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夫人,咱们到了。”

马车在杜府二门前停下,汤婵从小憩中睁开眼睛,打理好自己后下了马车。

今儿是杜府大喜的日子,刚刚过去的秋闱上,杜家老二得中举人,而且名列前茅,杜府于今日宴请亲朋,以作庆祝。

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杜府上下张灯结彩,门口大红灯笼高挂,面带喜气的下人们来去匆匆,都在忙着为宴席做准备。

听闻汤婵到了,杜夫人亲自前来迎接。

“亲家妹妹来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杜夫人满脸是笑,很是热情地问候。

汤婵笑着道贺:“恭喜贵府二少爷金榜题名。”

杜夫人谦虚道:“哪里,还有最后一关最难的没过呢。”

汤婵笑,“听闻二少爷乡试拿了第六,名次这样靠前,会试取中该是早晚的事。”

杜夫人笑道:“那便借您吉言了。”

汤婵来得早,宴席还有许久才会开始,其他宾客都还没到,杜夫人知道汤婵是为了什么,与她寒暄过后,便主动笑道:“德音正在后院休息,”她叫来丫鬟,“红梅,带解二夫人去五少夫人那儿。”

汤婵笑道:“多谢您了,回头您忙完了我再来寻您说话。”

跟着叫红梅的丫鬟来到德音的小院,一进门,便见得了通传的德音快步上前,满心欢喜地迎接,“小婶婶!”

“哎。”汤婵赶紧伸手扶住了行礼的德音,扶着她坐下。

二人一入座,德音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小婶,哥哥他最近还好吗?”

提起

解桢,汤婵不自觉叹了口气。

“还是老样子,”汤婵摇头,“他跟慎娘感情很好,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罢。”

于氏去世,收到打击最大的当属解桢,短短几日,他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大圈,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于氏的葬礼上,德音见过颓废不已的兄长,心中一直担忧不已。

已经快一个月过去,解桢还沉浸在哀痛之中,德音面色不由一黯,“哥哥他……唉,嫂嫂怎么就……”

她心里难受,再说不下去了。

“千万不可哀毁过度,”汤婵见状安慰道,“要知道你如今可是双身子的人,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有逝去便有新生,德音有孕的好消息,为解府冲淡了于氏去世带来的惨淡愁云。

正好杜府有喜事办宴,来吃席的汤婵受太夫人嘱托,顺带来看望一下德音。

德音缓了缓,轻轻点了点头,“嗯,小婶您放心,我晓得的。”

当初跟杜怀岳说开之后,德音跟他的感情逐渐升温,再看杜怀岳高大的身材,也不再觉得害怕,笃定对方不会伤害自己后,反而多了不少安全感,甚至隐约明白了,小婶为什么说武夫某些地方上要比文弱书生要好……

日子过得舒心,德音面色愈发红润,下巴都圆了一点,直到后来得知嫂子的事,伤心难过之下,才又瘦了回去。

虽然相处时间还不到三年,但于氏对德音很好,姑嫂之间十分亲近,于氏去世,对德音打击不小。

杜怀岳想了很多办法逗德音开心,还时常带她出去散心——虽然很多时候,德音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无奈,但她能感觉到丈夫的心意,有他的关心,德音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只是经了这一遭,德音似乎落下了吃不下饭的毛病,杜怀岳焦急不已,赶紧请了大夫来看,却得到了一个让他脑袋空白的惊喜——德音有了身孕,他们要有孩子,他要做爹爹了!

