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王后归来
“因为世袭的君主得罪人民的原因和必要性都比较少,因此他自然会比较为人们所爱戴。除非他异常恶劣,惹人憎恨之外,他的臣民自然而然地向着他,这是顺理成章的。”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亨利历经艰难险阻的时候,玛格丽特隐退在乌松的安全堡垒中。虽然玛格丽特与世隔绝,但并非对外界完全不知情。王位战争的战火烧遍了法国南北,1590年3月,亨利的军队在克洛·罗兰(Cros-Rolland)战役中击溃了天主教同盟,该地在伊苏瓦尔以北,离玛格丽特的城堡很近,她几乎都能闻见大炮的硝烟。奥弗涅大部分地区也落入了丈夫的手中——除了自己坚固的城堡。正面攻击不起作用,敌人转而从内部发起攻击。1591年1月,玛格丽特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官方记录表明,玛格丽特卫队队长试图在“王后的卧室开枪杀死她”。他确实开火了,但很幸运没有打中目标——只差分毫。玛戈毫发无损,她的裙撑挡住了子弹,这简直就是16世纪的防弹衣。
就算没有暗杀,玛格丽特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由于无法继承太后的遗产,又受到丈夫的厌恶,日渐贫穷,只能求助于查理九世的遗孀——奥地利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Austria)以得到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然而,这位热心的嫂子也于1592年过世,玛格丽特一文不名,连银器都卖了个干净。
此时,亨利决定皈依天主教。
这一重大决定导致亨利需要思考如何处理玛格丽特。如果亨利果真成为国王,他当然需要一名王后,以产下子嗣继承王位。不过这显然不能由玛格丽特完成(即使亨利接受玛格丽特——但他显然不会这么做)。玛格丽特已经40岁。她不曾怀孕,可以想见未来她也不太可能怀孕。
反正,亨利是有法国王后人选的——他最近认识的情妇加布丽埃勒·德斯特雷(Gabrielle d'Estrées)。她比纳瓦拉王后年轻20岁,并且取代了黛安的位置——亨利再也不理会黛安了(无疑这令玛格丽特大为欣慰)。不过,如果亨利想要迎娶加布丽埃勒,他就得甩掉玛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宣布婚姻无效。因此,1593年4月,他命令自己的近臣菲利普·杜·布瓦·普勒西·莫内(Philippe du Bois Plessis-Mornay)处理此事。菲利普派遣使节带着纳瓦拉国王的“良好意愿和承诺”前往乌松城堡利诱玛格丽特:如果王后同意宣布自己的婚姻无效,亨利将立即支付250,000埃居,并且每年支付12,000埃居,并且给她一所巴黎的房屋。
玛格丽特对机会非常敏锐。虽然她喜欢法国王后的位子,但是她明白机会渺茫,如果她坚持己见,亨利或许会将矛头转向自己。她已经历了许多死亡的威胁,对亨利的善意已是感激不尽。因此,她积极同意了来使的提议。她立刻写信给菲利普,称赞“我的丈夫、国王的慷慨,(以及)感谢为了赢得我的欢迎而给予的赏赐,这是我最珍视的东西”。她甚至恳请菲利普本人促成此事。她好话说尽:“如果您能帮我促成这桩好事,让我的生活得以康宁安全,您的所作所为将使我终生难忘,我将完全将您当成我最亲爱而忠诚的友人。”很快,玛格丽特就收到了亨利本人的来信,“我对您的决定感到无比满意”,并为了确保玛格丽特不再变心,马上就支付了第一笔款项“如此您就可以尽快偿还欠款,并用于生活所需”。
