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这天一早,大连湖村就响起了铜锣“铛铛铛”的声音。

此时正是村里人吃了早饭,要往地里去干活的时候,听了铜锣响,往地里走的人当即扛着农具转了方向。有那稍晚一些,还正吃饭的,也都放下了饭碗,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

沈青山一家一大早就吃了饭收拾好了,只等铜锣响起,沈青山就往村里祠堂方向走去,后面还缀着个小尾巴——非要跟着去见识一番的思宁。

这是大连湖的传统,一旦有什么关乎村里人命运和关系村子未来的重大事情发生,里正就会让人敲响铜锣。

听到铜锣声,村里人——尤其是男人,无论在哪儿,在做什么,都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到祠堂集合。

大连湖上一次响起铜锣声还是三十多年前因为洪灾需要转移。

好多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听到铜锣声,村里人满是好奇,都朝着祠堂快步走去。

等到人差不多到齐了,沈里正才跟村里人说了沈青山要办学堂的事。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瞬间炸开了锅。

家里有孩子到了读书年纪的更是激动得不得了,其中有一个叫沈德民的,更是忍不住大声问起来:“里正叔,这是真的假的?可别是哄我们的吧?”

“民德,你是傻了吧?说什么胡话呢?里正叔啥时候哄过人?”沈青林笑骂道。

沈青林前一天已经听沈青山提过一嘴学堂的事,自然知道是真的,也早打算好了,学堂一开,就送自家儿子去读书。

等到人们的议论声慢慢消失,沈里正才继续说:“诸位,学堂的事情是真的,青山已经选好了地方,说话就能开始建了。但眼下有一个问题,需要各位相亲帮忙。青山,你来说吧。”

沈青山向沈里正行了一礼,就缓步上前,把建学堂需要的银子以及他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下,征求大家的意见。

听了沈青山的话,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的人家大部分都同意提前交束脩,愿意帮忙建学堂,有的人家甚至不要束脩打折,也愿意免费帮忙干活。

可也有不那么好说话的。只见人群中一个看上去二十五六岁的妇人,人称大花嫂子的,两眼一瞪,双手叉腰,大声说道:“凭什么让我们提前交银子?他沈青山建学堂又不是不挣银子免费的,凭什么干活不给钱?这不是拿我们的银子挣他沈青山的钱吗?”

沈里正听了,脸色一沉,正要说话,旁边一个男人唯唯诺诺上前,对着沈里正和沈青山说了声“对不住”,就硬把女人拉了出去,边走边说:“你是要做啥?建学堂是多好的事儿,你出啥幺蛾子呢?别到时候让咱儿子没得学堂上!”

大花嫂子还想说什么,到底顾及自家男人,又确实怕到时候耽误了儿子读书,这才翻了个白眼不再说话。

沈青山知道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止大花嫂子一个人,如果现在不跟大家说清楚,将来保不准哪天也会出问题。

他想了想,先跟沈里正商量了两句,就又对着大家说:“乡亲们,我刚刚说的,只是想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不同意也没关系。也不会影响家里孩子读书的,只等到开了学正常交束脩就行。另外,各位家里有亲戚的孩子想要读书还无处可去的,也可以来报名。”

沈青山话落,好多人都说,那不能,不就是早些交束脩吗,早交晚交有啥关系?还有人当场就问啥时候能交银子报名的,说怕晚了人多报不上了。

本来看了大花嫂子的一通闹,心里有点犯嘀咕,想要打退堂鼓的人家,听了这话又急了起来。

是啊,村里到了年纪的孩子可是不少呢,再加上临村和亲戚家的,说不定晚了就不收了呢。

想到这儿,这些人也不嘀咕了,纷纷问起了啥时候能报名,有些甚至恨不得立刻就回家取了银钱来交了。

最后,沈青山和里正商量定了明日一早开始报名,还是在祠堂。有亲戚家的孩子要来的,这会儿回去就可以去通知亲戚了。

老沈头和王婆子老两口也来了祠堂。老沈头虽说早知道了沈青山要开学堂的事,却没想到反响那么大。王婆子更是没想到了。

看到人群都散了,沈青山牵着思宁的手从祠堂走出来,王婆子忙上前拦住了说:“老大,既然你要开学堂,那就让你弟弟也回来吧,到你那学堂里去读书,还能省了镇上书院的银子呢!”

“娘,爹,我岳父说青河书读得还不错,再过两年就能下场试试了。他跟着我读书是没问题,可我也没指导过人考试,眼下也只能教练蒙童,就怕耽误了青河。”

王婆子还要再说,老沈头瞪了她一眼,说:“你个老娘们懂个啥?还不回家烧饭去!”又对沈青山笑道:“老大啊,你是个出息的,从小爹就知道。你好好干,别辜负了乡亲们的信任啊!”

