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他需要尊重

曹操有时候很困惑自己在江湖上的地位。

是高?是低?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当然官衔是标准之一,比如镇东将军。但是真的很威风吗?曹操却觉得,和他几十万人马相比,所谓的镇东将军就算不了什么了。

其实,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尊重。这是一个大人物或者即将成为大人物的人的心理需要。

总之,他需要天下人人尊重他,特别是那些地位比他低下的人。

如此,他的存在才是显著和唯一的。

只是这一回,一封信让他心情大坏。

刘备写来的信。

表面上看,刘备的信写得谦卑至极。什么“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看上去很奴才,很殷勤,但在曹操看来,这封信却是透着傲慢。

因为刘备要曹操给他一个面子,撤兵。

曹操笑了。

嘲笑。

曹操以为,在这个世界上,面子是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比如刘备就没有。所谓给面子,从来就是地位高的人给地位低的人面子——刘备区区一个平原令,凭什么要我曹操曹将军曹太守给他面子?

他是什么东西?!

更让曹操愤怒的是,刘备竟然在信中讥讽了他。“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说什么呢,这不骂我不明是非,不以国家为重吗?你刘备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

曹操决定,“咔嚓”掉送信的来使,杀进徐州去,让刘备为这封充满傲慢与偏见的信付出代价。

血的代价。

郭嘉却以为,来使不可以“咔嚓”,而应该好好款待。

不错,让一个人的脑袋落地是有快感,但是让一座城池的人脑袋落地更有快感。当这二者发生冲突时,宁选后者不选前者。

郭嘉说得很慢条斯理,曹操却不明白,这二者怎么会发生冲突,他的眼神充满了疑惑。

郭嘉一声轻叹。为自己的计谋,更为自己的职业。

谋士真是天底下最血腥的职业。郭嘉的献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曹操血洗徐州提供快捷通道。他告诉曹操,不“咔嚓”掉来使,刘备才会麻痹大意,徐州城中人也都会麻痹大意,而杀戮总在麻痹后,就像彩虹总在风雨后一样,痛并快乐着。

痛是他们的。

快乐是自己的。

郭嘉说得很羽扇纶巾,令曹操叹为观止。一个谋士,要有怎样的修为,才能将一件血腥之事说得令人心旷神怡啊……无疑,郭嘉做到了。所以郭嘉是一个有修为的谋士。

曹操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修为的谋士都是值得期待的。

血洗却未遂。

血洗徐州因为一个人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流产了,并从此成为曹操永久的梦想。

吕布。

吕布在陈留率军占领了曹操的老窝兖州,就在曹操准备血洗徐州的前夜。这样的噩耗传来,让曹操站在那里傻半天。

原来,在刺董之后的风云激变中,吕布这个历史风流人物匆匆浪迹江湖,在转了一大圈以后不得已成为了张邈手下。而当曹操浩浩荡荡南征徐州之时,兖州则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池。

吕布就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当了一把小三——他看上了这座城池。

一夜之间,兖州城易主。现在,站在城头上志满意得的人不是曹操,而是吕布。是那个看上去很强悍的人,他面露微笑,一门心思想做曹操的劲敌。

吕布喜欢这样,并总是这样,站在历史风云人物的对立面,做他们的劲敌,顺便做一个历史风流人物。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他的人生就是刀尖上的人生。我挑衅我存在。

风起来了。在兖州城猎猎晚风中,吕布伸出中指,遥指徐州。意图不言自明。

一双肉手

曹操决定退兵。

说实话,这是个艰难的决定。难就难在,是要面子还是要生存?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对一般人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兖州有失,那就成丧家之犬了,焉能不救?但对曹操来说,生存不是第一位的,面子才是第一位的。老窝可以不要,江湖面子不能丢,这不是一个可以拿来探讨的话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曹操的江湖面子和刘备的江湖名声都是千金不换的立身之基。曹操很难设想,自己在徐州不打一仗就全身而退的话,以后在江湖上还怎么混?!

