒绝支付的时候,他便对她破口大骂,态度粗鲁,并宣布不再为她服务。作为报复,他带着一些之前被委托的绝密信件逃向了巴黎。这些信件是玛格丽特写给吉斯公爵,内容是确定她本人加入天主教联盟。这位秘书直接把信交到了法王的手中。

凯瑟琳王后和国王亨利三世都已经知晓了玛格丽特已经加入了天主教联盟,她也并没有对此事遮遮掩掩,而现在他们又多了确凿的证据。没有这些证据那就不是犯罪。根据去年夏天在内穆尔签订的和平条约的条款,国王现在应该在接下来的冲突中与他的妹妹和吉斯公爵是同盟方。但显而易见,实际上,国王亨利三世非常轻视而提防这位受人爱戴的公爵,并一直等待机会报复自己这位所谓的盟友。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位杰出的将军势力依然雄厚到让国王亨利三世无法与之正面冲突。到1586年2月15日的时候,也就是在玛格丽特的秘书背叛了她不久以后,吉斯公爵率众列队开进巴黎。市民们蜂拥而至,挤满了人行道希望目睹一下这位著名战士的风采。“我们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没有廷臣敢挡在我们的前面,而周围簇拥着约五六百贵族。”吉斯红衣主教叙述道,他全程陪护着自己的兄弟。“我们那天并没有看见国王,但是在我们去吉斯公馆而途经的几条街上挤满了人,我从没有看见过人民如此的兴奋而激动,因为所有的房子和街道都挤满了人。”

吉斯公爵可能根基太牢,势力太大而难以公然对抗,但是玛格丽特则不同了。当二三月间,纳瓦拉王后在她那摇摇欲坠的城堡里生了重病的时候,凯瑟琳太后和国王亨利三世都一心希望她逃不过此劫。但最终他们失望了,她在五月的时候痊愈了。凯瑟琳王后确实有理由希望她的女儿遭遇不测。纳瓦拉国王已经集合起了一支大军,此外甚至还威胁雇佣另外两万德意志和瑞士雇佣军,这些都是伊丽莎白赞助的。太后极力想阻止这次进攻,于是打算诱骗她的女婿重回天主教以解决继承和冲突问题。凯瑟琳太后试图再给亨利一位美丽动人的新娘以期达成此事,条件就是亨利与胡格诺教徒们划清界限并且宣布放弃新教。很明显,这一计划只要玛格丽特还在世就难以达成。凯瑟琳太后和亨利国王都相信即便纳瓦拉王后不想就此赴死,她也应该差不多走上了通往坟墓的道路。“如果要我说,这一切都发生的话,陛下,”托斯卡纳大使在一份正式的报告中不详地暗示道,“将是一场悲剧设计。”法王对于玛格丽特漠不关心的态度和企图置她于死地的阴谋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吉斯公爵都有所察觉。凯瑟琳太后和亨利三世对玛格丽特有“悲剧性的设计”,他对与他经常联系的西班牙大使说道:“这一计划的某些细节都足以使你毛骨悚然。”

纳瓦拉王后一直对家族的敌意心知肚明,因而最担心的就是害怕被国王的军队逮捕。确实,卡拉城堡易守难攻足以抵挡一切正面攻击;但是她在亚仁的经历告诉她还要提防内部的背叛。然而,正如他的秘书的背叛所表明的那样,她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仆人的忠诚了。而与此同时,她的哥哥则可以大大的赏赐那些将他的妹妹交到他手上的人。这使得她更容易被背叛。亨利三世收到了她的妹妹给吉斯公爵交往的信件不久以后,就写信勒令她立即离开卡拉城堡,来面对最严厉的惩罚。

玛格丽特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孤立无援,还担心害怕着来自国王和卡拉居民等的威胁。更有甚者,他们多管齐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危险使得玛格丽特的境况日益恶化。尽管有关这次动乱的详细记录残留得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推断出,有一股势力确实在不遗余力地力争控制这座城堡和王后。第一次小的冲突发生在那个夏天,高潮是针对玛格丽特的谋杀活动。“我听说最近太后向西尔维奥(Silvio)哀叹菱格尼斯将军在玛格丽特的寝宫中刺死了一名药剂师的儿子。”西班牙大使在一封写给菲利普二世的信中写道,时间是1586年6月19日。“现场距离玛格丽特的床是如此之近以至于她身上都沾染上了血迹,据说这是出于嫉妒的谋杀,如果真是如此事情就更糟了。”他很明显话中有话,暗示玛格丽特与他们中的一个或他们两个都有奸情。