“爹,儿子知道了。”沈青山恭谨应了。

等回了沈家小院,王行敏夫妻早就到了,这次夫妻俩还带了他们的小女儿,四岁多的王艺雅。

王家的几个男孩都要去学堂读书,家里就只剩下个王艺雅小姑娘,平时里跟着奶奶和自家娘亲做耍。

小姑娘几天不见徐氏,想奶奶了,见自家爹娘连续几天都往外跑,没人陪自己玩,不乐意了。又知道姑姑家有姐姐、妹妹,还有弟弟,说什么也要跟着来大连湖。

思宁刚一进自家娘亲坐月子的东屋,小妹思圆就扑了上来,眼里含着泪说:“姐姐,思圆要弟弟,不要弟弟走!”

思宁忍不住又捏了捏妹妹的小胖脸,安慰道:“弟弟要走哪儿去啊,不是在床上躺着呢吗?”

“思圆让雅姐姐看弟弟,雅姐姐说弟弟好看,还要带弟弟回家!哇哇哇……思圆不要弟弟去雅姐姐家啦,雅姐姐坏,不给看弟弟啦!”

原来王艺雅小姑娘异常活泼,在家又是最小的,四个哥哥都宠着她,倒是宠成了个小霸王。

王小姑娘到了沈家以后,知道家里有两个小不点要叫自己姐姐,高兴坏了,倒是很有做姐姐的自觉,忙像自家哥哥哄自己一样,拿糖果哄得小思圆一迭连声地叫雅姐姐。

两个小姑娘不一会儿就玩熟了。小思圆是个好孩子,有珍贵的东西知道和好姐妹一起分享。

思圆想起自己最最最喜欢的弟弟,就向雅姐姐献起了宝。

万万没想到,王小姑娘看了年宝之后,就说了一句话:“弟弟好好看,娘,咱们把弟弟带回家去吧!”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思圆也不跟雅姐姐好了,立即就哭了起来。

另一边,王小姑娘知道这个弟弟不是自己家的,不能带走,也哭了起来。

两个小姑娘一哭,吵醒了睡着的小年宝,这下可热闹了,东屋里哭成了一团。

徐氏哭笑不得,对着自家孙女说:“快别哭了,看你都把妹妹和弟弟都吓哭了。想要弟弟呀,让你娘给你捡一个去!”又安慰小思圆:“好了好了,乖乖,你雅姐姐哄你玩呢,跟姐姐耍去吧。”

赵氏拉着出去给两个孩子洗了脸,又哄了两句,两个小姑娘又欢欢喜喜地手拉手跟着思宁到后院玩去了。

沈青山和王行敏都在后院。沈青山边提水浇之前种下的菜地和几棵树,边跟王行敏说祠堂里的情况。

思宁怕果树种不活,就趁沈青山不注意,偷偷放了几滴灵泉水在桶里。灵泉水不多了,思宁不敢多用,就想着聊胜于无吧。

徐氏本打算一直到浅娘出月子再回家的,没想到浅娘身体恢复能力惊人,脸色已经恢复正常,身上也不疼了,而且已经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

看着浅娘这情况,徐氏就想着回家一趟,过两天再来。

徐氏跟王老先生成亲几十年来,从来没分开过,就连当年王老先生去府城赶考,徐氏也是陪着的。这回一连几天没见,她还真有点放心不下老头子。

听了娘亲的话,浅娘说:“娘,您今天就跟二哥和嫂子回去吧。爹爹几天不见您,估计也挂心写呢。您放心,女儿都好啦。”

“哎,你爹平日里习惯了我给他打理一切,怕是不适应呢,我回去看看,过两日再来。你二哥常来着呢,有啥吃的用的缺了,尽管跟你二哥说,让他给带来。”

“娘,您放心吧,要是缺了啥,女儿是不会客气的。”

赵氏在一旁也说:“娘,您要是不放心啊,不如我留下来照顾浅娘几天?”

“不用啦,嫂子,我真的好了,能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再说了,不还有孩子爹的吗?”浅娘说着,玩笑道,“且您要是不回去啊,我二哥不得也住下了?他可离不得你,我们家也住不下这么多人啊。”

赵氏闹了个大红脸,啐了浅娘一口,说道:“娘,您看您看,我好心要照顾她,她还打趣我!”

“我看浅娘说的没错,咱们都回去吧,老二确实离不得你。”徐氏看着女儿和儿媳关系融洽,心情大好,也笑眯眯地打趣起儿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