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云锦袈裟
浃河之役战败的消息传开后,南京的朝廷中起了一阵恐慌,主要是因为众望所寄的铁铉及盛庸似乎也挡不住朱棣率领的燕军了,一种失败的气氛在酝酿着;起初是在朝中,渐渐传到民间,到过年前,连秦淮河的青楼酒馆里都感受到这股萧索之气。燕军在某处又打了胜仗,朝廷军在那里又吃了败仗……谣言满天飞,锦衣卫每天把各地人心动摇的消息汇报朝廷,百官束手无策。
朱棣在燕京定下了过完年便绕过山东、直下江苏的战略之时,南京皇宫里也做了战术的调整及战力的重新布署。建文和他的臣僚几经考虑,决心将部分京师守备的兵力抽调到前方御敌。
十二月派驸马爷梅殷镇守淮安,梅殷连年都没过,便率部队从镇江渡江北上。江水滔滔,瓜洲在望。他想到晋室南迁时,多少仁人志士从对岸的瓜洲古渡南迁,避难移民中的好汉祖逖得不到朝廷派兵相助,自率随他南渡的百余家壮丁渡江北伐,中流时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梅殷叹道:“祖逖慷慨击楫之地,应该便在此处吧。”
建文派出了梅殷仍不放心,除夕之夜竟不能成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便急召中军都督徐辉祖入宫议事。徐辉祖在府第吃了年夜饭,和家人守岁闹了一夜,正要回房小睡,建文的诏命已到。于是大年初一匆匆赶进宫里,只见建文坐在议事厅中,抱着一本陆游的诗册吟哦中,显然已经起身了好一会儿。
徐辉祖走进议事厅时,建文正吟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徐辉祖连忙行礼拜年道:“恭贺新禧,皇上大年初一便有北伐之志,可喜可贺,今年前方战事必将转入佳境。”
建文道:“辉祖说得好。初一召你进宫,实是因为近日战场的情况令朕寝食难安。昨夜想了一夜,便觉山东师老,江苏的防务应该如何立加整备,一夜难眠啊。”徐辉祖想到自己也是一夜未眠,只不过是和家人在掷骰斗牌,可没像皇上这般忧国忧民,不禁有些惭愧,口中答道:“皇上年前不是才命梅殷驸马去了淮安么?”建文道:“总觉得还是不够,朕便想到了辉祖你……”
徐辉祖不明白建文想到的是啥,便俯首静待皇帝说下去。建文停了一停,接着道:“辉祖啊,依你看,要是朝廷再增兵力于江防,应该以何处为重镇?”
徐辉祖指着大桌上铺着的地图,在徐州、宿州之间指了一下,又在兖州之处指了一下,然后对建文道:“燕军如果南下,我军当在此二处埋伏,与回马南蹑的盛庸军夹击朱棣。如敌势不可当,则将大军布于洪泽湖周边,湖东有梅殷大军在淮安,西置大军于泗川、盱眙。北兵不善水战,洪泽一带湿地数百里,朱棣的蒙古骑兵陷于泥淖之中,难起冲锋陷阵之功,我军可设袋形阵势,将之歼灭于水乡泽野之中。”
徐辉祖自幼颇读些兵书,更兼弓马娴熟,当下的职务虽为京师防卫,但他对北方的战局极有掌握,虽不能说了如指掌,但在攻防的策略上仍大有见地。这时大年初一蒙皇上单独召见垂询,便趁此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说个清楚。
建文听得连连点头,沉吟了一会,又仔细察看了两幅地图,然后道:“辉祖,朕就派你率军北援,南屯泗川、盱眙,和梅殷隔洪泽湖而互为犄角,朕就放心了。”徐辉祖没有立时回答。建文看了他一眼,问道:“辉祖有何难处么?”徐辉祖道:“回皇上,臣幼奉庭训,为保国卫朝之事,万死不辞……”建文伸掌阻止道:“都督死字休出口,大年初一啊。”徐辉祖道:“但此一计谋却不能即刻执行,须得臣下有足够时间准备方才出兵。”
建文奇道:“那又是何道理?梅殷不是率部说走就走了?现下应该已经到达江北了吧?”徐辉祖道:“回皇上,京师部队习于守城防卫之战,并无攻敌于野的训练,倘若就此率军出战,臣以为牺牲必然重大。梅驸马去得急了,臣来不及与他细商,加之……加之兵部那边的意见总是疾如风火,臣的职责毕竟是京师城防为主,是以……”
建文终于听懂徐辉祖的顾忌及支支吾吾的是什么,他是想先练兵再出师,却怕齐泰那边以为他怠慢军令,到皇帝这边来告御状,便直接问道:“辉祖,你说得有理,你需多少时日练兵?”徐辉祖道:“能有三个月,臣可将京师防卫部队练成一支攻敌雄师,臣倒要看看是他朱棣的兵能打,还是我徐辉祖的兵能打。”
建文听到这句豪语出自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嫡嗣之口,不禁感到一阵振奋,指着徐辉祖道:“就这样,开年议事后,朕第一道命令便是要你负责练兵,两个月内陈报成果,最多不得超过三个月。”徐辉祖躬身道:“有皇上这句话,臣披肝沥血竭忠尽忱,不负皇上所托。”
徐辉祖回到魏国公府中,徐夫人迎前问候,却见徐辉祖面色沉重,与昨夜在家和家人放浪形骸、欢乐守岁的情形大不相同。待徐辉祖进入内房,夫人问道:“大年初一皇上召你去,出大事了么?”徐辉祖将原委说了,夫人怨道:“好好的在京师督军,干么要去北方打仗?唉……”
徐辉祖道:“夫人莫要烦恼,有今日这机会让俺单独跟皇上禀明白了,便不怕齐泰那批不懂行军打仗的大官在一旁进些馊主意。我若得三个月练好兵,便不信打不过朱棣。唉,可惜梅驸马便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被皇上和齐泰、方孝孺一阵紧逼,率军即日动身北渡,真替他捏一把冷汗呢。”
才过了年,燕军便出动了。大军在馆陶渡过了卫运河进入山东,五天之内连下东阿、东平和汶上,再十日攻陷了沛县,正月底便杀到了徐州。这绕过山东直下江苏的战略执行得十分顺利,京师的军队来不及北上布防。平安和盛庸火速商议,两人对燕军舍山东取江苏的战术并不意外,但对其攻城掠地如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则大为惊恐。
平安道:“朱棣精锐之兵全已到了咱们背后,索性出兵猛攻燕京吧,逼他回头救老巢时,再狠狠反踹他一脚。”盛庸算了算时间和距离,摇头道:“围魏救赵这一招这回不管用了。燕军绕过咱们,在江苏境内势如破竹,燕京城却是难攻易守,上回你不也试过么,朱高炽守得似铁桶般,咱们难以得逞。这一回只怕咱们还没攻破燕京,朱棣的军队已经渡过长江围攻京师了。”
平安不得不承认盛庸说得有道理,他一掌拍在桌上道:“那么俺立刻带兵追下去,您着何督军何福他们跟上,咱们先追到徐州再作道理。”盛庸点首道:“兵贵神速,你先追下去,何福的部队很能打硬仗,要立时跟上做你后盾。俺到济南会一下铁公,咱们现在反向行军作战,粮草补给的计画也要大改,得要铁公来运筹帷幄。”
平安带着他的先锋快部进济宁、沛县,一路追赶南下,并未碰到燕军的阻拦,可见燕军是只顾急攻南下长驱直入,根本没有在攻下的城池设下留守部队,朱棣心中打的算盘到此时已经全然明朗,目标只有一个──京师南京。
平安和何福洞悉朱棣这个战略之后,更是丝毫不敢延慢,日夜急行军赶到徐州时,正是二月底。徐州城外一片寂静,既不见燕军也不见守军。平安派弓箭手将他的手书射入城内,到入夜时,城里派了军官潜行出城,到平安的部队大营来参见平大将军。
平安问徐州情况,城中来的军官道:“十三天前燕王的大军到了徐州,守军出城接战不利,便紧闭城门开始死守。燕军围攻了数日,忽然一夜之间全撤了,竟然绕过徐州不攻,直向南奔,渡河而去了。”平安暗忖道:“朱棣果然目的不在城池,遇到据城抵抗的便绕道而过。咱家的军队急行数日实在太过疲累,便在徐州歇一夜,饱餐一顿热食吧。”
平安的部队追到宿州时,终于和朱棣的大军遇上了,一些小接战,平安的疲军吃了一点小亏,但总算挡了一挡燕军的南下之势;这一挡十分重要,因为何福、铁铉等部队已赶到了徐州、宿州一带,而双方的粮草补给都成了问题,这时已是三月底了。
四月中,双方的粮草战已达白热阶段,两军在睢水小河上的浮桥两端对峙。朱棣探知平安及何福的大军缺粮,便亲至前线,在缘河处与平安冤家路狭碰个正着,平安横槊刺朱,几乎将朱棣刺于马下,靠部将死战得脱。平安和何福正待追赶,忽然大批燕军出现在己军背后,大惊之下这才发现朱棣仗着建文的“免死符”以身涉险,用兵神出鬼没,己方士卒一时之间乱成一团,眼看战线遭突破,被燕军一阵砍杀,节节败退。
朱棣回军冲刺,心知胜利已在手握之中,正要下令收小合围歼灭南军,突然之间战情又有逆变,只见西南方黄尘大起,一支旌旗鲜明、铠甲整齐的精锐大军如潮水般涌到,为首大将威风凛凛,竟然是京师的中军都督徐辉祖。朱棣赶忙鸣金收兵。
四日后,双方大军在灵璧西南齐眉山展开决战,徐辉祖率领的生力军来自京师,经过近三个月严格的野战训练,作战力相当强劲,燕军疲累之师抵挡不住徐军的锐气,被打得大败,燕军猛将李斌被斩于阵前,一时之间燕军士气大丧。这一日是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二。
大战过后,战场附近百里之内忽然陷入梅雨前的暑溽天气,一天一夜暑气不散,战场上尸首开始发出难闻的气味。燕军伤兵也是哀鸿遍野,朱棣感到极为沮丧。次日正午他跃马上了一处小丘,环目四看,军队偃旗倒戈,士兵哀声叹气,他暗自咬牙道:“难道打到这里了,又要走回头路?”
果然当他回到大营时,营前已聚集了十几个部将正在议论纷纷。朱棣跳下马来,亲兵接过缰绳,众将一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向朱棣诉苦道:“王爷,这部队不能打了,咱们回北找个地方整顿一下再说吧。”朱棣忧上加恼,急道:“好不容易渡了河,要北回又得渡河折返,徐辉祖善于用兵,必然埋伏在两岸乘机突袭,咱们精锐将尽丧于这个又臭又湿的鬼地方,万万不可啊!”
众将显然已缺斗志,仍然大声要求先北渡整军补粮。朱棣厉声道:“好罢,你们意欲渡河回头走的站左边,继续跟俺向南打的站右边。”众将左右互相看望,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部分的将领都站在了左边。朱棣又惊又怒,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一员大将向前两步,朗声喝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十战倒有九不胜,但他坚持到底卒有天下,咱们不过吃了一场败仗,岂能丧志如斯?”说到这里,转身面向左边诸将,厉声道:“诸位,咱们是在造反,造反焉有回头路?”正是大将朱能。
燕军之中声望最高的大将就是张玉和朱能,东昌之战中张玉被盛庸的部队包围战死,此后只有朱能在燕军中最得人望,可以说是众将的精神领袖,他这一强力表态,众将便不再鼓噪,有几个性子直的便道:“好,王爷带咱们怎么打,俺便怎么打。”
朱棣道:“众将官,这是咱们起兵靖难的最后关头,撑过去了胜利便属于咱们。这徐辉祖如果死挡住咱们,俺自有计策绕过他直奔京师,谁先到京师谁便得天下。诸将官,南京城眼下是座空城啊!”众将得此鼓励,齐声叫道:“直奔京师!直奔京师!”一时之间,士气好像又回来了。
朱棣心中的计策便是佯作与徐辉祖对峙,大军再次绕过灵璧,直下泗川、盱眙,向扬州挺进。
但事情的发展又出朱棣的意料,当前军探子来报最新探得的消息,朱棣惊喜之余却真正傻了眼。
南京紫禁城中,皇帝的议事厅灯火通明,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正在密商。兵部送来一份秘文,报告燕军已败,渡过睢水小河北返,徐州守得固如金汤,也不怕燕军的回马枪,基本上江苏战事之危已解,众大臣心情略可松一口气。
黄子澄赞叹道:“到底是开国第一名将之后,辉祖一出,燕军丧胆,真不负中山王徐公的威名啊!”方孝孺却有些疑虑,问齐泰道:“这个消息确实否?”齐泰不太高兴,冷冷地答道:“徐帅在齐眉山大破燕军,朱棣的大将李斌被斩于阵前,有人名有地名,你说这事假得了么?”
