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余波微澜(二)
何沐阳笑道:“是不好办。皇上一心想让我进宫任职,要不是群臣反对,恐怕任命的圣旨早就下来了。”
天子权威,连生杀予夺都在他一念之间,更别说区区一个臣子的去留了。
常晞只能默然。
何沐阳就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温声道:“要是真去了总督府,虽说可以带家眷同去,可条件到底还是不如京都的······”
又想问她要不要留在京都了!
常晞想了想,突然道:“丕岭那边来了信,说河道已经竣工了。”
何沐阳微微一怔。
他也知道这事,却不明白常晞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只听见常晞道:“咱们在北津时,日子也比在京都艰苦些,可大爷领着村民养盐地、挖井、修河······做的都是利民的实事,我虽不及大爷,却也领着乡邻姑嫂们采种花木,做些简单的香料换钱,告诉她们南边惯用的绣样,帮她们打开绣品的销路。我永远也忘不了咱们走时,村长领着全村老少出村相送的情景······”
她顿了顿,才接着道:“忠肃公说得好,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哪里需要他,他便愿往哪里去······大爷想报国惠民,留任京都也未必就比出任外省更好。京都人才济济,也不缺咱们这一家,与其要我在这里做个安富尊荣的闲人,我倒宁愿再回去北津,起码还能替当地民众做一两件事,就是再小,也有价值。”
何沐阳握着妻子的手,久久不语。
这番话直说到了他心坎上,简直比他自己肺腑里掏出来的还要恳切,心意相通到如此程度,也不必再多说什么,他只能沉默。
过了良久良久,他才低声道:“所以,我正是要趁着这个时候设法斡旋,谋个外放的机会,一旦错过时机,往后新帝登基,正值用人之际,再想出京就更难了。”
常晞点了点头,低声道:“大爷有决断了就行,我也只是担心你的身子······”
何沐阳不禁大笑,促狭地捏了捏她的鼻子,说道:“我身子好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
在外面就是最沉稳内敛的,回家才说了几句正经话,就没了正形······
常晞不禁啐了他一口,自己却也忍不住笑了。
“还是想想怎么劝老太君和老爷太太吧。”她笑道:“可别耽误了孩子们的功课!你都不知道,这几天他们动不动就往我这儿凑,百般求着我替他们说情呢!”
这些臭小子们,一心只想着赶紧离家,满口里说的都是卫家如何如何的好呢!
何沐阳一笑道:“我知道了。”
当天下午,他就去了一趟川宁侯府。
第二天上午,吴老太君就领着儿媳来宣平伯府串门了。
也不知她们老姊妹两个关起门来说了些什么,常晞等人去服侍吃饭时,老太君就深深看了常晞一眼。
常晞也看不出这一眼到底是赞同还是责怪,于是只含笑恭谨以对,扶着老太君到了外屋,安著布菜,谈笑如常,就像没事儿人一般。
吴老太君看着就暗暗点头,私下里跟老太君说道:“难怪你从前那般看重她,就凭着这份沉静,在咱们这样的人家里也算难得的了!”
老太君笑叹道:“什么都好,只是主意太正了些······”
这些话要是对着旁人,老太君是万万不会说的,可吴老太君跟她是几十年的老交情,自然非比寻常。
吴老太君听了这话,却不以为然,道:“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又要有本事的,又要没主意的,天下的好处全让你一家占去了不成?依我说就挺好,咱们这些老东西还能硬挺几年?小辈们自己拿得定主意,你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不偷着乐去,还在这儿说嘴。”
老太哈哈大笑道:“老糊涂了便怎地?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嘛,我又不曾对她们怎样,不过搁在心里白想想,难道这也不行?”
说着,就长叹了一口气,道:“幼鸟离巢是早晚的事,我何尝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也正是你刚才说的那话,咱们还能活几年?我总想着多留孩子们在身边一阵,能多看他们一天、一眼,也是好的······”
这话倒也说得恳切······
吴老太君也无言可答,默然了片刻,抚掌笑道:“罢罢罢!快别说这些煞风景的了,我难得出来一趟,非得待足一整天不可,你快叫人把那副宫里赏的玉竹骨牌拿出来,今天人多,你那两个孙媳妇又都是好手,快叫来凑个角,咱们好好抹几圈牌再说!”
“你就是惦记我那副骨牌,别以为我看不出!”
