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先去肉铺割了四斤肉, 三斤肥肉一斤瘦肉,还提了好几根腿骨,这腿骨是半买半送的, 因为他肉割得多。

“欢迎下次再来。”

刚开店就有人来割了四斤肉,可把店员高兴坏了。早点卖完, 他也能早点离开。

赵想离开肉铺, 直接去了供销社。

“还有奶粉吗?”

奶粉是比较紧俏的物资,因此镇上经常会缺货。

“有,还剩最后一罐你要吗?”

站在柜台后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态度不说有多好, 但也没有用下巴看人。

“要。这是奶粉票, 这是钱。”

一张奶粉票和一张大团结, 一起递给了她。

“这是奶粉, 给。”

接过票和奶粉,女营业员脸上带着笑意。

她就怕有人问了不买不说,还一直问。

本来语气还能好好说,可一直问就把人问烦了,最后营业员都不想理人了。今天开门第一单就有人买奶粉,而且对方还没有讲价。虽然他讲价也不会降价,但是不讲价给她的印象好啊!

而且眼前的少年长得也赏心悦目, 晚点有话题和别的同事聊了。

赵想不知道对方的想法, 把奶粉放到背篓里就离开了。

不是供销社里的东西不吸引他,而是他手中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没钱就不要留下来惹人烦了。

七十年代能在供销社里上班的,家里多少都有点关系, 因为这些营业员的脾气都很大。

如果招了他们的烦,下次来都不见得搭理你, 关键是你投诉也没用,搞不好这些营业员的后台比供销社的主任还要大。

投诉半天也不过是自讨没趣,还容易得罪人。

因此赵想不会这么做,既然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奶粉,还是早点离开比较好。

奶粉太过紧俏,他要是不走搞不好就被人拦下来了。

事实证明赵想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离开几分钟后,就有人来买奶粉。

“我要买奶粉,给我一罐奶粉。”

一名年轻男子拿着钱和票一进来直奔卖奶粉的区域。

“没有了,最后一罐已经在几分钟前被人买走了。”

女营业员如实说道。

“什么?没了?那可怎么办啊?家里的孩子还等着奶粉回去喝呢!”

年轻人一脸的懵逼,他被老婆打发出来买奶粉,为此他早饭都没吃就出门,结果还是晚了吗?

“那也没办法,已经卖完了。”

女营业员耸了一下肩表示无能为力,供销社已经没有了奶粉,她总不能无中生有吧!

要有这能力,她也不会在供销社上班了。

“我去追还来得及吗?”年轻人不确定地问道。

“你可以试试。”

说完女营业员就不理他了。

年轻人转身跑出供销社,在街上找了起来。

然而赵想在去药房买了药后就离开了镇上,年轻人就算把镇上翻过来,也找不到赵想的。

不是赵想不想多逛,他都没钱了,又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还留在镇上做什么?他总共只请了两个小时的假,早点回去早点销假干活。

而且他也怕有人找自己,奶粉在这个年代也算得上是硬通货了。只要拿出去,不一会儿就有人主动给钱要买。

其实这会儿大家买奶粉,缺的不是钱,而是票。

没有奶粉票,你手里捏着钱也是买不到奶粉的。

赵想能买到,还是过年时政府送来的那张奶粉票呢!

回到家里,先把骨头炖上,再把肉切好。肥肉炼肉,瘦肉用来煮滑肉。

赵想还给师父他们留了一半,骨头汤烧开后就这样用大柴小火炖在锅里,他便去山上销假割麦子了。

割麦子不同油菜,不需要弯腰,但是麦穗会刺人,手上因此而火辣辣的。

要不是他穿了长袖长裤,整个手臂和腿都会被刺。

一个小时后,赵想和爷爷奶奶回到家,厨房里已经有香味弥漫出来。

“这骨头已经出味了。”

赵奶奶打开厨房的门,先到灶后架了一把柴,让小火变成中火。

“中午我们吃面条吧!正好有骨头汤,肥肉炼油,油渣可以用来炒菜,我们又可以吃上几天了。”

看着大孙子带回来的肉,赵奶奶喜滋滋地说道。

“好,你是大厨,你做决定。”

赵爷爷笑盈盈地说道,老伴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他都支持。

“阿想呢?”

赵奶奶还记得孙儿。

“奶奶做决定就好,我等着吃就行。”

赵想无所谓,他吃什么都可以。原来有些挑食,可在这里待久了,那点挑食的毛病早就消失了。

“好,老头子把炉子升起来煮面条和滑肉,阿想把铁锅烧起来,奶奶炼油。”

赵奶奶很快分配起了任务,并且挽起了袖子。

“是。”

一老一少齐声应道。

很快,厨房里就有香浓的肉味传了出来。

“今天老赵家又吃肉?怪不得赵想今天上午请了半上午的假,原来是去镇上割肉了。”

闻到味道的村民脸上带着妒忌地说道。

“哼,死一个儿子,换他们天天吃肉,也不知道赵勇军在地下过得安不安稳?”

