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从松鹤堂出来,天色变得有些阴沉。
北风忽起,汤婵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跟着解瑨往回走。二人步行在抄手游廊,下人们远远跟在后头。
解府的宅院修的古朴又大气,汤婵正四处赏着景,忽听一旁传来问话:“你为何不反对?”
汤婵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解瑨这是在问她为什么要同意太夫人的提议。
她稍微侧过头看向解瑨,不答反问,“我为何要反对?”
解瑨沉默下来。
汤婵看他这模样倒笑了。
“您是不是担心,太夫人不许我抚养孩子,我会觉得太夫人是不信任我,从而对太夫人心生嫌隙?”
解瑨没想到她会这样直接把话说开,一时愣在那里。
“您放心,”汤婵眉眼弯弯,“抚养孩子这样大的责任,太夫人她老人家愿意主动帮忙,我感谢还来不及,怎么会生出不满呢。”
太夫人给她的理由,是觉得汤婵刚进门事情太多,忙不过来,但汤婵知道,太夫人这话未必完全就是全部,估摸着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徽姐儿跟佳姐儿对她怀有敌视,太夫人放不下心,又比如桓哥儿年纪太小,若在她这个继母这里出了什么意外会很难说清,但不管坏的好的,汤婵都没什么所谓。
比起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好继母,汤婵显然更愿意躺平摸鱼。
她语气里的轻松和高兴不似作假,解瑨不难听出她话里隐藏的意思。
只是这样的心思,完全在解瑨的认知之外,解瑨一时之间犹有些不敢确定。
“若由母亲抚养孩子
,外人不免对你有不好的议论猜测,”解瑨问道,“即使这样,你也不在意?”
“名声都是身外物,”汤婵微笑道,“我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解瑨不由怔怔,不知想到了什么,似乎有些出神。
“说起来,我还以为您心里会有准备,”汤婵委婉提醒道,“当初我拒绝与您外甥的婚事,曾经说过我性子懒散。”
她顿了顿,看向解瑨,“若这不符合您的期望,我们可能需要好好谈一谈。”
解瑨回过神来,沉默片刻后颔首道:“我知晓了。”
突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有人来通传,府上突然来人,有急事要找解瑨。
解瑨看向汤婵,汤婵十分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您去忙吧,我自己回去便是。”
解瑨转身去了外院,汤婵脚步轻松,溜溜达达回了院子。
院落面积很大,很是开阔,正房之外,另有东西耳房,东厢房是解瑨的书房,西厢房则是作库房之用。正房前静立着两棵老梅树,正值冬日,树木枯枝虬曲,身姿苍劲,带着说不出的古朴之意。
正房面阔五间,中间是三开间的明间,卧室则安置在东次间,再东边是净房。汤婵进屋坐下不一会儿,外头来禀,院里的下人们来拜见汤婵这个新主母了。
明间堂屋里,一众婆子丫鬟按等级站着。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年岁不到二十,形容稳重的姑娘,汤婵认出她就是在新房里给她拿酒喝的丫鬟素心,看样子,她也是院里领头的大丫鬟了。
素心领着众人给汤婵行礼,“奴婢见过二夫人。”
“都起吧。”汤婵坐到上首,扫了一眼下头的人,看衣着,除了领头的大丫鬟,院里另配了二等丫鬟、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还有做杂活的粗使婆子各四个。
汤婵对素心点了点头,“说说院里的人和事吧。”
素心便为汤婵一一介绍起下头站着的人。院里的人员构成与汤婵所料不差,而素心也正是主管院中事宜的大丫鬟,位于东厢的内书房也是素心管着。
“二爷只在内院有书房吗?”汤婵没听素心提起到外院书房,开口问道。
“不是的,前院也有书房,”素心答道,“不过外书房不由奴婢经手,归二爷的小厮打理。”
汤婵了然。
她叫来秋月双巧并老夫人送来的两个丫鬟紫苏和紫竹,对素心道:“我身边就这四个大丫鬟,你们互相认一认。她们只负责我身边的事,至于院里的差事,就还是由你管着,有什么决断不了的再来禀我就是。”
下头人听了这话,心里都是一喜。
新夫人没有将她们换掉放上自己人的意思,这让她们如何不高兴?
素心也是微微一怔。
她本来只是院里的二等丫鬟,在前任二夫人和离之后才被太夫人提拔上任,暂时管着院中事宜,之前,院里一直是由前任二夫人的大丫鬟萱草打理。
原以为她这领头的大丫鬟一职只能做到新夫人进门,没想到新夫人居然不将她换掉。
“解府调教出来的人,我相信都是好的,”汤婵虽然不打算变动人事,但该敲打的也得敲打,“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们当中有谁不认真当差,那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了。”
众人都从喜意中回过神来,连忙认真应道:“是。”
汤婵又看向素心,“你既是主事,若是下头人出问题,我也会找你问责,你可明白?”
