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八章

次日一早,李妍同薛大娘一起乘牛车出门。

薛大娘同往常一样到镇上赶集买肉,李妍到了镇上后,则直接去到镇上唯一的一家车马行。昨儿打好了招呼,约定好了时间,这会儿从车马行乘车进城去。

这个时代的车很难得,一般能备有一辆车的人家,都是非富即贵的。

那没有车的人家,若想出行,就得靠去车马行赁车。

从附近各个村落往青山镇来,一般每个村都会有牛车拉人。但像杏花村这般离镇上近的,大家都更愿意走着来。

那从镇上往县城去,自然也得有车拉人。

车马行的车不是牛车,是一辆骡子车。

这骡车相比于牛车来,又要好上许多。至少,后面的车厢是半封闭式的,万一遇着刮风下雨的天气,也可有遮挡的棚避雨。

李妍同车的共有五人,包括她在内,全是女郎。有一对是母女,另外三个,则都是跟她一般大的年轻妇人。

都是附近村落的,赶着去华亭县,或走亲戚,或办事儿。没多会儿功夫,大家便熟络起来。

天还有些热,这晃晃悠悠的,很容易令人晕车。起初大家还聊的欢快,但很快的,就都身子倚着车壁睡着了。

李妍因是第一次进城,又人生地不熟的,没敢睡。只闭着眼睛,挨靠在车厢的角落里,闭目养神。

从出发时起她心里便大概默算着时间了,等到到了华亭县,前头车夫喊了一声,说是已经到城门口了大家都醒醒时,差不多是四十分钟左右功夫。

进了城后,因李妍想乘着车多看一看这座城池,故笑对那车夫道:“我不急,不如先送各位姐姐妹妹先去要去的地方吧。”

然后,各人报了地名儿,那车夫按着车程的远近,挨着将人送达。

最后,才来到的这气派的元宝楼门前。

见她一年轻女子来这元宝楼,看着也不像是来吃饭的,车夫不免好奇问了一句:“小娘子往这酒楼来做什么?”

李妍当然不会实话说她是来谈生意的,只是笑着说:“一个亲戚在这酒楼里做事,我给捎带了些东西来。”

“哦,是这样啊。”瞬间,那车夫就没什么兴致了,只叮嘱李妍,“最迟未初时刻,我得从县城出发回青山镇。小娘子,若错过时间,可就回不去了。”

李妍赶忙微微弯腰,以示感激道:“多谢告知,我定会在未初之前赶去城门口的。”

等那车夫驾着骡车离开后,李妍这才正经打量起这元宝楼来。

同初见青山镇元宝楼时的感想不一样,此番瞧见了这华亭县的元宝楼,李妍心下觉得眼前这座建筑,才算是对得起“元宝楼”这气派的三个字。

楼有两层高,而且占地面积大。人还没进去,只光看这门楣,就觉得十分豪气。

而且方才坐车上也大概打量了这华亭县风貌,比起青山镇来,那是要繁华太多。

这华亭县隶属江宁府,属江浙一带,自然繁荣。

李妍想着,若往后能有大出息,继续往大城市去固然好。若不能,以后能在这华亭县买宅子生根,也是极不错的。

这会儿功夫时辰还早,远没到用午食的点,所以店里很是冷清。

李妍夹紧包袱,一步一小心的往里去,见一楼大堂空荡荡、静悄悄的,一个人影子都没瞧得见,李妍便壮着胆子唤了声:“有人在吗?”

她这一喊,很快便走出来了一个身形矮胖的中年男人来。

中年男人脸胖乎乎的,即便没在笑,也给人一种亲切感。

瞧见李妍他先是愣了下,之后才试探性问:“你是……徐童生介绍来的那位李娘子?”

李妍这才知道,原来那徐掌柜不仅是读书人,竟还是个童生。

李妍立刻说:“是徐掌柜介绍我来的。”

“那你跟我来。”矮胖男人便把李妍带去了账房处。

契书是之前就准备好的,矮胖男人直接拿了出来,递到李妍跟前:“听徐童生说,你是识字的。这上面的字,你都认识吧?”

李妍谦逊:“略识得几个字,识字不多,我先瞧瞧。”好在这字虽小,但却工整,李妍字字认识,而且句句都看得懂。

契书是按着之前同青山镇元宝楼签的那份写的,她同酒楼仍是六四分。

契书上也写了,暂定每日供酒楼二十份的量。至于需不需要加份,届时按食客需求定。

契书没问题,李妍爽快的签字画押。

“还不知道您贵姓呢。”签好字又按了手印,李妍套近乎问。

那矮胖男人道:“我姓黄,是这家食肆的掌柜,你以后可以叫我黄掌柜。”

李妍:“黄掌柜,可否向您打探一下,现如今城里猪五花多少钱一斤,咱们食肆里一份烧肉又是多少钱呢?”

