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于氏有孕,大房院子里一时间喜气洋洋,近身伺候的几个丫鬟行动间脸上带笑,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意。

若不是大少奶奶怀胎还不满三月,不好向外宣扬,她们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这件好事。

而最高兴的自然莫过于于氏本人。

嫁进解府两年都没有好消息,于氏之前也承受了不少压力。好在她终于开怀,于氏忍不住欣喜,一到闲暇,就翻出各种库存的料子,给孩子做起针线。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着丫鬟的通报,“大少爷回来了!”

于氏一愣。

国子监朔望给假,一月两休,今儿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丈夫这时候回来,难不成是有事?

她赶紧上前迎回了风尘仆仆的丈夫,“今儿不是休沐,您怎么回来了?”

解桢进了门没先顾着换衣裳,而是眼眸亮晶晶地看着于氏,他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轻轻引着一同放在她的小腹上。

于氏霎时便红了脸,“你知道了……”

“祖母给我送了信,让我有空的话就回来看看你。”解桢柔声认真道,“慎娘,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于氏面红耳热,好半天才忍着羞赧小声道:“我也高兴的。”

她本来不想打扰解桢念书,想着等解桢下次回来休假再分享这个好消息,没想到太夫人这样为她着想,直接把解桢叫了回来。

于氏心里满是暖意,又是酸软又是感动。

夫君为人上进,洁身自好,同她举案齐眉,太婆婆更是对她关爱有加,自己不知道修了多少辈子的福分,才能嫁进解家。

夫妻俩洗漱之后,躺在床榻上说着悄悄话。

解桢悄声问道:“我近来不怎么在家,算来新的小婶婶入门也有些时日了,她为人如何,可有为难你?”

“你放心,新婶婶性子是极好的,”于氏摇了摇头,“之前我不是同你说过,她将中馈之权都让给了我,平时也不拿长辈架子,十分容易相处,得知我有孕,还送了很贵重的礼物呢。”

解桢闻言松了口气,这便好。

不过说到中馈,他有些担忧地问:“你如今有孕,还要继续管家吗,会不会太累?”

“我不觉得累的,”于氏心里一暖,“我有戴妈妈帮我呢,无碍的。”

解桢看她不想放弃管家,也尊重她的想法,只是叮嘱道:“若是太累就跟祖母说,千万不要硬抗。”

“我都晓得,”于氏点点头,她抿唇笑了笑,“你只管好好读书,家里都好,不必担心我。”

小夫妻聊了许久,直到深夜,才相继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解桢一步三回头地回了国子监。

于氏不舍地送走解桢,回想着夜里二人的相处,不自觉露出一个甜蜜的笑来。

“少奶奶,”丫鬟的禀告打断了于氏的思绪,“管事妈妈们都到了,等着向您回事。”

于氏回过神,起身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这就来。”

“二爷今晚不回来了?”

汤婵听到婆子的传话点了点头,示意秋月给赏,“我知晓了,你下去吧。”

恰逢小寒时节,

便宜继子过完生辰之后,天气越来越冷,汤婵不怎么再出府游玩,而是窝在家里猫冬。

解瑨却是和她相反,最近刑部好像出了个什么大案要查,整个衙门忙得昏天黑地,解瑨整日加班,早出晚归,今天干脆派人传了信,说晚上直接歇在衙门,不回府了。

好辛苦啊……

想起前世大年三十都要加班的坑爹日子,曾经同为打工人的汤婵狠狠共情了一秒。

她吩咐厨房煲一份性温滋补的萝卜羊肉汤给解瑨送过去,随后就拿起刚放下的话本子,继续快乐追文了。

嘿嘿,还是不上班的日子爽啊~

屋外寒风刺骨,卧房隔出的暖阁里却温暖如春。汤婵靠坐在暖炕上翻着书,另一只手拿起了一个化开的冻秋梨。

这还是从辽东一路运到京城来的特产,最是地道不过。用牙齿将冻梨咬开一个小口轻轻一吸,入口即化的果肉就混着冰甜可口的汁水窜进嘴里。

汤婵连炫了两个,感觉没吃够,便叫来秋月,让她再拿两个过来化上。

“这冻秋梨性凉,您不能一次用这么多,太伤身了。”秋月听了却是没动,脸上满是不赞同。

汤婵厚着脸皮强词夺理,“暖阁里这么热,这火炕上烧得人上火,正好吃点冰的东西降一降。”

