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有了王行敏赶着马车加入,很快就把沈青山一家的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一张大床,等吃完午饭再过去一趟就拉过来了。

山脚下老宅子这边,周嫂子几人要回家去吃饭,被赵氏苦留住了。金桂帮着赵氏把食盒里的吃食摆了两桌,几个男人一桌,摆在堂屋,另一桌摆在了东屋里,几个女人和孩子一起吃。

沈青山、沈青林和王行敏招呼着几个男人吃饭。王行敏道:“几位大哥辛苦了,多亏了几位大哥热心帮忙,不然我姐姐一家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没说的,以后几位有事儿尽管开口,我王学敏一定没二话!”

沈青山也说:“今天太匆忙,没顾上打酒,大家的情,我沈青山都记在心里了,今天先以茶代酒,敬大家,等小儿满月,我再跟大家好好喝一杯!”

黑壮几人都笑着说也没做什么,太客气了云云,还是先吃饭,吃完饭还得赶紧干活,在天黑之前得把院墙和厨房都收拾妥当了,不能耽误做晚饭。

几个男人说说笑笑着就开吃了。

东屋里又是另一番情形。浅娘生下儿子之后疲累已极,再加上从早上起来的晕倒,到分家、搬家这一连串的惊吓和劳累,虽有思宁的灵泉水滋养,但到底身子底子太差,在看过儿子之后就昏睡了过去,直到此时还没醒来。

新生的婴儿也知道体贴一家人,出生那一刻哭过之后也睡了过去,现在还睡得正香呢。

思圆趴在炕上看着弟弟,一刻也舍不得移开眼睛。思宁这半天则是跟在徐氏后面帮着整理浅娘的随身衣物和弟弟的包被、衣物等。

赵氏和金桂招呼着大家吃饭,女人们说说笑笑的都坐了下来,徐氏拉了思宁坐下吃饭,思圆却是如何也舍不得弟弟离了自己的视线,不肯下炕来。赵氏拿了小碗给她装了饭菜,让她坐在炕沿上吃,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看着眼前笑意融融的画面,听着外间的吃饭说笑声,思宁猛松了一口气,悬了半天的心才终于放下了。

经过这一通折腾,总算确定了灵泉什么的是真有用了,最起码不用再担心会在这个医疗水平低下的时空随时嗝屁了。

只是情急之下,思宁没顾得上控制用量,这两次下来,空间小水坑里的泉水已经见底了。看来眼下得找机会想办法升级了,毕竟娘亲身体还没恢复,弟弟也还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用灵泉水的机会也多着呢。

再说了,就算是没病,喝了不还强身健体的嘛。

因着午后还有活要干,大家都没磨蹭,匆忙吃完饭,男人们又去起剩下的一段围墙了,沈青山还要去老院一趟,把床拉过来。这边的炕虽然不小,可新加入了一个小的,一家五口睡着还是略显拥挤的。再有,浅娘现在的情况,岳母徐氏不放心,铁定是要留下的,没有床住哪儿?

灶台已经砌好了,沈青林点了把火试了一下,没问题。锅碗瓢盆等物,王行敏夫妻来的时候就考虑到可能会用到,也带了一套过来,已经用上了——浅娘午后醒了一次,精神好多了。赵氏给她做了蛋羹喝了,喂了一回孩子,又睡了过去。

新鲜出炉的小婴儿——刚被沈青山取了大名叫沈思年,小名年宝,吃完奶,拉过尿过之后就没有再睡了。一双黑亮的大眼睛瞪得圆圆的,头左右转动着,好像在四处观看,白白嫩嫩的,可爱极了。

这下思圆更是爱不够,一直在小声嘀咕着跟弟弟说话:“小弟弟,年宝宝,叫姐姐呀,思圆是二姐姐,二姐姐疼你,二姐姐给你糖果吃。”又看了一眼小婴儿醒来后也在一边盯着看的思宁,说,“也叫大姐姐,大姐姐也疼你,对吧,姐姐?”

思宁笑笑,戳了戳妹妹的小圆脸,说:“是是是,姐姐疼弟弟,也疼思圆!”

听了这话,小小的女孩儿像得到奖励的士兵一样,一脸骄傲地对着年宝说:“年宝,大姐姐也疼你呢,快叫姐姐呀!”

“扑哧!”赵氏听到思圆和思宁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她走过来揉了揉思圆的小脑袋,又摸了摸思宁的脸,对徐氏说:“娘,您看看,浅娘这两个丫头,思宁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却像个小大人一样,思圆也天真可爱。浅娘分了家,如今又有了儿子,女儿个个惹人爱,以后怕是做梦也会笑醒呢。”

“是啊,两个丫头都是好孩子,分了家也清静,这也是浅娘的福气。”徐氏说着叹了一口气,“只是这一家子小的小,弱的弱,住到这山根底下,青山又常年在镇上,以后可怎么办啊?”