素心心中一凛,“奴婢明白。”
汤婵这才示意秋月将早准备好的红封赏了下去,等众人道了谢,汤婵便摆了摆手,“行了,都下去做事吧。”
下人们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人,秋月道:“姑娘,几位姨娘来给您敬茶了。”
事可真够多的,汤婵呼出一口气,速战速决吧,“让她们进来。”
既是嫁进解家,汤婵自然提前了解过解瑨的三位姨娘,都是老夫人托人打听的消息。其中一位段姨娘是许茹娘的陪嫁丫鬟,佳音便是段姨娘所出;还有一位陈姨娘,原先是太夫人身边的丫鬟,自小便伺候解瑨;最后一位宛姨娘,汤婵打听到的却不多,这位姨娘似乎是解瑨从外头带回来的,也有说是官场上送的,具体来历说不清,但提起这位宛姨娘,语气多藏着几分轻蔑。
不一会儿,屋里鱼贯而入三位妇人。
打头的是段姨娘,看着二十多岁年纪,样貌清秀;随后跟着陈姨娘,年岁比段姨娘大一些,驯良温顺;最后面的宛姨娘却是让汤婵十分惊讶,她看着不到二十,身材娇小纤瘦,长相风度都极为出挑,气质有几分特殊。
汤婵在古代呆了这么久,已经隐约能看出来,这位宛姨娘绝不像是正经闺秀出身。
结合宛姨娘讳莫如深的来历,汤婵内心止不住啧啧。
真是人不可貌相,解瑨看着浓眉大眼的,想不到啊想不到。
三人依次给汤婵跪地请安。
汤婵喝了她们敬的茶,又赏了每人几样首饰作为见面礼。
三人都道了谢,依汤婵之言入座。
段姨娘心中十分忐忑。
她是前任夫人的人,自从得知新夫人要进门,段姨娘就很担忧新夫人为了立威,会与她这个旧人过不去。
别的段姨娘都能忍,但佳音是她的命根子,她怕新夫人会将佳音抱到正院抚养。
段姨娘可不信新夫人会待佳音如己出,她咬了咬牙,挤出一个笑试探道:“夫人进了门,咱们以后可就有主心骨了。”
汤婵不置可否,微微笑了一下,问她道:“你那里东西可都齐全?佳音同你一起住,伺候的人手可还够?”
段姨娘反应过来这话里的暗示,不由大喜过望,连忙道谢:“够的,够的,多谢夫人!”
“那就好。”汤婵笑笑,对三人道,“我这人好清静,你们不必每日来请安,逢节日与初一十五过来便好,若是有什么缺的,打发丫鬟来我这里说一声便是。”
三人面面相觑,都应下了。
这时候又有通传,解瑨回来了。
他一进门,看见屋里这么多人不由愣了一下。
随即他反应过来,三人应该是来给新主母见礼的。
姨娘们都赶紧起身行礼,解瑨淡淡应了一声。
“既然二爷回来,我们就不打扰了。”
陈姨娘柔声开口,屈身告退,段姨娘跟宛姨娘也都随着起身告退。
他赶人的意思挺明显,汤婵以为解瑨有话要说,等三个姨娘走了,便问他道:“您有什么事?”
“有一点紧急公务,需要我出去处理一下,”解瑨对她说道,“可能晚些时候才能回来。”
啊?就这点事啊?汤婵不明所以,但还是笑着应道:“我知道了,您路上小心。”
解瑨点了点头,说完便离开了,看来真是急事。
汤婵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由感慨,看来古今的打工人一样难,难得的婚假也休息不得。
不过加班这个词已经跟现在的她没关系了,汤婵扑到床上一窝,她要睡回笼觉啦嘿嘿嘿!
三位姨娘住在同一个院子里,陈姨娘跟另外两人在院里告别,回到自己的屋子。
屋里点着上好的炭,温度适宜,但不知怎么,看上去依旧给人感觉冷冷清清的。
小丫鬟边帮陈姨娘拆卸发髻,边小声跟陈姨娘聊天,“姨娘,新夫人好相处吗?”
陈姨娘闭着眼,想着今日见到的新夫人,“跟前头的夫人有点像,但又很不一样。”
小丫鬟听得懵懵懂懂的,“姨娘这话什么意思?”
“新夫人跟前头的夫人一样,对我们这些人都挺好的。”陈姨娘缓缓说着,“但前头的夫人,是性子贤惠,新夫人……应该是不在意吧。”
“挺好?不在意?”小丫鬟捕捉到关键词,眼睛不由一亮,抿了抿唇凑近对陈姨娘说,“姨娘,那咱们跟新夫人走近些,若是新夫人垂怜,让您伺候二爷,生下一儿半女,您的终身就有靠了!”