但是,离婚的过程往往旷日持久——或说是宣布婚姻无效的过程,因为法国国王试图证明他和妻子在未取得教皇豁免的前提下近亲结婚,并且玛戈是被家庭逼迫结婚的。直到1595年9月,教皇才取消对国王的绝罚,并且重新接纳其为天主教教会之一分子。此时,亨利的情妇加布丽埃勒虽然名义上和别人结婚了,但已经为亨利产下一子。这使事情更加复杂:如果亨利日后娶了加布丽埃勒并且又产下一名合法婚生后代,这个儿子的身份就说不清了。因此,离婚一事一再拖延。
玛格丽特对亨利提议的爽快接受,使亨利对玛格丽特产生好感,并且让玛格丽特的生活压力大为减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她又开始追求自己的文化品味,不过不再追求年轻时代的狂欢和盛大舞会,而是追求更为祥和的虔信和内省。她依然每天都听音乐,不过她的乐师都来自当地教堂。她的老朋友布朗托姆于1593年访问乌松写道:“现在,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她,她只能从上帝身上寻求慰藉,所以她每天都虔诚地服侍上帝。弥撒她从不缺席。”玛格丽特在当地又开始赞助诗人和作家们,不过这一次的规模要小得多。许多艺术家来自附近的里昂,当地的文学团体都热衷于将宗教和创作激情融为一体——比如王后所体现的理想爱情。几本讨论理想爱情的著作都是献给“法国的玛格丽特夫人、纳瓦拉王后”的,这些书迎合了玛戈的心理,得到了玛戈的支持。
玛格丽特并非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宗教虔诚上。据说,她在乌松时和她的唱诗班指挥产生感情,并和他保持了多年关系;1595年,她将其提拔为贵族,让他在自己的手下担任高职。当时有一位胡格诺派学者约瑟夫·朱斯特·斯卡利杰(Jo-seph Juste Scaliger)对玛格丽特隐退时期“还左拥右抱,亲自挑选男宠”的行为感到不齿——此话或许就是说这位唱诗班指挥的,因为当时并无其他人和玛戈眉来眼去。
不过,玛戈在乌松城堡隐退的时候,对阅读的兴趣使她受益最多。她的藏书共有三百卷之多,其中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龙萨、杜·贝雷(duBellay)等诗人、学者和小说家的著作,也有许多难懂的历史、科学著作。布朗托姆写道:“玛戈对新书非常热心,对宗教类书籍和人文类书籍同样感兴趣,只要她开始读书,无论这本书有多厚,她不读完绝不放下,常常废寝忘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玛格丽特发展出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并且开始写回忆录。她在写给布朗托姆的信件中建立起了自传的框架——当时许多名媛都是这样书写自传的,玛格丽特也不例外。玛戈在信中写道:“您的著作我拜读过五六次,所以想在自传中略作修改。因为在某些细节上您似乎得到了错误的信息,这些回忆录将因其中的事实而万古流芳,我将重视事实真相胜过粉饰美化……它们是我多少个夜晚的工作成果,未经整理就交到您手中,希望您能加以润色……您这样尊贵的人完全有资格书写我的历史,因为您是一位真正的法国人,出身高贵,在我父兄的宫廷长大,和当代最正直、最有教养的女性们沾亲带故,我有幸能忝列其中。”
玛格丽特有事可干确实不是坏事,因为直到1599年,她和亨利还未离婚。其中缘由更多是因为亨利不确定未来妻子的人选,而非玛格丽特的所作所为。国王的情妇加布丽埃勒本人不是胡格诺派,但她和亨利的姐姐凯瑟琳关系密切,后者是坚定的新教徒,教皇担心如果亨利迎娶加布丽埃勒,可能会回到异端的道路上去。结果,亨利拒绝教皇对自己的婚姻作调查。
