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180

……

民警同志道:“根据你们说的情况, 你们那边的民警同志派人走访调查过,那天晚上在孟同志说的那个地方,我们找到了人证。”

民警同志把口供递了过去, 给孟曼跟刘瑞阳看。

“你们瞧瞧。”

孟曼看到证供,瞳孔一缩, “不是我。”

她没出事。

她只是损失了钱财。

到于所说的给刘瑞阳戴绿帽子,更是无稽之谈。她, 她只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留洋的事, 为了不暴露父母的成分……

所以才稍稍编了一个小谎。

她真的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民警同志看向宋良。

宋良把早就准备好的近一年的出勤记录跟加班记录递给了民警同志,“同志, 我这边工作很忙的,要是没有确切的证据,我不想因为这种莫须有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浪费时间。”

他说完后, 看向孟曼跟刘瑞阳,“你们两口子就没个正经工作吗, 天天来来去去的, 一会去机修厂找那个说戴了绿帽子,一会又来这边说什么被人讹了钱。”

宋良不想跟这两口子搅和。

不管这两人是吵架也好, 打情骂俏也好,何必折腾大家呢?

刘瑞阳脸色难看:“你什么意思, 谁没正经工作了?”

宋良反问:“你有工作,你不在岗位上, 来这里做什么?”

刘瑞阳:“你别转移话题,我老婆她……”他盯着宋良,“那次就你跟机修厂的阮子柏, 不是他, 肯定是你。”

宋良发现跟这人沟通不了。

这时顾主任站了起来, “刘同志,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亲眼看到了吗?还是你老婆说的?”他也烦这两口子。

要不是看在化工厂刘书记的面子上,他都不会让保卫科放这两人进去。

刘瑞阳生气的看向孟曼:“你自己说!”

孟曼不吭声了。

刘瑞阳见状,更生气了。

又成闷葫芦了。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两位民警同志收好之前拿出的口供,再一次确认:“孟同志,你确定不是你,对吗。”

“对!”

民警同志又问:“那据我们所知,有人写信要你给钱,你说把钱送出去了。连着两次,数额超过八百,你不知道那人是谁,现在你们的诉求是把钱要回来?”

刘瑞阳,“对。”

民警同志收好东西,站了起来,“我们会继续查的,今天就到这里吧。”

刘瑞阳:“等等,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他指着宋良,“他对我媳妇动过手脚。”

民警同志问孟曼:“有这回事吗?”

孟曼低头闷不吭声。

民警:“那就是没有。”

他们要走。

刘瑞阳一把扯过孟曼,“你到现在还护着他!”他的眼睛在冒火,“等回去我们就离婚!”

孟曼听到‘离婚’一下子慌了。

她抬头,“民警同志,我丈夫说的是真的。”她赶紧找补,“是他,是他私下找我的,说想跟我复合,我不同意,后来……”

对不起了宋良。

孟曼不想离开刘家这个保护伞,不想以□□女儿的身体对面这个世界。

她害怕。

此刻孟曼也后悔,她私下偷偷的给了父母钱,是瞒着刘瑞阳偷偷去的。之后刘瑞阳发现她不在家,问她行踪。

她说了谎。

就说是去找朋友了,后来那位朋友证实,她没去。

就这样,刘瑞阳就怀疑上她了。

孟曼也是后来才知道的,等她想解释的时候,已经晚了。刘瑞阳已经不相信她的话了,后面一步一步,不知道怎么就发展成了这样。

她也不想的。

民警同志翻开本子,记录:“什么时候?”

“就是上回,在机修厂的时候,快过年的时候。”孟曼深吸了一口气。

宋良神色意外的平静。

没过几天,机修厂那边就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主角从阮子柏换成了宋良。而阮子柏成了被误会的倒霉蛋,好多人同情他。

杜思苦也听到这个消息。

这事有点蹊跷,这消息传得太快了,上午才隐隐出现一点风声,下午就传遍机修厂了,谁散播的?

