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228

结局

下半年。

杜思苦他们的组装研发还算顺利, 解决了雨刮器、子午线轮胎的问题后,没想到,他们竟然被‘空调’的问题难住了。

轿车夏天温度到达了52度, 非常热。

“要不,用蒲扇?”

这叫什么话。

杜思苦都无语了, 用电风扇都比蒲扇强吧。

她举手提出问题:“上面不是提供咱们国内工厂跟国外合作,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吗, 这空调的生产线国内各地方的厂有引进的吗?”

这个, 正在开会的领导们还真不知道。

得去调查一下。

不过,在他们看来, 空调的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

之后。

又有新的问题,发动机的问题。

国内的发动机跟国外有不小的差距,如果直接从外国进口发动机, 成本高昂,外汇消耗巨大, 这样国内汽车的利润空间就变小了。

除了发动机外, 还有更多的问题。

如果‘高级公务车’组装成功,与之配套的零件供应链问题怎么解决?

杜思苦看着会上越来越多的问题, 叹了口气。

国内汽车自主研发汽车,太难了。

这汽车的零件供应链, 只能从零开始,慢慢建立了。他们现在组装的德国牌汽车, 零件要求极高,不是以前那种国内零件可以糊弄的。

这个,得让合作的零件厂提高质量。

这样大大小小的会, 杜思苦就开了不下五次。

年底。

第一辆‘高级公务车’组装成功, 进行车辆试行测试。

能行驶, 但是有小小的瑕疵。

之后杜思苦等工作人员进行改造修改。

次年。

厂里引进了首台三坐标测量仪,‘高级公务车’的组装速度大幅提升。

“杨工,这零件供应商找到合适的吗?”杜思苦问,“咱们这车组装上路都没有问题,可是要量产,还是有些困难的。”

现在组装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生产问题。

如果不能生产,那组装的这些车只能投入使用,而不能给汽车厂增加效益,那价值就低了。

杨工道:“你好好完成你的组装任务,其他事不该你管。”

行吧。

杜思苦道:“今年之内这些车应该能就组装完成,不过,这成本比之前预计的多出了百分之八十。”

杨工:“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要知道,那二汽厂,成本足足加了三倍,东西还没他们汽车厂的好呢。

他们这个保密团队已经相当节省了。

上面还表杨他们了呢。

阳市,机修厂。

鲁厂长下台了。

阮副厂长因为年纪大了,去年生了一场病后,退下来了。

就在机修厂的众人以为新厂长像鲁厂长一样,从外面调过来时,意外发生了。

79年三月。

新厂长的任命下来了,由新车间的顾山峰顾主任担任机修厂的新厂长。

“咱们车间主任当厂长了?”

“是啊!”

“这不是三级跳吗,怎么升得么快?”

有人背后嘀咕,“是不是走了什么关系?”

或者,这顾主任家里有什么亲戚当了大官。

顾主任就这样上任了。

以后,就是顾厂长了。

鲁厂长下台,工宣队解散,顾厂长上任后,雷厉风行,将鲁厂长原本留下来的那些人重新梳理了一遍。

对鲁厂长死心塌地的,调走。

没有能力的,调走。

有能力能做事还不会惹事的,先留下。

食堂这边,顾主任在人员采购方面也做了些调整。还有女工宿舍跟男工宿舍,厂里拔了款,破损的窗户,漏雨的瓦片,都要修缮。

还有一些厂里的员工,结婚多年,一家五口以上人员挤在二三十平的单间的,顾主任让他们把名单整理出来,之后根据工人的工龄,以为对厂里的贡献,会酌情考虑分房。

分房!

厂里的工人欢呼起来,干劲满满。

顾厂长花了两个月,坐稳了厂长的位置。

接下来,顾厂长开始考虑引进人才。

厂里几个车间的项目虽然在盈利,但是报纸上时时提起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外商进来,他们机修厂能竞争过国外的牌子吗?

“小赖,你跟杜思苦还有联系吗?”顾厂长问。

“我这几年没联系上他,不过,人民医院的袁秀红应该能联系上她。”小赖说,“要不,我去找找她。”

“当初与杜思苦一起进厂的,姓余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余凤敏。”

顾厂长道:“都去问问。”

“好。”

人民医院。

小赖过来了,没找到袁秀红的人,她在手术室,听说今天一早上她就有五台手术,全是胎位不正的。

那这没法等了。

小赖只好走了,让他想想,余凤敏是在哪工作来着。

对了,百货公司。

很快,小赖去了百货公司。

来买东西的人还真不少,小赖看了几个柜台,这里的东西比供销社可贵多了。

瞧那电风扇,比他们厂的还贵了二十块钱。

“我们这电风扇可是南方来的,你瞧瞧这样式,本地可没有这样的。”

小赖道:“这天还不热,买了也用不上吧。”

营业员下巴一抬:“等这天真热起来了,你可不一定买得着!”紧缺货!

