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质准备德国
空军部队
战争开始时,德国独立空军有15个飞行大队,每个大队有10个战斗轰炸机支队和1个战斗巡逻中队组成。在飞行大队内的所有飞机都是同一种类的,有8个2000马力的大队,6个3000马力的大队和1个6000马力的大队。每个战斗轰炸支队由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有3架飞机,并有1架飞机备用。合计为:
战术单位是战斗轰炸支队。
独立空军的编制是由总参谋长罗伊斯将军制定的,并于1928年春付诸实施。在那以前,由于主要受《凡尔赛和约》所增加的限制,德国的空军部队是微不足道的。按照罗伊斯将军的想法,独立空军必须是一种对敌方领土实施进攻的合适工具,其进攻强度足以快速摧毁敌方人民的抵抗力,尤其是精神上的抵抗力。因此,独立空军必须能:(1)克服敌人之抵抗,在敌国领土上空飞行;(2)在飞越敌国领土时实施有效的空中进攻。
第一个要求是战斗能力,罗伊斯将军在其《士兵须知》中写道:
独立空军的战斗能力取决于它的各组成部分战斗能力的综合。战术单位——中队,应被看成是战斗能力的单位,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中队必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1928年写的。到1930年取得了新的经验,战术单位改为由三个中队组成的作战支队)。
战术单位的战斗能力是用该单位中每架飞机上的军械来量度的。
在从飞行员到技术人员等的所有人员心目中必须牢固地树立一种思想,独立空军的目的不是飞行,而是在飞行中实施作战行动。因此,一架作战飞机是能飞行的作战武器的综合体,而不是装有武器的飞行器。技术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制造最强有力的武器综合体,因为战斗是用武器进行的。飞行人员的任务是在空中战场有效地使用这些强大的武器综合体,因为战争的胜负是由武器来决定的。
空军应该完全用战斗轰炸机来组成,技术人员必须研究战斗轰炸机的机型,力求经常使其及时保持完善和更强大。从下述原则出发:飞机的性能、活动半径、速度、军械(对空的和对地面军队的)以及自卫能力如能较好地协调,那么这种型号的飞机也就更完善。
我们要通过发放津贴和大额奖金来鼓励国营航空工业来生产完善的航空装置。如何选购独立空军的装备是飞行员的专业任务,他们一定要是这种飞机的飞行员,只有他们才是最适合去评价这款飞机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绝对不是飞行员听取技术人员的经验!
把选定的飞机型号和类别按照需要的数量给航空工业下订单。
独立空军的技术部门是不应该参与计划和实验的,对于需要评价其他部门产品的技术人员来说,自己是不合适参与生产的。所以,独立空军的技术部门仅限于进行实验和管理的职能范围。
空对地进攻的效率一般取决于兵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化学家要知道,如果化学武器的效率提高一倍,那么,空军的进攻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一倍。
这些明确规定说明了空军对于工业的期望,所以,工业就应该知道自己的立足点,他们应该干什么。既然作战飞机是各种兵器的综合体,军械是它的主要零部件而不是附件。工业飞机的性能不再是固定的,而开始成产出色的空气动力特性的作战飞机了。
作战飞机上的军械一定要设计成没有射击死角而且操作简便,兵器肯定是要威力最猛的,带有完善的瞄准系统。航空工业的技术部门在了解了独立空军的需求后,就要马上开始工作,生产出携带优质军械的飞机,让独立空军的最高指挥部来验收。
1928年造出来2000马力的飞机,并被独立空军采用,其主要性能如下[1]:
翼面积——115平方米
空重——4500公斤
军械重——500公斤
乘员(5人)重量——400公斤
连同军械及乘员的飞机重量——5400公斤
起飞重量为8000公斤时,升限为7000米,可载燃油及炸弹2600公斤。它的续航时间为:不带炸弹为7小时,带700公斤炸弹为5小时。