方孝孺连忙道:“吾非此意,实因朱棣大军绕过山东直入江苏,便连老家燕京城的安危亦置之不顾,颇有破釜沉舟的气概,岂能为了睢水一战之败,便引兵北返?思之颇觉不可思议。”齐泰哼了一声,便不答话。他和黄子澄两人从建文元年起担任皇帝亲信大臣,两罢三复,其上下原因多为战事的胜败及朝廷和战的歧议,委实憋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碰上方孝孺这么一问,不满之情显现在脸上,方孝孺也不敢多言。
这时一个老太监带着一个年轻的小太监进得议事厅来,老太监站在门边恭声道:“诸位大人,皇上即将驾到。”
黄子澄对那老太监道:“江公公,您老成天待在宫里,也不见您如何锻炼保养,身子倒是愈来愈硬朗了。”齐泰道:“俺是洪武十八年殿试唱名时头一回见着江公公,那时您就这模样,十六、七年过去了都没变,还显更年轻精神呢。”那江公公满面红光,配着两道白眉,看上去确是有点鹤发童颜,他对齐泰道:“洪武十八年齐大人您以应天乡试第一名考中了进士,殿试上文采飞扬,那情景,老奴才至今都历历在目哩。”
这江老太监历经洪武、建文两代,可以说是看着建文长大的宫中老人,为人极是正直而通情理,虽是个宫中侍候人的阉人,却自修读了些书,又常有机会亲身目睹宫中主子及大臣们如何处理国家大事,见识自也不凡。齐泰、黄子澄等前朝老人对他十分熟知,说起话来也较随便不拘。
黄子澄笑道:“当年洪武帝便少不了江公公的侍候,如今皇上年轻,宫中有你这老人家照应着,好比民间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江公公连忙行礼谦道:“太常寺卿您这话要折煞老奴才了。”
建文由一名太监一名宫女侍候着进入议事厅,众臣肃立,皇帝面带微笑道:“众卿请坐议事。”皇帝坐定了龙椅,宫女即端上茶来。建文开口道:“朕听说有奏本要求徐辉祖回朝,可有此事?”方孝孺回道:“启禀皇上,确有好些份奏章,一致奏请皇上下令,要魏国公徐都督早日返京,统领京师防务。”
建文双眉轻蹙,目光投向齐泰。齐泰道:“启禀皇上,前方来报,徐都督率京师之军在齐眉山一战破敌,燕军败后士气为之一夺,朱棣手下诸将皆不愿再战,大军已经北返,江苏之危顿解,是以有敦促徐辉祖返京师之议。”建文紧接着问齐泰:“对此消息,卿意如何?”齐泰道:“燕军能够长驱直下,实因我大军全在山东、河北一带据守,江苏虽有城池之固,却无野战之师,是以燕军南下如此迅速。非燕军之不可敌,实肇因于未遭抵抗之故也。”
齐泰抬头见建文点首,便继续道:“齐眉山徐督之胜,又有地理上的重大因素。燕军以北人为主,其先锋部队常以蒙古朵颜三卫骑兵为进攻的矛头,此时进入江北洪泽水系地区,渠道纵横,湿地密布,黄、淮、江、湖齐聚于此,骑兵便陷入无用武之境。徐督部队前三个月的野战训练,确实收效,敌人千里南奔之疲兵,对我精锐待劳之雄师,胜败可逆知矣。”
建文听了这一番话,连连点头。方孝孺心中暗忖:“齐泰口头谈兵向来头头是道,任何战仗只要是事后谈起来,便没有人能说得过他;但却从来没见过他料敌机先,事前有什么策略?唉,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冷笑对孙权说:‘江东俊彦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此之谓欤。”他又想到另一个和齐泰轮流干兵部尚书的茹瑺,不禁暗自摇头,忖道:“齐泰就算无真才实学,也还是个忠义之人。这茹瑺么,连人品都成问题呢。皇上把兵部交给这两人轮流干,有功的铁铉只做了几个月的尚书便免去兼职,这场大战要打赢,难了。”
黄子澄的想法和方孝孺又不同,他暗中想:“照你齐泰的说法,朱棣一路打下来势如破竹原来是未遇抵抗,辉祖打了胜仗乃是靠地形地利,如此不但有充分理由调辉祖回朝,还把辉祖的功劳打个七折八扣。齐泰你也忒深沉了吧,我且说两句公道话……”
他喝了一口刚沏好的西湖龙井,朗声道:“启禀皇上,臣见那些呈请下令调回徐都督的奏章,十之八九是因燕军已败,引兵北归,而京师空虚且无良将,是以必须急召徐都督归来。依臣观之,燕军既已北返,徐都督应与盛庸、平安联手,乘胜夹击燕军腹背,一鼓作气将之打回燕京。此地尚有徐增寿等良将率精兵十万镇守,何惧之有?”
方孝孺暗道:“黄子澄这话厉害,一句话就点出齐泰和朝中奏章的矛盾:既云燕军已北遁,我军主将何以不乘胜追击,反而要回京?除非兵部的消息有问题,否则齐泰他们在怕什么?”想到这里,便开口道:“臣以为徐增寿及诸军都督、守备卫、锦衣卫等不缺良将及武功高强之能人,京师的守备防务实毋须多虑,倒是徐辉祖好不容易打了胜仗,实应留他在前线领兵追杀敌军,扩大胜果。”
不料建文一听到徐增寿的名字,脸色为之一沉,方孝孺见状便不再发言。过了一会,议事厅中气氛沉闷到顶点,方孝孺憋不住了,便再道:“臣闻中山王徐公生有四子,次子早亡,其余三子皆从军为将,长子辉祖及四子增寿最为出类拔萃。在行军作战、兵法谋略上,辉祖颇有中山王之遗风;而弓马武艺、勇猛善战则推增寿为首。以臣管见,京师但有徐增寿在,他与其他军府首领合力齐心,必不……”
方孝孺话尚未说完,建文忽然止住他,十分决断地拍板定案道:“不必多说了,兵部备我诏令,命徐辉祖接到诏书立即返京。”说完便起身离席,诸臣连忙站起行礼,建文已由太监扶持着走出议事厅了。
方孝孺为之愕然,同时也似乎感觉出一些不对劲,不禁喃喃自语:“好像一提徐增寿,皇上便怎么了?”其他两人也都有些发懵,齐泰虽然达到了召徐辉祖回京的目的,但却不理解何以建文一听到徐增寿,便下旨要召回徐辉祖。
黄子澄等建文离开以后,便直接问齐泰:“齐兄,为何辉祖必须回朝?真实的原因是什么?”齐泰微笑道:“子澄兄你想想看,朱棣何以要绕过山东直下江苏,那是有奸细通报朱棣京师防备空虚,朱棣才打算绕过所有的大城,直奔京师,让盛庸、平安反而在后面追赶。这京师兵力空虚且无良将确是事实,皇上召回辉祖实为上策啊!”他说着站起身来,拱手道:“小弟先回部去,明日一早要发出诏令。”
黄子澄、方孝孺送他走了,不约而同又坐了下来,都有再谈一下的意思。黄子澄道:“方才齐泰说的不是真心话。”方孝孺道:“何以见得?”黄子澄道:“燕军虽败在辉祖手下,但朱棣恐怕不会放弃南攻。因为他若北返,将面临盛庸、铁铉在北,平安、何福、徐辉祖在南的夹击,燕军就真要全军覆灭了。我担心兵部的情报大有问题。”
方孝孺点头道:“那么明显的局,齐泰何以会相信燕军败后北返?”
黄子澄叹口气道:“皇帝上回秘密提拔铁铉及盛庸,并未征询齐泰的意见,主要是梅驸马和徐都督的推荐,听说连李景隆和耿炳文两个打败仗的老将都被征询了,齐泰至今心中不舒服,尤其不愿徐辉祖成为平燕的最后功臣。”方孝孺也叹了一口气,道:“皇上难道看不出这一点?”
黄子澄道:“皇上聪明绝顶,他要召辉祖回来,乃是他不能信任……”方孝孺吃惊道:“子澄兄,你说皇上不能信任辉祖兄弟……啊,可是因为燕王妃?”黄子澄缓缓点了点头,低声道:“燕王妃是中山王的长女,是辉祖之妹,增寿的大姐,他们兄妹姐弟之间的感情极为深厚……”方孝孺摇头道:“皇上对徐增寿生疑有迹可寻,方才只要一提到徐增寿之名,皇上脸色就沉了下来,但……要说皇上对徐辉祖生疑,小弟绝不相信。子澄,你只要看秘荐铁铉及盛庸的事,就知道皇上心中第一信任的大将,便是梅殷驸马爷和徐辉祖都督,此事绝对错不了。”
黄子澄虽然点头,但心中仍然不能释怀,默默地问:“然则皇上何以又要听从齐泰的建议,火速召回徐辉祖?”
方孝孺对一些事情有点书呆子气,但他有些推论本于厚道的坚持,看似迂腐,到最后却往往证明是对的。
建文从来没有怀疑过徐辉祖,但他对徐增寿却生了疑心。他急于将徐辉祖召回京师,不是对辉祖有了不信任,反而是因为不能放心徐增寿成了京师防务的主将,这才火速调辉祖回朝来安定京师大局。
建文拍板定案后离开了议事厅,走到一处天井中,问身边的太监是何时辰了,小太监回道:“戌时刚过。”建文举头望天,天空万里无云,一弯明月如钩。建文问道:“今夕四月二十几了?”身后的江公公答道:“回皇上,今夕四月二十四。”建文道:“到御花园坐一会。”江公公立命小太监通知侍卫到花园待命。建文问道:“今夜侍卫该当何人指挥?”江公公答道:“锦衣卫郑芫。”建文心中一喜,脚步也加快了一些。江公公年过七十,步履倒还矫健,尽跟得上建文的步子。
才走近御花园,郑芫已在门口侍候,建文见了她心中欢喜,轻松地问道:“芫儿,今晚是你当差?”郑芫恭声道:“御花园各角落都清查过了,皇上请进。”
建文走入花园,挥手示意要太监及宫女站在门口候着,他自和郑芫步向荷花池旁的石亭。是时天空虽然只有一弯斜月,因晴空夜无云,却也清辉如练。建文忍不住吟道:“紫金山头月如钩,京口江上横百舟;何人挥起寒霜剑,不教燕骑渡瓜洲。”
郑芫待建文在石亭中坐下来,便低声道:“锦衣卫朱泛的兄弟们在查的事,已经有谱了。”建文道:“如何有谱?”郑芫道:“燕京来的信息是透过南京城里一位大人物交到徐增寿的手中。”建文惊道:“一位大人物?谁?”郑芫道:“朱泛正在搜查那封燕京来的信,他相信是燕京庆寿寺道衍和尚处送来的秘函。”建文道:“道衍和尚?就是那姚广孝。”郑芫道:“不错,就是那姚广孝。”
建文忽然笑出声来,指着郑芫道:“芫儿,你十四岁时便会过这姚广孝了,听说你难倒了他,对吧?”郑芫笑道:“那年他到灵谷寺来论经,我胡乱问了些问题,扰乱了他的思路,那能算难倒了他?”建文道:“朕是听了天禧寺的溥洽法师说起,听说这姚广孝乃是朱棣造反的头号帮凶,他有什么秘函要交给徐增寿?这事关系京师的安危,你告诉朱泛要尽速查个清楚,还要查那个转信的‘大人物’是谁。”
正当建文和郑芫在御花园聊天的时候,朱棣已经以行动打破了燕军北返的谣言,他亲率的部队袭击护粮草的平安,他的二公子朱高煦率大军袭击来援平安的何福部。大战在灵璧附近又全面展开,而来增援的南军大将徐辉祖,却已奉诏在返回南京的路上了。
章逸在常府街的寓所一连两日喜气洋洋。四月二十八、二十九连续两天好日子;二十八不宜迁居,二十九不宜安葬,但两日都宜婚嫁迎娶。于是二十八那天,章逸先在家中办了两桌酒,点了大红蜡烛和寒香合卺了。寒香的义父不肯出面,寒香也不在乎。客人散了,章逸紧紧牵着寒香的手,对着那一对大红烛,四周静了下来,两人却都不想说话。寒香默默想着这些日子来的甜蜜和苦楚,她不在乎名分,只觉幸福塞满了心胸,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终于和心爱的这个浪子在一起了。
四月二十九,章逸用花轿到夫子庙旁阿舅的家中迎娶了郑娘子。章家两位新娘子以姐妹相称,郑芫管章逸仍叫叔叔,叫寒香阿姨,娘还是只有一个。婚宴办得小而热闹,除了章逸在京师的至亲好友,并未多发请柬。郑娘子的舅爷是女方家长,方冀权当了男方家长,和舅老爷并坐,着实受了章逸和新娘的跪拜。
郑洽送了一幅“吉祥”的云锦,祥云衬着两只肥胖的绵羊,造形十分可爱。胡濙送了一支漂亮的人蔘。这两件礼物都价值不斐。朱泛去坊间买得一幅黄公望的山水画做为贺礼,也做为新锦衣卫替人民伸冤翻案第一次成功的纪念。郑芫偷偷问他花了多少钱,朱泛回说花了五十两银子,郑芫道:“怕是假的。”朱泛笑道:“俺一个花子那来许多钱,意思到了就好。再说黄公望这老儿的画到底好在那里,俺那看得懂?”