1599年4月,加布丽埃勒本人意外地死于难产,解决了罗马的后顾之忧,为教皇同意亨利离婚奠定了基础。就这样,9月24日,教皇让教会代表审查请愿各方,以最终确定亨利的婚姻无效。尽管审查在巴黎卢浮宫举行,但玛格丽特得以私下在乌松作证,因为教皇害怕她会在群众面前失控。据玛格丽特的证词,“她从未同意过这桩婚事,她受到了国王查理九世和太后的胁迫。她流着泪乞求国王,但是国王仍威胁自己:如不答应,自己将成为法国最不幸的女人。尽管她从未对纳瓦拉国王产生感情,并且多次表示自己想要另嫁他人,但是她还是不得不从命。令她感到遗憾的是,1575年亨利逃亡之前的七个月中,他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爱情可言。尽管他们同床共枕,然而之间从不说话”。[14]另外,凯瑟琳手下的两位侍从证明了玛格丽特的证词,说她在婚前曾经痛哭流涕不愿嫁给亨利,而太后则威胁说,如果玛格丽特不嫁,她就“要让玛格丽特成为法国最悲惨的人”。
玛戈的证词令人信服。1599年11月10日,教皇宣布纳瓦拉的亨利和玛格丽特·德·瓦卢瓦之间婚姻无效。12月17日,该决议得到了巴黎议会的确认,“至诚的国王陛下和尊贵的王后将可以另寻佳偶”。次日,感激的亨利写信给前妻:“我的姊妹——教皇派来调查我们婚姻的代表团最终决定,我们的婚姻确实是无效的,这符合我们的共同希望,现在我要告诉您……就我而言,我还是像原来那样爱您……希望您能明白,从我此前的所作所为来看,我对您的爱意没有减少半分。恰恰相反,我对您的一切事情都更加上心,我希望您知道,我不仅在名义上是您的兄弟,事实上我也是……此外,我对您的坦率感到满意,我相信上帝会在未来的时光里保佑我们,我们之间既有兄妹般的情谊,又有共享的福祉,这将令我们非常幸福快乐。”亨利在信中不无讽刺。
这一次,亨利确实是这么想的,因为不到两周之后,也就是1599年12月29日,玛格丽特得到了荣誉王后和瓦卢瓦女公爵的头衔,并且得到了全部的嫁妆和亨利许诺的赠礼。她当时46岁,富甲一方,不需要依赖任何人。
更重要的是,她历尽艰辛,终于在家庭和时代的残酷逆流中幸存下来。她摆脱了自己厌恶的婚姻,这桩虚假的婚姻本不该发生。她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法国精神。
亨利四世为了补偿前妻,许诺她随便在巴黎挑选住处的权力(乌松城堡过于重要,不可能让玛格丽特永久居住),玛格丽特最初选择回到原来的住处。至少一开始,这似乎是可行的,经历过多次死亡威胁的王后在离开城堡之前,希望政治形势保持安定,国王的态度保持友善。但是她还是遇上了困难:亨利四世担心玛格丽特在首都产生影响,拒绝她回到巴黎——毕竟她是家族最后一个成员,很可能成为反对派作乱的旗号。很明显,玛戈非常想回到巴黎。
所以玛戈仔细策划回到巴黎的计划,为最终的逃亡作出准备。她在法国南部占据了有利位置,可以密切观察当地情势和全国局势。1600年10月,亨利迎娶了玛丽·德·美地奇(Marie de'Medici)——这倒不是看在凯瑟琳的面子上,而是看在新娘父亲弗朗切斯科·德·美地奇(Francesco de'Medici)的面子上,此人是托斯卡尼大公,曾以1,174,000埃居巨款资助过亨利的战争,亨利只能以此作为报答。玛格丽特立刻给玛丽写信,向她致以祝贺,并且表示“愿意服侍并荣耀”新任王后,落款写着“您谦卑而顺从的仆人、姊妹和臣民”。[15]不久之后,玛丽就怀孕了,玛戈并无一丝遗憾,再次表示祝贺:“再没有人像我这样为王后怀孕感到高兴了。"1601年3月17日,她在一封信中大度地对亨利说。
玛格丽特苦心拥护前夫的新婚,并向亨利四世保证自己对王室保持绝对的忠诚。她告诉国王,自己的侄子、奥弗涅伯爵查理·德·瓦卢瓦(Charles de Valois)就在乌松密谋造反。(此人是查理九世和其新教情妇玛丽·杜切[Marie Touchet]的私生子。)玛戈写信给亨利说,乱党渴求乌松城堡,但自己绝不会让城堡落入敌人手中。她告诉国王:“我保住此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将城堡献给国王陛下,恶人(查理·德·瓦卢瓦)在国内占领了许多土地,又从先太后手中篡夺了不少房产。但上帝相助,我向国王陛下保证,此人绝不会攻下这里。”