德音的喜悦豪不吝于杜怀岳,她伸出手,抚摸着自己的小腹,忽然就懂了许多。

“小婶,自从知道我肚子里有了一条小生命,我突然就理解了嫂嫂。”德音认真地对汤婵说,“只要他/她能好好的,让我付出什么都可以。”

她眼里的温柔和坚定,跟当初于氏谈起垚哥儿时一模一样。

汤婵不禁恍惚了一瞬,回过神后,轻轻瞪了德音一眼,“说什么呢,你肯定也能好好的。”

“只要好好养着,该注意的注意到,不会有事的。”

德音抿嘴一笑。

无论是不是事实,这是长辈对她的美好祈愿,她自然不会反驳。

汤婵问起了德音现在身边伺候的人,德音道:“除了我的陪嫁妈妈,婆婆知道我不经事,也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妈妈,小婶不必担心。”

“那就好。”汤婵稍微放下心,但还是一一叮嘱着注意事项,“太夫人得知你有孕,十分高兴,让我同你说,等胎坐稳之后,怀孕期间要多走一走,生产时才有力气……等后期胃口开了,吃食上要节制,不然孩子太大了就不好生了……”

零零总总,汤婵絮叨了许多,德音用心听了,一一记下,还让丫鬟们一起来听。

“小婶放心,我都记下了。”

收到家人沉甸甸的关心,德音心里暖洋洋的。她迟疑了一会儿,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小婶,我有另一件事想问问您……”

她小声问,“我如今身子不方便,是不是要给夫君准备通房才好?”

汤婵顿了一下,问道:“你跟他提过么?他怎么说?”

“我提过,”德音略带羞赧地抿了抿唇,小小声道,“夫君拒绝了。”

汤婵接着问:“那你婆婆呢,有没有过问?”

德音摇了摇头,“我私底下悄悄问过,婆婆说她不插手,让我们自己决定。”

汤婵闻言不由点了点头,心说杜家确实不错,德音继续补充道:“小婶,我自己是愿意的,只是夫君不愿,我倒不好强迫,但我有些担心……”

话说到这儿,德音脸色羞红,有些难以启齿。

汤婵大概能猜到她的意思,“年轻人血气方刚,同床共枕,容易擦枪走火,你怕杜怀岳毛手毛脚,若是忍耐不住,伤了孩子就不好了。”

德音脑袋点了点又摇了摇,红着脸道:“其实也还好,他不会不顾我的意愿,也不会不顾孩子……但我看每次他似乎都忍得难受……”

汤婵啧了一声,心疼男人倒霉一辈子呀姑娘!

但看着德音期待的眼神,汤婵还是不负德音所望,带来了解决的办法——虽然汤婵细品之下,觉得“德音笃定自己有办法”这事儿好像有点儿难评——“确实是有许多折衷的办法……”

德音眼睛瞪得圆圆,又羞又惊讶地听着,再次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汤婵又给德音上了一课,充分地举例说明了人类在这上头是多么喜欢开发花样。

“……等胎坐稳了,不激烈的同房就不碍事了,不过为了保险,可以让大夫看过再说。”

德音崇拜地看着汤婵,把她的话记在心里,“多谢小婶,我都记下了!”

汤婵看着她的眼神,突然顿了一下,心里生出一点奇怪的感觉。

怎么觉得自个儿的角色有点跑偏呢?

二人说了这许久的话,红梅来提醒,外边宴席快开始了。

汤婵便跟着德音一同去参加宴席不提。

从杜府回来,汤婵想起跟德音聊的话,叫秋月走一趟大房把解桢请来。

她本是想跟解桢说说德音的近况,结果没过一会儿,秋月回来禀告,“夫人,大少爷不在府上,说是又去相国寺了。”

于氏的棺椁暂时停灵在相国寺,寺里还点着于氏的长明灯,解桢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

汤婵问秋月,“他屋里的陈设还未动过?”

秋月点头,“大少爷特意吩咐下去,屋中各处要保持大少奶奶生前布置的原样,大少奶奶的东西也不让人收拾。”

汤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还是叹了口气。

晚上解瑨回来吃饭,汤婵就跟解瑨提了一嘴解桢的事情,“……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有点担心,你看要不要想办法开导一下?”