章逸的顶头上司鲁烈亲自来道贺,却没有留下来喝酒,他送了一支精钢百炼的短剑,剑柄造形十分精致,配了一条大红剑繐。剑鞘是镶铜墨绿厚革制成,十分典雅古朴。郑芫偷偷拔出来瞧了一眼,只见剑身长约二尺四,宽约一寸二,从剑尖散发出一汪暗芒,衬着剑身上的纹路显得森然。郑芫握在手中感觉称手极了,忍不住把玩了一会。朱泛在她耳边道:“要不要俺施个手段,教章头儿把这柄短剑转送给你?”郑芫瞪了他一眼,却也没拒绝。
婚礼已毕,酒筵将启之时,忽然一队侍卫护着一个太监来到章宅,带来了皇上的贺仪及喜幛一幅,一个大大的“囍”字写得喜气洋洋,章逸和新娘子连忙跪接。方冀哼了一声,暗暗不喜。
喜宴中,郑芫的娘和寒香比肩而坐,两个美娇娘打扮得格外出众,既素净又娇艳。众人见章逸这个浪子竟有这么美满的艳福,无不称羡不已。朱泛一面敬酒,一面指着置放礼品的案桌道:“章头儿,您今日双喜临门,两位新娘子一般地美出水来。礼物嘛,除了皇上送个字贴在幛子上以外,其他收的倒也实惠,您最中意那一件礼物?”郑芫埋怨道:“朱泛,你说人家新娘子美,也要说得文雅一点,什么美出水来,简直粗鄙无文极了。”
章逸已喝了不少,头脑有些发昏,便囫囵地答道:“礼物俺都中意,那有不爱的?”朱泛道:“这其中只有一件礼物不适合。”章逸奇道:“那有不适合的?”朱泛道:“便是鲁烈送你的那把短剑不适合。”章逸道:“怎么不适合呀?”朱泛指着案上那把短剑道:“鲁烈送你的这把剑长二尺四,宽一寸二,剑上铸有兰草纹,翠绿色的剑鞘,配上粉红色的剑繐,俺瞧倒像是送给娘儿们舞弄的剑,对章头儿有些……有些不敬,不适合呀。”
章逸听了,重重放下酒碗,打了一个酒嗝儿,指着朱泛恼道:“红孩儿说得有理,这把剑俺是不会佩用了。”忽然之间,他又像是清醒了许多,便问道:“朱泛,你怎知这把剑的详细尺寸,又知剑上铸了兰草纹?”朱泛嘿了一声道:“有人拔出来看过,俺恰巧也瞥了一眼,就看到了。”章逸呵呵笑道:“你这小子绕着弯打什么主意,俺还不知道吗?墨绿色的剑鞘硬说成翠绿,大红的剑繐说成粉红的,剑上的血槽说成兰草纹,这剑俺还能佩用么?俺瞧就转送给锺灵女侠郑芫算了。”
郑芫在一旁喜翻了天,朱泛却将手中酒干了,一本正经地道:“章头儿,是您的剑,您高兴给谁就给谁,别人那有得说的。”
建文四年四月二十九深夜,章逸终于醉意醺然地送走了宾客。寒香侍候他洗漱换衣,燃上了红烛,想到昨夜和章逸合卺后的百般甜蜜,俏脸上红晕如云。她扶着新娘子入房,含羞带喜的心情竟然和新娘子一无二般。道了喜,道了安,她将大红烛移到房外,自己轻手轻脚下了楼。躺在床上,想到楼上久寡的娘子在那浪子的风流手段下恣意承欢的情景,不禁久久不能入眠。
就在四月二十九这一天,江北的战事有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一度僵持胶着的灵璧之战,突然意外地结束了。朝廷军队全军覆没,燕军生擒了平安、陈晖两员大将,另有三十多位大小将军、一百多名朝廷官员,均遭俘虏,掳获的战马也有两万多匹,兵士投降的更是数以十万计。朝廷派出的大将中,只有左都督何福率领极少数的人马逃脱战场,一路上忍饥挨饿,策马狂奔到南京时已是五月初一。
又是黄昏时分,南京城里梧桐更兼细雨,溽气恼人。何福紧急求见,在建文的书房里,向建文报告了灵璧之战的后半段,徐辉祖侍候在侧。
四月二十五夜,何福和平安合兵于灵璧,令将士挖深沟砌高垒,打算和燕军对峙一阵子,同时也在观察朱棣究竟是否会引军北返。此时大批粮草将至,平安知两军抢粮抢得厉害,遂亲率六万大军出城获粮,却碰上朱棣的精锐部队横袭平安,让平安首尾不能相顾。何福得报,便率军救援,却为朱高煦所阻。
平安与何福约定四月二十九半夜以三声炮响为号,一齐突围冲向淮河边取粮。岂料朱棣于此同时决定全军攻打灵璧,各路军马亦以三声炮响为进攻之号。平安与何福的部队听到燕军放的三声炮,以为是己方号令,便全速向南突围,奔向淮河。朱棣突然发现这一意外造成的情势,毅然挥军全力攻击南军之后。平安、何福的部队一时失去控制,军士全都以为中了敌军的圈套埋伏,纷纷夺路而逃,一日之间竟然彻底退败,全军覆灭。
决定性的一战竟是如此结束,实在不可思议。灵璧之战,燕军胜得侥幸,朝廷军则败得糊涂。大战结束的地点,和一千六百年前决定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古战场,相距只有数十里。
建文听完了何福的第一手战报,只挥手说了一声:“传旨议事。”便颓然坐倒龙椅上,一言不发。徐辉祖离开灵璧不过五天,战事急转如斯,这样的结果他怎么样也不能接受,他瞪着何福,有一连串问题要弄清楚,忽然发现何福脸色发青,面部抽搐,全身开始颤抖。他一把抱住何福,对厅外内官叫道:“蔘汤,快!太医,快!”同时在他耳边喊道:“何福,撑着点,你脱力了。”
何福服了蔘汤,一口气转了过来,建文赐他躺在长椅上。他双目紧闭,脑海中却不断飘过这一生经历过的大小战役:他曾从傅友德南征平定云南,也曾随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胜北元;十年前朱元璋拜他为平羌将军讨越州叛蛮,五年前又拜征虏左将军讨麓川叛蛮,顾成、瞿能都曾是战场上的伙伴。这一生戎马,虽未能建立不世出的彪炳奇功,但所从之役不下百战,累积的汗马功劳也足以长留青史,却从未想到最后惨败在灵璧,而且是如此糊里糊涂地溃不成军……他长叹了一口气,紧闭的眼角流下了末路英雄之泪。
灵璧战后,盛庸全军集聚在淮河布防,想要阻止燕军渡河,因此燕军自灵璧南下并未遇阻碍,五月七日下泗州渡河时才受阻。朱棣西试凤阳、东探淮安,盛庸和梅殷的军队皆已布防妥善。朱能率兵从淮河上游渡河,反袭盛军之背,五月初九遂克盱眙。到这时,燕王大军已经渡过淮河,长驱直下扬州。五月十八,扬州守将开城门投降。
扬州失陷,朝廷震动,建文下诏罪己,一面派遣大臣外出募兵,另一面派出朱棣的堂姐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愿割地求和。但事到如今,岂能善了。终于,六月初三,朱棣在扬州大宴诸将,许以事成后的重赏,在诸将齐呼“进军京师”声中,朱棣连尽三觥,率军直奔瓜洲。
朱棣骑在马上,四顾旌旗连天的大军,三分酒意涌将上来,有些昏昏欲睡,想到从燕京出发,四年来战场上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今日终于到了横渡长江的时刻,不禁豪兴大发。他虽然喜武爱兵,但也通一些文墨,这时在马背上朗声吟道:“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正是元人萨都剌的诗句。身边的大将朱能赞道:“王爷好豪气,此去大功指日可成。”朱棣哈哈笑道:“到了镇江,俺要和尚来会商。”朱能答道:“道衍法师已经在路上了。”
六月初六,长江南岸的镇江守将开城投降。两天后,燕军大营驻扎到龙潭,距离京师只有六十里路。
朝廷再次恐慌了,朝议终日,晚间少数亲信大臣又议了一个时辰,终于归纳成三项方案:一是逃往内地,重新生聚教训,以图复兴;二是再派大臣及身在京师的诸王出城,与朱棣谈判议和;第三,由徐辉祖率城中余军坚守,以待勤王之师赶来解救。方孝孺大义凛然地向建文再拜禀道:“万一不幸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义理所在也,臣必随皇上拚至最后一滴鲜血,绝不偷生。”
章逸的寓所中高朋满座,郑洽正在谈今日皇宫廷议的经过。章家的两位新娘子合力整治了几道好菜,朱泛吃了赞道:“京师第一,‘郑家好酒’和‘章家好菜’这下合而为一了。”郑芫道:“好酒好菜当前,朱泛什么肉麻话都说得出口。”时局危急,大家也笑不出来,饭后便品茗谈论大事。
郑洽道:“朝廷已经派出了李景隆和茹瑺,要跟朱棣和谈,接着便要派谷王朱橞和安王朱楹出马……”朱泛忽然打断郑洽的话,从怀中掏出一只信封道:“郑学士,您且瞧瞧这封信再说。”郑洽接过信封,只见上面写了一个“谷”字,左下角写了一个“寿”字,字迹很是挺拔秀气,看来是徐增寿给谷王朱橞的秘函。
郑洽从信封中抽出一纸,看了一眼后脸色大变,忙问朱泛道:“红孩儿,这信从何而得?”朱泛道:“俺捉到一个汉子,从左都督徐增寿家里出来,要送信到谷王府去的,搜他身便得到这封信。您说,信上写着的是什么意思?”郑洽将那页信纸摊在长桌上,只见上面写着:“燕子飞来,遵嘱迎春。”
沙九龄大嗓门叫道:“都六月天了,还什么燕子飞来?他妈的,这分明是要迎燕军进城的意思嘛。”朱泛道:“正要将这封信呈给皇上看,俺也要看看皇上还要不要派这谷王去谈判?”
沙九龄接着道:“奇了,朝廷要派去和谈的人,李景隆、茹瑺、谷王朱橞,似乎都是暗中和朱棣眉来眼去的人,说不准全都是朱棣埋伏在京师的奸细,派他们去和谈岂不可笑?”朱泛冷笑道:“老沙,这个你又不懂了。若要谈判双方利害取舍,就要派能干的重臣;若要派人去谈求和的,必是派对方瞧得顺眼的人。如今朱棣气焰正高,建文是去求和,如果派方孝孺、暴昭这些人去谈,不但三言两语就闹翻,说不定还被朱棣抓住杀了,还谈个屁。”沙九龄觉得有点道理,便道:“也对,这时派出的人要能忍气吞声,在朱棣面前当孙子。”
章逸愈听愈觉事态严重,对郑洽低声问道:“皇上怎么个打算?”郑洽道:“皇上似乎对死守待变的建议较为中意,但他又觉得一旦京师攻守之战开启,军民死伤必然惨重,心中十分不忍,因此愿意割地求和,对派出去谈判的大臣也特别寄以厚望。”章逸叹道:“实在是个有仁心的皇帝,可惜打仗靠仁心是打不赢的。”
郑芫一脸的忧虑之情,她想到建文的勤政爱民,忍不住道:“万一燕军真的攻进城来,咱们如何应变?”
此问一出,大家都黯然无语。郑洽看了众人一眼,缓缓地道:“照我的观察,皇上是不会离城逃走了,但他又不忍全城文武百官、数十万军民同遭杀戮,我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来临,皇上将自我了断,以谢祖宗,以赎国人。”众人闻之都有哀伤之意。
这时屋角一张长椅上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汉发言了,正是丐帮的右护法“醉拳”姚元达:“以俺一个江湖上的老百姓来看,这建文皇帝若能一死了结这场战争,实是大大的慈悲善行……”
当初姚元达与伍宗光自愿加入锦衣卫,让鲁烈十分紧张,他推说人员费用已无余额,要章逸暂缓加聘新人。但郑洽请中军都督府徐辉祖帮忙,表示锦衣卫新加高手有助京师防务,如果锦衣卫费用有困难,中军都督府愿意先行垫拨。这一来,鲁烈只好勉强批可了。
这时姚元达一开口,众人都在等他说下去,他却搓着山羊胡没下文了。身旁的“魔剑”伍宗光接着道:“咱们的意思是说,从老百姓的眼睛来看,打来打去只是朱家的叔侄在争皇位罢了,不论谁输谁赢,百姓照样纳税完粮,辛苦终年但求温饱而已。谁来做皇帝,只要日子还能过,对老百姓就没有差别。可日子倘若实在过不下去了,大伙儿抓起镰刀锄头拚命,反正活不了啦。而最让老百姓活不下去的便是打仗,战乱一起,人命如草芥,财产似尘土,尸横遍野,千里荒田,百姓伤心惨目,有如是焉?”
