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目标就是柏林
时间:1945年4月5日
地点: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营地
人物:下士尼古拉
部队: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我同往常一样和彼得早早地来到了食堂,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俩的饭量都与日俱增,因为每天超负荷的训练让我们有些吃不消。我们知道,很快就能打到柏林了,那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也许我还能碰上艳遇。
当我们踏入食堂的时候,一幅巨大的条幅挂在墙壁上,上面写道:“你还没有杀过德国人吗?那么杀了他吧!”
旁边的一个女军官手拿扬声器,站在一张桌子上,当她看到我和彼得的时候,用手里的扬声器喊道:“你们这两个懦夫,其他人都将仇恨发泄到训练中,发泄到杀死每一个德国人中,而你们俩这么早,竟然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我想你误会了,长官,上尉已经同意我们休息,我们的肚子真的有些不耐烦了。要知道,我们的训练可是非常认真的。”彼得双手比画着,无奈地解释道。
“是吗?那么你马上击倒你身边的那个‘德国人’!”女军官非常大声地喊道,“他是你的敌人,他杀害了你的亲人,侵略过你的家园,快,杀了他!”
“不,长官,他不是……”彼得显得犹豫起来,他不住地打着手势。
我看着女军官的脸,转身一把抓住彼得的衣领,用力一拽,迅速闪到他的后面,一把将他的脖子卡住,猛踹他的小腿,彼得被我制伏了。
“太棒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勇气,我们的好小伙子!”说着女军官跳下桌子,向我们走来。我放开了彼得,显然他还没有从刚才的惊心动魄中清醒过来。
女军官又仔细看了看我们两个,来回踱着步子,忽然站住了:“好吧,给你们一刻钟时间吃饭,之后马上去练习投弹!”
我和彼得灰溜溜地离开了,我看着彼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是的,我饥饿的肚子让我这么做的,我知道,当你吃饱的时候,我是捉不住你的。”
就像刚才发生的一幕,现在的营地里,大家都在拼命训练,特别像我和彼得这样的年轻人。我知道斯大林同志在培养我们的仇恨,就像我们宣传的那样:“不要计算时间,不要计算路程,只要计算我们杀死了多少德国人。杀死德国人,这是我们祖国的呐喊;杀死德国人,这是我们母亲的祈祷。不要动摇,不要停歇,杀死德国人!”
我们就这样在仇恨中生活着,我们还参加过复仇评分。那一天,上面派了一个军官,他和我们每个战士交谈,并记录下德军所犯暴行的数量。最后他统计出了一份可怕的复仇评分表,并且写成海报贴了出来:“我们要为863名被杀害的亲属报仇,为1136名被抓到德国当奴隶的亲属报仇,为562间被烧毁的房屋和340座被毁坏的农场报仇……”
现在部队的每一个团都在召开复仇会议,并且在士兵中激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我们的方面军和所有的苏军士兵一样都是崇高的复仇者,我们要让法西斯侵略者为他们所有的暴行和罪恶得到惩罚。”这是会议上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话。
同盟眼中的柏林
1945年3月8日,在波美拉尼亚战役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刻,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将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朱可夫急召回了莫斯科。是什么样的事情重要到在最关键时刻召回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呢?