这种丝毫不顾及自己女儿名誉而大肆渲染的事情一直是凯瑟琳的强项。任何对玛格丽特的身份或者是她的爱情观有过了解的人都会怀疑她会与上述药剂师的儿子有染。[9]同时她也不可能迷恋菱格尼斯,这一点很快就会变得明晰起来。凑巧的是,这段插曲正发生在凯瑟琳实施以一位新的妻子来诱使纳瓦拉的亨利改宗的这一计谋期间。她大肆宣扬玛格丽特厚颜无耻、自甘堕落,这样使她不再配得上她的丈夫和天主教联盟。越是如此,凯瑟琳的计划也就进行得越是顺利。

到了秋天的时候,卡拉城堡的阴郁已经转换成了绝望。九月,菱格尼斯的兄弟,那位天主教联盟的重要首领,突然不明原因地死去。他的死迅速开启了一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而这场斗争中菱格尼斯和那位年轻的红发骑兵长让·道比阿克都是参与者。而几乎是与此同时,玛丽·斯图亚特因叛国罪而被伊丽莎白一世判处死刑。这一事件余波甚广,引起了法国国内的强烈愤慨,因为他们曾是这位苏格兰女王的强有力的支持者,坚决维护她对于英格兰王位的合法权益。如果玛格丽特曾经坚信她的王室身份使她幸免于死的话,那么这次事件以后,她将彻底清醒。而英格兰女王也曾是与亨利三世有着差不多宽容名号的君主。

然后又传来了王军袭来的消息,首领是国王宠爱的奴才茹瓦尼斯公爵,同样他也是玛格丽特的死敌。他们已经大举攻入了卡拉城堡所处的奥弗涅地区。信息已经很明显了,国王亨利三世是希望以大军压境之势逮捕甚至是杀死自己的妹妹。

茹瓦尼斯公爵的到来进一步诱发了一场发生在纳瓦拉王后随从中的危机。让·道比阿克一直在很努力地赢得玛格丽特的青睐,并很明显取得了成功。而他此时则对于菱格尼斯的统治地位表示不满,并且质疑他对于自己的女主人玛格丽特王后的忠诚度,他试图挑战但是失败了。根据一名一直臣服于纳瓦拉国王的胡格诺将领对于这段历史的叙述,菱格尼斯战胜了自己的对手以后,突然告知玛格丽特“让·道比阿克一定要跳崖(而死)”。为了挽救她的情人,玛格丽特被迫交出了她所有仅存的珠宝首饰来贿赂这位将领。但是即便如此,她也只是使他从死刑减刑为流放充军。仔细权衡了自己的处境之后,纳瓦拉王后决定走一步险棋,她与让·道比阿克一起逃离了这座堡垒,尽管此刻王军已经步步逼近。“她宁愿与他一起逃走风餐露宿,也不愿离开他苦苦等待。”这位胡格诺将领冷嘲热讽道,暗示她已经春心一片难以保持理性的判断了。在以往,玛格丽特会仅仅因简单的热情而驱使,就使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情爱之中,但是这次自我保护可能是她决定逃亡的决定性原因。发生了这些事情以后,继续待在贪婪的菱格尼斯身边,孤独而没有保护,对玛格丽特而言可能是更危险的。而在药剂师儿子的这件事上,菱格尼斯已经证明了他可以残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另外,玛格丽特也担心菱格尼斯可能会背叛她,而为亨利三世的大军打开城门,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这一担心不无道理。在给母国写的一封信中,托斯卡纳大使说道:“无疑,国王是纳瓦拉王后逃离的主因。”

就这样,玛格丽特和让·道比阿克,还有一小部分心腹在1586年10月14日骑马逃离了这里。他们的目的地是依布瓦(Ibois)城堡,位于伊苏瓦尔的北面,这里是茹瓦厄斯的大军所扎营的地方。因为依布瓦属于凯瑟琳太后,玛格丽特希望求得母亲的怜悯以缓和亨利三世暴怒。难以理解的是,菱格尼斯非但没有阻止纳瓦拉王后逃离卡拉城堡,甚至还安排了他的老熟人沙托纳(Chateauneuf)在中途迎接他们并引导他们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玛格丽特在乡间逃了三天三夜,想要赶到依布瓦。沙托纳没有按计划和王后一行会合,她和道比阿克只能自己前往城堡。路途艰险。亨利三世的骑士和步兵们在各处路口设防,玛戈不能冒险在城镇藏身。她和随从只能趁夜赶路,使路途更加艰苦。她在茫茫夜色中度过阿利耶(Allier)河,差一点儿被淹死。

