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清晨时分,林三娘独自驻足在山道上,面海而立,呆呆看着远处海天一色出神。
也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隐约听见不远处有说话声传来,林三娘才回过神来,抬起带了些许凉意的衣袖,动作利落的用袖子抹了一把脸,然后转身继续往山上走,没走两步,就看到两个熟人。
她还未开口,就听到走在前面的年轻姑娘笑容满面的唤了她一声。
“婶子,真是你。”
“娘,你看,真是婶子,我就说我没看错吧”,这说话的姑娘回头看向身后的老妇人,略带得意的说道。
“这里就数你眼神最好了”,那老妇人笑着回了一句,随后也同迎面而来的林三娘打了声招呼。
“三娘,怎么这么一大早就在这里,可是刚从县城回来的?”,老妇人嘴角的笑容淡去,询问的语气中带了两分担忧。
林三娘嘴角往上翘了翘,看那模样是在笑,只是怎么看都觉得这笑容很是别扭。
林三娘点点头,问道:“嫂子,你和阿月是要去县城赶集?”
被林三娘称作嫂子的老妇人娘家姓林,被村中同辈的人称作老林氏。旁边的小姑娘是她的小女儿,叫郑月英。
老林氏点了下头,“月英他爹昨晚下海去了,就在近处捞了些鱼虾上来,我们挑了些个头大的拿去换钱。”
母女两人身后都背着个背篓,看两人肩上被压出的痕迹便知道这背篓里装的东西分量不轻了。
一旁的郑月英打了哈欠,然后笑道:“婶子,我们就到山下的镇子上卖,等会儿回村了,我去你家里玩。”
林三娘笑着点头答应了。
“你这丫头”,老林氏笑着摇头,道:“多大年纪了,还就知道玩。”
郑月英笑呵呵的不以为意。
林三娘看了眼远处露出边的红日,道:“天色不早了,嫂子,我不耽误你们了”,她说着侧身让出道来。
老林氏几日不见林三娘,倒是有一肚子的话要和林三娘说,只是此刻确实不方便说话,便点了点头,说道:“那行,我卖完货回去找你说说话”。她见林三娘答应了,才带着女儿从林三娘身边绕过。
待两人离去之后,林三娘叹息了一声,看着眼前弯曲的山路,重新抬脚前行。
她沿着山路往上走了一段,将到山顶时,便见这眼前的山路岔开两道,一条道继续向上前行,这条道便是通往山后头的青山村的。另一条道则是往下,正是通往前面临海处的小崖村,正是林三娘的村子。
林三娘踏上通往小崖村的山道。沿着山路一直往下走。走了两刻钟左右,隐隐约约便能透过草木枝丫看到山腰上的房屋,离村子已经近了。她一路走,一路伸长了脖子想要寻自家的屋子,只是怎么也不曾看到过,心下难免黯然。
“姑婆,你回来了”,清脆的童音传来,只见一群小姑娘说说笑笑的从山道拐弯处出来。这群小姑娘都是山下小崖村人,其中大的也不过十岁左右,小的也有七八岁模样,每一个小姑娘身后都背着一个竹编的小背篓。
“三婶”
“三婆”
……
小姑娘们叽叽喳喳的与林三娘打招呼,光是称呼都分了好几种。这主要是因着村中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嫁娶也多是附近的几个村子。因此只要认真往上算一算,这村里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攀上亲。
这些孩子中关系与林三娘最亲近的便是叫林三娘姑婆的那个,她叫郑小鱼,是林三娘舅家的孩子。
林三娘朝小姑娘们点点头,摸了下郑小鱼的发顶,看了眼天色,叮嘱道:“看今日天色,说不准会下雨,你们莫在山中多逛,早些下山来。”
“晓得了,姑婆”,郑小鱼胡乱点了点头,她一双乌溜溜的眼珠子在林三娘身上转了转,约是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姑娘脸上露出些许失落的神情。
“对了,姑婆。我爷爷昨日去你家中寻你,好似有事要和你说”,郑小鱼开口道。
“恩”,林三娘点了下头,道“知道了,路上小心,别贪玩。”
林三娘又叮嘱了两句,然后才侧过身子,让出道来。这处山道狭窄,小姑娘们背着背篓,一个个动作轻盈的从林三娘身边绕过,道别离去。
林三娘继续沿着山道往下行去。没走几步,便隐约听到上方传来说话声。因着山路弯弯绕绕,有时候走的远了,直线距离反倒近了。
“小鱼,你刚才是不是在找吃食啊”,这声音中带着笑意,似在打趣。
“才没有哩”,郑小鱼立刻否认。
“一定是,我刚才可看见了,你眼睛瞪的可大了…….”,又一个声音笑着说道。约是她们走的远了,上头传来的声音渐渐模糊不清了。
林三娘恍然想起以前自己每回从县城里回来都会提着大包小包,其中不少都是点心。因着她家里就独子陈卢与她两人,且陈卢大了,早过了馋嘴的年纪,所以这些糕点大多都落到郑小鱼这些个孩子口中。
只是昨日……林三娘叹了口气。
小崖村依山傍海,山脚下便是海,这大部分的屋子都是建在半山腰上。林三娘的院子便在山道右侧路口进去的第二个院子。她看了眼木门上挂着的锁,从怀中取出钥匙,打开锁。
院子两侧人家都是静悄悄的,想来这时候都出去劳作了。林三娘进了自家院子,看着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院子,目光扫到墙边的菜地,菜地里的叶子,泥土都是湿润的,应该是表兄家里来人浇过水了。
虽说木门上挂着锁,但这四周的围墙都不高,想要翻围墙进来是件很容易的事。
林三娘接着相继将挂在几扇门上的锁都打开了,她先是推门进了堂屋,将锁都收好。
屋内的物什一如她离开时的模样,除了多了些许灰尘,倒无甚变化。她从立在墙边的木架上取了木盆和旧布,到后院的井中打了水端到右边的屋子。
看着屋内熟悉的摆设,林三娘鼻子一酸,手中的木盆有些端不住了,弯下腰将木盆放到地上。
院外传来一道粗哑的声音,“三娘,在家不?”
