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要失败多少次

孟获闭上眼睛,表情相当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那就是你技不如人时,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败在他手里。

以为可以窥破天机,以为可以运筹帷幄,却谁知一切都在对方的操控之中。

不,不仅仅叫操控,应该叫玩弄了。孟获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老本尽失。

他绝望了,决定同归于尽。

当时的他与诸葛亮大概有五十米的距离,而他身后只有不到十个蛮兵,他最后的跟随者。孟获回过头来对这些人说,我又遭到这个人算计了!想我堂堂孟获,受辱三次,难道还要有第四次不成?弟兄们!冲上前去,将诸葛亮连人带车砍为粉碎呀!

诸葛亮孤身一人,却笑吟吟地看着孟获的最后一击。

他不闪。

不惧。

不惊。

也不攻。

只是眼神里多了一层内容——悲悯。

孟获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突然间有了悲悯情怀。他也不知道诸葛亮是为谁悲悯。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为他,孟获。因为他掉尽了陷阱里——诸葛亮以一番激语激得孟获走这五十米的路程,并最终将他送进了陷阱里。

这是一个职业计谋家的成功之举。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对手自己走进陷阱里。所谓行云流水、游刃有余,诸葛亮真是将计谋玩到家了。

孟获则在陷阱里痛不欲生,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距离。这距离当然不是指地理距离,而是两人智慧间的差距。

孟获每行一步,自以为得计,却每每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这样的人生真是悲凉得可以。

所以一个问题出来了——还有没有再较量下去的必要。

每一步都是错,每一段旅程都是绝望之旅,他跟诸葛亮,原本就不是对手,却要做对手状。他累,诸葛亮也累。

那么,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可以结束了?孟获却回答不上来。毕竟这是两个人的互动游戏,他一个人说了不算。再说了,游戏规则是诸葛亮定的,诸葛亮会拒绝再玩还是要戏弄到底,只有诸葛亮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孟获只好等待,惴惴不安地等待。

诸葛亮不可能拒绝再玩。因为他要征服的是人心,而不是要一个结果。

胜败的结果。

胜败是没有悬念的,一次战争是这样,一万次战争也是这样,这场发生在他和孟获两个人之间的战争胜败早已注定。诸葛亮要的是人心的转变。

哪怕是渐变的过程。

这个很难,不可以期待在哪一次,孟获会完全放弃自己,无条件地臣服于他。

起码这次不是。

所以诸葛亮继续演戏。

他先是以酒肉相待那些归降的蛮兵,一番好言抚慰后,就恢复了他们的自由。这样的工作诸葛亮不是第一次做——这也是收人心工程的组成部分,诸葛亮沉醉其间,乐此不疲,目的当然是为了感化孟获。

其次,诸葛亮对孟优板起了脸孔。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哥孟获也太冥顽不化了。被我捉住了四回,还是不认输。有这样带兵打仗的吗?没有!现在他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脸,还丢了你们全族、全寨人的脸。你这当弟弟的要好好劝他,别再执迷不悟了。

孟优听了这话,自然是羞惭满面,觉得自己的哥哥也真是太不要脸了。他伏地请求诸葛亮免他哥哥一死。诸葛亮冷笑一声,置之不理。

外围工作扫清之后,诸葛亮直面孟获,看看这个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孟获当然有话说。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吾今误中诡计,死不瞑目!”意思是我误中了你诸葛亮的诡计,不是我真被你打败了,所以我死不瞑目!

呵呵,这话说的,实在是强词夺理了一些。人世间战争,就是计谋与计谋的较量。所谓误中诡计云云,只能怪自己智商不高,怎么能埋怨敌人太狡猾呢?

所以诸葛亮听了,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令身边武士将这个死不改悔的反革命分子推出去斩了。

诸葛亮下令的时候表情真切,很有恼羞成怒的意思,看不出是在开玩笑。

孟获见了,心里一沉,觉得两人之间的游戏怕是到此为止了。

拒绝再玩。

诸葛亮拒绝再玩啊。

但他却恋恋不舍。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看一看谜底——到底要经过多少次之后,自己才输得无怨无悔。

在这个世界上,输得无怨无悔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自己尽情发挥,需要各种主客观因素都达到最佳状态。如此机缘巧合后如果还是完败,孟获才肯承认自己彻底玩完。

所以这样的游戏的确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它需要耐心,需要合作,需要寻找感觉。

就像一对恋人需要心心相印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一样,孟获希望诸葛亮不要半途而废。

可现如今诸葛亮耐心尽失,很明白地告诉他游戏结束了,孟获便觉得,自己该开口了。

该为诸葛亮提供一个游戏继续进行下去的理由。

所以,他高声喊道:“若敢再放吾回去,必然报四番之恨!”

