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浅娘平安产子之后,徐氏、沈青山等人都跟着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却又愁了起来。
老宅子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还是沈青山祖父在的时候住的地方。因着宅子背靠伏牛山,就在山脚下,地方倒是十分宽敞,院子也十分大,不但前院大,后院也十分开阔,左右前后都没有邻居。离得最近的周嫂子家也得走个一刻钟才能到。
地方是好地方,后面是山,左边是水,真正的依山傍水,又清静,又自在。就是房子年头太久了,沈青林爬上屋顶检查了一遍之后,发现有很多瓦片破掉的。
沈青林跟沈青山商量了一下,打算趁着天气好,赶紧把破掉的瓦片拿下来,换上好的。另外再请了沈二郎帮忙,先搭出一间厨房来。浅娘月子里离不了热锅灶,老宅子离周嫂子家也有一段距离,也不好一直借用人家的厨房。
再有,老宅子在山脚下,虽说伏牛山不甚高峻,也没听说有什么大型野兽,可沈青山一家独门独户的,远离村邻,万一有个啥事儿,喊人都来不及,到底不大安全。
沈青林兄弟和沈二郎几人一合计,干脆再多叫几个人,直接把围墙砌起来,虽说院子大了点,到底砌墙简单,多叫几个人,半天也就得了。
之前金桂叫的几个帮忙收拾屋子的妇人都是平时处得好的,有两个还是沈姓的一家子,同一个辈分的,都是热心人。沈二郎出去喊了一趟,几家子的男人都来了,还用平板车拉了两车青砖和一些瓦片,以及木板和干稻草若干。
却原来其中一个人称黑壮的,半个月前才起了房子,几十片瓦是当时没用完剩下的,两车青砖则是留着等开春买了牛回来,打算建牲口房的。眼下却是一直没有看上合适的小牛,青砖暂时还没用上,知道了沈家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先把青砖拉过来给沈青山家用了。
几个男人分了工,沈青林先把好的瓦片铺到屋顶上,又和沈二郎开始垒灶台,搭厨房。
黑壮几人则是先把原本已经腐烂的篱笆围墙拆掉,都堆到正屋后面的空院子里,留着以后当柴火烧。然后开始和黄泥,起院墙,干得热火朝天。
却说沈青山和沈青林等人说定了起院墙的事儿,进屋看过浅娘和儿子,又送走了沈大娘,把妻儿托付给了岳母徐氏,却也没闲着,他要去沈家老院一趟。
一是要叫上叔伯和里正做见证,说定了分家的事,签了文书;二是要把浅娘的嫁妆和他们一家几口人的东西搬过来。
沈青山赶了金桂家的牛车,就往村里走去,一路上经过里正家门前,说明了情况,叫了里正同往。
里正也姓沈,名叫沈保山,虽与沈青山一家没有亲缘关系,却也是同一族的人,听沈青山说明了情况,二话没说就来了,一路上还在劝慰沈青山:“青山哪,你是个好后生,别怪你爹娘。鬼神之说虽不能全信,却也不能不信。他们年纪大了,经不得一点风浪。你们也多体谅着些。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缺的少的,只管开口,只要叔做得到,没有不帮你的。”
沈青山答道:“哎,叔,您放心,不怪我爹娘,也是我不孝,孩子已经有三个了,还事事依靠爹娘,也该自己当家做主了。”
等到了沈家老院,老沈头的两个堂哥早听见了风声,已经到了,正向老沈头询问情况。
几人看到里正进来,都迎了出来,沈青山也向老沈头和沈大伯、沈二伯见了礼。
老沈头爹娘生了五个孩子,那时生活艰难,只养活了老沈头沈发业和小妹沈翠兰。
老沈头没有亲兄弟,堂兄倒是有两个,是老沈头大伯家的两个儿子,就是沈大伯沈发开和沈二伯沈发利,几家基本上生活都还过得。
老沈头几人把里正迎进堂屋,又把具体情况说了一下。
“就是这么个情况,老大说除了那片老宅,什么都不要,我的打算是,连老宅旁边开出来的那两亩地也给他。老大一家都不会侍弄庄稼,好地就不给他了,两亩荒地给他一家种个菜啥的,加上老大的月钱,尽够花用了。”
老沈头接着说:“家里除了几亩地,别的也没啥了,虽说老大这几年往家里挣了些银子,可一家子大小十来口花销更大,硬是没存下几两银子,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就不给老大分了。至于老二和他两个妹子,老二读书暂时不用老大管,但是到了赶考的时候老大得出力,给多少随心意吧;他两个妹子的嫁妆也一样,给多少也随心意。我们老两口的养老银子嘛,暂时一年给二两,等以后老大一家过上来了,再看心意给。老大,你怎么说?”