姚元达点头道:“所以我说建文皇帝如能牺牲自我,早日结束打仗,实是最大的慈悲善行,当真是善莫大焉。”
这两个丐帮的护法加入锦衣卫,完全是出于江湖义气,对皇位之争并不想介入太深。两人从江湖民间立场的看法,自然与郑洽这些朝廷官员大为不同,但郑洽听了倒觉也有见地,因为这说法竟与方孝孺的看法有些不谋而合。
而听了这番话,想得最深的是坐在章逸身边一言未发的方冀。他来此原是要和章逸深谈明教复兴的事,不知章逸已约了郑洽,他来了之后,话题便落在军国大事上了,方冀觉得明教之事不便在此时提,便坐在一旁聆听大家的意见。
他想到自己这段时间在民间走动,确实感受到讨元之战结束后二十多年来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感,尽管他恨不得亲手取朱元璋的首级,但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治国严刑峻法,虽然错杀了许多功臣好官,但吏治渐清,人民生活渐佳,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以他死了四年,不少做学问的士人已经在为“洪武之治”做注脚。而建文皇帝登基以来,四年内力行仁政,民间口碑甚佳,天下的读书人也都期盼文治盛世来临,读圣贤书者可以一展抱负;郑洽这些人便是抱着这般理想而拥护建文。
方冀想到这里,忍不住发言道:“老夫看来,燕军之势难敌,朝廷派出募兵勤王的至今不见踪影,朱棣大军距京师只一日路程,你们真该好好商量城破之后该如何?最好有详细妥善的计画,不然到时兵荒马乱,误了大事。”
郑洽听方冀这么说,一颗心重重地沉了下去,望着方冀道:“方先生,您是军师,计策最多,当此危急存亡之时,盼能以妥善之计教我,感激不尽。”
方冀道:“郑学士忒谦。老夫一生混迹武林,虽曾在明教中辅佐教主,但对这朝廷大计却是一窍不通,而且朱元璋对我明教是出卖朋友、残杀弟兄的仇人,老实说,朱家的争权夺位,叔侄厮杀,俺是望着他最好两败俱亡,郑学士你是问道于盲了。”
郑洽对朱元璋毒杀明教高手的事并不深知,听方冀说得怨愤,遂辩解道:“方先生,古人云罪不及妻孥,何况祖孙乎?皇上仁慈有道,登基以来,为天下百姓去除了诸多不合理的严刑峻法,又减免了许多不合理的重税苛捐,是广得民心的仁政之帝,便是对大臣也是尊重有加。不久前,他因国事忧劳偶患风寒误了早朝,遭到御史尹昌隆上奏批谏,皇上身边近臣咸劝他说明自己染有风寒,他却道:‘如此敢谏之言官,如今朝中已如凤毛麟角。’不但没有自辩,还将尹御史的奏疏公布传阅,大加表扬。他和洪武太祖确有天壤之别啊。”
众人听了这一段建文虚心纳谏的故事无不动容,便是方冀也暗自点头。郑芫对这个温文儒雅的年轻皇帝有着特殊的好感,便对章逸道:“章叔叔,您说说呀。”章逸道:“说皇上,还是说大局?”郑芫道:“都要说。”
章逸道:“便不久之前,俺和于安江奉派到浙西苏南查案,该等地区在洪武时赋予极重田税,皇上得知后以为不合理乃予减免。但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下征不减而上缴大减,中间差额全入私囊。咱们办了地方贪官,当着乡亲仕绅宣布皇上减赋命令,当时那种欢声爱戴之情,实非我言语所能形容。从那时候起,俺便觉得咱替这个主子卖命也还值得……”
那醉拳姚元达插口问道:“章逸啊,你判断燕军还有几日便要进攻京城?”
这是关键的问题,众人都想知道答案。章逸望了郑洽一眼,缓缓地道:“俺瞧明日之内,朱棣必定发动攻城。”郑芫道:“朝廷不是已经派人在与朱棣谈和么?”朱泛也道:“俺截下的这封徐增寿给谷王朱橞的秘函要赶快让皇帝看到,不然他派朱橞这个奸细去谈和,岂不要糟?”章逸道:“派谁去谈都没有差别了,朱棣绝不会就此罢手,他唯一的目标是天子大位,什么靖难、清君侧,全是骗人的鬼话……”
沉思中的方冀这时说话了:“诸位,老夫也觉得明日日落之前,甚至明日一早,朱棣就会进攻南京城。但南京城墙极为坚固,外城一百二十里,大部分只是夯土所筑,易攻难守;内城墙周长七十里,为石砖所砌,高度有四丈四到六丈五,乃是宇内最高大的城墙,这还是朱元璋这个暴君亲自监督修建的,这内城却是难攻易守。老夫估计,朱棣的军队攻入外城应在指日之间,但要攻入内城,却非短时可奏功。”
郑洽听他说的城墙相关数字和兵部的资料几乎完全一样,心想这方冀到底是军师人才,对这些攻防资料如数家珍。众人也都望着方冀,看这昔年威震武林的明教军师要说出什么样的策略。
方冀喝了一口茶,继续道:“方才郑学士说,朝廷中大家商议了三个方案,老夫看来只有一个方案,便是固守待援。以南京城的形势,东有锺山盘据,西有石头江险,南隔秦淮护城,北控玄武后湖,朱棣的燕兵势头再旺,只要城里防守得法,撑他一段时间应属可能。朝廷既已派出重臣募兵,召集各地军队勤王,只要援兵一到,南京之围可解……”
郑洽是个文人,虽然也是个读书活用的能臣,但对军事攻防之事却是外行,这时听了方冀这番分析,心中又燃起希望,颤声道:“方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可愿随小弟进宫,就京师攻防大势给皇上说一说,必定胜过他每日听兵部的报告。”方冀摇头道:“老夫山野草民,那懂许多攻防军事,只是就各位方才所谈,略表一点粗浅看法。但是京师能否固守,还有一桩事老夫可也料不定……”
郑洽道:“何事?”方冀道:“城里的细作。听起来朱棣处心积虑,在南京城里各方埋伏了许多内应,这事如不能预先处理,到时必为心腹大患。”章逸一掌拍在桌上,大声呼应道:“军师这句话说到俺心底里去了。咱们锦衣卫便是头一个,从头儿鲁烈以下,让朱棣买通的难计其数,其他在朝廷中的、军队中的、各王府的、寺庙里的……真不知究竟那些人皇上可以真正信任,俺也认为这是心腹大患。”
方冀这才说出他想法中真正的要点:“是以你们应将这些道理让皇帝了解,军事上自有徐都督等人去伤脑筋,你们还是策划一下如何防止内应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果燕军真的破城了,你们如何应变?每一步都要想好、商量好,到时候每个人就负责一桩大事,败而不乱,才不致慌中铸错、溃不成军。老夫说这些,乃是因为一个是防范敌人埋伏城内做内应之计,一个是万一城破的应变之计,这两桩事,朝廷恐怕都不会有人去细思,就全靠咱们了。”
郑芫和朱泛仔细听了,方冀从“你们”、“你们”一路说到最后,终于说出“全靠咱们了”的“咱们”两字,不禁大喜,知道方冀对建文的想法已经有了转变。他俩都感觉到,虽然章逸和朱泛都是足智多谋的聪明人,但是策划及掌控大场面的事儿,只有明教军师有充分的经验。如今京师事急,有方冀愿意加入,未来紧急时刻能发挥的作用可就大了。
章逸也有同样的感觉。他身兼锦衣卫和明教教徒的双重身分,而方冀希望章逸出来做明教的教主,担起振兴明教的大任,这事他还没有答应,但在方冀心中,已经把他当作未来的教主。此时章逸听了方冀的说法,便问道:“军师,您说咱们从那做起?”
方冀不慌不忙地道:“第一件事,章逸的锦衣卫弟兄和朱泛的丐帮弟兄,要全时盯住鲁烈他们的动静。第二件事,要郑学士建请建文下令,严查京师十三门出入的人等,尤其要注意有无京师中的官员、军官、富商、京中有影响的僧尼潜行出城,有无可疑人士从外进入京师。第三件事最为重要,便是由章逸找几个人火速规划几条紧急时的逃亡路线。这事朝廷原该已有腹案,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但老夫相信朝中无人敢做此规划,兵部尤其不会去做。咱们明日就要决定方案,分派紧急行动时个人该负责的工作,务必做到事发时人人就位,各行其当行,才能达成任务。”方冀一口气说到这里,他看众人无一人有异议,便接着道:“诸君,老夫希望永远不需要用到这逃亡计画。”
大家沉默了片刻,郑洽起身拱手为礼道:“郑洽今日见识到了江湖中对大事的谋划布局,看来并不亚于朝廷的水准,佩服,佩服。”
那丐帮的魔剑伍宗光哈哈笑道:“郑学士此言显得坐井观天了,大明的朝廷便是从江湖草莽中打下来的。朱元璋在郭子兴义军中,不就是个饿得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和尚头?郭子兴的红巾军不全都是来自江湖草莽么?至于明教,打蒙古人时明教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还不都是江湖豪客、武林高手?方军师策划行军打仗,是真刀真枪干过的,岂会不如当今朝廷里、兵部里那些无用书生?”
郑洽觉得尴尬,但心中不得不服。方冀还了一礼道:“老夫方才说过,城防军事方面,朝廷自有徐都督等人负责,但在如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应变之计不可不缜密策划,以防万一。”
然而方冀和章逸都猜错了,一天过了,朱棣按兵未动;三日过了,朱棣仍然按兵不动。他扎在龙潭的大营,每日都有周遭地方的小军队来降,希望加入胜利的一方。燕军歇了三日,军容军备都整顿得焕然一新,但就是按兵不动。
京师朝廷里各种谣言又起,有的官员以为割地求和的谈判已经生效,燕王得了大块新封地,愿意收兵;有的说建文答应清君侧,要按朱棣提出的名单,将单上有名的人缚进燕营任朱棣处置,以换取燕军退兵;民间还有谣言在偷偷地散播,说建文同意逊位,让位于叔叔朱棣,以仁心化解一场京师大战,以保数十万军民性命,以全祖宗社稷不被分裂。这些谣言沸沸扬扬,锦衣卫每天蒐集这些朝野传闻上报,除了显示京师人心惶惶,朝廷却没有任何动作。
朱棣率大军在龙潭按兵不动已过了四天,众说纷纭谣言满天飞。只有建文自己知道,朱棣在等什么。
他每天问兵部勤王的军队到了没有,得到的都是令他失望的答案。援兵不来,城里精锐之军已送到前线,灵璧一战消耗殆尽,剩下的部队士气低落,实难靠他们抵御燕军,唯一能依靠的是,环城七十里的坚固城墙。这是太祖朱元璋监造的大明长城,没有一块砖敢偷工减料。那么朱棣在等什么?
建文知道,他在等建文自我了断。不管是逊位或是自杀,都能消除朱棣造反弑君的恶名。建文深知这个野心勃勃的叔叔,他要在历史上记载:建文帝身边奸臣当道,乱改洪武旧制,造成大明灾难。燕王发兵靖难旨在清君侧,不在夺皇位,而建文自知失政,遂以皇位让给能干的四叔,实乃顺天应民,天下之大幸。至于如何让位,是主动逊位还是自杀,倒是可以商量。
和谈使节李景隆等无功而还,援军久候不至,建文把自己关在内宫里苦思出路,半日不见大臣。齐、黄二人在外募兵未返,方孝孺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郑洽赶到章逸寓所来听城破的应变计画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京师已成无援的孤城了。
然而,此时仍有两个人急着赶到南京来给予援手,这两人是傅翔和完颜道长。
这段时间他们待在武昌一带,傅翔和完颜道长两人一面云游胜景,一面切磋武学;阿茹娜则在汉水两岸行医济世,很快就赢得了武汉一带民众的赞誉。乌茹女医之名在民间传开,仁心仁术,救病济贫,谈起乌茹女医,好像在谈女菩萨。
武林盟主钱静每隔两日便收到京师来的飞鸽,京师的情势都在她掌握之中。当她接到朱泛的报告,得知燕王大军已经到了龙潭,便急召傅翔商量。钱静特别担忧南京保卫战一旦开打,锦衣卫中与朱棣早有勾结的武林人物,包括天竺来的高手,将会以鲁烈为首发动内应,章逸这边如果加以反制,是否会将天尊和地尊引出来?
