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 2 章

中午太阳高高升起,阳光越发炽热。

姜瑶一天一夜没吃饭,这会肚子饿得难受,她蹲在铁道边,抱紧了书包从里面掏出一罐杏干苹果干,嚼得狼吞虎咽,没有半点女孩子家家的优雅。

她自小家境优渥,可惜八岁那年父母早逝,不得不寄人篱下,慢慢学会了看姑姑一大家子的脸色,自有一套生存法则。

知道怎么想办法让自己吃饱,怎么最大化自己的优势,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事实上姜瑶做的很不错,她完完全全靠自己,成绩优异考上大学。

她是学外语的,在这一行着实没什么天赋,能混到翻译水平还算不错的程度,全靠了那些年没日没夜的勤能补拙。

好不容易混出头,姜瑶大二就踏进了自家名下的集团公司,做足了准备和人模狗样的股东斗天斗地。

谁能想到她会来了1966年呢?

全身上下只有一个背着的大书包,身上穿着发旧磨毛的灰色运动服,脚下一双皱巴巴的牛皮短靴。

姜瑶平时对穿着没什么讲究,衣服穿旧了也懒得买新的,否则一身颜色鲜亮的潮牌衣服在66年便能惹来不少注意。

哦,差点忘了,她还有一个空间。

空间是姜瑶八岁那年车祸后出现的,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来到66年,姜瑶一度很想死。她是黑户啊!

她在这个年代举目无亲,这年月,她爸妈还没出生呢,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他们那一辈这会都在国外艰辛求学,指望隔了大半个地球的爷爷奶奶还不如指望自己!

幸好她脑子机灵,冒险行事,这才有了姜小花的身份,拿到那些乱七八糟的证明和介绍信时,姜瑶专门仔细看了看。

姜小花父母双亡,和她一样,都是自幼寄人篱下靠着亲戚过活。她成分还挺好,祖上八辈都是贫农,穷的叮当响,和富农、地主、资产阶级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甚至巧得很,姜小花和姜瑶都是一个姓。兴许冥冥之中自有缘分。

姜瑶唉声叹气,她已经想好了,死是不可能死的,她还没活够呢。

目前的状况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她冒充了姜小花的身份,现在就是一个下乡知青,响应号召支援农村建设,知青的身份就很好用。

只要今后说话做事谨慎点,一颗红心向太阳,应该没人闲得没事整她。

不一会儿,耳边传来一阵尖锐的鸣笛声——又一列火车到了。

“北京!这是北京开过来的火车!”有人激动。

“去哪里的?”

“去西北,终点站在江北市。”

江北市?那不就是她千挑万选挑出来的那地方?

姜瑶一个激灵,顾不上多想,连忙把剩下的苹果干塞回书包,拉紧拉链,站起身挤进了拥挤的人群当中。

“让一让,让一让啊,都别挤!”

“大哥,劳烦让个道。”

“兄弟,让个道!”

“同志……”

“同志……”

姜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知喊了多少声大哥兄弟和同志,才堪堪挤进了前头。

绿皮火车颤颤悠悠停下来,扛着包裹的年轻男女一个接一个,争先涌后挤了进去。

姜瑶快被挤惨了,牢牢抱紧怀里的大书包,累得擦了一把汗,她左右张望,听到前面一节车厢上传来激昂歌声。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有带队的大声念叨:“那是下乡的北京知青吧?精神真不错!”

姜瑶大喜,赶忙跑过去,对着大开的车窗仰头问:“同志,你们是北京来的知青吗?”

“是!到农村广阔天地发光发热!”口号喊得震天响。

姜瑶那个汗啊,幸好对方心大,没有追问她从哪儿来,大概是误以为她要上这列火车,热情地从车窗伸出手,把她的书包接了过去。

“同志,你就从窗口爬上来,别去门口挤了,不然上不来。”

也是,火山站人山人海的,鸣笛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知青领队的小红旗。

谁也分不清哪个知青队伍是去哪的。

姜瑶抿唇笑笑,谢过他帮忙,然后看着绿色车窗,咬咬牙,踮脚往里爬,“大哥,拉紧我啊!”

“好嘞!”一溜的年轻小伙纷纷帮忙,你拉我拽的,总算让姜瑶顺利爬上了火车。

一上去,就有热情的男知青站起来让座,黑白分明的眼珠眨也不眨地望着姜瑶,隐约有些脸红,“同志,你坐,坐这儿来,你也是下乡插队的?”

“是,我到江北市插队。”姜瑶佯装拘谨,说谎却是脸不红心不跳。

她自小长得漂亮,皮肤白的发光,即便是夏天晒太阳也晒不黑。都说一白遮百丑,更何况姜瑶的五官本就不差。

她的模样不像后来常见的网红审美,反倒有些少见,属于清纯的那一类长相,眼眶骨浅,是一双微微肿泡的小鹿眼。

姜瑶见惯了四周暗暗打量的眼神,一边谢过让座的男知青,一边却看向了对面女知青的那排车座。

一个人出门在外,和身边的女同胞们搞好关系总不会出错的。

姜瑶无害地笑了笑,和她们打招呼:“你们好,我叫姜——我叫姜小花!”