最终在1605年,玛戈认为自己有资格提出回到巴黎的要求了(尽管亨利四世作出了种种限制)。一年前,玛格丽特控告查理·德·瓦卢瓦,因为自己被凯瑟琳剥夺了继承权,而查理·德·瓦卢瓦却成为了太后遗产的继承者,玛戈以诉讼为借口希望回到首都。她于3月写信给亨利四世,要求国王允许自己前往马德里(Madrid)城堡,此地在布瓦·德·布洛涅(Bois de Boulogne),在巴黎以西六英里处。虽然并未受到任何回复,她还是打点行囊,于7月的第一周离开了城堡——玛格丽特称之为“避难方舟”。19年来,她都没有靠近这座城市——自从1586年11月她作为囚徒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堡。为了表达最后的善意以免亨利四世反对她进入巴黎,她离开巍峨的城堡,前去面见国王,她简短地说:“这是国王陛下给我的,我现在还给国王陛下。”
玛戈一行人北上之时,她在奥尔良附近见到了亨利四世的大臣。他试图劝说王后改变目的地,甚至以精美的舍农索城堡作为条件——这座城堡本是亨利二世赐给黛安的礼物,直到亨利二世驾崩后才由嫉妒的凯瑟琳收了回来。不过玛格丽特并未打消念头。她显然早料到有这一招,因为她又备好了另一个提案:她掌握了一些情报,她知道有人密谋反叛国王。大臣并不相信她——他对亨利四世说,她的情报里“纰漏和真相一样多”——不过他还是将情报告知了亨利。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玛格丽特的情报居然是准确的。
最终的决定非常关键。尽管亨利四世显然不希望前妻住在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不过玛戈表现出来的耿耿忠心令亨利不忍回绝。所以亨利四世只能尽量利用玛戈。当玛格丽特最终于1605年8月2日到达布瓦·德·布洛涅的时候,她找到了尚普瓦隆——也就是她唯一幸存的情夫——以及故去的加布丽埃勒为亨利产下的长子、11岁的凡托姆公爵(Duke of Vendôme),他们两人正在等她——这就相当于国王本人的欢迎了。
玛格丽特迎来了一生中最平和而惬意的岁月。玛戈刚到,就马上写信给亨利四世,感谢他派遣自己的儿子前来迎接。玛戈表示:“很明显,他出身王室,因为他既英俊,又智力超常。我从未发现这样令人痴迷的少年,他充满智慧,谈吐得体。”这样的奉承自然会得到不少回报。国王在收到信几天之后亲自拜访玛格丽特。
如果说亨利四世对拜访玛格丽特还存有顾虑,玛格丽特显然很快就让他释怀了。她明白,自己已经55岁,不复当年风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日渐臃肿,皮肤也不再光滑。她在一封信中向布朗托姆哀叹:“如果说我当年确实如您所说那样优雅,多年的苦难已经将它们消磨殆尽,我自己也记不清了。所以,我只能在您写的回忆录中追忆自己,和年迈的仁丹(Rendan)夫人一般,在丈夫死后第一次照见镜子,惊叹道:‘这是谁?’”曾经身材苗条的玛戈到了晚年身材臃肿,而她的曳地长裙材料冗杂,并且缀有怪异而老式的金属片——这是首都的奇怪风尚——更显得她体态肥胖。亨利四世的一位廷臣笑道:“有很多房门她根本无法通过。”他不理解为何这位王后死死抱住过时的风尚不放——不过他并未在近距离被人打中并且幸存过。
或许,正是因为亨利四世和玛戈之间已经失去了肉体吸引力——或者说,是不必假装在肉体上被对方吸引——才使他们能避免过去的错误,让他们能保持礼貌的交往,并且保持某种程度上的亲密。他们之间再也不会出丑或互相揭短,亨利四世感到轻松无比。他在初次拜访玛格丽特时和她交谈长达三个小时,甚至逗她开心,亨利四世告辞的时候,告诉玛戈应当节省开支,作息有度,而玛戈回答说,她家族本就如此,自己已经太老无法更改。
