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卖空
“大哥,你且看看我这毛衣织的如何?”
既二娘织出袜子后,她迅速的给全家人都织了一双毛线袜子。
一开始也不讲究什么针法,怎么织布就怎么织毛衣。
后来见陆小禾打络子,顿时有了灵感,跟她学了一些编法,运用到了织毛衣上头,于是这件毛衣就织得很好看,即便只是简单的原色。
宋云棠抖开这件毛衣,看着上面的纹路比了个大拇指,
“二娘太能干了,你这毛衣好看,我愿意花二两银子来买。”
二娘乐得捂住了嘴,笑意从眼睛里跑出来,毫无疑问二两银子是对她最大的赞赏,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感激的道,
“都是大嫂教得我。”
陆小禾只道,
“是二娘聪慧,我只教了你怎么打络子,你却琢磨出了如何将这法子用到毛衣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我这师父比下去了。”
宋云棠见她们谦让,互相把功劳推到对方身上,并不插嘴而是进入了里屋,准备试穿一下。
他脱下厚重的棉袄——王秀琴和田桑枝逼着他必须加上的,实则还没到穿棉袄的时候,穿上了这件毛衣,果然合身,一点毛躁的粗糙感都没有,十分舒服。
再穿上一件读书人爱穿的青色袍子,打量了下,一点都不臃肿。
走出去,两人都说好。
宋云棠便提议道,
“这毛衣好,该赶在下雪之前,让咱们家每人都有一件。”
全家的鸭绒袜子倒是有了,也很保暖,但能有毛衣的话自然更好。
二娘信心满满,正欲答应下来,陆小禾却插了一句嘴道,
“这袜子也就罢了,毛衣太大织起来更麻烦,还要在下雪之前,二娘哪忙得过来?太累,倒不如想法子教给那些小娘子,让她们帮忙编织,想来很快就能够织好,除了夫君你想要给夫子送的,没准还能卖给那些商人。一双袜子喊价一百文,一件毛衣加毛裤喊价五两银都有人愿意的。”
宋云棠恍然,“是这个道理,倒是我不体贴二娘了。”
“大哥你最好了,我不累的。”二娘立刻道,但卖给商人?
说实话,她有点心动,又有点迟疑,
“这方子就这么教给她们吗?”
大嫂从前可是侯府千金,最有见识了,她说能卖五两就肯定能卖出去,一件毛衣她做熟了一天都能织好,两天最多三天织出全套就是五两……嘶!
哪怕要扣除一些成本,这也太能赚钱了吧。
所以二娘觉得这方子可以像他们家的卤味一样,成为一门生计,一代代传下去,就这么跟凉茶一样公布出去,岂不可惜?
宋云棠摇摇头道,
“二娘,你尽可放心,即便是别人家学去了织毛衣的技术,也不太可能自己操持这活计,你想想一件毛衣要用多少鸭绒?也只有似咱家这种大量养鸭的才集得齐。”
二娘恍然。
就听到宋云棠接着道,
“对于咱家来说,鸭绒是鸭子的附属产品,所以可以控制住毛衣的成本,让这价格尽可能压低,即便是有人大批量收购鸭绒,织出来的毛衣价格,怕也不便宜,从前养鸭少,鸭绒卖不出去,只有那贫穷人家才会把鸭绒填进棉花里用以保暖,可当咱家的毛衣传出去,大家都知道鸭绒是好东西,还能便宜?所以他们根本无从与我们竞争。”
二娘这才开心的笑起来。
随后,她果然挑了几个手巧的,和她一起织毛衣。
当然了,袜子也是有继续织的。
不过无论是打算送人还是充作商品卖出去,这鸭绒都少不了。
几乎是鸭子刚长成,田桑枝就立刻挑出母鸭和种鸭,剩下的全部杀掉,这种重复的活计,让宋家上下都练出了一副冷硬心肠。
杀鸭子面不改色。
此外,还招了许多小工,帮忙拔毛清洗,这些鸭子原本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县城的卤肉店,直到天色渐冷,出门的人越发少了,这股抢夺的热潮才慢慢停了下来。
有那豪奢的,买上一百多只的鸭脚和鸭舌,请上三五好友,一边就着卤味吃酒,一边谈天说地,快活似神仙。