“您忘记前几日吃辣太多,结果肚子疼的事了?”秋月无奈地听她睁眼说瞎话,“您还说,让我多以后提醒您,吃东西不许太放纵呢。”

前些日子汤婵问庞逸跟庞妍要来卤味方子,自己动手卤了点鸭货,因为想吃辣就多放了一些。然而她忘了现在这具身体还没经历过太多辣椒素洗礼,连着几天吃辣,肠胃很快就发出了抗议。

胃里难受的时候,汤婵指天誓日,说以后再也不乱吃东西了,结果这还没几天,汤婵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抖起来了。

“就再多吃一个,”汤婵被掀了老底也不害臊,试图跟秋月商量,“实在不行让梨子多化一会儿,不那么冰不就好了?”

秋月犹豫两秒,最后还是坚定道:“晚膳后您再用那一个吧。”

“……”汤婵故作愁苦,望冻梨而兴叹,结果装可怜这一招用过太多次,秋月早就免疫,根本不为所动。

她转而提醒汤婵,“时辰差不多,您该去给太夫人请安了。”

真是好一副铁石心肠,汤婵摸摸鼻子,悻悻作罢,“行吧,那咱们先去问个安。”

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后,太夫人体恤,让小辈不必日日问安,而是改做三两日才一次,且时间都在每日最暖和的午后。不过汤婵近日胡吃海塞,很有些横向发展的趋势,故而若是天气好,她至少每天会出屋一次活动活动,正好给太夫人请安。

到了松鹤堂,汤婵迈进屋里,给太夫人问了好,前后脚的功夫,于氏也到了。

于氏如今怀着太夫人第一个曾孙辈,见她来了,太夫人神情立时变得更加柔和,“你这孩子,不是同你说过,不必你每日都来请安。”

许是孕期辛苦,没有休息好的缘故,于氏脸上带着些倦意,察觉到这一点,太夫人眼底更是闪过一抹担忧。

于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祖母体恤孙媳,孙媳更不能忘了孝道。”

她不比汤婵百无禁忌,孝顺长辈的念头刻在骨子里,更别说太夫人待她体贴,若是不让她晨定昏醒,反而会心里不安。

太夫人也知道于氏的性子,不再多问,转而温声交代道:“天气好也就罢了,若是下雪,还是不必来了,还是身子要紧。”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化雪后结冰路上湿滑,若是怀着身子的于氏不慎摔跤磕碰,出个什么意外,那可真是后悔也来不及。

太夫人一片爱护之心,于氏自然感受得到,她心里一片暖意,“孙媳明白。”

随后于氏转过身跟汤婵问好,汤婵笑道:“不必多礼,快坐吧。”

祖孙三代人聊了一会儿,太夫人就让汤婵和于氏回院。

汤婵依言起身,与于氏一同告退,却突然听到于氏的丫鬟一声发出一声惊叫,“大少奶奶!”

“怎么了?”

众人都是一惊,顺着丫鬟的视线看去,汤婵不由神情微变。

只见于氏的月白马面裙后面竟染了一小块的红色,十分刺眼。

是血。

于氏瞳孔一缩,脸色霎时一白,反射性抬手捂住小腹,太夫人神色瞬间凝重下来,立刻吩咐何妈妈道:“快去请大夫。”

……

“……只是劳累引起的见红,胎儿并无大碍,在下留一副安胎的方子,少奶奶按时服药便可,太夫人不必过于担忧。”

大夫的声音隔着床帐传来,于氏躺在床上,听前来诊治的大夫继续道:“只是少奶奶月份尚浅,胎儿还未坐稳,绝不能再累着了。”

于氏伸手抚向小腹,心里满是庆幸与后怕。

进了腊月,府中事务极多,主持中馈的她一时半刻都闲不下来,到底疏忽了肚子里的孩子。

若是孩子出了什么差错,她当真不知道该怎么谢罪。

床账外,太夫人对开完方子的大夫颔首道谢,“有劳您了。”

大夫拱手,“不敢不敢,分内而已,太夫人言重了。”

等大夫接过赏赐告退离开,太夫人揭开床帐,坐到于氏身边,柔声问道:“感觉怎么样?”

