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的时候

李锦黎回市中心了,身边少了一个人。

那个男人真的很喜欢鼓浪屿啊,看来她以前把那栋别墅买下来度假的决定还是下对了。

“嘻嘻,你的男人很可爱啊,不结识岛上那些有钱人,偏偏往阿伯阿婆群里钻。”水莲英感叹,现在这个社会,人都不是往上爬的吗?借助身边这个女人,他可以混得很好的。

“他那样挺好,那是本性使然。”李锦黎推推墨镜,太阳还真烈,也对,夏天嘛,再过一个月学生们也差不多都放暑假了。

说到简明廷,他生来有点自卑,似乎在谁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来。叫他去和有钱人说话?怕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吧,虽然他并不嫉恨有钱人,甚至还有点向往。只是被压制久了,在世人看来那就是一个有点懦弱、有点窝囊的男人,不会有什么出息,当然,事实上李锦黎并不认为他是。他能和水莲英相处得很好是因为他一直把这个该死的女人当做救命恩人了,李锦黎也不想戳破她的假相。在她近一年的循循诱导下,这症状总算减轻了不少,逐渐衍生出一种在其他人面前没有的自信,在这点上李锦黎觉得成就还算不错。

“你还真舍得呀,放他一个人在那?”

“他可以在那活得很自在,我没什么操心的。”整个岛他都走遍了,也认识了很多人,天天孩子般的到处探险,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乐,再说,除了玩,在这个岛上他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那倒是,哎呀,锦黎,你说要我喜欢的人是你,你也这样对我好吗?”那个男人遇到锦黎,真是三生用不完的幸运。

“你说呢?”李锦黎翻白眼:喜欢她?地球倒着转再来说吧。

水莲英也是开玩笑的,要她真喜欢上锦黎,可能下场会比现在还惨。喜欢锦黎?恩,不能想象!她们是很欣赏也对方没错,但相同磁场的人通常也是相互排斥的,物理上的定理用在她们身上就是真理。或许她们可以为对方两肋插刀,但就是不可能对对方有那种感情。再说了,锦黎或许可以也爱上一个女人不排斥当拉拉,但她喜欢上的也绝不会是她,况且事实是她喜欢上了一个比她小的男人,傻傻的男人。唉,要她喜欢的人也如简明廷那般傻那般好糊弄,该有多好啊,她羡慕的想。

******镜头回放分割线******

别以为李锦黎生来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她小的时候也苦。

父母本是农民,生了她们姐弟俩后每天都要起早贪晚的干活,大家都知道,农民田里挣不了大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两娃儿都要上学了,他们更苦,只好转而学做起茶生意来。他们从什么都不懂开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硬是抗过了艰难困苦时,慢慢的开始精通了起来,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总算是成了村里最早富起来的农户。当别人还住在泥筑的瓦房里,他们先用石头盖起了房子,当别人也转而住上了石房时,他们已经盖了栋当时震惊全镇的小洋房。这都得归功于他们夫妇两个勤劳肯钻研、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精神。

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乌龙茶的经营上,特别是铁观音。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是安溪的特产,现在已经驰名中外,还有个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中国茶都!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了,起先他们要南北奔波,有时候出门十天半个月回不来是常有的事。这时,李锦黎就要担负起照顾小她3岁的弟弟的责任,她要学会做饭、洗衣、打扫等等活儿,然后等父母回家。盖石头造的房子是她上初一的事,等到她家住起小洋房,她都已经高中了。期间,吃了多少苦她一点也没怨过,父母没时间陪她们,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后就带着弟弟出去玩,常常爬山涉水的,抓鱼掏鸟窝的,村里娃儿们玩的她们一样也不少,小孩打架她也不论输,她就当了个孩子王,一些大点的孩子也都跟着她混,她真的很风光,就是回去了没人给她们便饭吃,也没人给她们洗脏掉了的衣服而已。

等到条件好点了,初三她就转到县里最好的中学,然后考市里最好的高中,这时,她就不用再当爹妈般的照顾她的弟弟了,也在她弟弟终于学会怎么反抗她的法西斯统治时,她已经挥挥衣袖一个人住城里去了。高中时期,父母安定了下来,在家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只是一有新茶,他们就要往安溪跑,而且业务也一直在拓展。好在安溪离她家不远,几个小时的车程而已。

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常常帮父母出些小主意,很实用。父母也都疼她,一有什么好东西经常先想到她而不是她弟弟,按他们的想法是暖暖(李锦黎的乳名)这孩子懂事,八岁开始就要带弟弟一直带到上高中,做什么事情都一点也不让他们操心,还常帮他们解忧,是家里的主魂。连她弟弟对她这个如母般的姐姐也很敬重,不管是不是从小被带大的关系,她的话有时比父母的话更有威严。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不是娇生惯养的,她也是个玩野了的孩子,除了读书不让她干点什么,她身骨子痒痒。于是在市里报了一个跆拳道班,课余时间和周末的时候都在那里度过,那时很多人赶潮流,也让她赶上了。她家条件是真的不错,很多城里的孩子能玩的东西她都玩得起,而且玩得比谁都精都好,父母当然也不会吝啬她,总是给她大把的钱。这么说吧,她的零用钱是她弟弟的5倍,而她弟弟在初中时就是全学校零用钱最多的孩子,200元。90年代初,那时1000块钱是个什么概念啊?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学费和生活费一学期加起来都没她一个月的零花钱多,很多人都知道,那时的李锦黎是相当的有钱啊,也是个走在时代潮流最前端的女孩子:漂亮、聪明、时尚。连城里的孩子都要向她这个农村里来的孩子看齐。