带着恶意的话就这样说了出来。

“不是,你没事扯赵勇军做什么?要是让村长他们听到了,你小心被罚。”

他的同伴被他这话吓了一跳,他妒忌归妒忌,可不怕对烈士不敬。

而他的同伴就不一样了,妒忌让他失去了理智,才会说出一些让人听了就害怕的话来。

“怕什么,村长他们又不在这里,只要你不说就没有人知道。”

对赵家抱有很大恶意的村民说道。

“是吗?那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你们说怎么办?我是要把你们直接打死呢?还是按在茅厕里头淹死呢?”

村长和村支书就站在两人的身后,把他们对赵家的恶意不仅看在眼里,同时还听在了耳里。

“……”

一转身就看到让他们害怕的人,两个村民直接腿软跪在了地上。

“好啊,连烈士都敢在背后说坏话,我要是不处罚你们,以后你们只会变本加厉。因为你们的行为,要扣除你们半年的工分,用来给赵家做补偿。以后要是再敢偷窥赵家,或者是你们伤害了赵家人,我们就去找红小兵,把你们拉出去批斗。”

村长满是愤怒地说道,同时对他们做出了处罚。

和他同样生气的还有村支书,他们恨不得把眼前这两个祸害一巴掌打死。

当赵想和他们偷偷说有人在偷窥赵家时,他们二人还不相信。于是今天趁着赵家煮肉,他们悄悄来到赵家附近,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偷窥。

结果还真是让二人大开眼界,对方不仅偷窥赵家,而且对赵家抱有很深的恶意。

“赵勇军一家招你惹你了吗?你是见不得别人过得好是吧?一天到晚盯着人家吃什么?狗都没你们多事。”

对于赵家买肉这件事,村长和村支书都不觉得有什么。除了赵家,村子里其他过得还行的家庭都有买肉,毕竟这农忙时节,要是不吃点好的,身体可扛不住。

赵家不是老就是少,更需要吃肉来增加营养,因此对于赵家割肉改善伙食这一点,村长和村支书都不觉得奇怪,也不认为是奢侈。

赵家也不是天天吃肉,而是隔上一段时间吃上一回。老两口肯干,再加上有赵勇军的抚恤金,偶尔吃一顿肉还是吃得起的。

哪怕后来领养了赵想,可赵想能干活啊。最近十天赵想只要下地,拿到的就是满工分,比许多成年人干活还要利落不说,活干得也很漂亮。

要不是身高让大家知道他还只是个孩子,都以为是一个经年的农家老把式呢!

这么一看,这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领养,现在居然反了过来,赵家赚大发了。

而老赵家呢?现在别提有多后悔了。

村子里有谁不知道,当老赵家的人在知道赵想一天能赚满工分时,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起来。

一百五十块钱看着多,实际上也确实不少。

可是和一个一天能赚满工分的壮劳力比起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一百五十块钱,只要给赵想时间,他用不了几年就能赚回来了。

赵想若是还在老赵家,这钱就是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手中。可惜他们去年就已经把人过继了,就算他们现在后悔也于事无补。

两口子直接在家里干了起来,旁边的田婶一家可看够了热闹。特别是他家的小子,直接趴在墙上看。

砰。

“我早说过,那孩子能干活,你偏要同意过继,现在好了,人家给赵家干活去了。现在天天拿满工分,谁家不羡慕赵家啊?”

赵德把凳子踹倒在地,脸上全是对妻子的不满。

“你什么时候说过?当初过继老二,可是你亲口同意的,现在知道怪我了?当初你怎么没有阻止?”

周菊花可不想背这个过继二儿子的锅,大家一起同意的,任什么把锅都往她头上甩。

如果说偷偷拿钱回娘家,这事她确实干了,因此没有什么辩解的。可是过继赵想,最后拍板的确实眼前这个男人,他现在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自己身上,那周菊花肯定不依的。

这罪名要是落在她身上,回头老宅的老虏婆就得过来给儿媳妇立规矩。

在婆婆手上吃了不少亏的周菊花,怕死赵老太了。因此一想到背上这口锅的后背,周菊花立即变得精明起来。

对于丈夫的甩锅行为,她可不会惯着。

她干的事他认,她没做的事也别想让她背锅。

“哦!”

围观的村民恍然大悟,就是说嘛过继儿子这种大事,怎么可能是周菊花这个妇道人家做主的,显然是经过了赵德的同意才能过继成功啊!