这是示威之语,事实上也是示弱之语。

是孟氏激将法,也是他的自我激励——一个人,要在失败多少次之后,才能捡回他的自尊心?

可怜的自尊心。

诸葛亮听了这话一震,随后便笑了。

淡淡地笑了。因为诸葛亮突然觉得:有戏。接下去有戏。

山洞在哪里

从内心里说,诸葛亮也是不希望二人游戏戛然而止的,除非孟获输得心服口服。

什么叫心服口服,一个人对未来不抱希望,对打败自己的那个人崇拜得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这才叫心服口服。现在孟获还想再战江湖,很显然,他还是看好自己的。

以为会有那么一天,可以找到诸葛亮的漏洞,一举打败他。

就像我们中间的许多人,相信“我能,我可以”一样,对这世界较量到底,却不知世界到底是不可战胜的。

因为它是世界。

充满未知和神秘感的世界,集中了所有智慧的世界。

诸葛亮当然愿意再给孟获机会。事实上,他南征孟获就是来陪他玩的,陪他慢慢消磨心性。

收拾他的心性。

所以恼羞成怒也罢,做拒绝再玩状也罢,都是诸葛亮欲擒故纵的手段。所谓千变万化,不离机心。

说到底,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人。有时大开大合,有时婉转细腻,全看时势的需要。他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却很少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的表情,是这个时代规定情景的应有反应,哭笑之间,全不由他自主。所以,诸葛亮活得很累。

一个很累的人,赢得了这个时代,赢得生前身后名,却没有赢得自己,诸葛亮若干年后在五丈原英年早逝,就是极好的说明。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孟获又回去了。

为了下一个可能战胜诸葛亮的机会,他回到了川南。

川南没有遍地桃花等他,只有满目疮痍和为数不多的几个兵。

基本上从前两次战争开始,孟获就四处举债、借兵打仗了。

这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种行为艺术。

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搏世界是有老本的,老本输光了也就善罢甘休了;有些人搏世界是没有老本的,他们借老本来搏,老本输光了再借,决不善罢甘休!

就像此时的孟获。

但此时的孟获还遭遇了一个重大的难题——他借不到兵了。

不仅是没有本钱去借兵,还在于那些有兵的洞主都不愿借兵给他。

因为孟获实在是混得太惨了,一连打了四次败仗,一次比一次败得窝囊。而且在未来可以看得见的时期内,孟获没有打胜仗的可能或者说希望。

有谁会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没有未来的人呢?

孟获就是个没有未来的人。他不仅没有未来,还几乎丧失了一切,除了一点可怜的自尊心。

所以在川南苍茫的大地上,屡战屡败的孟获怀揣一点可怜的自尊心,仰天长啸,很有“无语问苍天”的意思。

只是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啸声究竟代表了什么。这是不合时宜的啸声,总而言之,不是与时俱进的啸声。所以,毫无意义。

孟优试着让自己努力理解哥哥的追求。

不错,每一个人都是有追求的。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美女,有人追求名望……哥哥追求什么呢?

在无数次失败中追求一次胜利!

这样的追求很是令人肃然起敬。虽然从现在的局面来看,孟获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但孟优还是替哥哥着想,为他指明了一条道路。他说我兵屡败,蜀兵屡胜,难以抵挡。所以如今之计,不如找一阴凉山洞躲避。所谓以退为进,不争是争。蜀兵受不过这暑气,又找不到哥哥,自然会退去。

孟获心中一片悲凉——这是让他当缩头乌龟啊。

可不当缩头乌龟又能如何?一无所有者除了把脑袋缩回去以图自保外,对这个世界还真是无可奈何。

可以不承认失败,却不能不当缩头乌龟。这是孟获的两难选择。

当然最困难的选择还在于,山洞在哪里?