钱静手中拿着刚才收到的飞鸽传书,朱泛在小布条上用针尖般的细笔写着:“燕军即将攻城锦衣败类蠢蠢欲动未知二尊动向如何傅翔速来。”她对傅翔道:“南京吃紧了,你快赶去吧,说不定就要变天。”
傅翔将阿茹娜托给钱帮主,他和完颜道长雇了快船,昼夜兼程赶到南京。他们的船驶到金川河口前方一个小江湾里靠了岸,未上岸便看见南京外城的“外金川门”,这时不远处传来又沉又厚的喊声,依稀可以分辨出是千万人齐声在喝叫“进城”、“进城”、“进城”……
船老大脸色变得苍白,指着东面天空的尘土飞扬,颤声道:“燕军来了,客官你家还要上岸?”傅翔掏出一锭银子丢在船舱板上,低声喝道:“船家谢了,不用找钱,咱们这就上岸。”他和完颜道长才一跳上岸,船老大抓起银子藏在怀中,一面叫声:“你家好走。”一面飞快地掉过船头驶向大江,逃之夭夭。
那外城墙土夯不过两三丈高,傅翔和完颜道长一跃而过。墙内一片大水池,池边水草又长又密,倒是躲藏行踪的好所在。傅翔和完颜道长环目四看,水池这边一片荒地,可见处并无人家,前方一条黄土大道从外金川门一路通进来,看来是直通内城“金川门”的大街。
这时,外城门突然被冲破倒塌,大批燕军如入无人之境,蜂拥而至。同时沿长江的外城又有好几处土墙被燕军用火药爆破,更多燕军越外城墙而入,沿着金川河两岸、内外城墙之间,遍山遍野地冲向内城“金川门”。
傅翔和完颜道长隐身在一个小丘上的树顶,完颜道长指着远处一个渐渐移近的黄色麾盖,盖下三匹骏马比肩而行。傅翔跟着望去,道:“道长,您瞧中间那个金盔大帅就是朱棣了,他右边那个和尚该是道衍法师,左边的被盖伞挡住了脸,瞧不出是什么人……”
内城上忽然箭如雨下,不少士气高涨、奋力前冲的燕军中箭倒地,但更多燕军前仆后继地冲向城门,靖难之战打了四年,终于打到京师门前,燕军的士气已无人可挡。金川门外“进城”的喝声愈来愈响,真可用声威震天来形容。
完颜道长对傅翔道:“燕军就要攻城了,你说该怎么办?”傅翔道:“朱家叔侄谁做皇帝咱们管不了,但南京城六朝古都不能毁于战火,城中数十万军民不能尸横遍野。”完颜道:“善哉,善哉。然则咱们该怎么做?”傅翔知道身边这位天下无人能打败的武林奇人,只要和自己在一起,就绝不肯用脑子做任何决定,便坚决地道:“若要保住京城,只有燕王退兵;如要燕王退兵,只有咱们下去将他擒住了。”
傅翔这话说出口,听在天下任何人耳中都会认为是句玩笑话,只有完颜道长信以为真。他十分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道:“可行。你去擒朱棣,俺来对付其他人。”傅翔知道这位老道长的习性,只要替他做了第一步的决定,往下的思虑便极是细腻流利,他说“可行”必有其道理。果然完颜道长接着道:“擒不住朱棣也没关系,就是要他知道,已经有人盯上他了,他最好乖乖不要滥杀无辜。”
傅翔从背包中拿出一件道袍穿在身上,将发髻散了,又成了一个行脚的小道士,他也不向完颜多作解释,这一老一小像是早已心意相通。完颜笑道:“傅翔,你又变成了燕京城那个方福祥方郎中,有趣啊。”傅翔也笑道:“方郎中要去见见京城的故人了。”
只见他一长身形便从小丘上跃下,很快就到达平地,混在燕军士兵之中,一齐向内城的金川门涌去。燕王大军中突然冒出一个年轻道人是有点突兀,但也没有什么人特别在意,大多以为是为作战胜负祈福、为死难弟兄作法的军中道士。只是跑在傅翔附近的士兵发觉,这个散发道士速度异常地快,简直没有人跟得上他,便有些奇怪了。
傅翔一面跑,一面渐渐向朱棣的黄色大麾靠近。那麾盖下三骑走得不徐不疾,左右前后都是服装、兵器整齐划一的燕王府亲兵,个个显得英气毕露。傅翔靠得近了,忽然向前一纵,越过一排亲兵,唰的一下转过身来,面对着燕王麾盖,虽是倒退着快步走,却和燕王坐骑踩着同样的步调,既轻松又潇洒。
他抱拳一礼,朗声道:“燕王爷,还记得燕京城的方福祥郎中否?”朱棣乍闻方福祥郎中来了,甚是惊喜,脑中一时转不过来,只是直觉地问道:“方郎中,你怎么跑到俺的军中来……”
这时傅翔骇然发现,朱棣左边的那人竟然是天尊,暗叫一声“不好”。天尊已认出傅翔,大喝一声道:“傅翔,你想装神弄鬼……”说时迟那时快,傅翔身形忽然定住,那三匹马立时到了跟前,傅翔伸手便要将朱棣拉下马来,而天尊的双掌也已挥到;傅翔若是不顾朱棣死活硬将他拉下,天尊的双掌便正好打在朱棣身上。傅翔心想只要拿住朱棣,天尊只好缩手,自己便可得手,剩下的便是如何从千军万马中脱身的问题了。
但出乎他的意料,天尊竟然完全不顾朱棣死活,双掌一分不改地直袭而至。傅翔大惊失色,他无意伤害朱棣性命,只得飞快地变招换式,反而被逼得以自己的单掌去护着朱棣,另一掌去接天尊的掌力,立刻便显单薄。这天尊出招极为狠毒,只一招便把傅翔逼成劣势,傅翔要顾着朱棣的性命,而天尊反而不顾!
在那轰然一声的瞬间,傅翔在无预设、甚至无意识的情况之下,完全顺其形势,使出了前无古人的一招,只见朱棣被抛离马背后安然落在地上,对自己方才的危险并不自知;傅翔则稳稳抵在天尊马前,双目微闭,双臂伸展如白鹤亮翅。原来天尊的掌力被傅翔完全转移到朱棣的座马身上,那匹骏马哀鸣一声,倒毙地上。
天尊的心为之一紧,暗忖道:“这傅翔的武功又精进了。”他以不顾朱棣死活的打法取得优势,结果竟然如此出人意外,傅翔这一招根本没有“招式”,但也可以说是几种厉害招式的精华,在一瞬之间依形势所需自然组合而成。天尊知道傅翔的功力仍稍逊自己一筹,但他所进入的武学境界却令天尊心惊胆战。
燕王四周的亲兵立刻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十几支长枪和刀剑一齐砍向傅翔。傅翔不愿伤害这些没有武功的兵士,但环目一看,这十几个亲兵的外围已聚集了上百人,正涌向自己所站之地。自己如不伤人,势必要被纠缠得没完没了,加以天尊在旁,此人出手完全不顾这些兵士的死活,如此情况下,自己如何脱身?
正惊疑间,他猛一抬头,只见空中一人如巨鹰般由天而降,那人长袍飞舞,在四五丈高的空中盘旋,似乎借长袍长袖的舞动减低了下落的速度,其姿势之优美宛如神仙中人。
傅翔瞥了一眼已知其意,他突然一跃而起,在四丈高处与来人互对一掌,两股巨大的掌力在空中相撞,卷起地面一阵黄沙,而这两人竟藉着这一对掌的反力,双双如断线风筝般,在空中划出两道优美的弧线,一左一右落在城墙之上。
城墙上的守军一阵惊呼,以为天神下降,定睛一看,落在左边的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长,右边落在三丈外的是个散发飘飘的年轻道士,有些士兵便跪下膜拜。比较起来,傅翔虽然年轻,由于扮装模样比较怪异,反而得到较多人下拜。
傅翔和完颜道长正要下城墙,忽然听到许多军士鼓噪起来,有人大叫:“叛贼开城门了,叛贼开城门了!”也有人狂叫:“李景隆,叛贼!”“谷王朱橞,叛贼!”傅翔从城墙上往下一看,只见金川门被人从内打开,燕军如潮水般涌入了南京城,沿着金川门内大街往城里冲。
换了一匹战马的朱棣意气风发地进了金川门,曾与他鏖兵对垒的朝廷大将李景隆上前拜倒。朱棣哈哈大笑道:“景隆,你做得好啊,省了双方多少士兵的死伤,救了京师多少百姓的性命。”李景隆身旁一个着皇家袍服的青年公子,年约二十出头,长得细皮嫩肉,见了朱棣拜倒在地,口呼:“迎四哥入京。”正是朱元璋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朱棣问道:“徐增寿何在?”朱橞道:“增寿欲开门内应,事发遭建文亲手斩杀了。”朱棣闻言不胜唏嘘。
和朱棣并骑进入金川门的天尊,方才不顾朱棣安危,只为了要一招就占傅翔的上风,这其中的奥妙大伙却不懂,还以为朱棣的坐骑是为傅翔所毙,天尊反而救了朱棣。这时有两个军官上前躬身对天尊行礼,看其服饰,一个是锦衣卫中鲁烈的部下,另一个是新加入锦衣卫的天竺绝尘僧。
朱棣身边的道衍和尚趋前低声道:“王爷,军纪要紧啊。”朱棣回道:“亏得你提醒我。”他在马上挥鞭,朗声道:“传我军令,燕军入城须得秋毫无犯,与百姓商家和谐相处。有违我令者,就地正法。”这是千古以来新来的统治者口径一致的第一道命令。于是燕军将士入城肃然,秋毫不犯,市不易肆。
街前三家湾处的牌楼顶上隐藏着两个花子,默默盯着这一幕燕王入城的大戏,这两人正是醉拳姚元达及魔剑伍宗光。两人对望了一眼,一个说:“城破了。”另一个说:“天尊来了。”伍宗光遥指城墙,低声道:“傅翔和完颜道长也到了。咱们不必守这里了,俺去方冀那边报告金川门的情形,你留在这儿,过一会看看能不能和傅翔、完颜道长搭上线。”姚元达点头道:“你快走。你不见城防部队从左边小门口那边过来了,还有一场厮杀呢。”伍宗光低声嘱咐道:“山羊胡,兵荒马乱,你多留点神啊。”一起身,人已在街边民房的屋顶上,两个起落便消失在皇城方向栉比鳞次的屋顶之中。
这时皇城中的章逸已经得到了城破的消息。于安江有个部属留守在金川门,他在城垣上用浏阳焰火传讯。锦衣卫弟兄在皇城高处的守望楼上,一看到那道血色的焰火,便知道金川门出事了。
章逸飞快地奔入内宫,宫中侍卫个个全副武装,面色都紧张得发青,章逸一路奔到乾清宫底的左边回廊处,有一道阶梯通到地下的密室。这时密室门窗紧闭,门口守着两个锦衣卫的军官,正是朱泛和郑芫。
郑芫见章逸狂奔而至,便开门低声问:“外面情形?”章逸没答,只对郑芫及朱泛道:“都跟我进来吧。”三人进入密室,只见偌大的地下室可容数十人,建文皇帝坐在一张高背椅上,对面坐着明教昔日的军师方冀,正在向他说明紧急计画。两侧坐了二十来个文官,人人面色凛重,室内气氛宛如结冰,令人不寒而栗。
方冀见章逸进来便停下说话,章逸躬身道:“城已破,朱棣自金川门入城。”建文尚未答话,众臣一阵慌乱,有的已经痛哭失声。方孝孺厉声道:“城破危至,尤需镇定以对,诸君此刻万万不可慌乱,咱们且听方冀先生说话!”