或有那把卤味当成零食的小娘子,各样都买一些,跟自家姐妹一起分享,那叫一个开心。
今天你买明天我买,整个上阳县的市场几乎饱和,不可能再增加了,每日的用量几乎固定在了一个数上,多了就有剩的。
可宋家出栏的鸭子却只多不少,毕竟前面是暖箱孵的,后面是暖房孵的,鸭子大批量出栏那数目简直能杀到手软。
宋云棠想了想,联合三婶把酱鸭与腊鸭做了出来。
上林村做腊味这种事并不罕见。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着这手艺,除了过年会吃一些,他们还把腊肉存起来待客,藕夹不能放一年,可是熏制好风干保存的腊肉是真的能够放上一年。
但并不是谁都能够把腊肉做得特别好吃,吃了还想吃,许多人完全是看重了腊肉耐放以及过年了总要有点腊味。
王秀琴每年带着几个媳妇做腊肉,手艺倒是不错,可要说有多么突出也不尽然,完全不能跟宋云棠手上掌握的方子相比。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按照这方子,还是根据上阳县人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
熏制好的腊肉别提多香了。
酱鸭没有腊鸭保存的时间长,当然过个年是足够的,与腊鸭是不同的风味,但都一样好吃。
刚在卤肉店上市就被抢疯了。
然而这一回抢得最多的却并非已经被卤味征服的大户人家,而是行脚商人。
以往这些商人经过上阳县也就是顺路,连他们带来的货都只会卖掉少量,因为上阳县相对来说并不算太富裕,他们赚不到足够的利润自然就很敷衍。
几乎是第二天就走。
然而这一次,他们住在县里的酒楼、走在街上、逛个铺子,却常常听人说起卤味。
他们看到许多人一边听着酒楼里的说书,一边嘴里吃着所谓的卤味,明明都辣得不行了,连连吸气拼命喝水,可就是舍不得放下。
这就让他们不免惊讶:“这卤味是何方神圣?竟然如此有魅力?”
没多久吃到了店家给上的卤花生,简直惊为天人,比往常吃的炸花生、煮花生好多了,结果就被告知着卤花生比起真正的卤肉远不如也。
可这么好吃的卤花生根本店家做的,是特地去那卤肉店买的,专门放在店里,好多客人都喜欢这一口,一天没有,还有许多人馋得慌,指使着店小二去那宋家卤味买。
他们听了许多传言,对宋家卤肉越发期待。
就没有离开,而是按照当地人的指点,去宋家卤肉的铺子。
一开始见这店都不是开在正大街还有些小觑,可等到远远的闻到那股香味时,他们立刻不这么想了。
再等吃到卤味,更是惊为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其他人如此推崇,跟他们推荐。
许多商人被这一口卤味迷得都不急着走了,有的是真爱吃,有的却是寻到了商机,想买这方子。
当然无一例外没有成功。
也是因此,他们在上阳县多留了几天,静下心来一瞧,发现往年再熟悉不过的小县城竟然多出了不少新东西。
比如店小二揣在腰间的黑板,那奇特又简便的番文与竖式计算。
不少商人一见就爱上了,迅速打听要买,要学。自然他们并没有跑老远去上林村的宋家,番文与竖式计算早就传开了,不说县城随便一个人都会,至少掌柜伙计这些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至于黑板,县城里也有不少木匠,早把黑板的制法学去了。
这黑板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他们只消看一眼摸两下,差不多就弄懂了要如何制作,如今他们所做出来的成品已经超过了宋家做出来的黑板和粉笔。
很容易擦掉,但是又不会太光滑。
而是一种类似磨砂般的质感,拿粉笔写在上面一点都不费力。
又比如掌柜端上来防止上火的凉茶,而非以往喝过的茶水。
这地方能有什么好茶叶?
