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燕王定鼎 一、祸在萧墙
燕王起事那天,狂风暴雨。
这是公元1399年七月的事情。一年前,七十一岁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时年二十三岁的皇太孙朱允炆(读如文)遵照遗嘱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正史说,这位年轻人有着一颗仁慈而柔软的心,善待人民并且热爱学习。因此他或许没能想到,自己竟会被亲叔叔逼得走投无路。
太祖高皇帝却已经种下祸根。
按照中国传统社会的观念,朱元璋应该算得上是个幸福的人,哪怕他不是大明王朝的高皇帝。因为他居然有二十六个儿子,而且大多茁壮成长。更让人羡慕的是,前面五个还都是或被说成是嫡出,即原配马皇后所生。帝国的江山社稷和万世基业是否后继有人,在他那里原本不是问题。
何况,嫡长子朱标早已立为皇太子。
于是,洪武三年四月,他一口气封了九个王:
次子朱樉(读如赏),马皇后子,封秦王,都西安。
三子朱(读如刚),马皇后子,封晋王,都太原。
四子朱棣(读如第),马皇后子,封燕王,都北平。
五子朱橚(读如肃),马皇后子,封吴王,都钱塘。
六子朱桢(读如真),胡充妃子,封楚王,都武昌。
七子朱榑(读如福),达定妃子,封齐王,都青州。
八子朱梓(读如紫),达定妃子,封潭王,都长沙。
九子朱杞(读如启),生母不详,封赵王,次年薨。
十子朱檀(读如谈),郭宁妃子,封鲁王,都兖州。
当时,朱杞才一岁,朱檀才两个月。
洪武十一年,又封了五个。
最后,除太子朱标和幼子朱楠外,全部封王。
王国所在之处也多为战略要地,尤其是第一批所封的八个王,以及成都的蜀王朱椿,荆州的湘王朱柏。于是,朱家这些名字带有“木”字偏旁之皇子的政治军事势力,便森林般地覆盖全国,成为一种不可描述的力量。
没错,他们可能是藩篱,也可能是隐患。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洪武九年,山西省平遥县一个担任训导名叫叶居升的小官上书朝廷,批评朱元璋建国以来犯有三个错误:分封太侈,求治太急,用刑太繁。他还特别提醒陛下:汉高祖封建诸王而有七国之乱,晋武帝分封天下而有八王之乱。前车之鉴犹在,不可粗心大意。
明初诸王封地图
注:朱橚在洪武三年始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十四年就藩开封。
结果,这个小官死在了狱中。
不过,朱元璋一意孤行,倒也不完全是刚愎自用和固执己见。事实上,由于帝都远在东南,北边又不太平,必须有得力干将镇守地方。可惜功臣是他信不过的,信得过的只有儿子。安排朱樉都西安,朱都太原,朱棣都北平,朱橚都开封,其良苦用心已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说太子已立,又何惧之有!
但是谁能想到,那储君竟会先他而去呢?
皇太子朱标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去世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完全没有想到会遭受如此打击,便老泪纵横地在东角门召见群臣,询问计将安出。
八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说:有皇孙。
九月,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现在看来,这未必是朱元璋的唯一选择,更非他的最佳选择。作为踏着无数尸骨登上皇位的枭雄,他非常清楚幼小文弱的朱允炆多半压不住阵脚,立燕王朱棣更为合适。因此他问:国赖长君。第四子英武似朕,立为太子如何?
刘三吾又说:立了燕王,秦王和晋王怎么安排?
秦王和晋王同为嫡子又年长,摆不平啊!
朱元璋只好作罢。
被立为储君的那个十五岁少年也忧心忡忡。他问自己的辅臣黄子澄:叔叔们如狼似虎,到时候我可怎么办?
答:削藩,削弱藩王们的力量。
朱允炆听进去了。六年后即位,他又问黄子澄:当年在东角门说的话,先生忘记了吗?
答:不敢。
但是怎么做,有分歧。
兵部尚书齐泰主张直接拿朱棣开刀,因为威胁最大的是马皇后那四个儿子,而秦王和晋王在此时都已去世。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拿下朱棣,便可定局。
黄子澄却认为,燕王树大根深难以动摇,因此主张吃柿子挑软的捏,先将本来就有劣迹的诸王问罪,其中首选就是周王朱橚。朱橚和朱棣是同母兄弟,削周即削燕。
议决,便雷厉风行。
周王朱橚被秘密逮捕,废为庶人,软禁在南京。
岷王朱楩(读如便宜的便)被废为庶人。
齐王朱榑被废为庶人,软禁在南京。
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软禁在大同。
湘王朱柏拒捕,自焚而死。
如此霹雳手段,连建文帝都看得胆战心惊。因此当齐泰和黄子澄主张再接再厉抓捕燕王朱棣时,他犹豫了。这位新皇帝说:朕即位不久,便已经连废五王。如果还要动到燕王叔叔头上,你们让朕如何向天下人解释交代?
齐泰和黄子澄也只好作罢。
燕王却坐不住了。
没有证据表明这位藩王早有觊觎皇位之意,也无法肯定他就不曾想过。论文韬武略,此人原本远胜建文帝。更何况朱元璋的凤子龙孙,谁都有资格当那接班人。
有人便认为皇帝就该朱棣来做。
这个神秘兮兮的人物叫姚广孝,十四岁削发为僧,法号道衍,后来还俗。洪武三年太祖封建诸王,要求儿子们各选名僧作为国师,姚广孝或者说道衍却自己选了朱棣。他对这位新王爷说:殿下如能用臣,当送白帽一顶。
朱棣是王。王上加白,是皇。
半僧半俗的道衍法师姚广孝被燕王带到北平,成为王府里面摇鹅毛扇的人物。他甚至不放过任何煽风点火和积极劝进的机会。洪武末年某日,天气寒冷,燕王出上联说: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应声答道: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做主?朱棣听了,据说非常高兴。
可惜,这多半只是小说家言。
朱棣后来的决定,也非姚广孝能替他做。
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自从开始削藩,朝廷与燕王之间的相互猜忌和防范就从未停止,哪怕朱棣在家中装病也无济于事。建文元年六月,有人举报燕王府中有阴谋,又有人供出燕王准备起兵。兵部尚书齐泰立即发出兵符,命令北平都司官员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不肯从命,潜入燕王府如实相告,开诚布公地说:王爷如果没有那个意思,请束手就擒跟臣走。如果有,也请实话实说,不必相瞒。
朱棣无路可退,只能要姚广孝择日起事。
姚广孝却说,必须某月某日某时。
结果时辰一到,雨骤风狂。
燕王脸色大变。
那和尚却说:
圣殿下是个龙,正要风雨大,方助得势头起。
朱棣闻言大喜,下令出征。
明代历史也从此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