国王离开之时,承诺说将会将玛戈介绍给不到四岁的王储路易,也就是他和玛丽·德·美地奇的长子。他说到做到,第二天就让王储坐着马车前来拜访;玛格丽特看见了马车上的王室徽章,于是出来迎接。路易显然为这一场景已做过反复操练,他停在玛格丽特面前,庄严地脱下帽子,朗声说道:“欢迎您,我的母亲,我的姑娘!(Vous soyez la bien venue,maman ma fille!)”完成了王储的礼节之后,他就钻到玛戈的怀抱中去了。玛戈非常高兴,着实夸奖了他一番:“您真是英俊!您举止间透着王室的威严!”次日,玛戈送给王储一个精致的、由钻石和绿宝石做成的小塑像,塑像是一位男孩,持剑跨坐在海豚身上,玛戈也没忘了送给他2岁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份礼物:一份缀有珠宝的头饰。
玛戈到达后不到一个月就达成了此行的目的:8月28日,她在卢浮宫得到了法国国王和王后的迎接。玛丽最初看不起玛戈的地位,不愿迎接丈夫的这位前妻,但她受到了丈夫的公开斥责,他告诉现任妻子:玛格丽特乃是瓦卢瓦家族最后的后代,她的地位和血统配得上任何礼节。
此后,玛戈一直是王室的贵人,类似于王室的亲戚。亨利四世称其为“我的姊妹”,而且她和玛丽也成为了挚友——虽然最开始有些龃龉。玛格丽特没有自己的子女,所以对王室后代特别亲近。一位编年史家写道,他曾经目睹国王、王储和前任纳瓦拉王后齐聚在玛丽的卧室,亨利和儿子坐在沙发上,而玛格丽特盘腿坐在他们面前,三人正在和一条小狗嬉戏。
玛戈到达巴黎五个月之后,就和王室家族成为了密友,她在布瓦·德·布洛涅的城堡太过偏僻,不适合两家人来往。因此,玛戈在12月搬入了巴黎市中心,住在宏伟的桑(Sens)公馆,这原是一位枢机主教的住处,离卢浮宫不到半英里路程。不过到了1606年4于5日,她却不得不从这里搬走,因为她手下一位仆人正在帮助主人从马车上下来时,被人杀死在门外。
死者颇受玛格丽特宠爱,虽然他出身平凡(父亲是一位木匠),玛格丽特还是提拔他成为贵族,并且将他从乌松城堡带到了巴黎。他年轻而英俊,因此有人怀疑他是王后的情人,他的死乃是情杀,不过由于凶手的家族据说正在反叛国王,因此最大的可能性是向国王发出警告。玛格丽特感到震惊而愤怒,立刻写信给亨利四世:“阁下,我的住处发生了一起暗杀,就在我的门外,我的眼皮底下,我的马车对面,凶手是佛蒙特(Vermont)的儿子,此人开枪击中了我的仆人桑·于连(Saint-Julien)。我谦卑地请求国王陛下主持公道……如果此事不解决,则无人能安心度日。”此案的结果证明了玛戈对国王的影响很大:国王立刻逮捕并审判了凶手,并且次日就在桑公馆门外处决了凶手,让前妻从窗中就能看见。
不过这起不寻常的事件只是个案;玛格丽特对住在巴黎基本满意。1606年5月30日,她取得了一场大胜:查理·德·瓦卢瓦继承凯瑟琳遗产败诉。审判结果系基于玛戈父母的婚约:婚约明确规定,王室资产只能传给双方的合法后代,这使凯瑟琳的临终遗言成为一纸空话。玛戈作为家族唯一的后代,继承了母亲的全部遗产。王后利用自己新得的资产在卢浮宫对面建造了一座庄园。这座建筑完工于1608年,玛格丽特也于当年入住。[16]就这样,她和亨利四世虽然在结婚时的共度时光寥寥无几,但现在却成了关系良好的邻居。
玛格丽特于55岁时建好了新宫殿,立刻成为了一位贵妇。亨利四世从来不喜欢打扮,而他的妻子对法国的风俗也知之甚少,只有玛格丽特为首都添加了一抹久违的风采。玛戈最终拥有了王后应有的财富(她尽量节俭不浪费),她最终可以尽情追求自己对音乐、文化、时尚的热爱了。一位日后成为驻法大使的年轻英格兰贵族这样描写王后的娱乐活动:“我也曾前往玛格丽特王后的宫廷,见识了多次芭蕾舞会和假面舞会,在舞会上,王后常常将我奉为上宾,不免引起其他人的阵阵嫉妒。”
巴黎一位显赫的律师曾参加过玛戈的聚会,对她的组织能力和哲学思辨能力印象深刻——玛戈常常在沙龙里举行哲学讨论。他回忆道:“这些高贵的绅士们发言完毕之后,小提琴、歌声和笛声一齐发出声响,它们旋律优雅,为王后和宾客们带来了愉悦的享受,我们都为能忝列其中感到荣幸。”西班牙的新任国王菲利普三世(菲利普二世已于1598年逝世)曾向法国派驻使节增进友谊,玛戈为他们举行了欢迎舞会。西班牙使节大为折服,向马德里报告称,宴席“宏大而奢华……据说花费了4,000克朗。各色奇特的糖果之中,有三个银盘,盘上陈设着一株石榴树、一株橘树、一株柠檬树,手艺精巧,以假乱真”。
