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客栈大堂内,之前插话的那名食客走了,谢涛拉着弟弟上楼休息。

“不去学堂读书。”谢涛有更好更省钱的方法,“抄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谢涛深以为然。

这番话好耳熟,谢锦之尝了一块糕点问:“出自何处?”

谢涛答道:“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有三国啊?这个世界到底从哪个结点脱节的?谢锦之啃着绿豆糕磨牙。

“你的字店家能瞧上?”不是谢锦之打击谢涛,抄书也非易事几文钱不好挣。

“还有啊,店家让你抄的书未必是你需要的。”花费人力物力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别了,不缺那几文。谢锦之脑子里考虑的不是抄书而是租书看。

谢涛沉默了,他尽无言以对。

“睡吧,早起到私塾看看情况,光听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不靠谱。”谢锦之躺下闭上眼睛。

谢涛迟疑半晌道:“世家大儒见多识广,认出你我身份无异于自投罗网。”

“原来你担心这个呀。”谢锦之乐不可支,“放心吧,单论京城中见过你我之人除府里的下人外屈指可数。明面上又无具体清晰可辨的相貌特征的画作流传,只凭他人空口描述以此来寻人,相当于大海捞针。”

古代信息不发达,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身上的衣服十分朴素,言行举止有别于世家公子。

之前搭话的食客不也没看出来,才会推荐书童的差事,好从中赚一笔中间人的费用。对此谢锦之相当有信心。

书童未必有掌柜说得那般惨,不干活白听不交学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能砸头上才怪。谢锦之想听听大儒讲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远见,单一的老师不可取。

不一定非得当世家子的书童,谢锦之按下心思不提,沉沉睡去。

天一亮客栈大门打开,鸟叫声唤醒住客,小二搭着布巾前店后院的忙活起来。

早饭随意吃吃,走在街上谢锦之左看右看,只恨少长了一双眼睛,扯了扯谢涛的手,“去茶楼听说书。”

“不去私塾了?”出门前说好的,变卦比翻书还快,谢涛拉着弟弟往茶楼方向去。

那边人多好打听事,真当他去听说书人编故事。谢锦之不解释,进了茶楼找临窗的位置。

小二走过来报茶名,谢涛的心跟着一壶茶的价格忽上忽下,好贵!

“蜜水。”谢锦之付了账,又要了一碟干果。

磕着瓜子听说书人连拉带唱讲鬼故事,谢锦之侧过头望向楼下的街面。

脑子里书童、寒门、推举、保官几个词交替搭建,组成一个简单的关系网。

世家公子身边能没有书童?家生子、外面买来年纪正好的孩子,只要忠心都能做世家公子身边的书童。

世家大族也有穷亲戚,这类沾亲带故的小辈中,多少也能挑出合适的人选。

自古寒门出贵子,广撒网多敛鱼,则忧而从之,世家在下一盘大棋,今上还有希望夺回本就岌岌可危的皇权吗?

空有兵权废除贱籍更改刑律,民心不为所动,谢锦之替今上掬一把同情泪。

“小心!”谢涛匆忙起身去接,终究晚了一步。

谢锦之回魂不知发生了何事,看了眼谢涛,顺着其人视线探头到窗外,目光落在手心里,一小把瓜子剩下几颗,其余都洒窗外去了。更令人尴尬的还在后面。

谢锦之谢涛对视一眼,下楼给刚进门的老者赔不是,只因瓜子掉到老者头上了。

“瓜子不好好拿着,在想什么分了神?”老者并无责怪之意,好奇临窗而坐的小娃娃不听说书却走了神。

“读书,寒门难。”谢锦之低头装可怜,老爷子看上去好有学问的样子,要不试试?反正套话又不花银子。

“你知道什么是寒门?”居然说出引人发笑的话来,老者忍不住嘴角上扬。

“我和兄长是啊,论出生的。”谢锦之揪了身边傻愣着的谢涛,表现的时候到了。

老者细细打量两个孩子,摇了摇头道:“不像。”

“哪里不像?”谢锦之大胆询问小心求证,改不改另说。

“你这双眼睛,太机灵了。”老者往楼上去,身边跟着两个年轻人,扭过头来笑话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有什么不对!”谢锦之瞪回去,笑话人的人不如人。

哒哒哒踩着楼梯上去,谢锦之摸了摸眼睛,他多真诚啊,求个学这么难。

谢涛坐下来对上弟弟生气的脸笑出声,“贫家子哪里有余钱上茶楼这种地方。”即出现便露了马脚,压根不是眼睛的事。

“家道中落小有余银也是寒门。”谢锦之印象中看过关于寒门的解释。

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称之为庶族,并非指贫民。

而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士族衰落,寒门泛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老者哪点值得你在意?”谢涛说出心里的判断,“挺普通的一个老人没什么特别。”

“或许吧,总有看走眼的时候。”吃的喝的进肚,谢锦之拍拍手上的残渣,一起下楼打听最近的私塾在哪里。

雇了辆马车到了地方,门房不让随意进,态度十分直白给钱才肯放行。

谢锦之记起一句话,宰相门前七品官,仅是一个小小的私塾便如此,由小见大这大门不进也罢。

“走吧。”银子当花在刀刃上,谢涛领着弟弟转身离开,一辆马车错身而过。

谢锦之扭头看去,马车车窗帘子掀开,里面的人与外面的人视线相接。

谢涛手一紧,“怎么了?”顺着弟弟的视线望去,马车停在私塾门前,看门人对下车的老者毕恭毕敬,与之前做派大相径庭。

老者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兄弟俩,门房的下人回说了一句。

“不知来此做何,一句话未言便转身离开。”门房巧妙的隐去了一人三十文的入门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