最终,10月17日凌晨,疲惫的玛戈一行人找到了庇护所。不过没等纳瓦拉王后等人在依布瓦休息多久,王家骑兵就追到城外,高声叫嚷开门,要求搜查此地。沙托纳似乎已经告密。茹瓦尔斯得到他的情报之后,立刻派卡尼拉克侯爵(Marquis de Canillac)率兵前去抓捕国王的妹妹。

抵抗毫无作用——依布瓦既无兵器也无卡尔拉特那样的堡垒——不过玛格丽特还是尽力阻止(或说最后努力)他们进来。她认识卡尼拉克;此人是她儿时的教师科廷夫人的儿子,她曾引导玛格丽特热爱天主教,并且在她哥哥亨利恶作剧扔掉她的祷告书之后还为她买来新书。王后交涉的时候,曾绝望地想要隐藏道比阿克的行踪。她明白,亨利三世不会宽饶此人,就像不会放过自己一样。她能忍受惩罚,却不忍心道比阿克受难。玛戈在拖延时间方面一定非常拿手,因为她竟然有时间剪掉了道比阿克标志性的红头发,并且将其藏在烟筒里。不过这都没有用。沙托纳的情报显然非常准确。卡尼拉克完全知道玛格丽特的情人在那里,刚进城就抓住了他。

卡尼拉克认出道比阿克之后,将他从藏身之处揪了出来,将他关在附近的监狱。然后,他开始处理痛哭流涕乞求饶过自己情人的玛格丽特,宣布自己将以国王之名逮捕玛格丽特。

亨利三世和凯瑟琳得知卡尼拉克侯爵已成功抓住纳瓦拉王后的急报之后非常满意,从国王的回复中就可见其心情之一二。国王写信给自己的一位大臣说:“告诉卡尼拉克,在我们作出必要安排之前按兵不动。将玛格丽特带到乌松(Usson)城堡。从现在开始,玛格丽特的一切资产俸禄悉皆没收,统统赏给侯爵。至于玛格丽特手下的男女仆人,侯爵可以立刻遣散,只留一些忠诚老实的女仆,直至太后下令处理。不过要让侯爵好好照顾玛戈。我在信中只愿称其为‘妹妹’而不愿称其为‘亲爱的’。太后和我一致同意,道比阿克应处以绞刑,并在玛戈这个恶人面前,即乌松城堡前行刑。此事务必小心办好。玛戈的一切珠宝都要给我送来,越快越好。”

卡尼拉克于11月8日得到指示,不过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新的指示接踵而至。亨利三世显然发现自己太过仁慈。国王表示:“我仔细思考此事,越来越觉得这个恶人加在我们身上的耻辱不可容忍。上帝现在最好是能带走她……至于道比阿克,虽然人神共鉴,他罪当一死,不过还是应当进行审判,以打压她(玛格丽特)的气焰,免得她总是不可一世。我们一致同意,死刑是不可避免的。告诉侯爵,在我派去瑞士佣兵以为支援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国王令行禁止。玛格丽特马上就由重兵于11月13日押解到了伊苏瓦尔郊外的乌松城堡。几天之后法庭草草组成,道比阿克的罪名不明(审判记录未能流传下来),被判死刑。尽管凭他的地位应当被处以斩首,但还是像普通犯人一样被处绞刑。玛戈当时被押送至新监狱,至少不用看见道比阿克受苦。这是卡尼拉克的善意安排,据说道比阿克受刑之时其状非常凄惨。显然,道比阿克年轻力壮,生命力顽强,没耐性的刽子手没等他断气就把他扔进了坟墓。

玛格丽特在乌松城堡被瑞士卫队重兵看守,此地几世纪以来都是法国王室关押高级犯人的地方。此处据说非常严密,因为许多被关押至此的犯人就此杳无音讯。纳瓦拉王后彻底和外界隔离了,托斯卡尼大使以少见的怜悯写道:“(玛格丽特)就像是最可怜、被遗弃的生物。”从玛戈写给太后和哥哥的信中可知,玛戈“跪倒在地乞求他们怜悯自己”。玛戈痛苦地写信给“给予自己生命却又要夺走自己生命”的太后,希望自己能有勇气“自杀,免得落入敌手平白遭受羞辱”。

她的哥哥迟迟不给她定罪,让玛戈愈加难过,直到“第十二夜”——1587年1月7日。玛格丽特明白,这个先例是伊丽莎白惩罚苏格兰女王玛丽时定下的,亨利三世要定玛格丽特的死罪则更加容易。