玛格丽特不仅生活奢华,而且在慈善方面相当慷慨。她每年捐给各种修会、收容所和穷人的资金多达数十万里弗。她每天望三次弥撒,穷人都聚集到她的门前,因为她从教堂回来后往往救济穷人。此外,她每逢宗教节日或自己生日,都会分发一百枚金币和同等价值的面包。1608年,她建成了一座礼拜堂,两年之后则着手建造教堂。因此,她在巴黎颇受爱戴。
不过,真正体现玛戈对国家贡献的还是她在政治上的无私。凭借玛戈的背景和家族势力,她可以轻而易举地举起反旗,推翻亨利四世的统治,但她反而成为了亨利的政治伙伴。玛戈作为瓦卢瓦王朝的末裔,她的支持对治愈整个国家的宗教战争创伤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亨利四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在离婚前对玛戈避而不见,但在离婚后却常常向玛戈咨询治国良方。最能证明玛戈慷慨品质的例子,就是她于1610年5月13日参加了在圣德尼修道院举行的玛丽·德·美地奇的加冕礼。她知道,亨利四世7岁的女儿伊丽莎白将会走在队伍最前面,而且她不能像玛丽那样佩戴有鸢尾花标志的披风,但玛戈依然有风度地参加了这场典礼——尽管受加冕的本该是自己(不过玛戈还是坚持戴上了冠冕和紫色的斗篷,这都是王室的象征)。
第二天,玛戈的姿态就体现出了价值。5月14日,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跃出人群,靠近了穿过大街的亨利四世的马车。他手握匕首,靠着车门,通过窗户在国王的脖子和胸膛上连刺三刀。久经战阵的亨利四世在失去意识前说:“这不算什么。”然后,鲜血汩汩而出。几分钟之后,亨利四世就死了。
国王遇刺的消息传到玛戈那里的时候,她正在庆祝自己57岁生日。她马上前往卢浮宫去见玛丽和她的孩子们。国王遇刺之后,玛戈向玛丽伸出了援手。玛格丽特的宴请是玛丽为数不多愿意参加的宴席。此外,玛戈还公开纪念自己的前夫,似乎对他的去世感到真正的伤心,这种伤心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而且也有个人的情绪。“玛格丽特王后让奥斯定会的修士们为国王灵魂的安息祷告,她曾是国王的妻子,长达22年之久,并且自愿在教皇的命令下解除婚姻,主要原因是上帝并未赐给他们法国人热切期待的王储。”一位胡格诺派的编年史家这样美化前任纳瓦拉王后并不多见。[17]
巴黎市议会迅速对暗杀事件作出反应,宣布王储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且在成年之前由玛丽摄政。在10月于兰斯举行的加冕礼上,玛格丽特和孔代亲王见证了9岁的路易十三世登上王位。玛丽又委任玛戈成为其次子加斯顿(Gaston)(生于1608年)的教母。
作为摄政,玛丽积极追求和西班牙之间的结盟。她让路易十三迎娶菲利普三世的女儿、奥地利的安娜(Anne of Austria),并且将女儿伊丽莎白嫁给西班牙国王的长子。两年之后,有一些贵族以这两桩婚约为借口造反,久经考验的玛格丽特从中斡旋,劝说造反派放弃。她进而在1612年8月26日为伊丽莎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表示自己和摄政之间的联盟。
1614年12月,玛戈又为王室的利益参加了三级会议。会议为收取新税而争吵不休,玛格丽特找到了一条折中的办法。不过,那一年非常寒冷,玛戈染上了风寒。接下来的三个月内,风寒恶化为发烧,玛戈重病不起。1615年3月26日,医生告诉她时日无多,于是受了终敷礼。路易十三派自己的太医前去看望玛戈,但太医也回天乏术。次日夜里11点到12点之间,前纳瓦拉王后、法国公主玛格丽特·德·瓦卢瓦逝世,享年61岁。