有些讲究的宁愿去喝一杯清水。
结果今年换成了凉茶?
这是什么茶?
原本他们还挺不以为然,这么冷的天喝什么凉茶?
可一天三顿吃卤味,吃得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嘴角长疮,隐隐作疼连嘴巴都张不开,他们就懂了,自己确实是需要凉茶的。
这可是好东西。
不仅他们需要,拿去卖也是一件新鲜玩意。
上阳县有不少铺子都卖这种凉茶包,他们随便找一家都能买到许多。
若是懒得走,让店小二去前街后巷跑一趟,怎么都能买到,都是女人们趁着夏秋之际晒干制好的,做好通风干燥也不怕存久了坏掉。
此外就是宋云棠出的三字经注解了。
本来都有些滞销了,周掌柜多机灵,多会寻找时机,直接找了几个托,去那些行脚商人住的地方,大势吹嘘捧高,直接就把前几天雕版印出来的两千本给卖了出去。
小商人也就是进个几十本的货,那些大商人根本都是一百、两百的往自己家的马车上搬。
有一个大商人甚至大手笔要了一千本。
等这一波商人走个干净,十二月都过了半,两宋家出栏的鸭子除了特地留下的母鸭、种鸭都杀了个干净,就连他们做的鸭蛋也没剩几个了。
别人是趁机买年货,他们是直接置办年货转头卖。
周掌柜赚了个盆满钵满,宋家又何尝不是?
酱鸭、腊鸭、咸鸭蛋、鸭绒袜子大部分都是那些商人带走的。
这些行走在外的人对于商品的敏锐度非常之高,若非是宋家织出来的毛衣实在不多,他们更想大手笔收购的其实是毛衣。
他们已经预料到把这带去上京,带去富庶的江南,再找人好好造势,将能卖出怎样的高价。
宋家卤肉关店之前,宋云棠带着三套毛衣毛裤跑了一趟县城。
两套给了陈夫子和师娘。
陈夫子摸着柔软的毛衣,非常喜欢今年的年礼,师娘更是回了不少好东西,最好的是一刀有五斤的牛肉。
牛肉太过罕见,一般是牛老死了或者耕牛出事才能买到,陈夫子在上阳县待了多年,人脉杠杠的,才能提前得到消息买到牛肉。
宋云棠倒是喜欢牛肉,只可惜等他知晓此事,早被卖了个干净。
能有意外之喜,他也高兴,就半点没推辞。
这毛衣他们家也不多,不算太贵可在上阳县绝对是头一份的新鲜,既然要拿出来送人,宋云棠就特地讲究了些,把毛线拿去染坊染了鲜亮的颜色才织好的。
那批卖出去的那批袜子也是。
此时他送给陈夫子的是沉稳的墨青色,这颜色染得不好会显得老气,但染得好就会很好看,看着就是给那种上了年纪的儒道大家穿。
至于给师娘的,则是深紫色,紫色太浅会显得清亮,适合年轻的小娘子穿,但这种颜色沉下来就会特别适合养尊处优上了年纪的贵夫人,尤为雍容大度。
给县太爷宋云棠选的是深灰色,低调不惹眼,有种古朴而深藏不露的大佬气息,这也是他几次见到县太爷的时候对方身上穿的衣服颜色。
或许深灰色没有墨青色好看,可他哪怕拿了几次自己的文章前去请教,也没摸清对方的脾性。
对这样的人选他常穿的颜色不容易出错。
至少这是对方表现出来的我喜欢的颜色。
即便他隐藏了自己的喜好,私底下其实不喜欢也不会生气。
不过宋云棠安排的重头戏并非衣服,而是一本计划书。
想来县令大人也等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