难不成自己真被刘备的一封书信给吓退了?此种江湖传言一旦流传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啊……

曹操进退两难。

郭嘉就是在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再次羽扇纶巾的。他对曹操说,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以为一路顺风,以为风调雨顺,以为世间事不过如此,但世间事总是出人意料,聪明人其实不与事争,只与己争……

只与己争?怎么争?

曹操好奇了。

斗得过自己的心魔,才能成一番功业。不错,江湖面子是很重要,但面子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一时的面子赢在眼前,一世的面子赢在久远。回兖州吧,巩固好基地再图未来……

可徐州……刘备……这……这……

曹操到底咽不下这口气。

郭嘉笑了,像一个有修为的谋士那样笑了:拿下徐州又怎么样?……打败刘备又如何?主公,心中有天下则以天下为敌,心中无天下则以自己的心魔为敌,徐州……刘备……他们,不值一击啊……

郭嘉言及于此,那叫一个淡定从容。曹操则如醍醐灌顶——顿悟了。

他的退兵决定就此作出。

陶谦又开始做思想政治工作了。

这一次的态度比上次坚定。

因为刘备让他感到炫目,一封信吓退几十万曹兵,这是什么力量?正义的力量啊。刘备是什么人?正义的化身啊!陶谦苦口婆心地对刘备说,徐州是你的,只有你才是徐州的保护神,别再推迟了,刘公。为了徐州百姓的幸福安康,你就领了这徐州牧吧……

刘备伸出一双手,以一个决绝的姿势制止了陶谦继续苦口婆心下去的企图。他表情坚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豪情万丈,像极了一个天下为公的仁人志士。陶谦望着他那一双天下为公的肉手,一时间景仰不已。

当然景仰刘备的不止陶谦一人。糜竺、孔融包括陈登都景仰。景仰之余,都觉得刘备同志应该成为徐州城的领导人。糜竺从利益学的角度诱惑刘备——徐州富得很啊,是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兄弟,不要白不要!陈登则从病理学的角度暗示刘备:哥们,陶谦陶老多病,身体不怎么行,你年富力强,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啊!孔融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比较独辟蹊径,他的切入点是天人感应。孔融对刘备说: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这么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下来以后,刘备总算开窍了。他愿意接受陶谦辞职的决定,但又提名当前江湖上赫赫有名、海内所归的袁术袁公路大人为下一任徐州城的领导人。

孔融笑了。

笑喷了。

因为他第一次发现了刘备的幽默。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幽默与否不在其自身,而在于他和周围人的反差。这个刘备,也太搞了吧!把徐州给袁术,那还不如直接给他孔融呢!孔融坚定地否决了刘备的提议,同时对这个很搞的人深表绝望。

景仰到绝望。

有两个人不绝望,而是对刘备充满希望。

他们是兄弟,关羽、张飞。

在所有人的努力均告失败后,关羽、张飞开始站出来劝说刘备,希望他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弟兄们想想。革命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个稳固的根据地,徐州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大哥,要了它吧,要了吧,你不好意思说,我们来说……

关羽、张飞的喉咙很粗,一时间“要了它吧”在徐州城回音不绝。

刘备还是没要。

只一双肉手依旧在天下为公地举着,令人眼眶湿润。

刘备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一双手举得那么久,那么卓而不群。但有一点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要坚守的,特别是当所有人反对时。

因为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可能真正属于自己。

这一天的说服都在刘备这双肉手前败下阵来。刘备最终没有要徐州,而只要了小沛——徐州边上的一个小镇,用以驻军。表面上看,刘备继续居无定所、穷困潦倒,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只是暂时的。