当时赵家拿着一百五十块钱有多高兴了,现在就有多后悔。

特别是赵想能自学医术,目前来看学得还不错,还能自己赚钱了。这说明赵想的脑子好,人聪明。

除了聪明外,还有体力。能赶上成年男子的体力,每天拿个满工分,这样的人要不是年纪小,等农忙后就有一大群人来赵家提亲了。

也幸好赵想的年纪小,就算要提亲也不会在这个时间,要知道媒婆也是要下地干活的。

很快老赵家两口子的对话就传了出来,为此村民们对赵德和周菊花两口的感观就更差了。

怪不得能睡到一个被窝,原来两口子都不是什么好人啊!以前觉得赵德还可以的人,这一次打了自己的嘴巴。

“阿想,你别难过。他们不珍惜,是他们本身不好,不是你不好。”

赵奶奶和赵爷爷下午听到风声,来到大孙子旁边,不顾旁边还有人在割麦子,他们直接对大孙子进行了劝慰。

“爷爷奶奶,你们放心,我没放心上。”

赵想听了他们的话后莞尔,他们究竟是有多对自己不放心啊?他又不是原主,不可能对赵备他们有滤境的存在。

就连原主在经过一世后,不也放弃了这段孽缘吗?原主都看开了,他更加不会因此而受伤了。

原主欠他们的生育养育之恩,原主上辈子都已经还清了。

而且认真算起来,是老赵家欠原主,而不是原主欠老赵家。

即使因果关系已结清,他和老赵家自然是没有关系了。在赵想的人生规划里面,都没有老赵家的位置。

所以赵想从不觉得有什么好伤心的,他都不是他们儿子。

“不伤心就好。”

两老认真端详片刻,见赵想确实和他说的一样,他们才放心回到自己的组继续割麦子。

祖孙三人不在意了,不过麦地里悄悄打量他们的人可不少。

赵想一心干活,对周围的眼神直接来了个无视。

至于赵爷爷和赵奶奶,他们走过的路比赵想吃过的盐还多,对于那些偷看他们的人,两老都不予计较。

当然要是有人舞到他们面前,那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幸好没有傻到跑来问他们,算是给二老省事了。

至于这几天赵家外面有人偷窥的事,村长和村支书也都帮着解决了。

赵家外面终于没有人再对他们进行偷窥了,顿时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还有牛棚的顾老,他的病也好了,只是还要休息两天才能下地干活。

记得当赵想把奶粉交给张百草,让他每天泡给顾老喝时,牛棚里的众人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怎么了吗?”

赵想不懂这些眼神,他虽然有二十多岁,可他接触的人很少,还没经过社会的毒打,因此不懂这方面的事。

“没有,这奶粉不便宜,你拿回去给你爷爷奶奶喝吧!”

顾老拒绝了奶粉,不过药品没有拒绝。

“我爷爷奶奶知道的,顾爷爷你就别担心了。”

赵想想了一下便知道了老人的顾虑,怕自己送这么珍贵的奶粉,会引起家中两位老人的不满。

大孙子把钱花在一个外人身上,不管换成是哪家的长辈,都会引起心里不适的。

如果引得赵想和祖父母感情破裂,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顾老自然更不愿意了。

“奶粉票还是奶奶给我的呢!所以顾爷爷你别担心,我可不是那种偷拿家中珍贵物资的人。”

赵想说完还朝着他笑了一下,灿烂的笑容不见半点勉强,显然他说的话是真的。

“真不会有影响?”

顾老又确认了一下。

“真的不会。爷爷奶奶听说你生病,可担心了。只是大家也知道,他们不方便来牛棚,只能让我来啦。”

赵想把张百草冲好的牛奶递给顾老。

“你现在病刚好,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等下师父煮滑肉,爷爷你可要多吃一点。”

除了滑肉,还有油渣,煮菜的时候放上一点,即使吃到腻味的菜也会变得好吃起来。

“好好好,我一定会多吃一点。”

顾老接过牛奶,几口就喝光了。

他不想死,他还有好多事要做,他如果死了,对不起那些为了保他而牺牲的人,也对不起国家。

同时决定以后要好好报答赵家这祖孙三人,他们对自己的恩情不亚于救命之恩。

见顾老想开,赵想心里才松了口气。

姓顾,他好像知道这位老人是谁了,不过赵想没把猜测说出来。

老人既然隐姓埋名躲在这个小村子里,肯定是不方便让人知道他的身份。

赵想一想到这里,就更心疼他了。

奶粉、药品,赵想准备得很齐全。

药品有西药,比如退烧药和抗生素药片,这个在必要的时候能救命。退烧药还好,抗生素药片药房只肯给他几片,还有点小贵呢!

