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刘备没法给他一个解释。
他不能对糜竺说,他要“义”字当头,不做对不起“义”字的事情。吕布对他有恩,对徐州有恩,那就要知恩图报。不然这个江湖上从此再无刘备。
虽说报恩之后事更多,可眼下这个世道,就是多事的世道。你想躲事,躲得过去吗?
就拿吕布这事来说,事实上收留不收留他徐州都已大祸临头——曹操要报杀父之仇啊,他原本是要血洗徐州的,只是因为吕布端了他的老窝,他才不得已暂时退兵。现在时机成熟了,曹操当然要卷土重来……
所有这些刘备都不能说。
因为他无法回答糜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窝藏吕布,会不会加重曹操对徐州的仇恨?刘备这么做,是不是以徐州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来做赌注,以成全他“义”字当头的江湖名声?!
刘备知道,糜竺是一定会这么问的。
刘备也知道,他是一定无法回答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貌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
不可说。
也说不得。
就像此时的刘备,顾小义则舍大义,顾此义则舍彼义,总之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这就是他的人生。
刘备那叫一个无可奈何。
糜竺没有这么问。
他没有机会了。
吕布来了。
不由分说地来了。
他的到来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他是吕布。
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吕布。
现在的他已是一无所有,其奈我何?
吕布大大咧咧地坐在徐州市政府刘备临时的办公室里,看上去顾盼自如,像极了这里的主人。
他的确是这里的主人。
徐州城的主人。
只要他愿意。
因为此时刘备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要把徐州城的牌印交到吕布手中,希望后者做徐州城的新主人。
在场的人愣住了。
糜竺愣住了。
张飞愣住了。
关羽愣住了。
与此同时,吕布也愣住了。
他不明白,世上还有这样傻的人。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自己不吃,上赶着要送给别人。
送给他吕布?
吕布决定,要。
因为他现在缺的正是一个根据地。下一个是徐州?错!永远是徐州!
从此以后,徐州是我家。
但吕布到底不敢接下牌印。
因为两双眼睛,两双吃人的眼睛。
那是关羽、张飞对他怒目相向的眼睛。
这样的眼睛令他恐惧。
不错,他是可以吃掉送上门来的馅饼,与此同时他也会被吃掉。
被关羽、张飞吃掉。
吕布只得推托。
心有不甘地推托。
刘备却不容许他推托。
因为刘备要送出徐州。
如释重负地送出徐州。
的确,对刘备来说,送出徐州是一件如释重负的事情。
这些天来,他几乎被徐州城压垮了。或者说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那个“义”字被徐州城压垮了。
自从“被迫”接受了徐州城的牌印之后,刘备的神情就一直比较恍惚。他疑心天下人对他的评价变了,他疑心自己这么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义”字招牌要倒了。所以,他想找到一个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洗刷自己。
吕布的到来在他看来正是这样一个机会。
刘备觉得,把徐州送给吕布去经营有两大好处:一,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二,保卫了徐州城。
因为从此之后,徐州不再是刘备的徐州,而是吕布的徐州。对吕布来说,保卫徐州就是保卫自己的根据地,那是要豁出命去保卫的!
只是刘备的“一举两得”之举遭到了关羽、张飞的抵制。他们以吃人的眼神狠狠打击了吕布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令他到底不敢为所欲为。
刘备却在此时发怒了。
他怒关羽、张飞不懂事,不理解自己一颗孤独寂寞的心。于是在徐州市政府刘备临时的办公室里,吕布惊讶地发现,刘备发怒的样子原来也蛮可怕的。
更重要的发现还在于,关羽、张飞是怕这个刘大哥的!在刘备的怒目相向下,关羽、张飞闭上了对吕布怒目相向的眼睛。
这样的发现让吕布怦然心动。看来,刘备是真心实意要把徐州送给我啊,天赐不取,就是傻瓜和笨蛋。
他开始伸出手去,准备接下刘备递过来的牌印,沉甸甸的徐州城牌印。
刘备深不可测?
陈宫看着那个牌印,说不出话来,久久说不出话来。
事实上他眼中有牌印,心中没牌印。
心中有的只是心思。
不是自己的心思,而是刘备的心思。
陈宫试图看穿刘备的心思。
刘备真想送徐州吗?
不想吗?
想吗?
不想吗?