差点说漏嘴。姜瑶用力掐了一把手心,暗暗提醒自己说话要谨慎点,现在可不比从前,处境艰难要时刻保持警惕。

她有心和这帮北京知青处好关系,忍着肉痛,从书包里拿出一罐透明玻璃罐包装的杏干果脯,上面见不得光的标签已经提前被她撕干净了。

姜瑶大大方方地分出去,“你们尝尝,我从百货商店买的果干,还挺好吃的。”

接了她递过来的果脯,女生们纷纷喜笑颜开,有一个主动和她搭话:“我刚听你说,你也是去江北市啊?”

“是。”姜瑶点头。

“赶巧了,我们都是一块去江北市插队的,姜小花同志,欢迎加入我们组织!”她伸出一只手。

姜瑶愣了下,慢半拍的连忙和她握手。对方脸上有浅浅的笑涡,浓眉大眼,模样不怎么出众,但胜在脸颊圆得可爱。

姜瑶听见她自我介绍:“我叫田静。她叫姚卫红,刚给你让座的那个是贺建军,是我们知青队临时队长。”

“哦,你好,你好。”姜瑶笑着一个接一个打招呼。

火车开动时,姜瑶已经和这帮北京知青互相通完姓名了0v0。

他们年纪都不大,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才十六岁,总共二十三个知青,全部来自北京化肥厂家属院。

姜瑶算是知道了,敢情下乡都是一窝一窝成群结队下去的。大家互相认识,到了乡下,以后也能互相拉拔照顾。

聊了没多久,火车上的售票员开始挨个查票。

人还没靠近姜瑶这边的车厢呢,姜瑶笑容微微僵硬,渐渐有些心虚了。

老实说,她有空间,暂时不缺吃不缺穿,唯独缺这个年代的人民币啊!

她穷得叮当响,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因为初来乍到以及黑户的问题,一直没敢出去上街想办法换钱。

开玩笑,躲都来不及,这年头私下买卖就是投机倒把,姜瑶还担心自己没来得及换到钱,就因为不慎暴露黑户问题,被公安同志抓进去严刑拷问。

66年的风声本就紧张,她又是黑户,什么都说不清,当然不能为了区区几个钱冲动冒险了。

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售票员,姜瑶拧起眉,有点发愁怎么合理地开口和这帮刚认识的北京知青借两块钱买票——

没等她想到怎么开口,和姜瑶最先说话的那女孩田静,喝多了水,站起身,拉着姜瑶去了趟厕所。

于是姜瑶顺理成章离开座位,挤进过道,然后眼睁睁看着两个售票员从自己身边挤过去,继续挨个呵斥过去查票检票。

……姜瑶沉默了一秒钟,在自己空荡荡的口袋和万分羞愧的良心之间剧烈挣扎,最后果断低头,跟着田静那丫头去公厕了。

姜瑶指天发誓,她真不是故意逃票!

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大学生,她当然知道逃票可耻,可是看在她倒霉地凭空穿越到1966年的份上,特殊情况特殊对待or2

将来她有钱了,一定主动找火车站补上这两块钱,至于现在,她还是缩着脖子悄悄装哑巴吧。

姜瑶心虚离开。

火车上的公厕不能指望有多干净,尤其是现在盛夏天热,呼吸之间总有一股怪味徘徊不散。姜瑶捏住鼻子,努力屏住呼吸。

公厕的门闩坏了,田静进去上厕所,姜瑶在门外负责帮她守着,免得让别人突然闯进去。

出来后,田静顶着一张圆圆脸四处张望,忍不住问姜瑶:“你们街道只有你一个插队吗?怎么没见其他人找你?”

姜瑶笑笑:“他们都去别的地方插队了,我不想去那儿,我想去江北市。”

“啊?这还能自己决定去哪儿?”

“应该行吧。”姜瑶嘘了一声,示意她保守秘密。

说来奇怪,两人认识没多久,性情却相当合得来。田静忐忑,“这不是小事啊,你想去江北市,到了那,还得看知青办肯不肯要你呢。”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姜瑶佯装轻松的样子,信口胡诌,“江北市有我老姑在,我就是想投奔她,好歹互相有个照应。”

她有介绍信也有下乡证明,该有的证件一个都不少,到了江北市,她抹着眼泪装装可怜,实在不行当场装晕。

不信那儿的知青办不接收她。

至于会不会被发现冒名顶替的问题……

姜瑶下意识不愿考虑那么远,自打穿到1966年,她的脑子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一边慌张警惕一边盘算出路。

能安安稳稳走到这一步已经不错了!

一路上,绿皮火车咣当咣当行驶。

火车上的日子着实不好过,厕所又脏又臭,姜瑶忍了又忍,连续两天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

当然,中间偶有插曲。

比如有一次田静纳闷问她:“你下乡怎么就带了一个书包?脸盆被褥这些不带吗?”

姜瑶也想带,奈何条件有限,她空间里有吃的有穿的,甚至幸运地翻出来一板没拆封的牙刷和全新毛巾,但唯独没有脸盆被褥这些玩意儿啊!

“我行李都让邮局寄送呢,”姜瑶硬着头皮解释,“行李太重,我算着时间提前给寄到了江北市,到时候只要一下火车,去邮局就能拿到铺盖了。”

听她这么说,田静恍然大悟,低头看了看椅子底下自己的铺盖,懊恼地直拍大腿,“早知道我也寄了,直接寄到邮局也好啊,我铺盖都是贺建军帮我搬的,我和姚卫红压根搬不动!”

姜瑶勉强笑笑,过了眼前这一关还不能够,她现在发愁的,是到了江北市,怎么给自己折腾一套“所谓的行李”?

她身无分文,没钱没票没门路,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