“娘,不然就让浅娘一家都搬到镇上去?咱们家有空着的宅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样咱们也方便照顾不是?”赵氏一向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说话也直接,“您不用担心我和大嫂会有啥想法,浅娘比我亲妹子还亲呢,她过得好我跟娘一样开心呢。我知道,大嫂肯定也是一样的想法。”

徐氏欣慰地点点头,说:“娘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娘也想过让浅娘一家住到镇上去,只是后来想想不合适,如果要这样,老沈家没面子还不算啥,到时候也怕青山不自在。”

“我看青山妹夫不是那样只要面子不管妻儿的,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分家了。娘……”

“娘,二嫂!”原来是浅娘醒了。

浅娘朦胧中听到了自家娘亲和二嫂的话,睁开了眼睛,说:“娘,女儿不孝,这么大了还让娘为女儿操心受累!”又说,“二嫂,您也别劝娘了,我们一家哪儿都不去,就住在这儿了。虽然没有以前的房子住着舒服,可日子过得舒心比什么都强。”

“浅娘!”沈青山从沈家老院把东西拉回来,刚进屋就听见了他们娘儿几个的一番对话,他对着徐氏和赵氏施了一礼,一脸愧疚地说,“娘,二嫂,劳您受累了!娘,您请放心,我把家里安顿好,明天就去一趟书铺子,把活计给辞了。以后就留在家里陪着他们娘儿几个了。”

“相公,你千万别这样,你该去书铺还是得去书铺,不能耽误了你读书。我们在家不用担心的。”

“浅娘,你听我说,我想好了。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名心,考不考得上举人本就无所谓,只是怕你觉得委屈,嫌我这个做人夫君的没出息。只要浅娘你不嫌弃,我巴不得一辈子陪在你们娘儿几个身边呢。”

沈青山走到床边看看又睡着了的儿子,又看着两个女儿,说道:“况且,养不教,父之过。两个女儿这么大了,我都没教过她们一天,平时都是你这个娘在管。小孩子长得快,转眼就大了,我也想多陪陪你,多陪陪孩子们。”

“浅娘,娘,你们放心,虽说我不去书铺了,却也不是从此放弃读书,一心种田的。我有打算,等安顿好了咱们再细说。”

原来沈青山性格内向,又一直读书在外,跟村里人打交道不多。村里人平时面对他,也都是带着对读书人的敬仰,拘束得很。没承想这次碰到困难,却是几个不怎么熟悉的村里人,二话不说,热心帮忙。

大连湖村因着地利,村民普遍过得去,有余钱的人家,也愿意送了孩子去读书。倒不全是为了做官出人头地,多是为了孩子们能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不干苦力活罢了。

无奈大连湖虽然环境优美,却到底是个小村庄,没人来这里开学堂。连教授蒙童的私塾都没一个。孩子想要念书,须得送到清河镇上去。

只是这样一来,花销还是小事,小孩子每天接送都是个大问题。孩子读书反而成了村里人最头疼的事情。

沈青山的想法是,辞了书铺子的活,在村里开一间学堂,不说要挣多少钱,主要是陪在妻儿身边就近照顾的同时,也能回报相邻。再者,他琢磨了一下,村里适龄的孩子也不少,如果开了学堂,应该有一大半的人家会把孩子送来。

就算按镇上学堂一半的标准收束脩,也和在书铺的月钱差不多了。况且教小孩子启蒙也不费力,他还多的是时间读书呢。

沈青山打定了主意,等安顿好了家里,就去辞工。

徐氏知道自己这个女婿是有成算的,也就不再多说,毕竟女婿愿意陪在女儿身边比什么都好。

思圆小朋友听得糊里糊涂,只知道以后爹爹都不会再去镇上了,又是一阵欢呼。

思宁也很高兴,本来她还怕爹爹会把一家子都带到镇上去住呢,这下可以彻底放心了,以后就在村里慢慢种田升级吧。

天色很快见晚,外面的活计也已经结束。厨房已经可以正常做饭了,院墙也已经起好,就差一扇门了,先用木板挡了一下。沈二郎家有现成的木头,他这几天回去赶一下工,先做两扇大门出来。

知道眼下沈青山家不方便,缺东少西的,几个妇人都已经跟自家男人回去了,也不让管饭。

金桂回家带着女儿莹莹又来了一趟,端了一大盆现熬的鸡汤,莹莹还端着一小筐馒头;老院那边,沈四姑和沈五姑一脸羞愧地送了半框油饺过来,看过小侄子之后就回去了。

王行敏夫妻二人已经趁着天还没黑透,回镇上去了。

一家子烧了热汤,凑合着吃了晚饭。

西屋里已经放了张大床,徐氏带着两个外孙女一起住,劳累了一天,也早早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