方冀道:“咱们已计画了几条出走的路线,皇帝由章逸陪同走暗道……”方孝孺打断问道:“暗道?”方冀点头道:“不错,章逸已安排妥当,暗道直通城外,神不知鬼不觉便出了危地,最是安全。众臣愿追随皇上出亡者,从东南双桥门处出城,由郑洽负责带领。双桥门处的城墙有行人走的小门,门外已有马匹备用,众臣向南到一座废寺‘普天寺’会合待命。此其中要选两位体型年龄和皇帝相似的臣子或内官,身着皇帝便袍,由锦衣卫及内侍护着,一位从南走经湘桂到云南,另一位则走安徽到湖北入川,让见着的百姓以讹传讹,传得愈广愈好。”他停了一下,接着道:“每条路线除了有侍卫随护外,都派有武功高强的锦衣卫或江湖义士相从……”
这时密室外有人重重敲门,停半拍,然后又连敲五下。朱泛道:“是丐帮的护法来回报了。”门开处,魔剑伍宗光大步走入,抱拳为礼,朗声道:“朱棣大军入城,李景隆和朱橞这两个王八蛋开门揖贼,徐辉祖还在金川河西岸苦战。”他说完转身对方冀和章逸道:“军师,俺瞧咱们顶多还有一个时辰……”
章逸朗声道:“诸君,事急矣,速换衣冠,各人带足银钱最重要,切勿携包袱行李。”此时一个户部的四品官推了一辆小车过来,车中堆着一只只布袋,在场每人都分了一袋,袋上锈了一条小金蛇。郑芫打开瞄了一眼,袋中全是碎金块,想是为了在民间使用方便,故不用官家的金锭。
郑洽已经深刻了解方冀的计画,此时权充领袖,掏出一叠紧急通行令,道:“要随小弟走的,一刻后在千步廊长安西门集合,逾时不候。”立时有十二、三人起身,一一向建文跪拜了,领了通行令便走出密室。室中还剩下十几个人。
建文凄惨地道:“朕无德失政,引发内战,四年来受朕新政之益者少,而内战中死伤者众。朕当殉国,否则有何脸面见太祖于地下?”方孝孺原本是建议建文殉国的,此时反而不好再说什么。
章逸道:“皇上死,于国于民无补。靖难之战,非皇上新政引祸。天下百姓皆知皇上是仁义之君,朱棣乃是狼子野心,皇上不必过于自责,更不可自绝。”
建文抬头道:“孝孺,你随朕去么?”郑芫听了这句话,紧绷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一些;建文这句话终于表示他接受了方冀的逃亡计画,至少不会在此时寻求自杀了。
方孝孺凛然道:“臣不离去,臣要留在朝廷面对窃国的奸贼,好好痛骂他一顿,为我大明留下一股正气。皇上保重,臣要去了。”他跪下三拜,起身正冠,看也不看其他众人,昂然走出密室去了。郑洽望着他的背影下拜行礼。
这时一个坐在角落的僧人走到建文面前,合十道:“皇上啊,您仁心为怀,饱读诗书,太祖原以为由您接位,内有文治,诸王在外而有武功,铁打的江山永远都是姓朱的,因而杀尽开国大将毫不手软。岂料祸起萧墙之内,皇上再无平燕之大将……”
建文道:“溥洽法师休要再说,朕错用了庸将,错信了奸臣,又有妇人之仁,此时悔之不及了……”溥洽道:“贫僧忝为皇上主录僧,愧对皇上无寸进之功,但求终生留在天禧寺中,青灯古佛前为皇上焚香诵经,祈求佛祖保佑,死而后已。”
这时两朝老太监江公公趋前跪下,手中捧了一只黑绸布包,举过头顶献给建文。建文诧道:“这是什么?”江公公将黑绸布包解开,拿出一件金光闪闪的紫衣袈裟,展开一看,原来是云锦织成,上有九条五爪金龙,在祥云之中伸爪腾翔,显得金碧辉煌。一看便知是南京闻名天下的云锦极品,金龙竟是用真金线所织。
江公公道:“这是太祖爷交给奴才保管的宝物。太祖爷少时曾在皇觉寺出家为僧,就了大位后,曾秘命南京云锦织造制作了这件五爪金龙的紫衣袈裟。他说这件袈裟表示他虽贵为天子,却不忘本,要奴才好生保管,代代传与皇帝子孙,让子孙知晓其来有自。今日皇上要远行了,老奴不愿将这宝物交给……交给……别人,便请皇上带着,今后只好麻烦皇上自己保管了。”
建文接过那件五爪金龙紫衣袈裟,面上现出极度激动之色,他强忍着闭起双眼,一言不发,那百般激情在他英俊白皙的脸上跳动──这件袈裟是太祖的宝物,我是太祖钦点的传位人,这宝物当然是属于我的──他心中暗思,呼吸渐渐从急促平缓下来。当他睁开双眼时,两眼中热泪盈眶,但终究没有流下来。
他四顾寻人,口中喊道:“芫儿,郑芫何在?”郑芫在一旁注视着这个年轻的皇帝内心正接受人间少有的煎熬,同情之心充塞她的胸怀,忽然听到他叫唤,连忙上前道:“郑芫在。”建文低声对郑芫道:“用你短剑削我头发,溥洽见证。”
众人一闻此言大惊出声,有人叫道:“皇上不可……”却听得溥洽大声道:“皇上好主意!一来易妆有利潜行,二来可说是深体太祖制这袈裟的心意。事不可为,从那里来的就回那里去吧!”
众臣中又有一人拍手道:“俺也觉得皇上好主意。芫儿,你快动手,事急不可再延。”说话的乃是红孩儿朱泛。
郑芫望了章逸一眼,章逸微微点了点头,郑芫上前向建文行了一礼,从衣袋中掏出一条雪白的细布巾递给建文。建文揩拭充满眼中的泪水,对着郑芫微微笑道:“芫儿,听说你得了一把宝剑,快动手吧。”
郑芫觉得那微笑中有无限的凄凉,她深吸一口气,一手挽住皇帝头上解开了的长发,一手唰地拔出腰间短剑,暗暗泛蓝的剑光一闪,建文顶上长发落地。
等到建文的长发被削去剩下不及半寸时,江公公已亲自端了金盆热水,将一柄锋利的短刀递给溥洽,低声道:“皇上削发,还是您这僧录司善世来完成吧!”溥洽接过短刀,由太监侍候着,片刻间即熟练地将建文剃成了光头。
建文望着满地头发,哈哈大笑,信口吟道:“明知烦恼不在顶,枉去三千烦恼丝。皇帝削发,由你这掌管天下僧录的善世操刀,此乃古今佛门佳话也。”说完这话,双目发酸,两眼辛酸之泪差点夺眶而出。
郑芫得到这柄宝剑,心爱不已,每天总要拔出来观赏揩拭好几回,一直在设想,不知头一回用这剑开利市是个什么场面?万万想不到这宝剑在她手中第一回开利市,竟是为建文皇帝削发。她一时忘情,轻轻握了握建文的手,又拍了拍他的手背。
建文站起身来,向溥洽道:“溥洽,索性再借你身上僧衣僧帽。希望能有再见之日,还你一身新的。”溥洽称是,便要换衣,忽然碰的一声,接着密室大门外捶门之声大作。站在门边的伍宗光拔出长剑,厉声道:“什么人在外喧嚣!”
门外传来凄厉的哭喊声:“不好了,快开门,不好了……”那声音一听便知出自太监之口。伍宗光将门打开,一个太监跌跌撞撞进来,大声叫道:“坤宁宫起火了,皇后……皇后她自焚了!啊呀……”他突然看到削了发的建文,惊吓得裤子立刻湿透。建文一听皇后自焚,一个跄踉,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郑芫一把扶住。
这突发情形十分混乱,在这种时候就看出丐帮护法的胆识和机智了,他一把抓住那太监,不慌不忙地道:“什么自焚?快带我去救火!”那太监回头便跑,伍宗光跟了出去。郑洽还有话要问那太监,忙追过去叫道:“伍护法且慢。”朱泛伸手拦住道:“郑学士稍安勿躁,伍护法马上便会回来。”
这时郑芫在建文背上点了两指,建文渐渐平息下来。章逸从怀中拿出一叠紧急通行令,上面盖的是中军都督徐辉祖的官印,他分给郑洽、郑芫、朱泛、方冀、沙九龄及诸臣每人一张,剩下几张放回怀中。
章逸道:“郑学士,你和朱泛、郑芫、沙九龄到千步廊长安西门去吧。记住,从双桥门的小门出城,直奔普天寺。”建文指着郑芫道:“郑芫跟着朕这一路吧。”章逸望了方冀一眼,方冀不置可否,章逸便道:“芫儿,你就跟着我吧。”他悄声在郑芫耳边道:“你娘和寒香阿姨已由于安江先送出了南京城。”郑芫大喜,想问细节但忍住了。
朱泛和郑芫紧紧握了手,朱泛道:“万事小心,听章头儿的吩咐,咱们再见。”便和郑洽、沙九龄走出密室。章逸见江老太监侍候着建文换好衣袍,戴上僧帽,俨然一个英俊的年轻和尚,便上前请道:“皇上,咱们也该走了。”
建文对溥洽合十道:“溥洽方丈,请赐我法名。”溥洽想了想,道:“南京是应天,皇帝为建文,你便叫应文吧。”
这时江公公指着一个年轻的太监对建文道:“王钺侍候皇上也有一段时间了,他忠心耿耿,办事俐落,便让他跟着皇上,代替老奴侍候皇上了。”建文道:“你不走?”江公公微笑道:“老奴年纪大了,走不动啦,咱送皇上走了以后便要回老家去了。”建文道:“书房里花架下的白花瓷盆里还有千把两银子,都是平日零用省下来的,你拿了回家去吧。”江公公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奴才下辈子还要侍候您。”
密室门碰的一声大开,只见魔剑伍宗光大步走进来,进门第一句话便是:“坤宁宫烧得没法救了,那报信的小太监倒是忠心耿耿,跳到火场中随皇后而去了。”建文闻言更加伤感,郑芫听了也极为感动,只有方冀冷冷看了伍宗光一眼,心中雪亮,那小太监已被伍宗光处死了。千不该万不该,小太监撞见了削发为僧的建文帝,知道这秘密的怎能留下活口?丐帮会这么做,明教也会这么做,只是方冀不会去拆穿它。
伍宗光抱拳道:“事已急,燕军将至,咱们快走吧。”章逸从密室的右角地板上摸到两个铁环,他抓着一个铁环跟方冀打个眼色,方冀抓住另一个铁环,两人开声吐气喝道:“起!”一块千斤石板被拉起,下方出现一条窄狭的阶梯,向下不知通往何处。章逸道:“壁上插着的火炬,咱们拿几支,就跟着俺下去。郑芫,你侍候着皇上。”
建文朝紫禁城南方太庙的方向拜了三拜,喃喃祝道:“允炆如不能恢复帝祚,这一生便就是‘应文’终了。”他抬起头来道:“走吧!”
江公公跪在地道口旁,恭送建文帝。郑芫、方冀随章逸鱼贯进入了地道,其余诸臣匆匆走出了密室,顷刻间整间密室就只剩江公公一人。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幕帘后搬出一堆堆扎好的稻草及苇竿,在密室中央铺了一个圆圈,又搬出一桶桐油浇在一扎扎的稻草堆上,然后到壁上拿起一支火炬,走到圆圈中央,盘膝向南坐好,将手中的火把丢在淋满桐油的稻草堆上。
鲁烈和锦衣卫中的天竺高手们全力投入迎接燕军的战斗中,这批武林高手冲入徐辉祖的城防军,直如虎入狼群,勇不可当。徐辉祖见事已不可为,便拍马回转,打算回到宫里与建文帝共赴国难。就在他回马之时,背后一个尖锐的喝声响起:“徐辉祖,你那里走!”他猛一回头,只见一人疾奔追来,速度更胜快马,手中长剑闪烁着寒光,竟是当今锦衣卫的首领鲁烈。
徐辉祖勒马横枪,凛然不惧,也大喝道:“鲁烈,你终于明目张胆做叛贼了,吃我一枪!”他一枪刺出,藉着跨下骏马暴冲而出之势,极具威力。鲁烈虽知徐辉祖并无上乘武功,但也知他一生勤练的刀马功夫和临敌经验仍不可小觑,于是施展轻功一跃而起,从三丈高的空中人剑合一杀将下来,正是全真剑法中的杀手。
徐辉祖并不识得这招式,只得侧身倒向马背一边,双腿一夹马腹,马儿长嘶一声,四蹄跃起,徐辉祖的身躯已配合这马儿上跃之势,从马侧边一弹而起,手中长枪使一个“举火烧天”,对准疾速下落的鲁烈刺去。他这一击里,马与人的配合已入化境,没有几十年的马背上功夫绝难做到。
鲁烈运起内力,由上而下剑拨长枪,顺着枪杆直砍下来,同时左手一把抓住长枪的枪头,大喝一声,徐辉祖的枪头已被生生折断,手中只剩下枪杆。他奋力一挡,虽然挡住了这一剑,枪杆也只剩下了半截。
鲁烈要再下毒手,忽地身后拳风破空之声大起,一股罡风凌厉无比地直取后脑,他暗叫不妙,心知高手到了,只得回身挥剑自保,两股内力相互碰撞,各自收式。来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醉拳”姚元达。
姚元达及时赶到,解了徐辉祖的危机。徐辉祖将手中半截枪杆掷出,拔出腰间长剑,见来人是新近加入己方锦衣卫的丐帮高手,心中一安,便冷冷喝道:“姚老哥,这厮不是你的上司,是朝廷的叛徒。”
鲁烈和姚元达立刻斗在一起,徐辉祖则跃马上了左边一处小山坡,从坡上下望,只见燕军已攻过安仁街、丹凤街口,到达京师国子监的外围,“金吾后卫”业已溃败。徐辉祖知大势已去,心中反而笃定下来,他是朝廷高层中极少数知晓方冀拟定的突围计画的人,抬眼向皇宫方向望去,忽见浓烟冒起,暗忖道:“皇上突围的计画已启动了。”
那宫城中的浓烟愈升愈高,激斗中的姚元达和鲁烈都已注意到,姚元达暗道:“差不多该走了。”猛向鲁烈攻出三招,便打算撤身而退。那鲁烈见到宫城浓烟,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咱们这边的锦衣卫已全部投入襄助燕军的战斗,何以章逸那边的高手除了这姚元达,一个也不见?唉呀,不好,章逸他们定有诡计……”
他想到这里,也是无心恋战,见姚元达奋力攻出三招,他勉力接了两招后,突然拔起身来,抢先一步脱离战场,闷声不响地往皇宫方向飞奔而去。姚元达怔了一下,正准备依计画赶往集合地,却见徐辉祖纵马从前方小山丘上冲下,口中喊着:“姚老哥,留一步说话!”