而且,宋良还没回来,这消息传成这样,像是给定了罪似的。

没想到啊。

第二天厂里就来了警察同志,这次不是民警,而刑警,是来问询情况的。

杀人案。

宿管张阿姨失手杀了自己的亲儿子,主动自首,现在被关起来了。

这消息一出,直接压过了之前宋良的流言,以更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厂子。刑警同志找了张阿姨的儿媳妇燕红,了解了一下情况。

燕红情绪很激动,一直捂嘴痛哭。

似乎接受不了丈夫离世、婆婆入狱这件事。

没过几天,这桩‘杀子’案就上了市里的报纸,还是头条。

报纸上写着,张阿姨的儿子打人入狱,张阿姨凑钱给了苦主撤了案子,将儿子保释了出来。后来回到家,母子俩因为钱的事发生了些许争执,推桑之下,误将儿子杀害。

过失杀人。

这个死的儿子是个酒鬼,也是个赌棍。

杜思苦还是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件事的,张阿姨也是命苦,摊上这么一个儿子。

案情曝光后。

在女工宿舍顶张阿姨班的儿媳妇燕红,一直心惊担颤,她生怕机修厂因为这事辞职她,担心好了几天。

结果机修厂这边没什么反应。

女工宿舍的女同志反而特意过来安慰她,让她带着孩子在这边好好生活,不要有太多的顾忌,至于张阿姨之前借的钱,以后慢慢还就是。

杜思苦跟余凤敏也过来了一趟。

杜思苦找燕红问了一下张阿姨现在的情况,燕红只说是进了看守所,等法院那边看判几年。

毕竟不是故意的。

余凤敏则是好奇,一边是想看看这燕红跟孩子长什么样,一边又想知道当时的事是怎么发生的。

燕红的嘴很严,不论余凤敏怎么问,她都一字不说。

燕红没受影响,倒是她的女儿晴天,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被一些同学背后称呼是杀人犯的孙女,难受了好一阵,性子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

燕红见了也难受。

可是没法子,她没地方去,在机修厂这边还能领份工资,能把孩子养大。

要是没了这份工作,她只能带着孩子嫁人了,这样才能有口饭吃。

杜思苦路上碰到这孩子两回,眼看着这孩子越来越内向,于是跟厂小学反应了一下这个情况,让老师关心一下学生的问题。

后来,燕红的女儿处境就好多了。

四月底。

机修厂传达室接到了轻工业局出进口公司业务部通知,审核通过,可以跟签定《出口供货协议》了。

机修厂厂领导跟家具厂那边都乐坏了。

他们这边是第一个拿到床垫出口配额的单位。

之后,杜思苦就更加忙碌了。

一边跟轻工业局进出口那边接洽,接受地方轻工业局质量监督科对原材料、进度以及质量的检查。

一方面,地方商检局也要检验,合格后签发《出口商品检验合格证》。

杜思苦从四月底忙到了六月。

这边所有该提交的该检验的都合格之后,该签的文件也由包副厂长签了。剩下的就进出口公避开储运科这边的事了。

由他们报关,委托外运公司运输。

包副厂长在海市轻工业进出口总局打通了关系,后面的报关跟运输进程还是很快的。

反正。

杜思苦是没再管后面的事了。

连着忙了近两个月,机修厂给了她十天的假。

能好好休息一会了。

她琢磨着,要不要去供销社买台相机,趁着这个机会出去看看首都,看看后世很有盛名的著名景点此刻是什么模样,好好记录一下。

晚上。

杜思苦是在筒子楼里开的火,把余凤敏跟袁秀红都叫过来了,一起吃饭。

“十天假?”余凤敏听到十分羡慕,。

袁秀红则是问:“你有什么安排?”

“我想去首都看看。”杜思苦道,“来这么久了,都没有出过远门。”

余凤敏想了又想:“思苦,要不我请假陪你一起去吧,我也想去!”她在图书馆工作,假好请。

而且,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厂里的领导是不会卡她的假期的。

袁秀红叹了口气。

她这可不好请,厂卫生院太忙了,厂家属区前些天还有生孩子的,来不及送医院,还是她跟几个护士过去帮忙接生的。

现在好了,机修厂跟附近的人但凡有生孩子的,都叫她。

说是什么,‘接生婆’,当然了,明面上还是喊袁医生的。

杜思苦听到余凤敏要去,肯定愿意,但是,“我明天就休假,你现在休来得及吗?”10天时间去首都,要是耽误几天,去了可就看不了什么了。

“我试试。”余凤敏道。

正说着。

屋外传来了敲门声。

杜思苦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宋良,他穿着便服,手上拿了一本很厚实的书。

“我要走了,这个是给你的。”宋良把手上的书递了过去,“这是我以往工作上的一些心德,可能对你的工作有用。”

杜思苦:“你要走?去哪?拖拉机厂吗?”