没人知道。
只有刘备自己知道。
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结果只有一个,心思却各不相同。只有当事人的心思是唯一的正解。
陈宫可以做的,就是揣摩刘备的心思。
陈宫以为,刘备此时的心思是投石问路。
他害怕吕布到来,却又不能不接受吕布到来。一句话,刘备是为“仁”所累,为“义”所害。
而吕布是来做客人的,还是来做主人的?这是刘备迫切要知道的。
便有试送徐州之举,以试探吕布之心。
吕布的心也很快就被试探出来。陈宫看到,吕布的那双手已经伸出去了,贪婪地伸出去了,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徐州城马上就要易主。易主之后的徐州形势将发生如何微妙的变化,没人知道。
陈宫也不知道。
好在意外发生了。
陈宫咳嗽了。
恰到好处地咳嗽了。
这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咳嗽。在此咳嗽声的暗示下,吕布收手了。
事后吕布想起来,觉得陈宫的分析不无道理。
自古以来强宾不压主,更何况主人本来就不弱:关羽、张飞能忍一时,就能忍一世吗?
最要命的问题还在于,刘备这人深不可测啊。送礼送得这么骇人听闻,这是送礼吗?这是要命啊!徐州送出去之后他倒成了寄人篱下之人,天底下的人怎么看他吕布,又怎么看一脸委屈状的刘备?
吕布悻悻然收手,不再作非分之想。
因为他觉得刘备,不是一般的狡猾。
接下来,麻烦却是不断的。
因为称谓。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
这是在酒桌上,在刘备欢迎吕布的晚宴上。
刘备听了不以为意,就像他做了吕布一辈子“贤弟”一样,答应得那叫一个自然妥帖。
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刘备总是这样,把灿烂和诚恳留给世人,以换取世人对他“谦逊、仁慈”的评价。
这是代价。而代价是不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的。
吕布笑了。看着这个比他年长却一脸嫩相的人被自己称弟,他颇有占了便宜的感觉。
但陈宫却感觉大事不好。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占了便宜的人不是最后那个得到便宜的人。最后得到便宜的往往是表面上被占便宜的人。
这是乱世的一个辩证法。
吕布年轻,争强好胜。而争强好胜者绝没有好下场。陈宫心里一声轻叹:这徐州,看来是待不住了。
不是刘备不肯容人,而是另外有人不肯容人。
女人的话题与男人有关
张飞。
张飞是很看重称呼的。因为没有称呼就没有他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叫刘关张?这表明三个人捆成一起闯江湖来了。所以张飞以为,倘若有人藐视其中的任何一个,就是同时藐视他们三个人。
我们都是纳了投名状的,我们都是喝了血酒的,我们三个人就是一个人。张飞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喊。
不仅心里呼喊,嘴上也在呼喊。
呼喊的结果是吕布的脸变色了,青一阵白一阵。
因为张飞要和他单挑。所谓大战三百回合。
没有人知道此二人三百回合打下来结果会怎样。也许用不了三百回合,就像武侠书上写的那样,高手过招,一伸手必定躺下一个,自己或对手。
吕布弃权了。
因为无论怎样的过招都没有任何意义。打赢了张飞又怎样?还有关羽。打赢了关羽又怎样?还有刘备。
而刘备是打不赢的,他是仁者,起码在世人的印象中他是仁者,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仁者无敌。
吕布只得走了。
和陈宫一起走了。
他们接受刘备的安排,来到小沛暂时栖身,以避免和脾气暴躁的张飞发生进一步的冲突。
在小沛数星星和数蚂蚁的日子里,吕布终于领悟到一个道理:高调者比低调者更容易出局。
这样的领悟让他痛苦不堪。
当然了,世界上痛苦不堪的人数不胜数。
除了吕布,还有献帝。
吕布的痛苦在路上,献帝的痛苦在宫中。
他没皇权了。他的皇权已经被大司马李榷和大将军郭汜剥夺。此二人代替献帝行使皇权。所以吕布在小沛数星星和数蚂蚁的日子里,献帝也在宫中数蚂蚁和数星星。
在这个世界上,蚂蚁和星星是数不完的,所以,献帝的痛苦也是数不完的。
好在有人挺身而出了。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隽,他们站出来准备解除献帝的痛苦,要把大司马李榷和大将军郭汜“咔嚓”了。
当然,他们不是刺客,也不打算去做刺客。杨彪以为,让一个人死,方法有很多,刺杀的方法其实是最笨的。
聪明的方法是让他们自相残杀。
这听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个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怎么可能自相残杀呢?