自恋狂

兖州城与其说是吕布拿下的,不如说是陈宫拿下的。

因为吕布后面站着陈宫。在陈留太守张邈手下,吕布和陈宫一起建功立业。所不同的是,吕布是主创者,而陈宫则是辅助者,辅助吕布建功立业。

这是陈宫离开曹操之后的一个新机会,却也是他的宿命。从此时开始,到几年后命丧白门楼,陈宫人生的最后轨迹离不开这个叫吕布的男人。

他被吕布绑架了。

他的命运被吕布绑架了。吕布的豪情及其性格缺陷书写在陈宫的人生边上,是那样的印迹鲜明,不容置疑。

应该说陈宫是有计谋的。

不做县令的陈宫看上去很谋士。

他时时处处帮吕布出谋划策。

吕布不知道陈宫的计谋是好是差。

因为,他没采用。

一般说来,吕布这个人是不会采用别人的计谋的。

他只用自己的计谋。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吕布。

比如这一次,曹操带领大军杀气腾腾地杀回来了。陈宫献计说,打曹操,关键是要搞伏击。兖州城南的泰山,是个伏击的好地方。不如就在那里埋上几万精兵,让必经此地的曹军尝尝咱们的厉害。

吕布看他一眼,看得很轻蔑。

吕布以为,做男人,就要敢于亮剑。亮剑就要现身,要光明正大,不要鬼鬼祟祟。伏击地干活,不是男人的做法。你地明白?

陈宫不明白。

吕布就让他明白明白。他告诉陈宫,打曹操,就要打出咱们的浩然正气。我吕布是以什么闯荡江湖的?一个“勇”字。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就在兖州、濮阳二地摆开阵势,待其来攻……

陈宫狂吐不已。

他确确实实被吕布击到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外貌俊朗的帅哥,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会如此迷恋阵地战呢?

吕布进一步解释:兖州、濮阳二地互成鼎足之势,曹军攻兖州则濮阳扰之,曹军攻濮阳则兖州扰之。总之就是不能让它首尾相顾……

吕布说到这里,那叫一个摇头晃脑——他是真真正正陶醉其中了。

陈宫只得无语。

在这个世界上,他见过自恋的人,却没见过为自恋寻找理由和进行理论分析的人。

吕布算一个。

这样的发现让他心寒。因为陈宫仿佛见到了另一个曹操站在他面前,都是自恋狂啊!相信自己,迷恋自己,一点都不信任别人。

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陈宫无语问苍天。

泰山是世界上最险峻的山。

但是郭嘉却以为,比泰山更险峻的,是人心。

站在泰山险道的入口,郭嘉首鼠两端,不敢向前。

他害怕吕布设伏。害怕曹军有进无出。

曹操却不怕。

曹操不是不怕伏击,而是不怕吕布。

因为吕布有勇无谋。

曹操以为,凭吕布的智商,肯定想不出如此计谋。

郭嘉却不以为然。

不错,吕布是有可能想不出如此计谋。但他手下的谋士呢?所以不可不防啊……

吕布手下无谋士。因为,他就是自己的谋士。

曹操语出惊人。

郭嘉顿时明白。是啊,吕布手下无谋士。对于一个极度自负的人来说,再多的谋士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郭嘉放心地跟随曹操,驱马向前。

几十万大军也心无旁骛地跟随曹操,驱马向前。目标是兖州、濮阳二地。

果然,他们一路未遇抵抗和伏击。到了濮阳城下,好运还在等待着他们。吕布拒绝了陈宫“趁曹军立足未稳,攻其不备”的建议,大大方方地给了曹军安营扎寨的时间。这简直让曹军喜出望外。

吕布真男人也!