解瑨整日在外忙碌,汤婵不说,他还真没注意侄子连屋中陈设都不愿变动这样的事。

他伸筷子的动作缓了缓,也意识到了严重性,看向汤婵的眼神也带了几分感激,应道:“明日我找他聊聊。”

汤婵点了点头。

第二日,解瑨就把解桢叫了过来。

解桢胡子拉碴,眼底青黑,形销骨立。解瑨也不说话,就这么目光沉沉地看着他。

到底还是解桢忍受不住解瑨的目光,“小叔……”

“于氏要是在天有灵,看到你哀毁至此,也不知道能不能合得上眼。”解瑨淡淡道。

这不是什么重话,听在解桢耳朵里却恍逾千斤,“小叔……”

“太夫人与你小婶都跟担心你。”解瑨语气依旧平静,“垚哥儿亲母已经不在了,你这个亲爹,也不打算管他了?”

这些日子垚哥儿都是太夫人跟汤婵帮着带,解桢压根儿顾不上关心询问。

听了解瑨的话,解桢这才反应过来他都错过了什么。

他顿时羞惭不已,“侄儿不孝,让长辈们担心了……”

“你如今已经是一个父亲

,哪怕为了垚哥儿,也要活出个样子来。”解瑨微一停顿,“今年的秋闱你守孝错过,再这样下去,三年后你也不打算考了?”

解桢闻言不由一震。

是啊,他继续这样下去,垚哥儿怎么办呢?

“小叔,我知道错了……”他打起了精神,“我会认真读书的!”

解瑨看了他一会儿,微微颔首。

斯人已逝,生活总要继续,解桢总算勉强收拾好心情,回到国子监发奋读书,而随着垚哥儿一天天长大,解家人都慢慢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转眼,新的一年来临,太夫人的屋里多了一道稚嫩的咿呀声,带来一种别样的勃勃生机。

垚哥儿半岁了,已经开始认人,每每看见汤婵,就冲她露出一个甜甜的笑。

经过半年的精心养育,垚哥儿个头虽不如正常婴儿壮实,但生的又白又嫩,葡萄大的眼睛水灵灵的。汤婵被萌得肝颤,忍不住伸手把他抱到怀里揉揉捏捏。

垚哥儿性子特别乖巧,被汤婵抱到怀里搓就安静地跟她贴贴,也不哭闹。

汤婵喜欢他喜欢得不得了,每回见到他,都忍不住想把他偷回去养。

哎,这怎么就不是解瑨的儿子呢?

太夫人笑着看汤婵哄孩子玩,正在这时,外头来人通传,“太夫人、二夫人,于夫人带着于四姑娘到了。”

太夫人道:“请进来吧。”

这半年来,于夫人成了解府常客,时不时就带着女儿来看垚哥儿。

“亲家来了。”太夫人浅笑招呼。

“见过太夫人。”于夫人笑着跟太夫人寒暄。

等看到垚哥儿,于夫人脸上笑意更深,她上前把垚哥儿从汤婵怀里抱了出来,“哎呦我的小乖乖,这两天好不好呀……”

汤婵转而招呼侍立在嫡母身旁的于四姑娘,“四姑娘,快坐罢。”

于四姑娘抿唇对汤婵笑笑,不好意思地摇头婉拒。

于夫人注意到这边,目露满意之色,对汤婵笑道:“不必了,长辈面前,哪有她坐着的份。”

汤婵闻言,心下微微皱了皱眉。

于家母女来得频繁,汤婵很快就发现于夫人对于四姑娘似乎十分严苛。

不过这是别人的家事,汤婵不好指指点点插嘴,便闭口不言。

于夫人逗了好一会儿外孙,才恋恋不舍地把孩子交回到奶娘手上,对太夫人道:“说来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一下,垚哥儿这孩子太招人喜欢,我想着,等开春天气暖和了,能否接垚哥儿到于府小住几日?”