大司农朱隽一脸疑惑地看着太尉杨彪,希望他指点迷津。
太尉杨彪没有指点迷津,而是闭上了眼睛。
因为他不相信“指点迷津”这一说。杨彪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迷津都是要自己去悟的。如果自己悟不到,又怎能期望别人替你领悟呢?
不错,此时此刻,太尉杨彪的确悟到了让两个根本利益一致的人自相残杀的方法,但这样的方法,打死他也不说。
几天之后,杨彪的老婆坐到了郭汜老婆的面前。
这是在郭府,两个人的郭府,两个女人的郭府。
没有人知道杨彪的老婆为什么要坐到郭汜老婆的面前。
但郭汜老婆知道,杨彪老婆肯定有话要对她说。
基本上,这是两个女人之间的话题。
但绝对和男人有关。
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话题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男人有关,否则它就不是女人话题了。
郭汜老婆很快知道了,的确和一个男人有关。
她老公郭汜偷情了,偷的是李榷的女人。
杨彪老婆一脸哀伤地说,男人偷情没什么,但千万别偷同事的老婆。李榷的女人是谁啊?那就是李榷的脸面。现在你老公把李榷的脸面都给搞了,那结果只有三个字,死翘翘。
郭汜老婆五雷轰顶。
她这时才知道,男人是下半身动物,一旦性起,是什么都不管不顾的。
她决定要管一管,顾一顾。不仅是为郭汜好,也是为自己好。因为她很难设想,郭汜一旦死翘翘后,她还能有什么好的未来。
又过了几天,一只狗死了。
死在郭汜面前。
一分钟前,这只狗还在人间撒欢;一分钟后,它已在阴间长眠。
郭汜落泪了。
不是为狗,而是为自己。因为狗是吃了李榷送来的酒食之后才死的。如果不是他老婆灵机一动拿狗当试验品,那此刻在阴间长眠的就是他了。
郭汜的眼泪为自己而流,为自己的轻信与浑浑噩噩,悔恨不已。
原来李榷是如此心狠手辣,过河拆桥。两雄不并立,他奶奶的真是千古名言!郭汜在一瞬间大彻大悟,看上去很像个智者。
郭汜老婆则站在一旁,若无其事。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她的设计。不错,酒食是李榷送来的,但酒中毒药却是她下的。她要以如此这般的行为艺术告诫郭汜:远离李榷,远离李榷老婆,热爱生命。
有人质者生存
两个根本利益一致的男人开始互起疑心。
表面上看,这是一条死狗导致的政治僵局。但是,要真正崩盘,似乎还差一点火候。
毕竟死的是狗而不是人,毕竟这条狗死在郭府而不是李府。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李榷要为郭汜买单。
郭汜决定再忍。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需不需要忍耐有时候不看他离正义公理有多近,而看他离拳头实力有多近。
郭汜的拳头不够硬,实力不够强。
他不想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
只要李榷不做得太过分,不危及他的性命,郭汜愿意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
有一天,郭汜发现自己终于忍无可忍了。
他吐了。
在再次吃了李榷的酒食之后。
郭汜在狂吐不已的癫狂状态下,由衷地相信自己又中毒了。
这是最后的“中毒”,因为郭汜吐完之后悍然起兵了。
不错,郭汜同志是想过不要鸡蛋碰石头的,但现在的情势是鸡蛋碰不碰石头都要破碎了,由不得他逃避。
郭汜别无选择,除了选择铤而走险之外。
李榷由衷地相信郭汜的脑筋搭牢了。
因为,一个人只有在脑筋搭牢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鸡蛋碰石头的事情来。
但是贾诩却不相信。
贾诩相信郭汜选择铤而走险另有深意存焉。
难道是篡党夺权?贾诩立即建议李榷把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叫挟天子以令天下。
虽然若干日子之后曹操才干出类似的举动,但毫无疑问,开风气之先的那个人是贾诩。
李榷照办了。
献帝哭哭啼啼地跟着李榷走了。在郿坞这个著名的地方,献帝成了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人质。
有人质者生存。这是乱世之道。
郭汜手上很快也有了人质:包括太尉、大司农在内的公卿百官成了他的人质。
他绑架了他们。
于是千古奇观出现了:皇帝和公卿百官分别被绑架在两大反政府武装手中。这个王朝的统治基础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献帝哭了,为自己成为大汉朝最后的见证人而哭。
侍中杨琦却以为,现在还不是哭丧的时候。再说真要哭丧也不是皇上自己哭自己。
皇上只配接受世人献给他的哭泣,如果有一天他真的死翘翘的话。
总而言之一句话,献帝是最不应该哭泣的人。
因为,局势尚有可为。
献帝却看不出局势尚有可为。
在他眼里,现在的局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怎么为呢?