宋良:“不是。”

他没多说工作上的调动,只说,“机修厂配的宿舍我明天就要还回去了,以后就不住这边了。”

他把那本厚实的像书一样的笔记放到了杜思苦手上,“听说你这次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恭喜啊。”

“谢谢。”杜思苦接过厚实笔记的时候还有些懵,宋良离职了?

她忽然道,“记得让厂里给你办迁户口的证明。”

宋良听到这话笑了,“好,我会记得办的。”

他跟屋里的袁秀红跟余凤敏也打了招呼,最后,对杜思苦道,“后会有期。”

他走了。

杜思苦送他到楼梯,还是没忍住问了:“你在这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她忽然想起来,“你不是跟阮思雨在处对像吗?”

宋良:“没处对象,工作调动而已。”他回头道,“你回去吃饭吧。”

杜思苦看着宋良下楼了,这才回自己的屋子。

这笔记,还真厚实。

“思苦,把门关上。”余凤敏说。

杜思苦顺手把门带上。

“锁上。”

杜思苦一听这话,就知道余凤敏又有什么内幕消息了,她把门锁上了,过来坐下。

“你知道什么?

余凤敏嘿嘿一笑,“上次的流言你知道吧,就宋良跟化工厂那位的事。这事一出,阮家就让思雨跟宋良划清界限了。”

快得很。

她还说,“思雨不肯,阮副厂长前一阵在调查宋良的情况……”估计是查出什么了。

这次宋良要走,估计跟这事脱不了干系。

杜思苦:“化工厂那两口子,不就是绿帽子吗,这最多就是风评不好吧,不至于让宋良丢掉工作吧。”

可以调岗吧。

余凤敏:“那位孟同志一口咬定宋良骚扰她,还拿出了证据。”

“什么证据?”

“信。”余凤敏说。

这事她都是听阮思雨说的,因为这信,类似情书的信,让阮思雨对宋良很失望,后来就慢慢断了。

反正,阮副厂长因为女儿的事,对宋良这边是毫不留情的。

宋良在机修厂呆不住。

据余凤敏所知,是这么个情况。

袁秀红:“咱们厂是厂长作主,副厂长没这么大的能耐吧。”她觉得余凤敏这话说得太单方面了。

杜思苦一边听一边翻宋良留下的厚实笔记。

这可真是个好东西。

要不是她在机修厂扎扎实实的打好了基本功,这上面的内容还真不一定能看懂。

次日。

宋良走了。

是机修厂技术科的科长亲自借了厂长的车,送他走的。

杜思苦原本也想送一送的,可等她下楼时,只看到车屁股,没赶上。

算了。

反正宋良昨天道过别了。

上午,杜思苦还是去了趟供销社,本来说买台相机的,可是一问,才知道除了要工业劵之外,还要单位证明信。

不光这样,还得排队等,杜思苦前面排了十多个人呢,等他们买到了,才轮得到她。

太难买了。

下午。

杜思苦就收到了余凤敏那边传来的坏消息,余凤敏没请到假。

“阮思雨听说宋良走了,精神不济,又像是受到了刺激,回家去了。”余凤敏叹着气,“她走了,我得留下工作啊。”

总不能两人都不在图书馆吧。

得。

去首都的计划泡汤了。

余凤敏跟袁秀红都说,姑娘家一个人去外地太危险了,杜思苦听进去了。

杜家。

杜母最近的日子过得不错,杜父回来了,提前退休,在家养伤。老三顶了杜父的工作,已经去铁路上班了。

杜奶奶在小叔子那边,去了后就一直没回来。

不用照顾老人,杜母别提多轻松了。

至于小叔子,上个月就找着人了,说是被村民救了,只不过那村民住的偏,把人带回家后喂了过期的药,小叔子一直没醒。

后来醒了,发现跟这边的山民语言不通,小叔子又伤得厉害,只能比划着让山民去帮忙找些草药回来……

老二找到小叔子的时候,小叔子就剩一口气了。

还好及时送到了医院,人是救回来了,就是身体差了很多。

反正,听杜奶奶那意思,她要照顾小儿子,短期内不回来了。

杜妈看到信后,这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不回来好。

由小叔子负担老人吃喝,不用他们家花钱,天大的喜事。

这天,老三从铁路单位回来,去买绿豆糕的时候,碰到了杨家姑娘。

杨家姑娘看到老三一身铁路局的工作服,愣住了:“你不是说你下乡了吗?”

这,这可是铁路的工作服啊。

这姓杜的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