陈姨娘听得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陈姨娘
是自小被太夫人指给解瑨的。
等解瑨到了年纪,太夫人跟解瑨提了一句,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解瑨的身边人。
但解瑨性子很淡,好像不是很喜欢这些事,陈姨娘这个通房完全没有什么存在感。
后来解瑨娶了许氏为妻,二人感情很好,陈姨娘就更似透明人一般。
许氏进门几年,迟迟没有身孕,很是着急。陈姨娘听说,前夫人跟二爷提过好几回纳妾的事,但都被二爷拒了。
再后来,许氏终于有孕,在进门第五年生下了一个女儿。
许氏大失所望,心中更是惶恐。
丈夫子嗣单薄,她万万担不起善妒、无出的罪过,这次说什么都要为丈夫纳妾。
夫妻俩僵持了一段时间,然而许氏正好在月子里,因为郁结多思,竟有了崩漏之症的前兆。
最后在她的坚持下,她的陪嫁丫鬟莲子挽起了妇人的发髻。
不到一年后,莲子诞下一个女儿,成了段姨娘。
当时的陈姨娘听着这些消息,没觉得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她快到了年纪,按着规矩,马上就可以被放出府了。
然而就在这时候,她被带到了正院许氏的面前。
许氏坐在上首,和善地同她说,她跟太夫人商量过,想将她抬成姨娘。
陈姨娘屏住了呼吸。
年轻有为的夫主,贤淑良善的主母,安稳富贵的生活,陈姨娘没有办法说不。
晚上解瑨回来的时候,许氏对解瑨说,叫丫鬟服侍他洗漱。
陈姨娘忐忑地被许氏送进净房,解瑨看到她,神色就好似明白了什么。
她听到二爷沉默了一会儿后跟她说,若是她想,她依旧可以出府。
陈姨娘鼓起勇气,抬起头看着他,泪光闪闪道:“求二爷垂怜。”
她没有被赶出去,第二天,解府多了一位陈姨娘。
许氏十分高兴,赏了她一只很漂亮的镯子。
陈姨娘跪地恭敬地谢恩。
她知道,夫人抬举自己,一为子嗣,二为制衡——后院不能叫段姨娘一家独大。
只是夫人不知道,二爷没有拒绝她,却也没有应她。
他很少来她房里,每回依着夫人的意思过来,也只是安安静静坐着喝茶,歇息一会儿后便离开去了书房。
陈姨娘知道,二爷对自己没有感情,不过是顾念着自小照顾的情分,荣养着她罢了。
——又或许是顾念着夫人的意愿罢,谁知道呢?
二爷一直没能有儿子,许氏越来越着急,但二爷一直没有再松口纳新人。
直到有一天,府里流传着一条小道消息,说二爷似乎养了位外室。
许氏大惊失色,私下悄悄调查,果然查出了端倪。
她伤心于丈夫这样不相信自己。若是丈夫喜欢,纳回来便是了,养在外面算什么呢?
许氏想给丈夫一个惊喜,趁着丈夫一次公差远行,亲自上门将这位外室接回到了府里。
陈姨娘不知道许氏第一眼见到宛姨娘是什么反应,但陈姨娘当即便想,也许只有这样的美人,才会让那般冷漠的人动心吧。
府里就又这么多了一位眉目如画、风姿绰约的宛姨娘。
之后解瑨远行回来,许氏告诉解瑨把宛姨娘接回府的时候,陈姨娘和段姨娘都在。
然后陈姨娘就发现解瑨脸色骤变,随即伸出手按了按眉心忍耐着什么,半天后才吐出一口气。
他像是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最后摆了摆手,让两个姨娘都下去了。
后来解瑨和许氏有没有说什么话、说了什么话,陈姨娘统统不知道,但她知道,这其中怕是出了什么问题,因为从宛姨娘进府直到现在,还没有伺候过解瑨一回,哪怕是在前夫人怀着身孕的时候,二爷也整日忙着公务,没让任何人伺候。
宛姨娘这样的美人都留不住二爷,陈姨娘更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能耐,何况前夫人诞下了小少爷,二爷已经没有子嗣上的担忧。
也许日后二爷为了宗族考虑,会在小少爷长大之后给他添几个弟弟做帮手,但那就与陈姨娘无关了。
但陈姨娘不觉得难受或者懊恼。
连续两任主母都是好人,不会苛待妾室,她觉得自己已经很是幸运,哪怕没有子嗣傍身,她也不会落得无依无靠的下场。
这不就是她当年求二爷时,所求的安稳富贵吗?
陈姨娘回过神,松开了手里捏得死紧的顶针,向窗外看去。
寒来暑往,花开花谢,冬天到来,又是一年过去了。
又是一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