朱可夫刚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斯大林在首都郊外的别墅。斯大林不紧不慢地拉着朱可夫到院落里边散步边聊天。一时猜不透最高统帅的心思,朱可夫先向他汇报了奥得河桥头堡攻防战以及波美拉尼亚战役的现状。心事重重的斯大林抽着他的烟斗,只是轻轻地点头。
随后,朱可夫又问起了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的消息。早在1941年,雅科夫就被德国人抓住了,斯大林对外一直不承认那是他的孩子,但这些年过去了,他的坚持也失去了意义。他曾经派人调查过雅科夫的情况,据一名德国战俘称,雅科夫没有给苏联人丢脸,德国人将他关进了禁闭室,除了德国新闻采访过他之外,他再没有回答过其他任何德国人提出的问题。德国人审讯他时,他转过身去看都不看他们,表现得十分英勇。他还尝试过越狱,但没有成功,之后再没有了他的下落。据说,他已经死了,是以激烈的方式撞向围墙,迫使警卫开枪打死他的。
想到自己的儿子,斯大林有些激动地说道:“雅科夫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的。”平静片刻,最高统帅突然聊起了国际形势,对雅尔塔会议的结果表示满意,并给了罗斯福很高的评价。就在这时,他的秘书拿着一摞文件走了过来,斯大林看了看,冲着朱可夫说道:“你去最高指挥部和安东诺夫商讨一下进攻柏林的方案,明天下午1点钟,我们还在这里见面。”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陆军元帅,柏林战役中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朱可夫自知重任在肩,他离开了斯大林的住处,立刻去找安东诺夫商量计划,两人在办公室里工作了一个通宵。第2天早晨,斯大林亲自来到了最高统帅部,并更改了会议时间,决定立即召开国防委员会全体会议。安东诺夫和朱可夫的计划获得了通过,进攻柏林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其实,当时苏联考虑的最多的是盟国的行动。事实上早在1944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莫斯科的时候,英国陆军元帅艾伦·布鲁克就毫不掩饰他们的目标,声称他们在包围鲁尔之后的主要目标将是柏林。英国人也一直认为他们一定能完成攻克柏林的任务。就在斯大林决定召回朱可夫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3月7日,美国军队已经占领了雷马根大桥,突破莱茵河防线指日可待。
斯大林为什么如此急于攻克柏林,事情还要从3年前说起。1942年5月,得知英国和美国正在研究原子弹的消息,斯大林皱紧了眉头。之后几天,他将贝利亚等当时顶尖的原子能物理学家请到了他的别墅召开会议。至此,“博洛季诺”计划出台,苏联的核武器研究加紧了追赶英美的步伐。其实在半年前,一个英国的投诚者就曾经说出了这个秘密。但当时苏联正忙于同德国的战争,莫斯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暇顾及。斯大林还一度怀疑是英美两国故意释放的挑衅信息,愤怒之余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一次,他觉得不能再等了。
苏联核计划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资源的匮乏。当时苏联根本没有发现铀矿,而欧洲铀矿的主产地捷克斯洛伐克和萨克森都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无奈之下,苏联的购买委员会向美国的“战争生产董事会”提出了购买铀氧化物的申请,在经过与美国的多次谈判后,美国政府象征性地向苏联出售了一些铀原料,代价是了解苏联目前核计划的进展。即便是在1945年,苏联终于在哈萨克斯坦发现了铀矿,其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博洛季诺”计划得到了共产主义支持者强有力的帮助,克劳斯·富克斯甚至向他们提供了美国的核武器计划“曼哈顿”计划的详尽数据。苏联的特工组织对伊戈尔·库尔恰托夫教授的研究小组实施了全方位的监控。苏联核计划负责人贝利亚从一些苏联科学家口中得知了德国原子能研究中心所在地,是位于柏林西郊达莱姆的威廉物理研究所。整个研究就在一个叫作“菌室”的地下堡垒中进行,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使那些不明就里的人不敢到这里来打扰。在地堡的旁边有一座电塔,这是一个能产生150万伏电压的回旋加速器。贝利亚听到这一消息立刻报告给了斯大林,但他并不知道,德国已经将原料进行了转移,7吨铀氧化物等大部分原料被转到了黑森林里的海格劳赫,只是由于战争的混乱,还有一些原料和器材被错误地运往了达莱姆。
此时的斯大林必须要更进一步,因为柏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首都、一个城市那么简单,它的重要性无可取代。马克思曾经说过:“谁控制了德国谁就控制了整个欧洲。”斯大林知道,谁控制了柏林,谁就控制了德国。可是在艾森豪威尔看来,尽管无论从政治还是精神上柏林都是德国权力的象征,但柏林并不应该是西方盟军攻占的目标。事实上,当时的美国还没有认识到欧洲的重要性,他们只想快速赢得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在太平洋上还有另一个敌人——日本,他们要尽可能地保存实力。