小赖走了。

他家有电风扇,厂里的福利,作为厂里的优秀员工,哪能没台电风扇啊。

可惜,床垫厂的弹簧床垫没当成福利。

包副厂长离职早了。

小赖能说会道,没一会,就打听到了余凤敏所有的柜台。

她在服装柜台那边。

“小余,这衣服你挂的时候没看吗,怎么有勾丝?”

“小赵,你是什么意思,这衣服不是你说放着不动你来的吗?”余凤敏戾气很重,“现在东西坏了就赖我了。”

“怎么是赖你,本来就是你弄坏的。”小赵语气笃定。

这事就算是闹到领导那去,那也是余凤敏的错。

没办法,谁叫领导看余凤敏不顺眼呢。

小赖在旁边瞧着,有些吃惊。

这余凤敏在这边混的可不怎么样啊,那个叫小杨的,瞧着比余凤敏小了好几岁,怎么是这个语气跟余凤敏说话?

“余凤敏。”小赖喊了一声。

余凤敏正在跟小杨吵,乍一听,还以为是小杨连名带姓的喊她,余凤敏顿时火了,“杨盈,我比你大,不说喊声姐,喊全名算什么回事?”

小杨:“我没喊你。”指了小赖,“是他喊的。”

余凤敏这才看到小赖。

这是,机修厂总务的赖主任。

她脸色变了又变,她以前在机修厂可是横着走的,现在,被赖主任看到这副丑态,挺丢脸的。

“小余,我这边有件事想跟你打听一下。”小赖想了想说,“你这边工作要是不顺利,有没有想过回机修厂?”

余凤敏愣了一下,回机修厂?

是回图书馆吗?

那边的工作环镜倒是不错,就是离家里远了些,孩子要上学。

小赖道:“不是回厂里,咱们厂在国营商店、百货公司都有柜台,你可以到咱们机修厂卖货的柜台。”

不用受这种气。

余凤敏一听还真有些心动。

“这行吗。”

小赖笑:“咱们顾主任现在是顾厂长了。”

余凤敏吃惊:“就是以前总务的顾主任?!”

“对。”

余凤敏一时间想了很多。

要是留在百货公司,换个柜台,机修厂的柜台,也不是不行。

尤其是,这位机修厂新上任的顾厂长与她有好朋友杜思苦关系不错。

“你找我什么事?”余凤敏心情好了。

“出去聊。”

两人出去了。

小赖询问她杜思苦的消息,以及联系方式。

“她在首都,哪个厂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可以寄信过去。”余凤敏道,“她那边单位比较复杂,收信回信都比较慢。”

“行,那我写封信,回头你帮我寄一下。”小赖道。

“没问题。”

杜家。

去年杜老三结了婚。

虽然没摆酒,但是两边亲家都见过面了,唐小萌一直城里大队两边跑。去年11月怀孕之后,杜母坚决反对唐小萌再回大队干农活。

之后,杜母就让杜老三带唐小萌去了派出所,把户口挂靠到了杜家。

杜父杜母自从知道三儿媳妇有了身孕后,两个人像是有了奔头,年轻了好几岁,干活不说累了,杜父也愿意出门了。

杜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唐小萌是个闲不住的,不回大队,就在杜家干活,收拾屋子,把院里的土翻一翻,种种菜。还有屋里的一些东西,收拾收拾。

杜老三买了不少布跟毛线,唐小萌就在家给孩子做小衣服,小鞋子。

她姐唐小棠嫁到了隔壁沈家,原本她姐跟姐夫是住在粮食局那边的,自从她怀孕后,她姐就时常回来看她。

唐小萌觉得,这样的日子还挺悠闲的。

她觉得公公婆婆没她姐说得那么差,婆婆除了爱念叨,没什么大毛病。至于公公,不算熟,但也没整出什么幺蛾子啊。

隔壁什么动静?