那个保护我们的山洞,在外面受了伤害可以躲在里面疗伤的山洞在哪里?孟获不知道。

不错,世界很大,山洞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山洞是属于你的——如果不去寻找的话。

孟优指出了一个山洞——秃龙洞。

秃龙洞洞主叫朵思大王,与孟优的关系“杠杠”的,孟优以为,哥哥孟获可以到那里一避。

孟获无话可说。

他和诸葛亮之间的战争走到这一步已然不叫战争了,叫追逃。一个追,一个逃。追者从容不迫,逃者慌不择路,有洞就钻。孟获可以想象到自己的狼狈。他只是不认输罢了。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认输。

躲进山洞里也不认输。

人生是什么?无非是不肯承认自己失败的一个过程。什么时候承认了,这人生也就玩完了。

有一口气在,是因为心中还有希望在。不是行尸走肉。

目标不见了

孟获委曲求全,跟着弟弟钻进了秃龙洞。

秃龙洞有两条路:东北一路虽然地势平坦,可行人马,可洞口要是被隔断的话,那即便有百万之众,也不能前进。西北一路则山险岭恶,道路窄狭。其中虽然有小路,但多藏毒蛇、恶蝎等,所谓水不可饮、人马难行。

总而言之,这是个藏身的好地方,可以隔断一切人世的消息。孟获来到此处,天天与朵思大王饮酒作乐,很有“不知魏晋,遑论有汉”的意思。 

诸葛亮却感觉不对劲。

因为目标不见了。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瞄准目标。不管这目标是拿来追求的还是拿来射击的,总之目标不能失去。

可现在孟获突然人间蒸发,几十万大军六月酷暑当中来回寻找,一无所获,这样的情形诸葛亮还是第一次遇到。

心里便一阵惶恐。

不错,诸葛亮智谋盖世,在这个世间几乎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可“目标丢失”这个难题却是他解决不了的。

所有的神机妙算都必须落实在一个具体的对象身上。所谓推手推手,没有对方的手,又能怎么推?

诸葛亮发誓,一定要把孟获找出来,挖地三尺也要把孟获找出来。因为他不能没有他,就像很多人的人生,不能没有一个可以瞄准的目标一样,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活着的意义。

孟获没有被找到,却找到了一条路。

一条狭窄的小路。毒蛇遍布,恶蝎丛生,水不可饮,人马难行。

蜀兵大批地倒下,在喝了此间的无名水之后。

没有人知道小路的尽头是什么,可能有孟获,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诸葛亮需要做出一个判断,要不要踏上这条路。

人生的很多时刻其实都是这样,走下去可能一无所有,不走下去肯定一无所有。

便走。

诸葛亮下令全速前进。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山洞前。

秃龙洞。

秃龙洞在此时又面临着命运的交锋,两个男人将再次对决,看自己的人生是否会有转机。

孟获遗憾地发现,又败了。

不是败在诸葛亮手里,而是败在自己人手里。二十一洞主杨锋引三万兵来助战,谁知他要帮助的不是孟获,却是诸葛亮。

这不仅让孟获遗憾,也让诸葛亮遗憾——因为孟获又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一个借口了。

果然,孟获被俘后心有不甘地对诸葛亮说,“非汝之能,乃吾洞中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要杀便杀,只是不服!”

“自相残害”这个借口孟获以前用过,他现在重复使用了,并且看样子还会继续用下去。

只要他愿意。

诸葛亮却为孟获叹息。诸葛亮以为,一个人总是遭遇自相残害的话,只能说明他的为人有问题。

没有凝聚力。

众叛亲离。

更何况孟获遭遇了不止一次的自相残害。这说明他是个没有前途或者说未来的人。他的团队缺乏统一的信仰,注定走不远。

诸葛亮:要不,就这么罢手吧。

孟获: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诸葛亮:可那没意义。

孟获:什么叫有意义。

诸葛亮:活出未知的生活,和以往不一样的生活。

孟获:我……会的。

诸葛亮:你不会。

孟获:为什么?

诸葛亮:没有人陪着你走。

孟获:我一个人走。

诸葛亮:一个人能走多远?

孟获:有信仰就能走很远。

诸葛亮:好奇害死猫,信仰害死人。做一个没信仰的人,活得不累。

孟获:没信仰,毋宁死。

诸葛亮:我要是你,早就放弃了。

孟获:可惜你不是我。

诸葛亮:还想玩下去?

孟获:什么?