赵想全都给留了师父,他知道什么时候用最好。

“小小年纪,这么爱替人操心。”

张百草伸手把徒弟的头发揉成了一团。

“师父,我头发都乱了。”

赵想躲了几下都没能躲开,脸鼓成了包子。

“哈哈没事,扒拉两下就好了。”

张百草看徒弟乱成鸡容的头发,乐不可支地说道。

“师父。”

赵想拿师父没辙,只能像他说的那般扒拉几下头上,让它们看上去不那么凌乱。

“天色不早了,我回去了。”

赵想和平时一样,学习完就回家。

“路上小心。”

虽然这条件赵想从冬天走到了春天,但是作为一个少年,他在黑夜里走路,他们还是挺担心的。

本来张百草还想过要送他回家,只是被赵想拒绝了。

“我一个人在外面,被抓了也能脱身,可是和师父在一起,那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楚了。”

就是这样一句话,打消了众人送他的决定。

他们现在不管怎样做,都只会连累赵想。哪怕再担心,也只能由他一个少年自己走夜路回家。

回到家时已经晚上十点了,赵想点着油灯洗脸漱口,又洗了个温水澡,这才把自己缩在床上睡觉。

明天还要早起去麦子地里割麦子,还有自留地也需要浇水,只能趁休息的时间去做了。

农忙的时候,每个人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这样就能早点忙。

而且农忙时是大家最不希望下雨的时候,可蜀省本来就雨水多,因此大家趁着有太阳,天刚亮村民就在地里干活了。

忙到八点左右回家吃饭,吃了早饭又来地里干活,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赵想这样半大的少年都如此了,更不要说那些比他大一些的少年了。

他们和成年人一起下地干活,受于力气所限,他们赚的工分没有成年人多,但也有六七个工分,已经能养活他们自己。

与这些做惯了农活的少年们相比,知青院的知青们的表现就差多了。

让他们下地割麦子,结果他们割过的那片麦子地,还需要人检查第二遍,有好多麦穗还留在秆上。

因为要不停的返工,因此知青被打发去田里干活,接下来每块田都要放水,因为割完麦子就该插秧了。

这个活很轻松,只要在水放到位后把挖开的缺口堵上就行了。

相对的这个活一天下来的工分也才五个,养活一个小孩子还成,但是养活一个成年人就不行了。

所以他们在知青院生活还得靠家里支持,不然就得饿肚子。为此他们还要趁空闲时间去挖野菜,用来晒成干菜冬天的时候好吃。

他们没有自留地,又不会种地,知青院旁边有空地他们都不会利用,白瞎了村长分给他们的空地。

村民们对知青院的知青怨气比牛棚里的人还要重,因为牛棚里的人会干活,而知青除了捣乱啥啥都不会。

这不连看水的活都干不好,就在村民们全力抢收麦子的时候,知青又搞出事来了。

“白雪,你把田坎挖断了,现在怎么办?”

几名女知青看着白雪为了挖折耳根把人家的田坎挖断了不说,里面刚关好的水也都流走了。

“……我不是,我没有。”

白雪把手中的小锄头扔到地上,仿佛这样就能证明不是她做的坏事。

“不是你还是谁?你篮子里的折耳根都是证据。”

女知青们见她不承认,都快被气笑了。

“我说你还真是脸都不要了,明明是你挖断的,为了逃避责任,居然还敢否认。有本事你把手上的折耳根扔了啊,拿着它做什么?”

王芝兰看白雪最是不顺眼,自从她来到知青院后,知青们在村子里的生活就更困难了,大家都受她牵连,不受村民们待见。

“凭什么让我扔?这是我挖的。”

白雪抱着篮子,生怕有人抢她的折耳根。

“你不是说这田坎不是你挖断的吗?那你拿折耳根做什么?”

夏草和刘花也拼命用泥巴把缺口堵住,可惜她们只有用,没有大锄头,根本无法挖来大泥巴把缺口堵住。

“明明是你们挖断的,我拿折耳根也是不想它浪费。”

白雪看二人努力弥补的样子,漂亮脸上闪过一抹挣扎,然后眼睛一转就把这事推到了另外几个女知青们的身上。

“你胡说什么?你挖断的田坎,凭什么说是我们做的?”

另外几名女知青停下了手上的动作,一副不敢置信地眼神看着她。

这可真是贼喊贼啊,她怎么有脸把责任推到她们身上的?

“我没有胡说,如果不是你们挖断的,你们为什么要堵它啊?”

白雪越说越觉得是这样,反正不是她做的。

不是她们做的,她们堵什么啊?

“……”

此话一出,别说那几位女知青愣住了,就连暗中监视他们的村长,和回来煮饭,无意间路过目睹了全过程的赵想都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