艾森豪威尔在3月2日发电报给美国驻苏联的联络官约翰·迪恩少将,询问他是否打探到苏联关于进攻的计划,接下来2个月的战争中是否会有所停顿。迪恩少将何尝不想知道斯大林的想法,可是他从安东诺夫那里得来的消息往往是苏联想让美国知道的。有时候,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刻意的掩饰和故意的误导。
与此同时,与艾森豪威尔关系紧张的蒙哥马利要求独自领导盟军进攻柏林。当时的蒙哥马利已经完全不把艾森豪威尔放在眼里,他认为陆军统帅的宝座应该是他的,他才是真正的指挥者。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在盟军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艾森豪威尔也对蒙哥马利非常不屑,认为他满嘴的大话,把牛皮吹上了天,高傲得不可一世。而他此次攻打柏林的要求,也不过是想争取到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功劳,抢去其他人的风头。况且在实战中的诸多细节部署上,蒙哥马利显得漏洞百出且能力有限——他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完成一次进攻。
蒙哥马利带领的第21集团军群推进到莱茵河畔,他们在北部的韦瑟尔遭遇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这位将军没有选择直接攻打,而是制订了通过大规模两栖作战和空中运输的方式渡过莱茵河的计划。当他还在计划的同时,美军已经在南线开始了快速强势的进攻。刚刚夺取了帕拉提那特的第3集团军在巴顿将军的带领下分几路在科布伦茨南部成功强渡了莱茵河。
3月24日,当蒙哥马利带领他的第21集团军群渡过莱茵河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丘吉尔和布鲁克早已胜利会师。美军第9集团军迅速攻占了雷马根大桥并建起了桥头堡;巴顿将军也带领他的第3集团军在美因茨的南部建好了桥头堡。蒙哥马利希望艾森豪威尔会让他向东北部的吕贝克波罗的海沿岸发起进攻,并可以攻打柏林。但是不久后他就失望了,他被指定的方向是汉堡和丹麦。同样让他郁闷的是,艾森豪威尔还将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从他的第21集团军群中划分出去。第9集团军负责从北部包围德国最后一个工业区鲁尔。第1和第3集团军共同向东进攻,从南部包围鲁尔,从而围歼莫德尔元帅所指挥的集团军。布雷德利带领的第12集团军群在占领鲁尔之后,与第9集团军一道迅速拿下德国的中部地区,攻打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德弗斯将军带领的第6集团军群则向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北部进攻。
3月30日,艾森豪威尔做出了进攻重点转向南方的决定。他认为穷途末路的希特勒会把所有的德军部队撤回到巴伐利亚和奥地利西北部一带,因为那里的阿尔卑斯山要塞是德军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就在6天之前,丘吉尔还预言:“我们的军队将在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在苏联人之前到达易北河,甚至攻占柏林。”更让英国不能接受的是,艾森豪威尔里外不分,不但没有同英方沟通战略重点的转移,还将所有的细节电告给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这封名为“SCAF-252”的电报,给英美两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避开柏林的这一做法也改变了战争态势。斯大林早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取柏林,如果不是苏军攻占了它,那么无论占据柏林的是谁,苏军都会将大炮对准他。各大国之间表面上虽然是盟友,但也许明天就会翻脸,现如今只不过是相互制衡而已。现在的苏联不害怕战争,赢就要赢得彻底,这使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更加微妙了。
3月18日,柏林和屈斯特林发生了一场战斗。事后,莫斯科提出严正交涉,断言美军飞机击落了他们的6架飞机,致使2名苏联飞行员一死一伤。而美国飞行员则说他们遭遇了8架德军飞机,并击落了其中的2架“Fw190型战斗机”。苏军将这次事故称为“美国空军飞行员的犯罪行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瑞士伯尔尼,美国战略物资局的艾伦·杜勒斯与党卫军全国副总指挥卡尔·沃尔夫举行会晤,商讨在意大利北部的停火事宜。苏联提出参加会议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斯大林对此甚为担心,他当然不希望看到德军国防军在美国的支持下死灰复燃。同样,让斯大林担心的还有前线大批的德军士兵正在争先恐后地向美军投降,而不是向苏军投降,他甚至认为这是德国想让美国和英国抢占柏林的计策。而事实上,德军如此大规模地向美军投降,一是由于德国人自知与苏联宿怨至深;二是由于希特勒下令任何部队不许后撤。就这样,随着阿登防线的全线溃败以及陆军元帅莫德尔在鲁尔的防线崩溃,美军俘获了无数的德军士兵。
与此同时,丘吉尔得知苏联人在波兰实行了白色恐怖。苏军逮捕了大量有可能反对苏联政府的重要人物,莫洛舍夫也强硬地表示不许任何西方国家向波兰派遣代表,他不允许有任何独立政府的出现。早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就说必须要在波兰问题上给自己的下议院一个说法,如今他担心英美两国会被苏联所谓信任的说法哄骗。斯大林明显有占领中欧的意图,西方国家一步都不能走错,必须打好每一张牌,这样才能增加与苏联博弈的筹码。