老太君笑起来,果然就让人好生取了出来,又叫了萧合环和常晞两个来作陪,萧合环坐了一角,常晞又推了吴太太做一角,自己则坐在下首帮两位老人家看看牌。
到了申初时候,邹氏也过来了。
她不肯上桌,只在一旁跟常晞喝茶闲话,倒也十分自在。
打了半天一算账,吴老太君赢得最多,萧合环输得最多,老太君就大笑道:“你还说她是好手,却又赢了她这许多,意思你比她还高一筹,她要是好手,你可不成了圣手了?”
吴老太君一点不谦虚,笑道:“那还用说?不是我胡吹大气,你满京都打听打听,有几个能赢得过我的?”
众人又是一阵笑。
直热闹了一整天,晚间又是开了花厅摆宴吃酒,吴家打发轿子来催了四五回,都被吴老太君打发了回去,最后连侯爷都亲自过来了。
“瞧你急得这个样。”老太君正喝得起劲,却被扰了兴致,便嗔着他道:“纵晚了些,不过在我那住一宿罢了,怎么就巴巴的撵过来?还怕我亏待了你老娘不成?真是岂有此理。”
那川宁侯爷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闻言也只能赔笑作揖道:“不敢,不敢。”
邹氏强忍着笑意让小辈们都回避了,也免得臊着他。
吴老太君也是难得开怀一日,心里百般的不舍,吴侯爷好说歹说,吴太太也在旁赔笑相劝,说了大半晌的好话,这才终于把他们的老祖宗给接了回去。
紧接着就是中秋节了。
就在佳节前夕,何沐阳的调任也终于下来了。
“蓟辽总督下辖的辽海东宁兵备道?”邹氏喃喃着重复了一遍,觉得有些拗口,不禁问道:“这是个什么官?品级怎样?”
何栎辉跟她说不清楚,只是道:“用不着盯着品级看,老大的官是宫里下旨委任的,意义当然不同。再说了,不管军营还是卫所,那里头的人可不是看谁官大就服谁,还得看自己的本事能不能压伏众人,官派得太大了也不见得就好,老大要是能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往上升,以后熬个封疆大吏当当,我看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望着上房的窗棂,良久无语。
自己只有这三个儿子,最大的胆大包天,居然跟反贼掺和一起去,当时被老大给大义灭亲了,幸而他手下那些乱军都死了个干净,又把尸身暗暗送出城去料理,对外只说是失踪,这才能把伯府摘得干干净净,这也不消说了;老二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能勉强守住现有的家业,就该烧高香拜佛了!实在也没什么好指望的;三个儿子中,也只有老大一个,兴许还有点儿机会能封疆拜爵,光耀门楣······长房的人丁凋敝至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他忍不住抚杖长叹了一声。
邹氏却还在琢磨他刚才的话,越听越觉得不是味。
说了那许多,意思就是大儿子现在的品级其实并不怎么高了?
她不禁怅然道:“就留在京都多好!大姐儿怎么说也是皇子妃,不拘哪里,给她弟弟谋个好差事还不容易吗?何必非要北上,弄得以后想见一面都难······”
“你懂什么!”
何栎辉闭目半晌才道:“老大是靠一箭射杀了叛王,才得了这次受恩赏的机会。可那些读书人,几十年寒窗熬下来,运气好的,也不过补个芝麻小官,哪能有这样一步登天的机会?虽说救驾乃是天大的功劳,可那些文官肯定心里不乐意,这才找了许多由头,一会儿说老大原本是贬臣还没除罪,一会儿说他年纪太轻难当重任,一会儿又说是为了邀功邀名,才不顾圣上安危,冒此奇险······总之全是些嫉贤妒能的屁话!圣上就算想封大官,可也要顾忌满朝官员的意见,你以为那么容易,说封就封了?这时候退一步也好,省得我们何家被人推到炭火上架着烤,有什么意思?”
张口“我们何家”,闭口“我们何家”的,那儿子的前程就不重要了?
邹氏愀然不乐。
她就是不明白,但凡世袭的公侯世勋之家子弟,哪个又有功劳了?不照样是超一品的大员,也没见谁说他们什么不是,自己儿子救下了当朝皇上,立了这样大功,就是封个侯爵未必就当不起,怎么就该被人三推四阻的呢?
她坐在那里,怔怔的不言语了。.