于氏抿了抿唇,心中忐忑不安,“是孙媳不好,让祖母失望了……”

“说什么傻话,”太夫人只是温和地拍了拍于氏的手,“你的身子最要紧,之后多加注意便是了。”

没有听到预料之中的斥责,于氏松了口气。

太婆婆如此宽和,于氏在心里不知道第多少次庆幸自己嫁对了人家。

她使劲点了点头,“祖母放心,孙媳以后一定更加注意。”

太夫人笑了笑,温声道:“之前也是我不好,没能想到家里是不是事情太多,让你太操心了?”

她委婉道:“大夫说你不好再劳累,你如何想?”

不能再劳累,这意味着于氏要交出管家权,不能再主持中馈。

于氏明白这一点,心中不免闪过失落。

之前趁着二叔和离,于氏才等到了主持中馈的机会,她费了多少心血,好不容易才站稳脚跟,可这才半年,她就不得不放弃。

虽说中馈与孩子相比,于氏自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孩子,但管家之权一旦交出去容易,再拿回来就难了,毕竟新二婶已经进门,管家同样名正言顺,于氏心里自然会有不甘。

可这能怪谁呢,也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到底还是孩子最重要,于氏想起丈夫,轻轻吐出一口气,她下定了决心,对太夫人道:“孙媳无能,家里的中馈,孙媳怕是不能为祖母分忧了……”

太夫人也感慨造化弄人,汤婵刚进门的时候,她还说等有机会再让汤婵管家,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

她再次握住于氏的手轻轻拍了拍,宽慰道:“别想太多,你先养好身子,其他的都不重要。”

于氏点点头,“孙媳明白。”

另一边,还不知道自己要被委以重任的汤婵正在跟解桢的妹妹德音说话。

德音得知嫂子出事的消息,立时便来看望,但大夫来了,德音需要避嫌,汤婵就陪着德音来到另一头的次间聊天。

德音性格十分腼腆内向,汤婵嫁进来快两个月,这还是两个人第一次单独说话。

若换了一个不善言辞的,遇上德音怕是只能对坐相觑,不过汤婵毕竟在职场摸爬滚打过许多年,也算善于聊天,她还挺喜欢这个一开口就脸红的小侄女,换着话题引德音说话。

德音只觉得跟小婶婶相处很是舒服,慢慢地也逐渐放开,跟汤婵说着近来在读的书。

不比汤婵不务正业,德音看的都是正经的文集和诗词,说到喜欢的东西,小姑娘眼睛都在发亮。

汤婵含笑听着,德音说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不由脸上一红,“……侄女儿失态了。”

“不失态,我爱听呢。”汤婵笑眯眯地夸她,“之前我都不知道家里还藏着这么一位大宝贝,以后可得多找你熏陶熏陶,也好沾一沾聪明气。”

德音哪里听过这般直白的好话,脸上更红了

,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回话,只一个劲儿摇头。

好在这时候报信的丫鬟拯救了她,大夫已经离开,汤婵带着德音一同回到于氏的卧房。

得知于氏只是累着了,身体与胎儿都没有大碍,两人都松了口气。

“怀孕这么辛苦的事,真是太不容易了。”汤婵不由感慨,她敬佩每一个怀孕生子的女性。

于氏本来还因为中馈的事对汤婵有点别扭的小心思,结果汤婵语气里满是真心实意的佩服,倒听得于氏一赧。

她不由抿唇一笑,“府中事务,就要麻烦小婶婶了。”

汤婵:?

等会儿,你说什么?