玛戈的审判一直拖了两个月——从1586年11月初亨利三世得知妹妹被捕,直到1587年1月——这不是随便拖延时间。凯瑟琳于12月13日和纳瓦拉国王在干邑城外一处小村中进行过会见,一同前来的还有玛戈姐姐克劳德的女儿,洛林的克里斯汀(Christine of Lorraine)。[10]克里斯汀是用来引诱纳瓦拉的亨利解散胡格诺派军队、皈依天主教的诱饵。如果亨利能够照办,凯瑟琳和亨利三世将迫使玛格丽特和他离婚,把年轻无瑕的克里斯汀许配给他。这真是典型的凯瑟琳式做法:借助克里斯汀,她可以将亨利和王室以及吉斯家族联系在一起,在她看来,这样就可以消弭继承权战争。

尽管此时纳瓦拉的亨利也想弄死自己的妻子,不过他还是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太后的提议。或许是因为他完全无意放弃胡格诺派的事业,也完全无意皈依天主教,因此根本不受太后建议的诱惑。又或者,亨利看到太后对处死自己女儿如此轻松愉快,不禁想到,她对自己亲生骨肉都如此无情,无疑日后对自己也会这样。不管亨利出于何种理由,他的代表雷兹公爵在交涉时表示,亨利“绝不会同意这样的恶行”。

就这样,历史吊诡地让亨利在不知情下报答了玛格丽特当年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中的恩情,当年玛格丽特也拒绝凯瑟琳离婚的建议,因此救了亨利一命。亨利拒绝了太后的建议,因此也将玛格丽特从死亡边缘解救回来。亨利三世只能于1587年1月7日宣判妹妹终生监禁。

他很快就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了:仅仅六周之后,纳瓦拉王后就彻底转败为胜,并且以天主教同盟的名义夺下了乌松城堡。

布朗托姆常常认为,玛格丽特的美丽容颜是卡尼拉克侯爵转向吉斯公爵怀抱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在玛格丽特政变之时,这的确是流行的观念。她的老朋友写道:“卡尼拉克侯爵将其带出监狱,带到乌松城堡,不过很快,这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就成了玛格丽特的阶下囚。他本想控制玛戈,不过却被玛戈的洁白臂膀俘获,因此只能任凭这位美丽的俘虏摆布。”毫无疑问,玛格丽特的血统和美貌令卡尼拉克痴迷,不过他还是有其他考虑的。比如法国人民尤其是巴黎市民对国王不以为然。亨利三世不受欢迎,以至于在圣诞节期间,太后的间谍发现巴黎的一群天主教同盟分子计划占领卢浮宫,暗杀国王及其手下。凯瑟琳大为惊恐,警告儿子“不要单独外出,小心自己的食物”。另一方面,吉斯公爵的人气却前所未有地高涨,看起来,如果吉斯公爵愿意,他大可以接管整个法国政府。

卡尼拉克作为屈尔通夫人(Madame de Curton)的儿子,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一点玛格丽特心知肚明。现在必须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利益所在。亨利三世居然没有在事发当时赏赐侯爵,这可帮了玛戈大忙。而玛戈则签署了一份协议:“考虑到卡尼拉克侯爵让·德·蒲福(Jean de Beaufort),给予的种种帮助,(玛格丽特)将自己在奥弗涅伯爵(Marquis de Auvergne)领内一切地方的产业和领主权统统给予、让渡、转交给卡尼拉克……此外还将尽快给予卡尼拉克40,000埃居……以及我们领地上每年高达30,000里弗的初年圣俸。”

无论卡尼拉克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决定显然对纳瓦拉王后非常有利。一夜之间,囚犯成为了雇主。强大的瑞士卫队立刻被遣散了,而且玛格丽特也和天主教同盟取得了联系。2月14日,吉斯公爵在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宣布自己大胜:“我想告诉你,我和卡尼拉克之间的交涉取得了圆满胜利,我劝他加入我的事业,并且保证纳瓦拉王后完全安全。我对此感到高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许多领地和城堡,并拿下了奥弗涅……你要知道,看到侯爵解散了国王安插的守卫,以表示对我的忠诚,这对法国国王的影响有多大。”为了进一步确保周围地区和同盟的安全,吉斯公爵派给卡尼拉克一队士兵保护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于2月8日被处以斩首,死状凄惨——她被砍了三刀,第一刀刽子手没有完全砍中脖子,而是砍到了脑后,因此在刽子手再次举刀的时候她还有意识——这引起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愤怒,造成了一场危机。

不过玛格丽特却从国王手中死里逃生,改写了自己的悲惨命运,摆脱了自己的困境,1587年春,纳瓦拉王后不再是被关在囚笼里的无助囚徒了,不用再应付自己哥哥、母亲或丈夫的种种伎俩了,她是法国一处坚固城堡的女主人。她的城堡坚不可摧,当时一位编年史家写道:“只有太阳可以强行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