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重镇娘子关

我们考察的下一站是娘子关。娘子关在山西与河北的交界,号称“天下第九雄关”。太行八陉中最重要的井陉,就从这里通过。历史上的井陉,东起河北鹿泉的太行山脚,历史上叫土门关,位于今鹿泉正太公路旁的土门村,旧关门上写着“三省通衢”的匾额。今天看来,也就是一个村子的门楼。然后进入井陉地界,沿着绵曼河谷的走向,经上安、微水、长岗、板桥、长生口、核桃园到山西边境的固关,长约百里。历史书上说,从土门关进入太行山,山势自西南而东北,层峦叠岭,参差横列。井陉县东北有陉山,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故称井陉。秦始皇东巡之中病逝,臣下护送灵车从井陉返回关中咸阳,说明这里已经是通过太行山的要道了。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出井陉,摆下著名的“背水之战”,就在今天井陉的微水边。书上说当时的井陉是“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可见是一条狭窄的隘路。这一战使井陉更加出名,历朝历代的河北战事,都与井陉有关。北齐高欢从太原争河北,几度从井陉出兵。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军从太原出井陉,攻真定(今河北正定),直捣叛军的后方。所以兵家总结说:“太行为控扼之要,井陉又当出入之冲。”

因此,在井陉西端的险要隘路,历史上都设关驻军。娘子关号称“天下第九雄关”,是井陉的西口,坐落在桃花河瀑布峡谷的隘路上。面向山西的西关城是经过整修过的,高大雄伟,城楼的匾额写着“京畿藩屏”四个大字。面向河北的东关城面貌依旧,关内一条石板路,住家不多,显得安静祥和,母亲怀抱中的孩子瞪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衣着异样的外来客。附近有承天寨,明朝时设重兵把守。太原到石家庄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都从关下经过,使得娘子关更为出名。翻过山到另一隘口,就是故关。战国时期这里是中山国的要隘,也是井陉真正的西口,为了与娘子关区别,把此地称为故关。现在的关城和城墙是明朝修的,更名固关,取其险要坚固之意。今天的固关旁边是太原到旧关的国道。进入固关关门,路上的青石板被车轮碾成两寸深的辙沟,告诉我们固关的历史沧桑。古书上形容说:“故关南北,山坂回环,南连赞皇、元氏,外通平定、乐平,所辖隘口凡三十有六。”可见井陉道上是关隘重重,形成了几十里长的纵深防御体系。所以当年无论是攻山西还是出河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清末民初的山西是个处境微妙的地方。中原的战乱没有破坏山西的安定,山西的统治者既想开通对外的联系,又想维持闭关自守的状态。民国初年修正太铁路时,特地修成窄轨。京汉铁路的货运到石家庄,要从火车上卸下来,换到山西的小火车上拉进去。阎锡山在抗战爆发前修成同蒲铁路,也采用窄轨,可谓用心良苦,但就这样也没挡住日本军队的入侵。1937年10月的忻口会战,国民党军集重兵于太原以北,与日军苦战。但是没想到日军突破娘子关,从井陉杀入山西,迫使阎锡山放弃太原。日军为了加强对山西的占领,扒掉正太、同蒲路原来的窄轨,换成统一的宽轨。这样,日本人的火车不断向内运兵,向外运煤。日军依靠“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将八路军的太行山根据地从中隔断,形成分割包围之势,配合“扫荡”,不断蚕食、压缩抗日根据地。要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围攻,关键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而日军的命脉,就是正太路。

娘子关城墙的弹坑

精心部署准备之后,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军发动了对华北铁路、公路的大规模破袭战,又称“百团大战”。战役重点在正太路沿线的娘子关、井陉煤矿等目标。战役历时三个半月,八路军各部队作战一千八百多次,使日军在河北、山西的铁路、公路网和桥梁、矿山等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对日本军政高层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日军开始重新评估八路军的作战能力,并把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当成作战的主要目标。

今天,娘子关旧关的城墙上,还保留着当年作战留下的弹坑。石太高速公路的开通,把井陉变成了通衢大道。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井陉古道的原貌,也体会不到当年的艰难险阻。从山西运煤的重型卡车,川流不息地在太旧国道上缓缓行驶。长年的超载卡车把公路轧得崎岖不平,多处裸露出底层的石子。这条国道与它的名字一样,真是太旧了。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在卡车的巨轮下经过,被飞扬的尘土和煤灰蒙住了玻璃和视线。原来泉水清澈、洁净美丽的娘子关,被煤灰搞得灰头土脸。固关和附近的长城被修葺一新,但关下的破烂公路却令游客望而却步。娘子关何时才能恢复往日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