杨琦告诉他,刀俎和鱼肉并不是宰与挨宰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刀俎就没有鱼肉,有刀俎才有鱼肉;刀俎一定宰鱼肉吗?鱼肉可不可以宰刀俎?
献帝糊涂了。他不明白鱼肉可以宰刀俎的道理。
杨琦呵呵一笑,紧接着又告诉他,世界上的鱼肉有大有小,小鱼肉当然只有挨宰的份,但是像献帝这么大的鱼肉,却是很有可为的。
因为无论什么东西,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是力量了。
这种力量,不容小觑。
命运是人世间最大的秘密
贾诩站到了献帝面前。
他是奉旨而来。
事实上他来之前就知道献帝要说什么了。
对贾诩这样的人来说,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他手心里发生的。它们毫无悬念。
这是一个谋士的骄傲,也是一个谋士的落寞。
果然没错,献帝让他作出一个选择:是继续做李榷的谋士,还是做他献帝的谋士?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虽然贾诩很轻易地猜到了献帝的谜面,但是对于谜底,他一片茫然。
不错,献帝是天子,位极至尊,可却是个人质。
李榷是反臣,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却手握重兵。
他们,谁比谁厉害?
问题的关键其实还不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明天的身份。
天子永远会是天子吗?
反臣永远会是反臣吗?
不知道。
也许会互相易位,也许不会,也许会死翘翘。
而谋士贾诩的悲凉则在于,他的命运从属于这些“也许”。
虽然,人世间的很多秘密对他来说不是秘密,但是“命运”这个东西除外。
因为命运是人世间最大的秘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掌握。
天子也不行。
天子如果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也就不会问计于贾诩了。
这两个人半晌无言,凝神肃立,在命运面前屏住呼吸,以便揣摩命运可能的走向。
四分之一炷香之后,谋士贾诩作出一个决定,成为献帝的谋士。
当然了,这个决定不是基于道德层面作出的,它仅仅基于发展空间。
因为,为一个人(李榷)谋和为国家谋,可以闪转腾挪的空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一个谋士的发展空间。贾诩现在想计安天下,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只是他不知道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就像他不知道献帝还能在龙椅上坐多久一样,一切赌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皇甫郦这人能说。
在这样的时代,“能说”就是战斗力。
皇甫郦不仅能说,他还是李榷的同乡。如此两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终于让他有机会成为献帝的说客,去执行说服郭汜和李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任务。
坦率地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皇甫郦完成了一半。
郭汜被说服了。
郭汜同志表示,只要李榷能送出天子,他马上就放出公卿百官。
绝不食言。
李榷听了以后,笑了。
他觉得郭汜狡猾狡猾的。这是把球踢给他老人家啊。先送出天子?我李榷凭什么先送出天子?天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天子就是用来绑架的。
这就是天子的价值!
在皇甫郦面前,李榷声如洪钟地如是说道。
皇甫郦看他。
冷冷地看他。
他觉得这个叫李榷的人说话声音的确是声如洪钟。
但是声如洪钟又怎么样呢?在这个世界上,多少声如洪钟的人最后都挂了,比如那个董卓。
李榷今天是很牛,但他再牛,牛得过当年的董卓吗?所以说强者不可恃啊。绑架天子能绑架一时,绑得了一世吗?皇甫郦心平气和地告诉李榷,世上最愚蠢的举动就是绑架天子,因为那是以天下为敌,把自己当镖靶了。
所以绑架天子就是绑架自己。这个道理等同于玩火者必自焚。聪明人决不干这事。
李榷默不做声。
空气很冷,冷得像他的心。
没有人知道李榷是不是被说服了,只有他自己知道。
没有。
他被说火了。
说怒了。
怒到极处刀剑起。李榷的剑“嗖”的一声拔出来,直指皇甫郦的心窝。
虽然,皇甫郦的话说得是很有道理,但李榷今天要杀的就是“道理”。
他不做道理的奴隶,只做道理的杀手。
因为他不是别人,他是把天子玩弄于股掌的李榷。
谁在他面前说道理,谁就要死翘翘。
李榷高傲地抬起了头颅。
他那不可一世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