唐小萌把手里的针钱放到一边,探头往墙那边看。

隔壁。

“袁老,真是太麻烦您了。”刘芸鼻子发酸,她家沈洋这头疼的病一直冶不好,还好袁老一直帮忙。

眼看着沈洋一点点的在好转。

袁老道:“别高兴的太早,等过几天,再看看他的情况。”

刘芸直点头。

袁老走后,刘芸就去了沈洋的屋,“阿洋,你头还疼不疼?”

沈洋坐着发了一会呆。

刘芸喊了他好几声,他才抬起头。

“妈,我户口本在哪?”

户口本?

刘芸心里一惊,“你要户口本做什么?”

沈洋皱眉道:“我记得我没结婚啊。”

他隐约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跟杜思苦结了婚,还有三个孩子。这不可能的事,杜思苦在机修厂呢,压根就没有跟人结婚的打算。

怎么可能生三个孩子。

可是当时他翻了户口本,上面确实多了四个人。

刘芸神情一松:“我去给你拿。”

很快,她就把户口本拿回来了,递给沈洋。

沈洋翻开一瞧,他家这户口本上就父母跟他的名字。

“沈江的名字呢?”

“他结婚了,跟他媳妇把户口迁到新房去了。”

“他结婚了?”沈洋很吃惊,“什么时候的事?”

“去年,五一。”

刘芸看着能说能答的儿子,心里重重松了口气。

袁老的医术还是厉害。

这扎了半年的针,沈洋就恢复了。

回头买些重礼,好好谢谢袁老。

沈洋揉着头,“去年?”

去年是哪一年来着?

刘芸:“对,78年。”

“78年!”沈洋震惊的看着刘芸,怎么会是78年,这不是76年吗?

怎么一晃就两年过去了?

这日子怎么过的?

他怎么一点都不记得。

不对,去年78年,今天那是79年了。

三年了。

沈洋拍了拍头。

“别乱敲,可别敲坏了。”刘芸赶紧阻止。

才冶好的。

首都。

六月。

‘高级公务车’的组装项目快到尾声了。

杜思苦接到杨工的通知,七月份,‘公务车’上路运行的时候,上级大领导会来参观。到时候,杜思苦跟几个核心参与人员会跟着厂领导,到时候为上面的大领导介绍一下‘高级公务车’的情况。

七月初。

大领导来汽车厂视察。

杜思苦与技术人员一起跟在汽车厂领导身边。

这天,汽车厂加强了安保。

十点。

大领导来了,身边跟了十来个人,瞧着不都是保卫员,还有市领导。

杜思苦一眼就看到了陈白虎。

他竟然也在。

陈白虎看到杜思苦的时候,也有些意外,不过今天他的职位是保卫员,保护大领导的安全,至于其他,都得放之脑后。

“这车的速度怎么样?”

“170KM。”

虽然比不上原装,但也是相当不错了。

大领导又问了些轿车的具体参数,杨工跟总装组的组长都抢着回答。杜思苦在后面,很少说话。

“咱们这车,以后能量产吗?”

杨工这下不敢答了。

总装组的组长也退后了。

杨工道:“这得问我们的杜工,杜工,你来说一说。”他把杜思苦推了出来,这量产的事杜思苦研究过。

他跟技术人员们都看向了杜思苦。

大领导顺着他们的目光瞧了过去,然后笑了,“来,你来说说。”这杜工可真年轻啊,年轻好啊,等他们老了,年轻人就该扛起大旗了。

杜思苦压根就没想过今天要露脸。

不过,既然都出来了。

那肯定还是要好好的表现的。

杜思苦:“领导好。”

大领导道:“咱们这车能量产吗?”

杜思苦想了想:“咱们的轿车现在有几个问题,如果将这些问题解决了,不仅能量产,还能将这车国有化。”

她继续说,“首先是咱们的发动机问题,国外的发动机技术领先咱们,如果一味的进口,不光外汇不够用,国内的发动机发展就会一直落后于国外。”

“如果能集中国内发动机方面的专家,集中大家的力量,或者可以仿制出跟国外一样性能的发动机。”

“除了这个,还有零件的配套单号。这个轿车的型号与咱们国内的车不同,零件也是一样。”杜思苦道,“这零件可以跟其他零件机机械厂合作,只要他们精益求精,愿意按我们的设计图纸来制作零件……”

杜思苦也提了空调的问题。

彩电、冰箱、空调,国内有好多厂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像空调,如果能在制作的时候,把轿车空调一并做出来。

那将为汽车厂这边解决不少问题。

杜思苦说得很仔细。

大领导一直在听,边听边让身边的秘书把这些记下来。

杜思苦说到最后,口干舌躁,终于说完了。

大领导眼中满是欣慰。

年轻人,有技术,有本事,还不怯场。

后生可畏。

“你叫什么名字?”