何沐阳笑道:“是不好办。皇上一心想让我进宫任职,要不是群臣反对,恐怕任命的圣旨早就下来了。”
天子权威,连生杀予夺都在他一念之间,更别说区区一个臣子的去留了。
常晞只能默然。
何沐阳就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温声道:“要是真去了总督府,虽说可以带家眷同去,可条件到底还是不如京都的······”
又想问她要不要留在京都了!
常晞想了想,突然道:“丕岭那边来了信,说河道已经竣工了。”
何沐阳微微一怔。
他也知道这事,却不明白常晞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只听见常晞道:“咱们在北津时,日子也比在京都艰苦些,可大爷领着村民养盐地、挖井、修河······做的都是利民的实事,我虽不及大爷,却也领着乡邻姑嫂们采种花木,做些简单的香料换钱,告诉她们南边惯用的绣样,帮她们打开绣品的销路。我永远也忘不了咱们走时,村长领着全村老少出村相送的情景······”
她顿了顿,才接着道:“忠肃公说得好,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哪里需要他,他便愿往哪里去······大爷想报国惠民,留任京都也未必就比出任外省更好。京都人才济济,也不缺咱们这一家,与其要我在这里做个安富尊荣的闲人,我倒宁愿再回去北津,起码还能替当地民众做一两件事,就是再小,也有价值。”
何沐阳握着妻子的手,久久不语。
这番话直说到了他心坎上,简直比他自己肺腑里掏出来的还要恳切,心意相通到如此程度,也不必再多说什么,他只能沉默。
过了良久良久,他才低声道:“所以,我正是要趁着这个时候设法斡旋,谋个外放的机会,一旦错过时机,往后新帝登基,正值用人之际,再想出京就更难了。”
常晞点了点头,低声道:“大爷有决断了就行,我也只是担心你的身子······”
何沐阳不禁大笑,促狭地捏了捏她的鼻子,说道:“我身子好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
在外面就是最沉稳内敛的,回家才说了几句正经话,就没了正形······
常晞不禁啐了他一口,自己却也忍不住笑了。
“还是想想怎么劝老太君和老爷太太吧。”她笑道:“可别耽误了孩子们的功课!你都不知道,这几天他们动不动就往我这儿凑,百般求着我替他们说情呢!”
这些臭小子们,一心只想着赶紧离家,满口里说的都是卫家如何如何的好呢!
何沐阳一笑道:“我知道了。”
当天下午,他就去了一趟川宁侯府。
第二天上午,吴老太君就领着儿媳来宣平伯府串门了。
也不知她们老姊妹两个关起门来说了些什么,常晞等人去服侍吃饭时,老太君就深深看了常晞一眼。
常晞也看不出这一眼到底是赞同还是责怪,于是只含笑恭谨以对,扶着老太君到了外屋,安著布菜,谈笑如常,就像没事儿人一般。
吴老太君看着就暗暗点头,私下里跟老太君说道:“难怪你从前那般看重她,就凭着这份沉静,在咱们这样的人家里也算难得的了!”
老太君笑叹道:“什么都好,只是主意太正了些······”
这些话要是对着旁人,老太君是万万不会说的,可吴老太君跟她是几十年的老交情,自然非比寻常。
吴老太君听了这话,却不以为然,道:“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又要有本事的,又要没主意的,天下的好处全让你一家占去了不成?依我说就挺好,咱们这些老东西还能硬挺几年?小辈们自己拿得定主意,你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不偷着乐去,还在这儿说嘴。”
老太哈哈大笑道:“老糊涂了便怎地?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嘛,我又不曾对她们怎样,不过搁在心里白想想,难道这也不行?”
说着,就长叹了一口气,道:“幼鸟离巢是早晚的事,我何尝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也正是你刚才说的那话,咱们还能活几年?我总想着多留孩子们在身边一阵,能多看他们一天、一眼,也是好的······”
这话倒也说得恳切······
吴老太君也无言可答,默然了片刻,抚掌笑道:“罢罢罢!快别说这些煞风景的了,我难得出来一趟,非得待足一整天不可,你快叫人把那副宫里赏的玉竹骨牌拿出来,今天人多,你那两个孙媳妇又都是好手,快叫来凑个角,咱们好好抹几圈牌再说!”
“你就是惦记我那副骨牌,别以为我看不出!”