德国空军的Fw190型战斗机,美军飞行员经常将外形与其非常相似的苏军“拉”型系列战斗机误认为是德机。不平衡的德国
在苏联进攻波美拉尼亚的最后阶段,柏林城已经人心惶惶,充斥在大街小巷的流言让人难辨真伪。在一次各国驻德国的武官见面会上,大家都在互相打探消息,议论着与战争相关的话题。许多人甚至认为,德国之所以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原因是没有攻下英国。如果不是在1940年被英国拖延了时间,德国对苏联一战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现在的英国应该阻止德国被“红色风暴”毁灭。
事实上,在德国军政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一位德国的海军军官对瑞典武官尤林·丹菲尔说:“上一次开会时,高级军官们议论了我们德国军队能否实现绝地反击的话题。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希特勒就必须下台,并且让希姆莱执政,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瑞典武官尤林·丹菲尔觉得德国人关于反攻的想法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显而易见,希特勒即将倒台,军队中反纳粹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前线,维斯瓦河和奥得河的战役已经让德军筋疲力尽。地处奥得河与瓦尔塔河交汇处的屈斯特林,在柏林以东80千米,是通往柏林的门户。它位于苏军在奥得河上的两个桥头堡之间,并且有柯尼斯堡到柏林的主要公路——“帝国1号公路”,是苏德两方争夺的热点所在。朱可夫计划将一南一北两个桥头堡相连后形成一个广阔的兵力集结区域。北部的桥头堡安排给了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南部的桥头堡由崔可夫带领的第8集团军驻守。
希特勒派了5个师的兵力从法兰克福对屈斯特林发起了反攻,并试图从南面包围第8集团军。在此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经强烈反对这次并没有把握的反攻。没有坦克,没有火炮,没有后援的支持,这一行为简直是送死,但希特勒一意孤行。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3月22日,德军的第25装甲掷弹兵师在换防部队还没有到来之前就从屈斯特林走廊撤走了,苏军乘虚而入,一时间屈斯特林走廊失守。
就在屈斯特林失陷的前一天,意识到大势已去的古德里安还在帝国总理府的花园里找到了希姆莱,恳切地说道:“我们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当务之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将国防军从覆灭中拯救出来,停止屠杀、轰炸。现在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已经不能说服希特勒展开谈判,你是唯一一个与中立国保持联系的人,我必须请你和我一道向希特勒要求停战。”
希姆莱当即晃着头表示:“现在说停战还太早!”古德里安的极力要求并没有结果,他料想是希姆莱为了自保而不敢触动希特勒的神经,于是他派党卫军的亲信阿尔文斯莱本到维斯瓦河集团军群找艾斯曼上校打听消息。艾斯曼说:“现在让西方盟军来考虑和平条约为时已晚,他们要的是整个德国。”
3月21日晚上,希特勒说自己想休息几天,他的心脏病让他已经无法支撑。古德里安无奈地说道:“现在元首还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温克将军和克莱勃斯将军都已受伤,元首再不主持大局,整个前线将陷入一片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希特勒的副官走进来报告称施佩尔想见他。希特勒立刻本能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说道:“他只要跟我单独见面就一定没什么好事,不过是告诉我战争失败了。我不想听这个家伙的汇报,他只会带给我痛苦,把他的那些报告都给我锁起来。”此时的希特勒已经不能坦然面对失败,他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其他人。3月初,希特勒得知雷马根大桥失守的消息时,他开始表现得很平静,然而在第2天他却突然发作,一口气下令处死了5名军官。这位喜怒无常的最高统帅永远只知道责怪别人、傲慢无礼、优待党卫军,这一切行为都达到了让军队心理失衡的程度,这完全是咎由自取。
苏联准备好了
3月29日,朱可夫元帅乘专机飞赴莫斯科,但由于天气原因他不得不在下午的时候降落到了明斯克。在那里他与白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波诺马年科匆匆见面,商讨军情。天气迟迟没有好转,他只得转乘火车去首都。在克里姆林宫,他见到了最高统帅斯大林,朱可夫直奔主题:“德国人在西线已经完全崩溃,希特勒似乎已经放弃了抵抗盟军,而是将大部分兵力用来抵抗我们的部队。”
朱可夫的叙述完全正确,就在2天前,一直跟随第21集团军群的路透社记者已经报道了英美联军在德国纵深地带前进的过程中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消息,当时斯大林已经有所警惕。
斯大林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进攻柏林?”