起飞重量为9000公斤时,升限为6500米,可装载3600公斤的燃油和炸弹。它的续航时间为:带1000公斤炸弹为7小时,带2000公斤炸弹为5小时。
起飞重量为10000公斤时,升限为5600米,可装载4600公斤的燃油和炸弹。它的续航时间:带1000公斤炸弹为12小时,带2000公斤炸弹为9小时。
如用最大起飞重量11000公斤,升限为4800米;它可装载5600公斤的燃油和炸弹。它的续航时间为:带1000公斤炸弹为12小时,带2000公斤炸弹为9小时。
它的军械包括两门20毫米炮,一门装在前部,一门装在机翼后方,一挺12毫米机枪从水平尾翼下部向外射击。
第一批这样的飞机被订购200架,并取型号为“2000/1928”。它们于1929年交付,并分配给第一、第二大队。与此同时,生产了2000/1929型,它类似2000/1928型,但有某些改进,这种型号的飞机也定购了一批200架。
1929年春,生产出3000马力型,并被采用,定购了一批200架。3000马力型的性能如下:
翼面积——230平方米
空重——9000公斤
军械重量——1660公斤
乘员(9人)重量——720公斤
连同军械及乘员的飞机重量——11380公斤
起飞重量为16000公斤时,升限为6000米,燃油及炸弹的载重为4620公斤。续航时间为:不带炸弹为8小时,带1000公斤炸弹为6小时。
起飞重量为18000公斤时,升限为4900米,能载燃油及炸弹6620公斤。续航时间为:带2000公斤炸弹为8小时,带3000公斤炸弹为6小时。
用最大起飞重量21000公斤时,升限为3500米,能载燃油及炸弹9620公斤。续航时间为:载弹2000公斤为12小时,载弹5000公斤为8小时。
它的军械装备包括一门37毫米炮,装在前部,两门20毫米炮装在机身两侧,一门25毫米炮装在机翼后方,一挺12毫米机枪从水平尾翼下方向外射击。
1930年春,第三、第四2000马力型大队以及第一、第二3000马力型大队收到了装备。
在这段时间里,6000马力的型号也生产出来了,并被采用,它的性能为:
翼面积——460平方米
空重——20000公斤
军械重量——2500公斤
乘员(16人)重——1300公斤
连同军械及乘员的飞机重量——23800公斤
在起飞重量为36000公斤时,升限为5000米,可载12200公斤的燃油和炸弹。它的续航时间为:不带炸弹为9至10小时,载2000公斤炸弹为8小时,带4600公斤炸弹为6小时。
起飞重量为39000公斤时,升限为4000米。可载燃油及炸弹15200公斤。续航时间为:带2000公斤炸弹为12小时,带5000公斤炸弹为9小时。
起飞重量为42000公斤时,升限为3500米,可载燃油及炸弹18200公斤。续航时间:带2000公斤炸弹为15小时,载8000公斤炸弹为9小时。
它的军械包括两门37毫米炮,两门20毫米炮,三挺12毫米机枪。
一批6000马力型的飞机共50架已经定货,同时还定购了200架2000/1930型和200架3000/1930型。于是到1931年春,第五和第六2000马力型大队,第三和第四3000马力型大队,以及半个6000马力型大队收到了装备。该年中再没有接受新型飞机,但预定了200架新型的2000/1931型号,200架3000/1931型,50架6000/1931型。它们于1932年春开始服役,分配给第七和第八2000马力型大队、第五和第六3000马力型大队,以及另外半个6000马力型大队。战争开始时,已经做出决定淘汰2000马力型,并定购200架3000/1932型及50架6000/1932型。
结果是,在战争开始时独立空军的组成如下:
一共有三种型别六种改型的飞机1500架,还有15个战斗巡逻中队(每个大队有一个中队),每中队12架飞机,由高速的单座机组成,飞机速度为300公里/小时,装有一挺固定式机枪,航程3小时。它们的组织应能充分发挥技术高超的飞行员的主动性,使用这种武器的方式并未明确规定,因为它主要依靠各个飞行员的胆识而定。
独立空军不仅在装备上而且在人员上(共12800人)永远保持随时准备作战。在动员时人员应增加一倍,以准备替补损失。武器弹药要维持4年有效,随时都能保持充分的实力。
据估计,在战时一架飞机能保持1000飞行小时良好(当然,击落了就不算)。如果服役期已有一年,这一估计数字要减到750小时,服役两年的减到500小时,三年的减到250小时。
航空工业的正常产量应能每年供应整个独立空军飞机的四分之一,但是如果出现紧急需要,要迅速增长。