“杜思苦。”

大领导记下了这个名字。

本来他还想坐着轿车试一试的,被保卫员跟其他同志拦住了,不能让大领导冒险。

后来。

是杜思苦开车,大领导身后的陈白虎坐上了副驾,帮大领导试试车的性能。

杜思苦启动车子。

陈白虎坐在旁边:“听说你结婚了,恭喜。”

杜思苦侧头看他:“你回阳市了?”不然怎么听说?

“回去过一趟。”陈白虎看了眼她的脸,又收目光,“我没想到你会在这里。”

杜思苦开着车子带他在汽车厂的大空地上溜达了两圈。

“毕业后就来这里工作了。”

眼看着杜思苦开着轿车回到原处,陈白虎低声说,“你们这个项目最好能成功,不然相关人员会被管控。”

物理隔离,职业冷冻,信息阻断。

杜思苦心里震动,面上表情不变:“谢谢提醒。”

她如常的开着车回到了刚才的位置。

下车。

抽钥匙,关门。

陈白虎下车了。

他很快就跟着大领导走了,下午他们还有别的行程。

管探。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又过几天。

杜思苦拿到了余凤敏寄来的信。

大领导来汽车厂参观,所有的信件都被扣压了,上面查了又查,确定没有问题,才会交给收件人。

杜思苦这几天心事重重,拆信的时候心不在焉。

拆开信。

顾主任升厂长了!

杜思苦脑子突然一动,有了!

机修厂,零件。

或许,可以让杨工跟汽车厂的领导联系机修厂的顾厂长,如果机修厂能把汽车的配套零件吃下去。

这轿车离批量生产就更进一步。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杜思苦的脑海里成型。

杜思苦拿出纸笔,手速飞快的写下自己脑中所想,半个小时后,纸上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她又检查了一遍上面的内容。

添添减减。

就按这个计划来。

过后。

杜思苦才看余凤敏的信。

余凤敏在信中说,她父亲平安的从革委会退下来了。不过,再没了往日的风光,现在余凤敏在百货公司柜台,处处被人针对。

她跟杜思苦说了赖主任有心让余凤敏回到机修厂,管理百货公司这边属于机修厂的柜台,她问杜思苦,要不要换过去?

杜思苦想了想,回信,与其去百货公司的机修厂柜台,不如去门店。

这样就不用受百货公司的管。

杜思苦觉得,余凤敏已经跟百货公司及柜台的人处不好了,就算留下来,看着也闹心。还不如去机修厂那边的自行车售卖门店。

自由自在。

至于小赖那边的信。

杜思苦回道:近期内可能回不去。

陈白虎都说了‘管控’,杜思苦肯定是不敢乱走的,这边的事一定要圆满完成!

不然,以后的生活就可就受限了!

杜思苦可受不了。

杜思苦在给小赖的回信中询问了一下机修厂租的门店的情况,并在信中隐晦提醒,如果厂里增加门店售卖,或者可以将门店买下来。

以后必升值。

杜思苦抽空寄完信。

之后便找了汽车厂的领导跟杨工,“阳市机修厂的技术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新上任的顾厂长,特别能接受新东西,为人干练,做事细致。如果把零部件交给他们厂,或许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

机修厂。

八月。

小赖收到了杜思苦的回信,没多久,顾厂长就收到首都汽车厂的联系,那边有合作的意思。

汽车零件。

顾厂长当然愿意,现在正是拓展机修厂业务的时候。

九月。

首都汽车厂派人过来了,与顾厂长见面,他们带来了杜思苦设计的零件图纸。

“顾厂长,这个零件我们这边要求很高,如果你们厂能完成,我们肯定能合作。”汽车厂那边再三强调,“就算是0.1MM的误差都不能有。”

顾厂长瞧着这图纸手法有些眼熟。

再一瞧这字,明白了七八分。

“您放心,我们这样,先把零件给您做出来,要是合格,咱们两谈合作的事。”顾厂长对自己厂的工人还是有信心的。

他上任后,工人的工资多少是根据工人的表现以及成绩来算的。

这半年来,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的提高。

厂里的营业额又上来了。

杜家。

杜老三的媳妇唐小萌生了,生了一个小闺女,白白胖胖的。

两口子都喜爱得不行。

就是杜母不太高兴。

怎么是个孙女,她更喜欢大孙子。

杜老三看到杜母这样子,不太高兴,尤其是他发现唐小萌坐月子。家里明明买了鸡,杜母连鸡汤都舍不得给唐小萌做,只吃一些青菜剩菜后,他就把每个月的工资扣下来了,不给杜母了,直接给媳妇。

杜老三给的时机不对。

唐小萌还没出月子,身子弱。

杜母没了钱,人也不照顾了,饭也不做了,跟杜老三闹了起来。

“我白养你这么大,娶了媳妇忘了娘!你媳妇你才认识多久,这这样护着她,”杜母没了钱,吵得厉害,“你以后是不是我还要看你们两小的脸色过活?”