朱可夫再次说道:“来的路上我见到了波诺马年科书记,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2周之内就可以投入战斗,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没有任何问题。到4月中旬,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扫清但泽和柯尼斯堡的敌人后,可以腾出手来参加会战。”
斯大林听后非常高兴:“很好,那我们就直接进攻,不用再等罗科索夫斯基的军队了。”斯大林说完,走到办公桌前翻出了一封信交给朱可夫,“你看看这个,一个神秘人告诉我西方同盟与纳粹举行了秘密谈判,德国提出的和平建议被英美两国拒绝,但德国很有可能对他们开放前线。”
等朱可夫看完信,斯大林又问他对此事的看法。朱可夫说道:“坦白讲,德国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投降都不会给希特勒带来任何好处,除非德国元首发生变动,否则西方同盟不会与德国人交易。我认为罗斯福总统应该不会破坏雅尔塔会议的成果,但对于丘吉尔我没有把握,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斯大林完全同意他的推断。
柏林战役中的苏军第5突击集团军,T-34∕76中型坦克搭载步兵发起冲锋。3月31日晚,迪恩将军陪同美国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和英国大使阿希巴尔德·克拉克·克尔来到了克里姆林宫,将已经被译成英俄双语的艾森豪威尔“SCAF-252”号电报交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对计划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地图上标示出了电报中的行动内容,并表示将会与统帅部的将军们商量之后给美英一个答复。他还强调:“德军最后的防线应该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巴伐利亚的山区。”这显然是同意艾森豪威尔的判断,这一计划可以将德国一分为二。
迪恩在当天夜里给艾森豪威尔发去报告,客观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斯大林的态度:“他对我们在整个3月所俘虏的战俘数量表示吃惊,说这些无疑会大大加快这场战争结束的进程。事实上,德国人的意志已经崩溃,现在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德国人还想继续战斗,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2天上午,朱可夫和科涅夫两位元帅来到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请什捷缅科将军念了一份苏军情报部门截获的电报,称巴顿的第3集团军的进攻目标将由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转向柏林,而蒙哥马利的部队也将向柏林挺进。甚至还有消息称,盟军已经做好了对柏林派出空降部队的打算。一切的消息都说明英美两国的目标直指柏林。至于那些电报的真假,苏联则宁可信其有。
斯大林忽然问道:“谁会抢先攻占柏林呢,我们能赶在盟军的前面吗?”
1945年3月,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J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突向东波美拉尼亚。“当然是我们。”科涅夫回答道,“方面军将立即调整部队的部署,我们会采取一切措施拿下柏林。”
斯大林很满意科涅夫的回答,他当然了解他的手下,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斯大林显然在用他惯用的方法刺激两队互相竞争,而科涅夫也早想赢过朱可夫,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朱可夫和科涅夫都介绍了各自的计划,安东诺夫则阐述了总体方案。斯大林只对其中一点觉得不妥,那就是两个方面军之间不应该存在界线。于是他在地图上画掉了位于柏林东南方向的鲁本西部的一条线。他又以命令的方式对科涅夫说道:“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为最后的总攻做好准备,时间最晚是在4月16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以坦克为先锋从南部向柏林发起进攻。”
至此,红军的最高指挥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战准备工作。为了拿下柏林,苏军准备出动250万人的队伍、7500架飞机、41600门大炮和迫击炮、6000余辆坦克参战。与1941年相比,此时的苏联机械化部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当年希特勒闪击苏联时动用的兵力还要强大许多。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苏联陆军元帅,柏林战役中指挥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这场重要的会议之后,斯大林回复了艾森豪威尔前一天发来的电报,并告知美国最高统帅,美方的计划与苏联的计划完全吻合。他还强调:“此时的柏林已经失去了之前的战略地位,红军的主力部队会向南进攻,与西方盟军会师,同时红军会派二流部队来对付柏林。苏联的总攻将会在5月15日之后发动。”斯大林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留条后路,“对这一计划,我们将会根据前线的战况发展和变化而有所变动。”斯大林对盟军玩起了赤裸裸的欺骗,有趣的是,斯大林选择回复美国的这一天,是4月1日愚人节。
苏联当然也知道任何的国际合作都存在着分歧,西方盟国也一样存在着政治、军事上的不同之处。尽管许多细节不甚了解,但经过艾森豪威尔将“SCAF-252”号电报发给莫斯科这一事件之后,英国对美国的不满已经愈加难以掩饰。艾森豪威尔在解释他的这封电报时说:“联合总参谋长早已同意他就纯军事问题与莫斯科直接联络。”他没有把柏林放在眼里,并不觉得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丘吉尔也不了解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为了夺取柏林所下的决心之大是常人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