独立空军掌握的军械总计有800门37毫米炮,3600门20毫米炮和1700挺12毫米机枪;其携带炸弹能力为:从起飞点算起,平均距离500公里时每次飞行带弹3000至4000吨。独立空军飞机总马力为400万马力,估计价值为40亿里拉。
在和平时期,独立空军各大队都驻在波茨坦、诺伊鲁平、马格德堡、莱比锡、埃尔福特、不伦斯贝格、班贝克、卡塞尔和富尔特的大型永久机场上,以及在法尔兰德尔海(波茨坦附近)和拉策堡海(卢卑克附近)的永久性水坞中。
战时,这些大队还掌握其他指定的机场,视其面临的敌人而定。例如,在对法国作战的情况下,每个中队都已指定一块驻地,其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战时机场(只有着陆场及汽油、滑油、武器、弹药仓库),其数量远超过需要量。
8个2000马力型大队的驻地如下:
6个3000马力型大队的驻地如下:
6000马力型的大队将驻在施泰因洪德尔、迪默、施魏齐纳及普芬尔湖。
在每个驻地上有一个补充站,站上物资由二线军需仓库补充,每个补充站的任务是负责供应一个大队的物资。由于每个大队的装备是同类型的,所以这一任务较易完成。
每个作战基地的燃料和滑油仓库足够保证在该基地着陆的任何空军部队30小时的飞行,武器和弹药足够供5次每次30小时的飞行。由于供独立空军用的基地供过于求,实际上它们能提供10次每次40~60小时飞行所需的物资,在燃油和滑油仓库贮有约50000吨汽油和2500吨滑油。
为了补充炸弹,经计算,每架飞机每次飞行平均消耗1、2或3吨炸弹,视飞机为2000、3000或6000马力而定。据此,算出独立空军每次飞行需3100吨炸弹,而在作战基地有30000吨。
在二线仓库里有足够的燃油和滑油保证整个独立空军飞行100小时,炸弹可供20次飞行之用。这被认为是充足的供应可供至少进行30天的战争,在此期间,弹药工厂每天可生产3000至4000吨炸弹。在战争爆发时,那些常备不懈的大队可以根据收到的密令立即采取行动。
作战基地的维修人员是就近征召的,二线仓库的人力和运输工具都是自己解决。每个大队平时的学习就是训练飞到自己的作战基地去,这样每个大队的人员对自己的基地路线就非常熟悉了,尤其负责供应勤务的更是如此。
罗伊斯将军的想法是,在战争爆发初期,独立空军不需要任何警告就进入敌国的领土,用最大的强度攻击敌人,让敌人没有准备和喘息的机会,而自己本身也不停顿,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力量进攻,获得最大的效果。
在物质上已是万事俱备,再加上有条不紊的准备,使独立空军在一听到命令时就能一跃而出。在精神上,罗伊斯将军特别注重给全体人员灌输任务的重要意识。各个队伍的全体人员都具有同样的不可撼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信心,所有这些人员都深深感到他们自身任务的重要,这一任务肯定都是充满危险的,需要承受最大的牺牲,要有最勇敢的自我克制精神。
飞机是大型的飞机,这时机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在机上的任务就像舰上的海军指挥官一样,保证机组人员有良好的纪律和协调配合。
为使全体人员更深刻地具有集体行动的观念,战斗轰炸支队被指定代替中队为战术单位。根据1930年的《士兵行动须知》,战斗轰炸支队必须整体使用。支队的编队队伍一直保持一样——中队纵队的上阶队形。中队长位于中队的中心,支队长和中心中队的中队长在一起,编队中央的标有支队长标志的飞机是编队长机。由于需要的机动动作很少,只需规定很少的信号。主要的信号是:(1)变密集队形(正常队形)为疏开队形(以减少防空火力的危害)或相反;(2)将横队变为纵队以改变航向,或相反。
基本原则是战斗轰炸支队必须不受敌人数量的影响而全神贯注地投入战斗。一旦发现敌人,不管它的攻击方法如何,支队都要保持航线和队形,等敌人一进入射程就对其射击。这种战术符合下面不可改变的事实:战斗轰炸机在速度和机动性上是比不了攻击的驱逐机部队的,因为它没有办法进行激烈的战斗,为避免战斗而采取的任何机动活动都是没有的。但是既然支队不管怎样都必须投入战斗,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以最有利的态势去面对战争,这就是保持原来队形不变,这种队形能让每架飞机在抗击敌人的进攻时与其他飞机合作。因此,当攻击的飞机接近时,支队能做的只有保持好队形,镇静地按原来的路线飞行。