这声音太大,小孙女被吓得了,哭得厉害。

杜老三黑脸:“妈,你小声些,吓着孩子了。”

唐小萌坐月子,抱着孩子。

外头在吵架。

她还是听她姐的,不掺和人家母子的事。

“这就是个丫头片子吗!”

这话可刺激到杜老三了。

丫头片子怎么了,那也是他亲闺女!

他扭头就往外走。

“老三,你去哪!”杜母在后面追,话还没说完呢。

杜老三去外头找房子去了!

他记得贺家那个是个空屋子,前两年,卫东说漏了嘴,贺母知道贺大富还活着,带着闺女投奔大儿子去了。

这贺家屋子是邻居帮忙照看着,说是有人租就帮着租出去。

至于贺家老二,早结婚了搬走了。

这破屋子也看不上。

都是领居,这屋子有些老旧,租金不贵。

杜老三花了些钱,请人把屋里屋外修了一下,准备等媳妇坐完月子,就带着闺女搬过去。

搬之前,他去了一趟人民医院。

找袁秀红。

“我下个月就搬家了,以后有老四的信,送到这。”杜老三写了贺家的地址。

“你搬家了?”袁秀红想了想,“家具买了吗?”

家具,随便去找些旧家具凑和。

杜老三摇头。

袁秀红笑了:“那正好,杜思苦有些家具放我那边了,她跟我说过,让你带回家去。可我想着你家那边放不下,就一直没提。”

主要是她怕把家具弄到杜家,杜父杜母听说是杜思苦的家具……砸坏了。

杜老三半信半疑。

袁秀红道:“等下班我带你去我家拿,这床三轮车只怕是装不下。”

杜老三:“我去想办法。”

他会拖拉机,还考过证的,拖拉机那边只怕不好进去。

哪能借辆拖拉机呢?

十月。

杜老三带着媳妇闺女搬了家。

杜母没想到老三是真要撇下他们老两口,带着媳妇走,她憋着一口气:“这屋里的东西是我跟你爸的,你一个都不许拿。”

杜老三就猜到会这样。

他没拿家里的家具,只把自己跟媳妇孩子的衣服,还有自己买的用品带走了。

唐小萌迟疑,小声问,“这样好吗?”

杜老三低声说:“你不想咱们闺女从小一直受我妈的气吧。”这气他受得,他闺女受不得。

唐小萌一听这话,立刻跟着杜老三走了。

杜母看着他们走的。

她打心里不信老三两口子能有地方去,什么都没带呢。

难道老三要去老丈人家?

那不是矮人一头吗?

杜父在外头跟人下完棋回家,发现家里空空的,怎么连个声音都没有?

孩子没哭?

搬出来后,杜老三才发现自个住这日子有多舒服。

不用一回家就听杜母说这里痛,那里痛。不用一回家就听到杜母骂媳妇,说他闺女爱哭爱闹,该打。

“这院子咱们收拾收拾,种点菜。”

“好。”

年底。

机修厂的样品合格,首都汽车厂跟机修厂达成了合作。

首都,汽车厂。

“小杜,上回你说解决方案,领导们很重视,这次他们派了专家过来。”

“什么专家?”

“发动机方面的专家,这可是咱们国内顶尖的人才。”

发动机。

这是‘高级公务车’批量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卡了。

悬在杜思苦送上的‘管控’终于不用担心了。

“杨工,专家什么时候过来?”

“明天早上,八点。”

次日。

杜思苦早早的就起来了。

与杨工一起,去迎接这次上面大领导们派来的专家。

八点。

专家到了。

“好久不见。”宋良面带微笑,伸出了手。

杜思苦:“没想到是你。”

伸手。

两人握了握手。

杨工惊喜:“你们认识啊,那可太好了。”

宋良道:“是,认识很久了。”

他又回来了。

“合作愉快。”

“以后请多指教。”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