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孟春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此时已时近立夏,天气便渐渐热了起来,树叶也褪去了初萌时的浅嫩,变得苍翠起来。近几日的各处的浪子仕女便多往郊外优游,谓之“送春”,便是要赶着这最后的凉快尽兴游玩一番。

卫家在郊外自有别院,也不必去同别人争住,早几日前妻子秦氏便带着吵闹的几个孩子往别院去了,上头两个哥哥卫微和卫征身上又担着要务,除了静修的卫缵,偌大的家里便只剩下卫衡一人。卫衡只当个校书郎,在内史省里当值,也不过每天点个卯,便回到家中埋头钻研书画。

院中没有旁人,卫衡也乐得清闲,也便不去搞那些个繁文缛节,便叫底下伺候的小子每日把饭菜端到房中去,自己独个吃了,也不要人伺候。

他正在书房里写完了字,出来时见到张甲拿着食盒进来了,便顿了一顿,点一点头算是知道了,又自己去打水洗手。张甲见状便忙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又跑过去接手,不想却被卫衡推开了。

卫衡洗净了手,便在桌边坐下,打开一看不过是几个胡饼,并着竹笋腐竹之类的素菜,到有一碗羊肉,煮作了汤,加了一点胡椒。

他不由点一点头,很是满意的样子,一面又招呼着张甲:“坐着一道吃吧,你不是刚得了女孩?怎么不多歇一歇,这会又过来了。”

张甲摆一摆手:“别说了,家里的婆姨可烦我,见天地轰我出来,我要再凑上去,那不是自讨没趣,索性同郎君凑在一块,也省的惹人心烦。”他和卫衡从小一块长大,又是卫衡的乳兄,天生亲近,说话时便多了份随意。

他动手把碗筷一一摆开了,说道:“这是打草原运来的羊,新鲜着呢,前两日锁了城门进不来,好容易弄进来了,今早也快抢疯了,我倒落你的情面,今天也吃顿好。”

他替卫衡盛了一碗汤,一面道:“快尝尝。这还热乎着呢。”

梁人虽喜羊肉,往日却也多以豕肉为主,虽不喜其酸臊之味,却又不得不为其价低易得而折腰。羊肉固然味美,却多养于边地,魏人虽然也会喂养,但在通市令下达之前,少有人敢去贩卖,便也只有富户偶尔才能品尝。卫家虽然不是豪富之家,却也小有薄财,因此偶尔也能一用。

如今梁魏和议既定,虽说并未正式明文下发通市之事,商户们却也大胆起来,往梁地送的羊一多,羊肉的价钱便越发低廉起来,普通百姓也能吃上了。

卫衡不耐烦听他絮絮叨叨,拈了一块肉往张甲碗中重重一放:“吃饭,堵不住你的嘴。”

张甲讪讪一笑,就着菜把饼子吃了,这时卫衡也落下了筷子,他便把残羹剩菜都收拾了,往食盒里一放,提着便要走。卫衡却不去管他,自顾自地在院子里活动着久坐而僵直的身体。

张甲“嘿”了一声,摇摇头,便往外面走。刚走到门口,院门便被推开了,一道身影自顾自地冲了进来。张甲皱着眉头把人拦下,却是个满面青涩的小子,跑得气喘吁吁满面通红,他不由道:“怎么不在前头伺候着,毛毛躁躁的,成什么样子!”

那小子被他勒着,好容易喘上气,却不理张甲,而是先向卫衡道:“五郎,请快更衣吧,天使已等在了前头,说是圣人相召呢。”

张甲不由满面喜色,一边又追问道:“可还说了些什么,但真是天子相召吗?”

那小子先摇了摇头,继而又说道:“圣人之令,谁敢伪造。天使就在外头等着,千真万确,一点错都没有。”

卫衡却神情凝重,几日前十二卫军便控制了京城,整整三日都在戒严,便连诸王公主也在其中,当夜进宫的几个亲信宰辅大臣更是接连三日不再出现,底下人便心思浮动。

就连延昌帝亲子陈王也不知受了谁的挑拨,做起乱来,被暴怒的天子亲自斩杀在大殿上。陈王的死并未在京中引起任何波澜,当日亲眼见证的众人并不敢用此事触动皇帝的逆鳞,只是暗地里惊惧于延昌帝的酷冷无情,百姓也只知道以崔彰为首的众人坐谋逆抄家,九族腰斩弃市,暗暗嗟叹一会,便抛到脑后,不再理会。

邹贤妃只有陈王一个儿子,陈王既死,邹氏也便不能再活着,延昌帝到底对她还有几分情谊,陈王固然不肖,却也送了命。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仅仅褫夺了邹氏的封号,出宫别居,随后又降旨废陈王为庶人,妃妾子嗣都送往邹氏处同住,也保全了这些年幼孩子的命。

天子到底年纪大了,脾气阴晴不定,卫衡也无法猜透皇帝的心思,他不敢有所耽搁,忙换上官服出去了,一边在心里暗暗揣摩着延昌帝的意思。

他的身上,到底还担着一个懿文太子旧部的名号。

一路行到宫中,猷徽殿外萧鹤奴已经等候良久,见卫衡到了,便先将他引到偏殿稍候,一面向皇帝轻声通报道:“校书郎卫衡卫和钧到了。”