保持队形是支队对付敌人攻击最好的防御措施,这一认识已经深深地刻在所有飞行人员心中。即使在和平时期,经过最简单短暂的训练后,就要求进行编队飞行。在战时,没有最紧迫的理由就脱离编队就被认为是临阵脱逃。《士兵行动须知》对战斗轰炸支队将要执行的任务做了详细描述,支队必须竭尽全力地去完成它。
航空兵部队返回机场后,要尽快地准备好再次起飞。前面讲过,在动员时飞行人员增加了一倍,所以新的机组要随时做好起飞准备,总的想法是使飞机得到最充分的使用。飞机一着陆,机械员小组便迅速接收飞机,加油、装炮弹和挂炸弹等,使飞机快速进入再次起飞的状态,必要时换上新机组。
每个支队都有一架备用飞机,在战斗损失或遭到损坏而失去战斗力的情况下,支队也可以只起飞4架飞机。但如果战斗损失使得支队的兵力少于6架飞机,大队长有权减少支队的数量,以使支队的兵力保持在最小的范围。
人们已经反复研究过怎样使飞机较为灵活地作战,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炸弹的数量就可以很容易地增加飞机持续飞行的时间,相反亦可,也可以增加载炸弹数量而相应地减少枪炮重量,或者相反。
对政治、工业、通信及别的中心的空中进攻不需要很高的命中率,就能取得令人恐慌的效果,尤其是对其精神的打击。因此只采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炸弹,所有炸弹都是重50公斤,但有三种不同的各类,即:爆破弹、燃烧弹及毒气弹,分别按1:3:6的比例使用。一颗挨一颗的投弹方式已经被淘汰,使用炸弹架,每个中队一次可投下20吨炸弹,每架飞机一吨,炸弹之间间隔15~25米,炸弹架的电门位于机长面前的仪表板上。
每一次投弹在长300~500米的一列上发生20次爆炸,投弹行动由支队长命令,中支队执行,中队的每次投弹造成宽200米、长300~500米的区域内三串各20次的爆炸。一个支队中的两个或者三个中队可以同时进行轰炸,每架飞机用一吨炸弹,这样一个支队可破坏一个宽200~300米、长600米的面积。在轰炸行动中各中队采取依次跟进的方法,每架飞机投一吨炸弹,一个支队可破坏宽200~300米、长2~3千米的区域。因此,如果支队的飞机可带炸弹2、4、6或8吨,则支队可破坏宽200~300米,长3、6、9或12千米的区域。
这种掷弹方法可以形成一道道烟幕,因此,需要给飞机提供烟幕弹,烟幕弹的作用是可以让敌军的高射炮连找不到目标。投放的时候烟幕弹和毒气弹各占一半,记住要考虑风向因素。
在战时,独立空军应当掌控所有的民航飞机,包括人员和物资。其实,很多民航的飞机在制造的时候就已经把战争因素考虑进去了。针对所有不同的机型,它们都有军械储备,一旦收到战争总动员令,立刻就能装上去。飞行员也可以马上军事化,担任这些作战机组的中队长或者支队长。通过周期性召集和独立空军一同参与任务,所有人实际上都已经接受了军事训练。当然,民航飞机转变成军用飞机,到底不如专业的作战飞机,不过民航飞机至少可以执行一些不重要的作战行动。
甚至现在已经假想把航空作为一种业余的体育活动,目的是培养人们对飞行的热情,在没有做出安排之前,就已经先树立了信心。在战争规划中如果留给人们一席之地,到时候,人们就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防空,则只能依靠于高射炮连,寄希望于它能阻挡一些敌军顽强的空袭。
大肆宣扬可以保护人民不受空袭是不现实的,所以把飞机等装备固定用于防空是资源的浪费,更有效的方式是用于攻击。对敌国领土的大规模进攻是反击敌人的最有效办法,我们要让自己的人民对我们强大的空军空袭敌国领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保持士气高涨。但是不可否认,德意志毕竟还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敌军空袭的效果,用来保护自己的人民。
[1] 飞机数据取自G.A.科拉多·库斯托萨上尉的文章《中等和大载重的作战飞机》,载于《航空技术杂志》第5期,1929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