林三娘直起身子,答应了一声。抬手用袖子擦了下眼角,理了理衣服和头发,才转身出去。
林三娘:“表兄,之前路上遇见小鱼说你找我有事?”
来人正是林三娘的舅家表兄郑向东,他点了下头。跟着他一同来的还有两个孩子见林三娘出来,立刻乖巧的开口叫人。
“姑婆”
“姑婆”
林三娘朝两个孩子笑着点了点头。
“我听住你上坡的陈老六说你回来了,就过来了”,郑向东拍了拍那大一些的孩子,道:“阿朗,你带弟弟到一旁玩去,爷爷有事和姑婆说。”
两个孩子听话的手拉着手到院角玩耍了,他们时常来林三娘这处来,半点不陌生的找了个地方自顾自的玩耍。
待孩子走开后,郑向东目光朝院子两侧扫了一眼,越过矮墙,没见两侧人家院中有人,他走近一步,问道:”三娘,你这次去县城呆了这么些天,可是为了上次说的那事?”
郑向东口中的那件事,指的是一个月前林三娘突然提出要为失踪大半年的儿子陈卢娶妻。
当时在场的林家三兄弟和郑向东都面面相觑,没有说话。他们也搞不清楚说这话时,林三娘是不是清醒着的,毕竟她已经病了很久。
于是,林老大试探的提议让林三娘过继一个孩子到到陈卢名下,继承陈家香火。
林三娘脸色立刻就难看了,厉声道:“死人都能成亲,阿卢只是现在不在家中,怎么就不能成亲要过继了!”
眼看林三娘有些不对,兄弟几人都不敢说话。最后,还是林老四林正表态答应了下来,才算稳住了林三娘。
这事虽说答应下来了,但却不好办。
尤其是林三娘还提了条件,要女方须得能识文断字,相貌端正才行。
若是陈卢还在,凭着他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且还有林老四这个做县尉的舅舅,要娶这条件的姑娘,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眼下这情况,陈卢都掉进蒲春江大半年了没找回来,在别人眼里就和死了没有区别,一般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进来守寡,更何况是那能供女子读书的好人家啊。
这一个多月时间,林三娘及林家人没少寻摸,就连隔壁的几个县也都跑了。一直没有消息,前几日林家终于托人传了话来,林三娘满心期待的到县城看人,结果自然是失望而归。
想到见的那几个姑娘,林三娘绷着脸,点了点头,“是去见人了。”
看林三娘脸上不太好看,郑向东便心下有数了,但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可有看中的?”
“都不成”,林三娘摇了摇头。
其实按着郑向东和林家人的想法,这姑娘识不识字,长的好不好看都不重要,只要听话孝顺就行。到时候再过继一个孩子,陈卢后继有人,林三娘也有人照料,两全其美。
郑向东沉吟了片刻,开口道:“我到知道有个人。”
林三娘眼睛一亮,随既想到自家几个兄弟在周围几个县找了一个多月都不曾在找到合适的人,何况一直在村里没出去过的郑向东呢。但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她还是带着一分期待问道:“表兄,你快说说看是哪户人家?”
郑向东略显犹豫的说道:“前日,我到山上打柴,在后头青山顶上那土地庙中歇脚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孩子。”
他说道这里顿了一下,郑向东心里一面觉得林三娘为了娶妻这事都快要魔怔了,自己能帮就得帮一把,再说那几个孩子明显是落难的,亲事真成了对他们也有好处,但这另一方面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不是一门好亲事。
“然后呢”,林三娘不由催促道。
郑向东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那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姑娘,看年纪有十四五的模样。我进去的时候正见她指着柱子上的字教其他孩子念,想来是读过书的。模样我没仔细看,但估摸着长的不差。几个孩子模样虽然有些落魄,但待人有礼,多半是哪里逃难来的,说的一口外地话。你如果有心就去看看吧。”
“就是不知道几天过去了,人走了没有。”
能不能成就全凭老天做主了。
郑向东说完,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便也不多呆,带着两个孙子离开了。
林三娘独自在院子中站了片刻,随后便快步进屋,拿上匙,锁了院门,便匆匆沿着山路往后头的青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