沈青山点点头,说:“爹,我没意见。”
沈大伯和沈二伯对视一眼,说:“既然青山没意见,别的我们也没啥好说的,只一点,这刚开了春,正是青黄不接呢,老宅边上那两亩地可还荒着呢,这几个月吃的口粮得给出来。”
里正也开口了,对着老沈头说:“你两个老哥哥说得不错,口粮得给,一家子小的小,弱的弱,不能饿着。另外,做饭的、种田的家伙什是不是也得给准备一套?”
老沈头还没说话,王婆子在门外就叫开了:“给他几袋子粮食还不够多的?还想要家伙什?哼,不给,我老婆子哪儿来的银钱去买?没有!”
沈里正皱了皱眉,刚要开口,老沈头就开骂了:“你个死老婆子,哪儿有你的事儿,你一边去,没你说话的份儿!”
“爹!”眼看王婆子要撒泼,沈青山赶紧叫住了老沈头,说,“就按您说的,再加这几个月吃的口粮,除了我们住那屋里浅娘的嫁妆和我们一家子的衣服被褥等,别的我都不要。”他又看了一眼王婆子,说,“娘,您放心,就是分了家,儿子也照样孝顺您!”
既然沈青山这个当事人都没意见,里正等人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就这样说定之后,里正要了文房四宝,写了分家文书,一式三份,各人签字按了手印,老沈头和沈青山一家一份,最后一份在里正那里,等他找个时间去县里存档登记。
落定了分家事宜,老沈头喊着王婆子去准备饭食,要留里正等人吃饭。沈大伯和沈二伯看沈青山赶着牛车过来,是准备搬家了,就拒了留饭,拍拍沈青山的肩膀说:“好男不吃分家饭,青山,好样的,只要好好干,早晚能拼出一番家业。”
“唉,里正叔,大伯,二伯,劳烦您啦,您慢走,等我那边收拾好,安顿下来,再请您几位吃酒。”沈青山说着,先把里正三人送出了门。
沈家老院这边,沈青山进屋收拾衣服被褥等物,准备先用牛车拉一趟过去,最后再过来拉床和家具。
而山脚下老宅这儿,屋子里,金桂几人已经彻底清扫干净,就等沈青山拉了家具进来了。
几个妇人又去给沈青林和沈二郎帮忙搭厨房。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几人就把厨房搭了起来。虽然没有门,只是个茅草屋的样子,但好歹不至于露天做饭了。
起围墙的黑壮等人也进展飞速,一人高的围墙已经快要合拢,只差一扇大门了。
这时,在清溪镇到大连湖村的大道上,驶来了一辆马车,那马车跑得飞快,直奔山脚下的老宅子而来。
马车很快到了院子门口,挺了下了,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却原来是徐氏的二儿子和儿媳妇,浅娘的二哥王行敏和二嫂赵氏。
且说徐氏的两个儿子,老大王学敏聪而好学,早几年就中了秀才,只是本就身子不好,后来一次意外落过水之后,更是常年卧病在床,一直不能参加举人试,至今还在家里读书养病。
二儿子王行敏从小就聪明好动,却对读书兴致缺缺,只对学武感兴趣。
王老先生早年是个暴脾气,为了王学敏逃课去武馆学武的事,不知道打断了多少根藤条,可他就是对学文不感兴趣。
王老先生黯然伤神,两个儿子都没这个命,却没得办法,最后只得随他去了。
因此,王学敏也算得偿所愿了,不但学了一身好武艺,还娶了武馆馆主赵师傅的独女为妻。赵氏也是个习武的,夫妻俩不几天就要对打一通练练手,热闹得很。
王家虽不是奴仆成群的大户之家,却也是有几个仆人的。因着沈家只是一般人家,怕老沈头两口子不自在,日常往来都是不让仆人进沈家门的。
之前徐氏接到消息说王婆子要赶浅娘出门时,他们父子几人都不在家,徐氏又着急,也没来得及跟家里儿媳妇说,就叫了家里奴仆赶车来了大连湖村。
待到后来说到要分家,徐氏才抽了个空让家仆赶车回去把这边的情况说了,让王家老二来一趟大连湖。
王行敏听到家仆的转述,气得火冒三丈,当时就要抄家伙去沈家跟王婆子和老沈头拼了,后来被大哥王学敏劝住了。
老沈家这事儿做得虽不地道,但到底分了家对自家妹子更好,以后再不用受那恶婆婆的气了,有自家帮衬着,日子还能过得更差吗?
因着这一出,王行敏夫妻俩这才张罗着装了满满一大车吃的用的等物,匆匆赶了过来。却没想到来了发现自己还多了个大外甥,夫妻俩乐得不行,张罗着把一车的东西搬下车放好。
他们出发之前甚至想到了有可能午饭都没地方做,还带了两个大食盒,装了满满两盒子吃食,这一院子干活的人的午饭算是有了着落。
放好了东西,赵氏招呼金桂几人收拾一下准备吃完饭再干,王行敏则赶着马车去了沈家老院接应沈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