"3月27日,瓦卢瓦王室的末裔玛格丽特王后在巴黎逝世;这位公主仁慈善良,一心为国家福祉着想,而她唯一的敌人却是这个国家。”玛丽·德·美地奇摄政时期的国务大臣蓬查特兰(Pontchartrain)伯爵如是写道。“她为此感到遗憾”,他不无伤感。
【注释】
[1] 据传言,弗朗索瓦曾提醒比西,他的行为会为他带来惩罚。但比西对此回应说:“如果我的外貌像您那样不堪,那我自然会收敛一些,毕竟大家都会躲着我。”
[2] 孔代亲王及其德意志部队转而北向,对弗朗索瓦的弗兰德斯远征帮助甚大。
[3] 许多信件并未保留下来。这也是玛格丽特在法国的重要政治作用被史学家低估的原因之一。这些保存下来的信件其实是人们随意写成的,往往是夜里酒后写成。这些信件使玛格丽特的形象显得滑稽,反而成为了她的固有形象。不过她和尚普瓦隆的韵事在其漫长而重要的生涯中只是一桩小事,史学家应当如此看待这封信件。
[4] 并不能肯定亨利三世出于反对内韦尔夫人而陷害她。不过有趣的是,这桩事件发生在情人战争期间,国王认为战争是玛格丽特的责任。也许国王因为不能惩罚玛戈本人,只能在她的朋友身上发泄。
[5] 无论她的疾病究竟为何,总之不是怀孕。玛格丽特虽然风流韵事不断,却从未怀孕。
[6] 玛格丽特和太后的情敌都叫黛安实属巧合。
[7] 绝罚,罗马正教会对教徒的一种处罚方式。即将罪人开除教籍、逐出教会。——译者注。
[8] 凯瑟琳曾经这样对一位外交官描述亨利:“世上再也找不到他这么难管的人了。他作息不规律;和衣而眠。他常常睡在地上。他吃饭也不规律。我将他和儿子们一起带大,他给我造成的麻烦超过了剩下所有男孩带来的麻烦。”
[9] 当时究竟出了什么事已不可考,不过更有可能的是,菱格尼斯不堪信任(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是在利用药师的儿子——她生病时见到了此人——作为间谍或通风报信者。不然,这名男孩就只是在送药,却发现自己在错误的时间来到了错误的地方。玛戈每次只会有一个情人,事实证明,当时她的情人显然只有道比阿克。
[10] 克劳德于十年前的1575年已经去世,当时亨利三世才刚刚登基。纳瓦拉国王参加和谈的时候,玛格丽特和亨利三世已是凯瑟琳仅存的一双子女了。
[11] 终敷礼,罗马正教、东正教和一些新教教派的圣事。信徒临终时,由神父用经过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敷擦在病人的耳、目、口、鼻、手、足,并念诵一段祈祷文,为他按手祝福。——译者注。
[12] 圣德尼修道院完成于13世纪,是法国王室埋葬遗体的地方。——译者注。
[13] 吉斯本人被杀之后不久,亨利三世逮捕了第三个吉斯家族的成员:吉斯枢机主教。
[14] 一位胡格诺派编年史家公开批驳玛戈的证词,据说,亨利声泪俱下:“唉!多么恶毒的女人!她明知道我爱她、尊重她,她却对我无所谓,正是她的恶行造成了我们的分离。”很难想象,亨利此刻还会带着感情(而不是讽刺)对玛格丽特的证词作出回应。只能说,如果亨利真是这么想的,他这些年隐藏得真够深的。
[15] 相比之下,亨利的新情妇称玛丽是“银行家的女儿”,正如70年前凯瑟琳初到法国宫廷时面临的嘲讽一样。而亨利并不爱玛丽,也不想娶她,所以对这位意大利妻子的态度正如亨利二世对待凯瑟琳一样——他娶玛丽只是为了生育后代,而且公开地和众多情妇住在卢浮宫内,对玛丽造成了巨大的羞辱。有些事情是不会变的。
[16]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就建在玛格丽特这座庄园的旧址上。
[17] 玛格丽特总是认为此次暗杀是旧敌德佩农公爵的行为。证据则是玛戈以前的仆人声称手握公爵和凶手之间关系的证据。不过这名仆人最终被关进疯人院,通常认为凶手是出于个人目的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