父母是恨不得把赚来的钱都归她管似的,给她的钱每每要超出预定的数额。李锦黎是个很有原则的人,父母的钱再多她也不要了,现在她的钱已经够花。她也不会想着要存钱什么的,父母给了钱,她就要拼命的找地方花。别以为她真的是大手大脚的乱花钱,所有的钱,在她手里都是用来消费而不是浪费的。她不会拿着钱请同学吃什么大餐,也不会用来开生日派对,一度让人以为她清高傲气,她也不在乎。

她经常不回家,父母和弟弟就常常来看她,甚至有在她学校外面买个房子干脆住下来的意思。在这个还是重男轻女的年代和非常传统的地方,她家能做到这样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她父母也不是爱声张的人,来的时候都还挺平静。高中生活她过得非常惬意。不仅仅是因为她漂亮、聪明、时尚。更因为她有家的温暖。

只要不丑,打扮起来都会挺美,况且李锦黎本来就挺美,虽然不是顶尖儿的美,当不上校花也让校花嫉妒。说她聪明,这点谁也不敢否认,你说哪家的孩子在高一时总捧着课外书看还老考年段第一的?有个老师开玩笑说:现在让她去参加高考都没问题!

当然,她没参加。别以为真有跳级读这回事,她都是规规矩矩一年一级读过来的,同年级的基本上都是她的同龄人。高三的时候,每个老师走进她这个班都会有压力,如果她带上个耳麦看看课外书还好,要是她规矩的摊开书本看着讲台上的老师,老师们都要暗地里擦汗。为什么呀?这个学生已经不需要他们教了!他们拿起书本就担心自己会在她面前出糗。但没有哪个老师会承认自己的心虚,他们只是赋予她可以不来上课的权利。天才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知道!很多人以为李锦黎就是一个天才了,可偏偏她经常以行动告诉大家,她很正常。

高中三年,她学了很多很杂的东西,比如吉他,当时大家都觉得她很酷,甚至市里一个音乐学校里据说很被看好有机会出专辑的乐队都想找上她了。后来,当他们找上门时她就说:那个呀,我已经不玩了。

听听,多酷的回答呀。令无数人拜倒。

她还跑去学篆刻、插花……很多人跟着她跑,结果就是成绩都下降了,吓得几乎所有的人都迷途知返,乖乖回去当书宝宝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李锦黎----分数只比厦门大学的录取线高了9分??

要知道,老师同学眼里,她应该是北大第一人才对!学校还指望靠她多提升点知名度呢。恩,是玩物丧志?原来,她也并不是真正的天才呀。

谁也不知道,其实她自己早有打算。

分不在多,够数就行。她要上的是厦大,不是什么老师内定的清华北大,打小她就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父母也随她,想干什么妞高兴就行,即使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有能力上北大清华的女儿安于厦大。

也有些家长会叹息几声:你们家妞妞不是可以上清华北大么,怎么考出来差了这么多?

并不是真的为她扼腕,有些人恨不得她连厦大都考不上呢,偏偏她还比厦大录取的分数线还高点。在很多人眼里,她们这一家就像暴发户一样让人恨得牙痒痒。他们凭什么可以这样暴富呢,而他们却依然劳苦?女儿还这么有出息,连厦大都考上了,自己的女儿、儿子连大学的边都够不着……他们已经渐行渐远了。

李锦黎生平就不喜欢这种见不得人好,喜欢眼红,却不想别人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的人。见着他们了,也没多大好感,最恨他们说:哟,大学生回来了啊。

一点人文关怀的没有,说话还尽带刺儿,听起来要多不舒服就有多不舒服。

好像自从她家步入小康以后,邻里邻外大家的关系都变了。刚开始她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但她知道,这是人的劣根性,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的想想也就释怀了。其实她家也不是特别的有钱,也没有百万家产,最多就是几十万而已,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了,很多人幻想着自己能有十万块钱,然后存在银行里领利息就一辈子吃喝不愁了。那时的人还没有通货膨胀的意识,以为区区十万就够了,虽然那时对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十万,但在李锦黎看来只是个数字,而且将来还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呢。看吧,现在十万算什么呀。

她的弟弟也很争气,可能是见不得他姐被那样奚落吧,一口气考上了清华,后来还飘洋过海到哈佛拿了个博士学位回来。

于是,他们这家就常常被镇里的人当茶余饭后的谈资:某人家原先也是穷得响当当,没几年就富了……原先听说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女儿却只是考上了厦大……后来弟弟上了清华……

多少人话里透露出□□裸的嫉妒以及羡慕。

然,这一切都与她无关!

她只是在朝着她自己既定的人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