“桢哥儿媳妇儿有孕,需要将养身子,经不得劳累,”一旁的太夫人此时也开口对汤婵温言解释,“府中中馈,就要暂且交给你了。”

汤婵:笑容逐渐消失.gif

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了,于氏休产假不能干活,可不就轮到她来管家了!

汤婵之前好奇跟着于氏旁观过两天,偌大的府邸,每天都有杂七杂八的事要处理,一点也不轻松,她哪里会想接这么个麻烦差事。

“这么大的事情直接交给我,会不会有些草率?”汤婵试探道,“毕竟我没什么经验,母亲不再考虑考虑?”

“不必妄自菲薄,”太夫人笑着看她,“这段时间,我先让何妈妈跟在你身边帮你,若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来问我便是。”

不知怎地,汤婵竟然觉得太夫人看向她的眼神里带着点儿意味深长。

汤婵心里泛起了嘀咕,怎么感觉太夫人像是对她十分有信心似的?

可她对自己没信心啊……

这时汤婵余光瞥到德音,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不若让德音练练手吧,”汤婵真诚建议道,“她马上就要出嫁,也该多积累些经验才是。”

德音闻言瞬间涨红了脸,连连摆手道:“小婶婶别开玩笑了,我不行的!”

解磐夫妻去世的时候,德音还在襁褓之中,因为父母俱亡,她从小到大听了不少诸如克亲缘一类的话,虽然这些碎嘴子最后都被解瑨收拾了,但也养成了德音内向害羞的性子。

她不爱交际,是个究极社恐,让她管家,不被下人欺负就是好的。

太夫人也知道这一点,给德音定亲的时候,特意选了一户上有三个兄长的人家,管家怎么也轮不到德音,至于分家之后,太夫人也只能打跟汤婵一样的主意,让德音娶个精明的儿媳。

想起德音这个性子,太夫人也难得地叹了口气,对汤婵道:“德音学得不多,让她管怕是不太成。若是你愿意,可以把德音带在身边教教她。”

汤婵心中戴上痛苦面具,府里一共四个有资格管家的女眷,都在这个屋里,可除了汤婵之外的其他三个人,一个老弱一个体弱一个性格弱,这个差事,她是很难推得了了。

“儿媳知道了,”汤婵心里叹了口气,“之后我若是有什么不懂的,还得叨扰母亲了。”

于氏休假的这个时间点着实不好,马上就要过年,府里采买、赏钱、走礼、宴客等等事务一桩接着一桩,汤婵都能预想到后面焦头烂额的景象。

幸好当初问老夫人要了紫苏和紫竹,汤婵心中庆幸不已,把两人叫了过来。

“两位同志,”汤婵面色严肃地对二人道,“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

紫苏紫竹:……?

等知道了汤婵接手府中中馈,二紫都是心中一喜。

这可真是太好了!

随着汤婵嫁进解府已经有一段时间,二人此时已经多少洞悉了汤婵的咸鱼本质,虽然日子过得轻松,心中却都有些不安。

对汤婵来说,有权利才有保障,对她们二人来讲,有活干才有价值。

这时何妈妈禀告道:“二夫人,大少奶奶将对牌跟账册都送过来了。”

汤婵应了一声,“知晓了,这就过去。”

既然应下了这桩活计,汤婵有了心里准备,也没想着糊弄。

然而等看到需要处理的账册有多少的时候,汤婵还是绷不住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

只见账册如同小山一般堆在书案上,汤婵眼前一黑。

何妈妈乐呵呵解释道:“年关将近,各处产业都要收账查账,府中名下产业有许多,账册数量自然不会太少。”

“‘不会太少’……”汤婵嘴角一阵抽搐,“何妈妈,您这措辞也太客气了……”

何妈妈笑而不语。

汤婵看着那山就脑袋发晕。

不行,这根本不是三个人能干完的活!

汤婵当机立断,准备发动人手帮忙,开始四处抓壮丁。

她先把素心薅了过来,随即她突然想到什么,眼前一亮。

“去把三位姨娘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