姚元达才站定身形,那徐辉祖的马已冲到,唏喇一声便稳稳立定在脚前,骑术简直神乎其技。姚元达忍不住赞道:“徐帅好俊的马上功夫。”徐辉祖在马上抱拳为礼道:“方才多谢姚兄来救,辉祖才不致伤在那鲁烈手下。”姚元达道:“好说,好说。”
徐辉祖道:“简单一句话,‘双桥门’候着的马匹全是俺府上的良驹,其中一位驯马师父希望你们带他出走,此人姓廖名魁。”姚元达复诵道:“廖魁,魁首的魁?”徐辉祖道:“不错,廖魁。此人是个顶尖的盗马贼,对俺赤胆忠心,极重义气,带在身边绝对安全,而且必有后用,岂不闻孟尝君养鸡鸣狗盗之士么?”姚元达道:“记下了。然则徐帅不跟建文走?”
徐辉祖骑在马上,远方的厮杀吆喝声渐渐逼近,他凄然摇了摇头,十分严肃地对姚元达道:“俺不走了,请转告皇上及章逸等人,我徐辉祖便守在中山王的祠堂里,等着朱棣来捉我。他若杀我,看他如何面对天下悠悠之口;他若不杀我,日后皇上无论去了何方,京师无论如何演变,俺这里就是个联络站……”他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一带马缰,道声珍重,策马直奔太平门而去。中山王徐达的墓及祠堂,都在太平门外锺山之麓。
姚元达极想从玄武门冲进皇城一探究竟,但他必须严格遵守方冀的计画,此时他应尽速赶到双桥门。他摸了摸衣袋,确定那张紧急通行的文书仍在口袋中,章逸事先就给了他一份。
章逸领着建文、方冀及郑芫走入了地道,在密不透光的黑暗中,全赖几支火把照出前路,地道里霉味甚浓,但火焰并不熄灭,显示仍有通风的秘孔。章逸轻声道:“咱们现在是向南而行,对照地面上的位置,大约刚刚走到午门。”摸索着走了一千步左右,章逸又低声道:“咱们现在大约走过承天门。”地道陡然向右偏转,约略又走了八九百步,走到了尽头,前面是一面土墙,凿痕累累。
章逸停下来,方冀忽然开口道:“章逸,咱们现在可是在锦衣卫衙门的地下?”章逸称是,心中大为赞佩,暗想:“前次潜入皇宫刺杀朱元璋时,曾要方军师熟记全城重要建筑位置,如今在黑暗的地底下,他居然能感觉出地面上的位置。明教军师小诸葛,这大名可不是白叫的。”
郑芫道:“前面无路了,咱们怎么走?”章逸道:“咱们要出地面,出口是在锦衣卫衙门后院的一座石亭中,石亭藏在一片极为隐蔽的林子里,平日绝少人在那里出没。咱们小心不弄出声音,动作迅速一些,即可安全无虞。芫儿,你好好侍候着皇上。”
建文从进入地道后一直默默无一语,这时忽然低声道:“世上再无建文皇帝了,贫僧‘应文’。我少年时也习了一些拳剑,章逸,你不要担心。”
章逸恭声道:“大师父说得好,建文这两个字便留在皇宫里吧。”他在地道左右两墙击出两掌,墙上泥沙簌簌落下,两墙发出的声音略有差异。章逸对着左边的泥墙道:“是这里了。”提气对墙连击五掌,墙上泥土崩落,出现了一个小洞,洞中有简陋的阶梯向上,显然是通往地面。
章逸率先弯身钻入,向上斜爬了五、六十步,顶上摸到一个石块,石上有道钢制的机簧,章逸施力一扳,一阵咔咔机簧响过,那石板竟然转开可通过一个人的孔隙。章逸一吸气,如一只狸猫般已到了洞外地面上。他环目四看,洞口果然就在深林子里石亭中央的石桌下,林子静悄悄的并无人影。他连忙伏地向洞口里低声喊话:“安,速上。”方冀和郑芫推扶建文出洞,章逸伸手接住,略一施力,建文已经上了地面。章逸只觉建文动作灵活敏捷,有点超出意料。
方、郑出洞后,章逸和方冀齐施内力,将机簧撑开的巨大石板硬推回原状,一声咔嗒响,机簧到位,从外面再也没法打开了。章逸领着三人很快地转过石亭,在林子的尽头找到一口枯井。这枯井正是当年刺杀朱元璋时,章逸从护城河底的秘门走回城内的地道出口。
章逸摸到井边,轻轻发出一声口哨,方冀听出这口哨的音节正是明教的切口:“你──在──那──里?”
一排参天古槐后是一片矮竹林,竹林中唰地闪出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尼姑,低声对章逸和方冀道:“你们来的正是时候……”
这时前方的锦衣卫衙门里传出动静,接着讲话的声音传到了院中,只听得一个焦急的声音道:“……你确信章逸没有到衙门来?……”听那声音带着一丝特殊的口音,章逸急对那女尼道:“董堂主,鲁烈来了,你快带路。”
那女尼正是明教昔日土木堂的堂主董碧娥,现下是南京莫愁湖萼梅庵的住持觉明师太。她也无暇寒暄,三两下便移开堆在井口上的石块,揭开一块石板,一跃而入。郑芫扶着建文,托着他的双胁,也是一跃而入。
董碧娥在井底抽开一块铁网,下面出现向下斜伸的阶梯,她十分小心地走下去,轻声道:“小心地上的引线,千万不要踩断了。”火光照耀下,果然看见阶梯边一条黑色的火药引线一路铺设下去。
复行数百步,郑芫听到河水拍岸的声响,低声问章逸:“下面有河水?”章逸道:“咱们立足之处已比河面更低了。”
这时井口上面传来惊呼之声:“都指挥,这里有一口枯井被人打开了!”另一个惊呼之声道:“这枯井下面大有文章!”
郑芫低叫道:“糟了,这秘道被鲁烈的手下发现了。”只见那董碧娥不慌不忙,弯下身去,用手中的火摺子将火药引线点燃,同时急速向前十数步,仔细察看了一下地道顶部,唰的一下,从腰间拔出一支短铁杵,猛一招“韦陀擎天”,那短杵挟着凌厉力道,直击顶上土石。
果然顶上是一块薄石板,一击而破,大堆沙土哗啦落下,一道光线透了进来。董碧娥抬头向上仔细察看,喃喃说道:“费我萼梅庵姐妹们三整日打了这口竖井,落点果然正中目的。”方冀忍不住赞道:“董堂主,你的土木技术愈老愈厉害了。”
董碧娥一跃而起,双腿叉开,双足蹬在竖井壁上一连数纵,便攀出了地面。就在此时,地道另一端传来轰然的爆炸声,董碧娥埋在枯井的大量火药已经引爆,整座枯井被土石填满不复存在,那两个发现枯井的锦衣卫已被炸得血肉横飞,恐怕是活不成了。
爆炸的音波震骇了地道中诸人,硝烟及尘土也飞快地向地道这一头冲过来。董碧娥从腰上解下一根粗绳,从竖井上垂落下去,郑芫立刻将绳在建文腰间系好,一抖绳索,董碧娥便从竖井外往上拉,建文自己也手脚并用往上攀,不一会便上了地面。董碧娥伸出大拇指赞道:“皇帝好身手。”
待方冀、郑芫和章逸一一攀上地面,五人正站在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狭窄带状绿地上。董碧娥率萼梅庵的土木工作队伍,在此狭窄空间以三天时间挖就了这口竖井,与下面地道的连接分毫不差,确实不愧了这“赛鲁班”的名头。
这时一条单桅的修长小艇悠悠地滑过来,停在五人面前,船头站着一个竹笠蓑衣的渔夫,正是陆镇。陆镇没有二话,低喝一声:“事急,快上船吧。”
他伸出一支竹篙,让建文抓住上船。建文和郑芫坐在船中央的小竹舱中,其余三人上了船,立刻坐在三个有桨的位子上。陆镇以长篙一撑,这条狭长的小艇便如一支箭般射向护城河的中央。陆镇道:“三位调整施桨节奏,第一,必须齐步,听我号令;第二,和俺的撑篙动作相间隔。好,开始!一──二,一──二……”
三人都是一身武功,臂力既强,协调力极佳,三五桨之后便已抓到诀窍,划出的步调趋于一致,跟着陆镇的口令,三人六桨一扳出,陆镇的长篙立刻跟着撑出,那小艇便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方驶出,当真是划水猛进而水花不兴,船行端的是优雅潇洒。
这时坐在竹舱中的郑芫才为建文介绍,船头的女尼是明教昔年的土木堂主董碧娥,船主渔夫是明教昔年的水师大将陆镇,最后还介绍了章逸。令建文最为震惊的是,这个久已认识的新锦衣卫首领竟也是明教的隐形高手。
建文想到自己逃出皇宫,靠的是方冀的规划、章逸的指挥、董碧娥的土木机关,最后走了水路,接应的是陆镇;四个人全是明教的旧人,而自己的祖父竟毒杀明教高手,将明教势力瓦解殆尽。如今明教人以德报怨,救自己出宫,免落朱棣之手,实是大大的恩惠,他思前想后,长叹一声,久久不能自已。
方冀也在想同样的事,他的心情极为复杂,甚至自己都不相信会全心全力地帮建文逃亡。是因为建文施行仁政?是因为人民生活改善?还是看到章逸、傅翔这些年轻一辈的都能跳出过去,面对未来?也许都有一点,但他此时还没有想清楚,促使自己想法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竟是朱棣!
朱棣的作风太像朱元璋了,他相信的是武力和权谋,他要以武力夺皇位,打的旗帜却是“靖难”。方冀和朱元璋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冷眼观看这几年的发展,不知不觉间便对朱棣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这种反感使他对建文隐然产生了很大的同情,超过了方冀自我的理解。这时朱棣杀进南京,建文面临生死最后关头,方冀竟然毫不犹豫地放下对朱家的仇恨,为助建文逃亡悉心做了规划。想着想着,方冀也是长叹一声,一时说不出话来。
陆镇停止了指挥划船的口令,只因四人的配合很快便入佳境,那小艇愈划愈快,片刻便到了护城河与外秦淮相交之处。陆镇要大家停桨,他将小艇撑到岸边。方冀随即站起身来,对建文拱手道:“老夫到此与诸位暂别,要速赶到普天寺去。皇上此去有章逸、郑芫、董堂主相护,陆镇掌船,可以安抵目的地。”
建文也合十道:“朝廷有负明教,方先生与明教诸君以德报怨,救贫僧免落叛贼之手,大恩虽不言报,贫僧终生不敢或忘。”
陆镇将船向前一撑,长篙在岸石上点了几下,那船竟如长了眼似的,极其巧妙地驶入一条横交的狭小引道中,转向时船身与两边石岸擦身而过,相距不过寸许。这陆镇驾船的功夫已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便连章逸都瞧得目瞪口呆。
章逸见船已入外秦淮,方冀施展上乘轻功,身影消失在城墙弯处,便准备宣布目的地。他正色道:“根据方军师的计画,他老人家须火速赶到普天寺与众人相会,咱们却直接由秦淮河走水路,南下浙江去也。”
坐在船头的董碧娥上身特长,坐着比一般男子还要高,更因人瘦如柴,整个人像是一件黑袍撑在竹架子上。她接着解释给建文听:“方军师命大伙分批到普天寺去,难免有人瞧见通报,这让朱棣及他的手下以为皇帝一定也往普天寺去了。但他却不事先告知众臣何去何从,就算万一有人落入了燕军之手,燕军也问不出什么机密。他要确信皇帝这边已经上路了,这才赶去普天寺主持大计,分派不同小组逃亡的路线及目标,要让敌人的侦骑疲于奔命,而咱们已到了浙江浦江郑宅镇的江南第一家。”
郑芫兴奋地道:“郑学士的家?”她爹娘的老家便在郑宅镇,虽不是“江南第一家”,却是在同一镇中。
建文点头道:“但愿不为郑洽家中带去杀身大祸。”章逸道:“军师规划之时,郑洽主动建议去‘江南第一家’,咱们想到江南第一家自南宋以来,三朝忠义相传,仁孝为律,从宋高宗建炎以降,已经九世同居共食,忠臣孝子名满天下。皇上去那避一避,最是安全不过。”
建文从开始出走,见识到方冀规划的缜密,一步紧扣着一步,而各人依计行事,时间地点分毫不差,比起来朝廷文武无一人、无一衙门有此效率,不禁喟然而叹:“国事如得有方军师之才者主持,焉至于此?”董碧娥暗忖:“方冀乃是朱元璋毒酒相害唯一的漏网之鱼,谈什么主持国事?”