延昌帝此时正站在桌前写着什么,听了这话,也只微微点了点头,算作知道了的意思,萧鹤奴便出去请了卫衡进来,又阖了殿门守在外面,并不再进去。

卫衡伏地叩首道:“臣下卫衡拜见陛下。”

延昌帝没有出声,仍旧抄写着手中的道家经卷,只是笔下得越来越急,字迹也变得越来越张扬潦草,到了后来,天子似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狠狠地把蘸满墨汁的毛笔狠狠地掷到了地上,双手撑着桌子,不住地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他才渐渐平静下来。

卫衡仍旧跪伏在地上,没有出声,延昌帝慢慢地从堂上踱了下来,走到他的身边,停住了。

“起来罢。”天子语带疲倦地说道。

卫衡站了起来,恭敬地垂首立着,不敢去窥探皇帝的神色,延昌帝又回到堂上坐下,良久,才说道:“边地通市缺个人主持,我属意你去,你心下想什么,一并说了吧。”

卫衡有些惊疑不定,通市之事,事关重大,所说艰难了些,可一旦办好了,便是百十年用不尽的功绩,他顿了顿,说道:“此事事关国体,衡不过一小小校书郎,怎敢担此重任,何况北地尚有赵老侯爷坐镇,倘若累及此事,便是小子不是了,臣下恳请圣人收回成令。”

延昌帝恹恹地歪坐在御座上,居高临下地觑看着他,一双苍老但却仍然锐利的眼睛扫过卫衡,却在此时骤然发难。

“朕还没老呢!眼睛还能看清人,你做出这幅样子是给谁看!”他从手边抽出一本书,直直砸到了卫衡的额角。

卫衡却岿然不动,他猛地抬头,眼神炯炯,突然跪地再拜而道:“那便请圣人答允小子一件事。”

延昌帝再次站了起来,他又走到卫衡的身边,冷冷地注视卫衡片刻,一脚踹到了卫衡的肩上。

他怒道:“你威胁我,你敢威胁我?!”

卫衡的身体不由向后一倾,但很快撑住了,他并不畏惧,仍然望着延昌帝,再次说道:“请圣人答允臣下一事。”

延昌帝又盯了他一会,忽然笑了:“聪明小子,我没看错人!”

他朗笑出声,继而把一样东西扔到了卫衡怀里:“起来吧,地上凉,我还要用你,别折腾坏了身体。”卫衡忍住疼痛慢慢站了起来,等他凝神细看怀中事物时,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天子剑。

但三十年前,或许更早,它并不叫这个名字。“拂云”,也许很多人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但也有人会在朦胧中想起它,想起它曾经的主人。延昌帝从庄靖太子手里将这把剑接过,也就秉承了他的意志,殊料后来物是人非,剑便收入鞘中,添了纹饰,至此蒙尘二十余载。

但它毕竟是一把剑,一把足够锋利的剑。

延昌帝恍若不觉,他没有望向卫衡:“知道要做什么吗?”

卫衡答道:“办通市,开榷场。”

延昌帝又问道:“除此之外呢?”

卫衡语气坚决:“杀私商,清吏治。”

天子点了点头,他转过了身:“好!”

他望向卫衡:“出去吧,你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去吧,去厩里挑一匹好马,这便启程吧。有马在,没人敢阻挡你的前进,有剑在,便诛尽所有胆敢生事的人。”

他的神情带着从未有过的温和,延昌帝慢慢地说道:“去吧,去吧。”

卫衡退了出去,延昌帝却依旧坐在堂上,他望着空荡的大殿,慢慢地站起身,宫娥们簇拥着皇帝,他却推开了萧鹤奴想要搀住他的手,又命众人留在原地,独自一人走在宫道上。

延昌帝年纪大了,猜忌心愈重,却越发思念故人。

这几年间,每当午夜梦回之时,延昌帝总是会梦见故人,梦见死了的孝悫、孝敬皇后,早逝的懿文,梦见大哥哥,也梦见恨不得能生痰其肉的先皇。

在梦境里,他们还是那样的鲜活、年轻,那时他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尚未娶妻开府,大哥哥也还是众人称道的太子,他一心做庄靖太子的辅弼之臣,太子也喜欢他,如兄如父地教着他的功课,指点他的骑射。

事情的改变也许就在人们无法察觉的一刻间,先皇偏爱幼子,那孩子年仅五岁便透露出了废长立幼的意思。

可庄靖太子已经做了四十年太子了,皇帝又曾下诏令四品以上官员子弟入侍东宫,这样板上钉钉的事,多少人已舍了出息的儿孙绑到东宫的身上,倘若真叫先皇得偿所愿,待到新帝继位,便真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那时的延昌帝人微言轻,在许多事上无能为力,庄靖太子到底是败了,他自然无法和早有防备的先帝匹敌,那孩子也很快暴毙在宫中。

后来延昌帝登上了帝位,他也很快明白那不过是先帝一计阳谋,逼着大哥哥不得不选的阳谋,过去的亲人陆续离开,后来人仅仅敬畏于他的身份,但是他始终未曾悔过。

权利啊,这样的权利,有谁会后悔呢?

不得不说,他是怀着一点私心的,既哀痛于懿文的早逝,却也欢喜于父子之间不必兵戎相见。延昌帝到底是老了,底下儿子们夺位的心愈重,不管哪一个,只要得了那个位置,必然会对东宫旧人大肆屠杀。

延昌帝轻轻地叹了口气,卫衡能活下来,就到底还是会有人记着懿文的,他没有再想下去,只是慢慢地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