徐掌柜提过,城里猪肉价格比乡下略贵,但城里烧肉的定价也高。

黄掌柜:“猪五花三十二文一斤,总店这边一份烧肉份量多些。做出一份烧肉,大概正好需要一斤的猪五花,一份烧肉售价是六十五文。”

青山镇元宝楼里,一份烧肉的份量很少,当然,价钱也相对便宜很多。

这么设计自然是合理的,乡下人哪里舍得花大价钱去外头买一份烧肉吃。若一份份量太多、价格也相应太高的话,肯定就不好卖了。

但城里不一样。

城里人消费水准相对高些。

平时置办筵席待客的也比较多,若一份肉量太少,也显得寒酸。

如今这城里的五花肉三十二文钱一斤,一斤肉正好做出一碗烧肉来,售价是六十五文,所以净赚三十三文,按一斤肉一文钱的调料算,也还有三十二文的赚头。

而这三十二文钱中,李妍拿六成计十九文,再给徐掌柜两成,最后可得十五文钱左右。

合同上约好是先一日做十二份,那最后一天到她手中的赚头就是……一百八十文。

算到这里时,李妍双眼蓦地睁大起来,一颗心“扑通扑通”直跳,现在满脑子都是可爱的雪花白银在冲她挥手。

这还只是城里的,另加青山镇那边每日九份的量算,净挣是三十四文,十份最少也得净挣三十五文。

这样合加在一起,每天净挣二百一十五文!

这还是最少能挣这些,若是红烧肉在华亭县也能畅销的话,以后赚的只会更多。

二百一十五文钱啊……比之前她在青山镇同时兼卖桑葚饮子时,多挣了好四倍呢。

果然到哪个时代都一样,还是城里机会多。

只是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进城来还得租房子住。这租房子是一笔大的开支,就是不知道,一个月得花多少。

李妍向黄掌柜打探了双喜街的大概位置,之后找去后,又按着之前徐掌柜说的找到了那家牙行。

一进店里,恰好那位程姓的牙人就在。

男人看着比较年轻,李妍目测他也就二十刚出头的年纪。生得面皮白净……嘴巴也很甜。

看到李妍就立刻喊她姐姐。

李妍:“……”

原身这副躯壳最多十七八,可能也就是长得显老了些吧。

不过李妍也不甚在乎这个,她只想能赁到个合乎她心意的屋子,然后尽快定下来。

李妍说了自己的需求,这程姓的牙郎便按着李妍需求带她一家家的看。

几家看下来,李妍都不太合心意。要么是庖厨不够大,要么是赁金过高。

最后,这牙郎有些看出李妍不耐烦了,一直问时辰,想要走了,他才说他手上还有一家,肯定能合娘子心意,现在就带她去看。不远,就在附近,肯定不会耽误她时辰。

于是,李妍则又跟他去了一家。

这家倒的确很合李妍心意,庖厨很大,院子也宽敞。北屋三间,中间一间堂屋,左右各一间住房,屋子也够住。

地理位置也不错,出了门,后街就是县城比较繁华的一条街道,到时候若摆摊卖吃食的话,也合适。

见李妍只是细细打量着各处,也不说话,那程牙郎便知,这多半是瞧中了。

“这房子之前住着的是一位厨郎,只是这家人举家去了别地儿生活。这房子也是住了很多年的,又不缺银子使儿,便没卖。只托在我这儿,说看看能不能遇着个有缘人,遇着了,就赁出去。我听说李娘子您就是厨娘?那您遇着这房子,可真就是缘分。”

这房子好是好,但缺点也有。比如说,太旧了,屋里很多家具都不能用,得重新置办。

还有这院子。院子虽大,但却看着破破烂烂的,不如别家的来的精致。到时候若住进来,还得费一番功夫收拾一下。

李妍一样样的把这些缺点都挑出来,那程牙郎却说:“现在赁房子,哪有事事都能如愿的?只要自己需要的地方都符合期许,其它地方都不是问题。”

李妍:“这房子……我只能算勉强满意。但你是徐掌柜介绍我认识的,且也热心的带着我看了好几处,我便也不打算再去找别家看了。”李妍问,“赁金怎么算?”

见房子看中,只剩下谈租子的问题了,程牙郎立刻眉开眼笑,又一口一个姐的叫起来。

“您瞧这么大地儿呢,一天也就收您四十文的赁金,很划算。”

一天四十文,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文。光是赁房子,都得花掉一两二钱。果然,古今都一样,有房子还好,没房子每个月辛苦一场,一半都得为房子忙了。

李妍听后直接扭头就走。

凭她的经验,若这赁金还有商量余地,程牙郎是绝对不会放她走的。

而若她此刻态度不表现得坚决点,之后的价格必不好谈。

果然,那程牙郎立刻拉着人问:“那您说这赁金多少合适?”

李妍心里的价位是一天最多三十文,但她照半砍:“一天二十文。”

程牙郎冷笑:“您有诚意赁这屋子吗?”

李妍:“程郎君若有诚意赁给我,也不会一出口就是四十文一天这个天价了。大家都是普通老百姓,多少人一个月都挣不到一两银子。一千二百文……那可是普通人家一家子两三个月的嚼用。”

听她这样说,程郎君便又笑起来:“那您出个心里价吧。”

李妍这才说:“取个中间数吧,二十五文一天,多一文钱我都不要。”

“这……”程牙郎犹豫起来。

这个价钱他肯定是有赚头的,就是赚的少些罢了。

“算了,赁给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