小艇渐渐行入秦淮上游,陆镇挥篙左撑右点,将小船驶入了芦苇遍生的湿地中。只见他轻松无比地撑篙,小艇流利无比地在复杂的水道中穿巷入弄,一晃眼便从秦淮河的河面上消失。就连建文也感觉得出来,朱棣就算发现自己失踪,派出千百侦骑来追,只怕也已来不及了。他到此时才松了一口气,脑中却立时想起自焚的马皇后,想起不知未来命运的儿子,想到大好江山,想到茫茫前程……
“朱允炆啊,就算你保住了性命,这后半辈子如何度过?”他默默自忖,到这时,两行热泪才夺眶而出,潸然滴湿了僧衣而不自觉。
南京城外的普天寺,断壁残垣的主殿后两间尚称完整的禅室,和破落的主殿庙宇之间,隔着一道斑驳充满沧桑之色的石墙。方冀施展轻功,从坡上小路一路抄捷径赶到两间禅室前。他在左边一道门上用约定的暗号敲门,门开处,朱泛一把将他拉入室中。
众人见到方冀,紧张的心情皆为之一松。方冀道:“建文帝已安全出宫,没有任何人见着他的行踪……”众人齐声叫“好”,方冀续道:“适才来时,有一段沿城墙而行,见城垣上旗帜已易,所有城门都紧紧关闭,看来京师已完全落入燕军之手。估计朱棣到了皇宫,发现焚尸中并无建文,诸位想想看,朱棣会怎么着?”
一个头戴布冠的年轻官员应声而答:“朱棣必指定一具焚尸,一口咬定尸身便是建文帝,对外宣布建文帝已自焚而亡,私下却立即启动搜捕建文帝的行动。”
方冀暗暗点头,对这年轻官员的见识十分钦佩,抱拳道:“兄台所言极是,请教台甫?”那官员道:“御史叶希贤。”一旁的朱泛补了一句:“前不久上疏弹劾李景隆,名声动京师的叶御史。”
方冀对京师里发生的大小事并不熟知,但他觉得这叶御史见事极是明白,便多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叶希贤身材瘦削挺拔,双目炯炯有神,倒和建文的神形有些相似。他继续道:“老夫估计不出半个时辰,搜捕的侦骑便会到城外来搜查,咱们要赶快行动了。”
燕军派出的侦骑尚在城内戒严搜查,天尊带着绝尘僧及杨冰已经出了城门,正要往普天寺的方向奔来。
天尊如何会想到普天寺?只因有线民看到了两批人马往此方向潜行,有人认出其中名气较大的官员,便向锦衣卫鲁烈报告。那时鲁烈在锦衣卫衙门的后院发现了一口枯井,正要派人下去查看,岂料那枯井中埋有大量火药,被人引爆后全毁了。
鲁烈正在苦思这其中的道理,天尊已带了绝尘僧和杨冰赶到锦衣卫衙门,他问鲁烈道:“有没有见到醉拳姚元达?有人瞧见他朝这边过来。”鲁烈道:“没有看到,但这座枯井爆破得十分蹊跷,会不会有人先进去了,而里面另有出路?”杨冰是个仔细人,他瞧了瞧形势,点头道:“鲁都指挥使料得不错,定是有人先躲进了枯井从秘道出城,顺便燃爆了事先埋好的火药。咱要把秘道清出来,怕不要花一两天的工夫?”
天尊暗自沉吟:“听说皇宫的失火现场还未找到朱允炆的尸体,会不会是从这口枯井中潜逃出去了?”他忽然想到一事,便指着枯井口堆塞的土石道:“鲁烈,你恐怕要找些士兵把这口枯井清出来,再派人下去仔细搜查。我想到了一个地方,是章逸等人最熟悉的城外据点……”杨冰抢着道:“普天寺?”鲁烈也道:“方才有线民来报,往普天寺城郊发现了可疑人等。”天尊便点头道:“绝尘、杨冰,咱们速去普天寺瞧瞧!”
天尊领着绝尘僧和杨冰向聚宝门奔去。这三人施展出绝顶轻功,便如三只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到了城垣处跃起空中,在内城墙上略一借力,便登上了五丈高的城墙。城垣上的燕军眼前一花,三条人影已掠过他们面前,飘然下城去了。
然而,就在通往聚宝山的米行大街中央,站着两个人,正气定神闲地等候天尊等三人。天尊一眼就认出,暗暗咬牙道:“完颜和傅翔,又是你们。”
完颜道长站在傅翔左边,低声对傅翔道:“咱俩的任务便是盯牢天尊地尊,其他的一律不管。”傅翔道:“但是始终没有看到地尊呀,地尊去那里了?”完颜道:“不要问我,老道士的脑子不够使。待会儿天尊交给我,你对付其他两人。”
他们的对话才了,天尊率着绝尘僧和杨冰已到了五丈之内。天尊停下身来,冷冷地道:“两位请让开,咱们有急事。”完颜道长嘻嘻笑道:“什么急事?碰到咱们便不急了。”天尊忍住怒气,好言道:“道长请让,咱们确有急事要赶路。”完颜仍然嘻皮笑脸地道:“前回在武当山和地尊打了一架,十分的过瘾。自少林寺一战后,还没有机会和天尊试试招,看你天竺武功加上张三丰真人的太极武学,又有什么惊人的进境?对了,地尊去了那里?是不是怕了我老道躲起来了?”
天尊怒极而笑,冷然道:“道士不作兴吹法螺,当心吹掉自己的舌头,你是让开还是不让?”他双拳内收,提气待发。完颜道长居然不知自制,继续道:“其实我老道并不可怕,俺最多就是一个百战不败的老皮子,真正可怕的是俺身边这个小伙子。天尊啊,上次你侥幸赢了他一招半式,今天碰上,兴许你就打不过他啦!”
天尊不再答话,双拳起处,一股罡风疾如闪电,直取完颜道长胸前,完全是以硬碰硬、以快打快的战术。完颜退半步,立刻抓住了天尊尚未发出的招式动向,一掌拍向天尊左侧,看似打空,却是天尊发出下一招时必保之处,逼得他只好撤招换式,这一招攻击的狠招便算白打了。
傅翔不待绝尘僧和杨冰动手,便率先攻出一招明教左护法乔原士的“金沙掌”,脚上一踩“鬼蝠虚步”,左掌极其自在地点出一指,正是明教教主的“追神指”,一攻绝尘僧,一攻杨冰,配合之巧妙,令两个敌人一面回招闪避,一面暗中赞叹。
这时,普天寺后的禅室中,方冀已经分派任务完毕。决心随建文逃亡的众臣中,一个吴王教授杨应能,一个御史叶希贤,从外形看来与建文帝朱允炆有几分神似,两人自愿假扮建文,混淆敌方侦骑。
方冀暗忖道:“建文已经削发为僧,但敌方并不知晓。我瞧杨、叶两位官人先不要削发,以免弄巧成拙,只要披上皇帝的锦袍即可。”于是宣布道:“叶御史往云南走,沙九龄老兄带路,朱泛护驾;杨教授走湖北入蜀,由姚、伍两位护驾;郑学士、王公公、廖魁随我走,其余各位可各自选择加入那一条路线。请诸君牢记,此去千里逃亡,一路必然十分艰苦,如能众人一心互相照顾协助,自能平安摆脱燕王的侦骑。”
接着方冀对两位官位较高的大臣道:“廖大人、金大人,咱们以半年为期,半年内诸君安顿好了,欢迎腊月十三到绍兴城外的会稽山会面,共商尔后大计。”廖、金二人是兵部侍郎廖平及刑部侍郎金焦,此后由二人负责联络。
众人听了别无异议,便分成三批走了。马匹不够,就让文官们骑马,其他人步行,到了有市集的地方再添购马匹。那徐辉祖特别推荐的驯马师廖魁道:“马匹都给其他两组,咱们只留一匹给郑学士骑就好。”他转身对方冀道:“咱们南行到雨花台街,那里有个京师府军卫养马场,俺去牵他几匹来,大伙上路。”
姚元达曾把徐辉祖的话转告方冀和章逸,方冀知道这廖魁不仅是驯马高手,还是个经验丰富的盗马贼,他说去“牵”他几匹,那便是盗他几匹马的意思了。方冀但点首,没答腔。
这时两批人马皆已出发,禅房中只剩下四人。郑洽这时才宣布建文的去处,低声道:“咱们这一路便由我来带路,方先生护着,直奔浙江浦江郑宅镇去,和皇上会合。”方冀道:“不错。从今日起,咱们不能再称呼他建文,也不能叫皇上了,大家便叫他‘大师父’吧。”太监王钺细声细语地道:“咱们这就动身吧?鲁烈他们在城里找不到皇……大师父,必定出城来查。咱们快走吧。”方冀点了点头,便要郑洽上马。
这时在米行大街通向雨花台的路上,天尊和完颜道长已交手了好几百招,双方都没有任何破绽,僵持不下。
而傅翔以一人力战两大高手,便显得有些吃力。绝尘僧尽得地尊真传,这些日子跟着天、地两尊者,又得他们传授了不少新的武学体悟,功力确是非同小可,辛拉吉等师弟和他比起来有相当的差距;但最令傅翔惊异的是那少林叛徒杨冰的武功,杨冰不但少林功夫纯正而精深,在运气吐劲之间,竟然也有极为深厚的天竺内功。
数十招过后,傅翔全力对杨冰出招,逼得杨冰把压箱底的本事全盘使出,再无半分保留,不但傅翔为之惊骇,就连绝尘僧也感到震惊,暗忖道:“怎么杨师弟的天竺功夫底子竟不在我之下?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杨冰使出的少林剑法又是如此正宗纯正,他怎么可能同时练就两派武功,而且全都达到极为上乘的地步?
绝尘僧一面出招攻敌,一面暗忖道:“杨冰肯定多年来都在偷练天竺神功,如不是今天碰到这傅翔武功太强,逼得他露了底,真不知还要被他瞒到何时?”
就在此时,聚宝山西边的雨花台大街上一阵马蹄声响,来了四人六骑。马蹄翻动得急,扬起的黄尘飞得老高,为首一人正是明教军师方冀。这边厢在缠斗的四人并不知晓,只这一瞬工夫,廖魁已经从雨花台府军卫养马场中偷出了五匹骏马,一人一骑,还有两匹空着备用,他说:“今后说不准要日夜兼程赶路,多两匹空鞍马可以轮流换骑,不要累死了坐骑。”设想还真周到。
天尊和绝尘僧一眼望去,四人中并无建文,也没什么大官,倒是对方加了一个方冀着实麻烦,耳边已听得傅翔大叫道:“师父,快来将我这边两人接过去一个!”天尊知道以三对三的局面,必是傅翔首先得胜,然后和方冀以二打一,自己被完颜缠住无法援救,自己这方就要落败。
他当机立断,暴叱一声:“去!”双掌如五丁开山,完颜稍微避开,天尊已一跃而起,大喝道:“正点儿不在此,咱们去搜外城!”他施出超凡入圣的轻功,从天空中一折腰,不待落地,已如一只大鸟般向京师外城的“大骊象门”奔去。绝尘僧和杨冰也跟着扯呼,紧追天尊而去。
傅翔向方冀低声问道:“建文去了那里?”方冀道:“建文削发为僧,陆镇、章逸、郑芫和董堂主护着他由水路去浙江。”他指着郑洽道:“咱们正要由郑学士带路,去浙江浦江的郑宅镇暂避。”接着反问傅翔:“你和道长是否也和咱们一道走?”
傅翔默念一遍地址,牢牢记下了,摇了摇头道:“我不能去,还有一件大事要办。”方冀问道:“何事?”傅翔道:“我要去救铁铉。”完颜道长也跟着道:“我也有一件大事要办。”傅翔问道:“何事?”完颜道:“我要留在这里盯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