老太君笑起来,果然就让人好生取了出来,又叫了萧合环和常晞两个来作陪,萧合环坐了一角,常晞又推了吴太太做一角,自己则坐在下首帮两位老人家看看牌。
到了申初时候,邹氏也过来了。
她不肯上桌,只在一旁跟常晞喝茶闲话,倒也十分自在。
打了半天一算账,吴老太君赢得最多,萧合环输得最多,老太君就大笑道:“你还说她是好手,却又赢了她这许多,意思你比她还高一筹,她要是好手,你可不成了圣手了?”
吴老太君一点不谦虚,笑道:“那还用说?不是我胡吹大气,你满京都打听打听,有几个能赢得过我的?”
众人又是一阵笑。
直热闹了一整天,晚间又是开了花厅摆宴吃酒,吴家打发轿子来催了四五回,都被吴老太君打发了回去,最后连侯爷都亲自过来了。
“瞧你急得这个样。”老太君正喝得起劲,却被扰了兴致,便嗔着他道:“纵晚了些,不过在我那住一宿罢了,怎么就巴巴的撵过来?还怕我亏待了你老娘不成?真是岂有此理。”
那川宁侯爷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闻言也只能赔笑作揖道:“不敢,不敢。”
邹氏强忍着笑意让小辈们都回避了,也免得臊着他。
吴老太君也是难得开怀一日,心里百般的不舍,吴侯爷好说歹说,吴太太也在旁赔笑相劝,说了大半晌的好话,这才终于把他们的老祖宗给接了回去。
紧接着就是中秋节了。
就在佳节前夕,何沐阳的调任也终于下来了。
“蓟辽总督下辖的辽海东宁兵备道?”邹氏喃喃着重复了一遍,觉得有些拗口,不禁问道:“这是个什么官?品级怎样?”
何栎辉跟她说不清楚,只是道:“用不着盯着品级看,老大的官是宫里下旨委任的,意义当然不同。再说了,不管军营还是卫所,那里头的人可不是看谁官大就服谁,还得看自己的本事能不能压伏众人,官派得太大了也不见得就好,老大要是能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往上升,以后熬个封疆大吏当当,我看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望着上房的窗棂,良久无语。
自己只有这三个儿子,最大的胆大包天,居然跟反贼掺和一起去,当时被老大给大义灭亲了,幸而他手下那些乱军都死了个干净,又把尸身暗暗送出城去料理,对外只说是失踪,这才能把伯府摘得干干净净,这也不消说了;老二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能勉强守住现有的家业,就该烧高香拜佛了!实在也没什么好指望的;三个儿子中,也只有老大一个,兴许还有点儿机会能封疆拜爵,光耀门楣······长房的人丁凋敝至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他忍不住抚杖长叹了一声。
邹氏却还在琢磨他刚才的话,越听越觉得不是味。
说了那许多,意思就是大儿子现在的品级其实并不怎么高了?
她不禁怅然道:“就留在京都多好!大姐儿怎么说也是皇子妃,不拘哪里,给她弟弟谋个好差事还不容易吗?何必非要北上,弄得以后想见一面都难······”
“你懂什么!”
何栎辉闭目半晌才道:“老大是靠一箭射杀了叛王,才得了这次受恩赏的机会。可那些读书人,几十年寒窗熬下来,运气好的,也不过补个芝麻小官,哪能有这样一步登天的机会?虽说救驾乃是天大的功劳,可那些文官肯定心里不乐意,这才找了许多由头,一会儿说老大原本是贬臣还没除罪,一会儿说他年纪太轻难当重任,一会儿又说是为了邀功邀名,才不顾圣上安危,冒此奇险······总之全是些嫉贤妒能的屁话!圣上就算想封大官,可也要顾忌满朝官员的意见,你以为那么容易,说封就封了?这时候退一步也好,省得我们何家被人推到炭火上架着烤,有什么意思?”
张口“我们何家”,闭口“我们何家”的,那儿子的前程就不重要了?
邹氏愀然不乐。
她就是不明白,但凡世袭的公侯世勋之家子弟,哪个又有功劳了?不照样是超一品的大员,也没见谁说他们什么不是,自己儿子救下了当朝皇上,立了这样大功,就是封个侯爵未必就当不起,怎么就该被人三推四阻的呢?
她坐在那里,怔怔的不言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