不错,吕布是真男人。因为他不仅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也藐视敌人。豪迈的他期待着和曹操的终极大战。

总之,吕布就是要让世人知道,他吕布是如何在千军万马中轻取曹操脑袋的,就像当年他划了个优美的弧线轻取董卓脑袋一样,现在的他那叫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欠曹军来攻。

最大的孤独

战斗开始了。

结果是——吕布胜。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这场大战并非曹吕双方兵力的大角逐,而仅仅是几个高层将领在切磋武功。

濮阳城下。

针锋相对。

吕布战夏侯惇。

张辽战乐进。

毫无疑问,这场小规模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提升了吕布的自信心。他期待着接下来和曹操在马上面对面比试武功。

曹操当然不会和他比试武功。

因为,曹操认为自己不是武夫。

这样的时代,武功不重要,重要的是计谋,倾人之城,倾人之国的计谋。

于禁献计了,在曹操最需要的时候。

于禁的计谋说起来就四个字,击敌软肋。

他把目光瞄向了西寨。

西寨在濮阳之西,是吕布的驻防要地。但吕布并没有驻防它,或者说没有正儿八经驻防它。

吕布的思路是,集重兵于濮阳城,以求予曹操倾力一击。

所以西寨之兵便是老弱之兵,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

于禁要的就是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这样一来,一场胜利将唾手可得,现在的曹军太需要胜利来鼓舞士气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胜利。

而现在的吕军也太需要一场失败来挫其士气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失败。

曹操从了于禁。

在曹操看来,这是个人不知鬼不觉的计谋。只要吕布不重视西寨的话。

而吕布是注定不会重视西寨的。

因为他一如既往地自信,一如既往地豪情万丈。

陈宫重视了西寨。

在曹军败了一仗之后。

在吕军士气高涨之时。

表面上看一片的欢乐祥和。

但是陈宫却感到了一丝不安。

他不相信曹操会就此罢手。都说失败是胜利之母,那反过来是不是也成立呢,胜利是失败之父。

现在这样的感觉在陈宫心头萦绕不去。不错,吕军是胜利了一把,各寨都欢欣鼓舞,喝上了庆功酒,相反曹营却是一片静悄悄。他们在干什么?

陈宫觉得,这是致命的静悄悄。致吕布的命,也致他陈宫的命。毕竟他们俩现在是利益共同体了,是利益攸关者。

所以,不可不防。

防曹军的偷袭。

当然,如果利用曹军的偷袭将计就计再胜它一把,这毫无疑问更是一件爽歪歪的事情。

但问题的关键是,曹军会偷袭哪里?

濮阳城虽然欢欣鼓舞却也是戒备森严,曹军倘若偷袭,胜算不大。

现如今,对曹操来说,胜算不大的战争都将是不存在的战争。

他可以受得了,他的面子受不了。

所以应该是那个西寨。

肯定、绝对、完全、彻底、毫无疑问是那个西寨。

空虚的西寨。

鸡肋的西寨。

对吕布来说可有可无的西寨。

对曹操来说志在必得的西寨。

陈宫激动了。为自己准确猜到了曹军的下一步举动而激动。

这样的激动好似无意间得知了偷奸者的地点,那是一种香艳刺激的成就感。

不过,陈宫很快就不激动了。

只有孤独。

吕布鄙视了他的猜想。

吕布豪情万丈地说:他(曹操)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

陈宫心如死水。

孤独得心如死水。

应该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是有层次的。

一个人面壁而坐不叫孤独。

因为有思想陪伴。

最大的孤独是思想不被认可的孤独。当一个人的思想无人喝彩时,这个人毫无疑问是个孤独者。

现在的陈宫就是个孤独者。

和上次一样,他的计谋再一次被吕布给否了。吕布继续豪情万丈地鄙视陈宫。

也鄙视曹操。

然而这一次,注定和上次不一样。

陈宫同志发狠了。

陈宫第一次尝试着要改变什么。因为只有改变,才能体现他的生存价值。

最重要的是,只有改变眼前的一个个小问题,才能最终改变他的命运。

现如今,陈宫迈出了第一步。他不再选择逃避。如果说他当年逃避了曹操的话,现在的他决不逃避吕布。

他要影响吕布,进而影响这个世界,并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

陈宫要和吕布打一个赌。

赌注是彼此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