她笑着看了于四姑娘一眼,“也好让谨姐儿多跟垚哥儿熟悉熟悉。”

于四姑娘面颊一红,害羞地低下了头。

解家已经跟于家定了婚事,等解桢的孝期一过,就会迎于四姑娘过门。

垚哥儿年岁还太小,说来不该去外人家住,但外祖家想要亲近女儿留下的骨血,太夫人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沉吟片刻便应了下来。

于夫人大喜,笑容止都止不住,“那我回头再跟您细说,您放心,我们一定精心照料,保管垚哥儿全须全尾地回来!”

孩子去亲外祖家,有什么不放心的,太夫人笑着点头,“您太客气了。”

等送走于夫人母女,汤婵便也要告退。

太夫人却留住了汤婵,“先等会儿,我有事同你说。”

汤婵不明所以,太夫人见状不由笑了笑。

她温和地看着汤婵,“如今距你嫁进来,也已经一年有余,我想把桓哥儿交给你,你意下如何?”

这事来得突然,汤婵一怔,“啊?”

太夫人眼神愈发柔和,“我如今精力不济,你是桓哥儿的母亲,也该多和他亲近亲近。”

这一年多,汤婵其实遇到了不少事,太夫人一直观察着,觉得汤婵不仅事事都处理得极好,为人更是没得挑。

她对汤婵愈发放心,见汤婵对垚哥儿的喜爱,太夫人觉得,是时候让汤婵亲自照料继子了。

汤婵心下纠结,她其实想要垚哥儿,可垚哥儿是她侄孙,比起桓哥儿这个便宜儿子,总是名不正言不顺。

但垚哥儿确实激起了她想养娃的瘾,徽音佳音两个姑娘已经大了,虽然特别懂事贴心,不过跟玩具似的小婴儿还不太一样。

养不着垚哥儿,有个别的小娃娃也行?

这么想着,汤婵就对太夫人道:“要么我先试试?只是我年纪轻,经验不足,若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怕是还要请您多费心了。”

“这是自然,”太夫人笑着点头应下,还忍不住看了看汤婵的小腹道:“希望桓哥儿争点气,早点给他带来个弟弟妹妹。”

汤婵面色不变,笑着把话题岔了过去。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太夫人让人把桓哥儿抱过来,跟桓哥儿说了这个消息。

没想到桓哥儿听了,反应极大,瞪着大眼睛可怜地看向太夫人,“祖母不要我了吗?”

见他舍不得自己,太夫人心里一暖,耐心和他解释,“没有不要你,只是你有母亲,该让母亲照顾你才是。”

桓哥儿却不依,当场便闹了起来,“她不是我娘!她是坏人!”

这话一出,屋里霎时一静,抱他过来的奶娘大惊失色。

太夫人同样脸色大变,当即喝道:“跪下!”

桓哥儿被吓得一哆嗦,下意识老实跪到太夫人身前。

太夫人紧紧盯着桓哥儿,“这话是谁教你的?”

桓哥儿才刚刚两周岁,若不是有人别有用心特意教的,这么小年纪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桓哥儿被太夫人突然严肃起来的表情吓住了,小孩子都有本能,他敏锐地感觉到事情不对,不敢再说话,转而扯着嗓子嚎啕大哭起来。

太夫人视线转向奶娘,奶娘被吓得差点魂飞魄散,赶紧跪在地上喊冤。

一旁的汤婵生怕太夫人气坏了,赶紧宽慰道:“您息怒,一点小事而已,把人找出来惩戒便是,您可别气坏了身子。”

她没好意思说,桓哥儿其实没说错,她确实不是亲娘嘛。

至于是不是坏人……她好像也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什么好人。

再说小孩子懂啥,桓哥儿不愿意那就算了呗,汤婵对塑料母子情完全接受良好。

然而太夫人却完全不觉得这是小事,她生气地一拍桌子,斩钉截铁道:“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