诸葛亮:这个游戏。

孟获:只要你奉陪。

诸葛亮:我的天……

伪善是世界上最大的恶

孟获又获得了自由。

也许是孟获这个名字颇有深意存焉,他屡有所获却又屡屡失去。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带来的魔咒。孟获无法破解,在命运的怪圈中浮沉飘零,不知所终。

这一次他选择了回故乡。

真正的故乡。

银坑山。

银坑山中有三江之险,重关之固。三江是指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汇合,所以叫三江。而重关之固是指银坑山中三江城。此城三面临江,一面通往旱路,真真易守难攻。孟获以为,那是他生命中的福地。

他将在这里咸鱼翻身。

的确咸鱼翻身了。起码最初的态势是这样。

当魏延、赵云领着一路蜀军,于旱路攻打三江城时,他们发现世界上有些城池是攻不下来的。这里面有人心的城池,也包括三江城。

因为三江城和人心的城池一样,很毒,很阴险。

无数的蜀军死在城下,他们中箭而亡。

原因是城上弓箭齐发。箭不是普通的箭,是毒箭,箭头抹上毒药,但凡有中箭者,皮肉烂透,现五脏而死。

的确毒。

并且这样的阴毒没有克星。对蜀军来说,进攻就意味着死亡,不进攻才有救。

但诸葛亮不这么看,诸葛亮以为,进攻意味着死亡,不进攻也意味着死亡。因为他是战场上的指挥官。

对一个指挥官来说,进攻,没有任何停下来的借口。哪怕血流成河,堆尸如山。

诸葛亮又下达了进攻令,在午夜时分。

只是这一回蜀军的进攻有些怪异,他们不仅手持武器,还人人怀揣一包黄土,目的是将它扔到三江城下。

十万蜀军十万土,一时间,三江城外积土成山,并接连城上。

三江城很快就攻下来了。

虽然有很多蜀军前赴后继中箭而亡,但是更多的蜀军如履平地般冲进三江城,砍死了守城的朵思大王,并接管了三江城。

这场战争的胜败至此已是没有什么悬念了,有悬念的是孟获以什么方式落败和他是否承认自己失败。

这一点,诸葛亮没有把握。

不错,他可以积土成山,可以众志成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一座毒城,却不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孟获的那颗心。

始终不服输的心。

诸葛亮只能继续派兵缉拿孟获,以收其心。

但是,没想到的是,孟获被他的妻弟带来洞主押来受降了。

孟获真的投降了?这个消息让诸葛亮一阵欣喜的同时也深感失落。为什么一个人在降与不降之间如此草率从事,缺乏应有的过渡和转折。

特别是缺乏他的良苦用心。

诸葛亮不知道,现在的情形是他的成功还是孟获的成功。孟获真的是在他的良苦用心下翻然悔悟,还是戏弄了他,以一次偶然的失手顺坡下驴、说降就降?如果是后者,那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他们进来了。

带来洞主一脸豪迈,孟获一脸颓丧。孟获的颓丧很刻意、很夸张,一目了然,却是那么的不真实。

就像这个世界,亦真亦幻,假作真时真亦假。

诸葛亮突然电光石火,一片澄明。他大声喝道:都给我拿下!

很快,孟获和带来洞主都被诸葛亮身边的蜀军拿下了。蜀军从他们身上,搜出各自带的利刃。

很显然,他们是一伙的,却各自演红白脸,以图获得一个接近并解决诸葛亮的机会。

果然,接近了,却没有解决,而是被诸葛亮解决了。

诸葛亮这才知道,人心都有善恶两面,泾渭分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利用善来行恶,就像孟获和带来洞主演的双簧戏。

伪善是世界上最大的恶!

诸葛亮于悬崖处勒马,力挽狂澜于既倒,终于在第六次击败了孟获。

孟获没有垂头丧气,而是一如既往地强词夺理。他对诸葛亮说:“此是我等自来送死,非汝之能也。吾心未服。”

呵呵,人世间失败的理由真是有一千零一个,连自寻死路都能成为不甘于失败的理由,诸葛亮无话可说了。

孟获却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很有死不瞑目的意思。

诸葛亮跟他商量:老兄,能不能给我一个定数,失败到哪一次才算完?

心服口服。

你是说要败得你心服口服?

对头。

可这世界上,有些人败一万次也不愿承认失败啊……

那是你的问题。

为什么?

没有败到他心里去。

什么叫败到心里去?

我不知道。

是吗?那你觉得还会打赢我?

会。

凭什么?

时间。

时间是站在我这边的。

错。时间站在我这边。我可以永无止境地打下去,而你不能。

你连老窝都没了,怎么打?

老窝没了,还有天下,我以天下为窝,与你战斗。

我的天啊,你是一牛人。

错,我不是牛人,是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