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36

……

机修厂工作区这边虽然冷清了, 但是家属院、家属楼那边却是热热闹闹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了新对联。

还请了新门神。

女工宿舍这会没剩几个人了, 晚上,张阿姨上来统计留在宿舍过年的人。

“小杜, 你不回家过年?”张阿姨有点吃惊,杜思苦不是本市人吗?

家这么近, 也不回去过年啊?

“家里人多, 住不下。”杜思苦道,“我吃年夜饭那天回去。”

初一早上可能也要留在杜家。

张阿姨明白了, 她把杜思苦的名字记下来了。

杜思苦过来看:“张阿姨,咱们宿舍有几个留在这边过年的?”

张阿姨道:“除了人之外,还有三个, 有两个是外地的姑娘,”想到这两个姑娘, 张阿姨叹了口气, 但是也没多说,“还有一个是陈婉芳, 208宿舍的。”这个小陈杜思苦应该见过的。

杜思苦记起来了。

上回找她买毛线团的,陈婉芳。

张阿姨道:“保卫科的过年会值班, 这边还是很安全的。”她把名额登记好后,就下了楼。等明天, 女工们走得差不多了,她还得把每间宿舍的门窗检查一下。

食堂那边过年也放假,留下来的几个姑娘得吃饭, 张阿姨开水房有炉子, 到时候多炒几个菜, 大家一起吃。

也热闹热闹。

杜思苦回到宿舍,看到余凤敏还没走,“你不是领了工资吗?怎么还没回家?”领完工资就正式放假了。

余凤敏是图书馆的,那边清闲得很,就算是过完年迟来几天也没事。

余凤敏瞧着杜思苦,“你是怎么想的,真要在这边过年?”

又道,“你瞧瞧,多冷清啊。”

家里多暖和啊。

杜思苦:“你不懂,我回了家,估计就要洗衣做饭了,那一堆的活呢,在这边还舒服一点。”杜家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她回了家就该负责家务,不想干就得跟他们吵架。

这大过年的,杜思苦不想一天到晚的吵吵。

尤其是上次杜父跟杜奶奶都想让她辞职回家,要是这次回去旧事重提,又得吵。

她一想到这些就累。

余凤敏叹了口气,也不劝了。

她掏出筒子楼的钥匙,递给杜思苦:“那边的家具都装上了,床也打好了,不过没被褥,你要是想去住,就把被褥带过去。”

又说,“里头有个炉子,还有锅,我跟朱安用过几次,挺方便的,就是煤不多。”

意思是杜思苦可以去那边做饭,不过煤的问题就要杜思苦自己解决了。

杜思苦接过钥匙。

她是不准备去住的,这可是余凤敏的新房。

她问:“等明天你走的时候,把我那罐头跟麦乳精提回去吧,就当是我给你家拜年的。”

杜思苦从仓库那边拿的年货,都放到余凤敏的新房子里了,不然没地方放。

放宿舍这边太扎眼了。

余凤敏:“行,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我那屋子里还有两包火腿肠,留给你吃。”她想起来,“之前你不是买了朱安家的香肠吗,十斤,也在我屋里挂着呢。”

余凤敏自己那份早拿回家了。

“袁秀咋好像也买了二十斤。”杜思苦问,“她那份也在你新房里?”

“她那份香肠昨天朱安就给送过去了。”

袁秀红已经走了。

回老家了。

昨天袁秀红领完工资之后,就带着行李跟一堆东西去了火车站,她要去赶火车,朱安直接把香肠送到了火车站。

对了,昨天是阮子柏送袁秀红去的火车站。

朱安跟余凤敏说的,在火车站看到阮子柏了,一只手提着满满的行李,还把袁秀红送到了火车上,这才下来。

当然了,朱安也帮忙从窗户递东西上去了。

杜思苦问余凤敏:“他们真在一起了?”这几天她跟着禇老忙前忙后的,压根就没注意身边的这些事。

余凤敏:“有那意思,估计还没成。”

她偷偷告诉杜思苦,“我觉得这次袁秀红回去得问老人的意思。”说到袁秀红,只见余凤敏指着杜思苦的柜子,“袁秀红走之前,放了一些东西在你柜子里,药味很重。”

余凤敏也有,是去疤的药。

她手上的那道疤现在浅得快看不见了。

有药味的东西?

膏药吗。

杜思苦觉得袁秀红真的是个细心周到的人。

次日,余凤敏一早起来就回家去了。

杜思苦拿着余凤敏给的钥匙,去了机修厂家属楼那边,今天腊月二十八了,明年就除夕了,三哥之前提过,二哥回会来。

她这香肠总要带一些回去。

杜思苦过来的时候还特意拿了剪刀。

开了门。

屋里一股子木香味,雷木匠打的家具都装上了,都是纯实木的,都刷了清漆,一水的木家具,瞧着挺不错的。

这中间的家具隔断也尺寸也是刚刚好,下面是栋子,中间留了一片空的,利于采光。门边还有鞋柜。

香肠挂在了窗户那边,下面垫了塑料膜,怕香肠滴油。

除了香肠之外,杜思苦还看到了两刀腊肉,这是余凤敏的。

杜思苦把香肠剪下来,一共拿了六斤,她是准备二斤提到女工宿舍那边,跟张阿姨还有留在这边过年的女工一起吃。

剩下的四斤带回杜家。

杜思苦提好香肠,锁好门。

刚下楼,就在楼底下碰到宋良了,宋良神色不佳,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瞧着像是几天没睡好的样子。

“你这是?”

“我刚从拖拉机厂那边回来,”宋良疲累得很,“初三还要过去。”算上今天,也就四天假。

杜思苦瞧宋良这样,也不像是准备年货的,唉。

她看着手里的六斤香肠,剪开一截,递了过去,“拿着吧,就当是给你送的年礼了。”

“食堂不开门吗?”宋良愣愣的问。

“食堂也放假。”杜思苦道,“你年货领了吗,要是没领,赶紧去仓库,要不然过年只能自个去外头找馆子了。”

外头的馆子还不一定开门呢。

过年都要休息的。

杜思苦把香肠的提绳塞到宋良的手里,“我走了。”

宋良看了一会香肠,之后提着上了楼,但是很快,他就下来了,匆匆去了仓库。

铁路家属大院。

杜家。

杜老三昨天半夜回来的,他们拖拉机厂保卫科这边是轮休的,他是腊月二十八开始休,然后初二回去上班。

他跟保卫科的科长说了,初一家里要清香,得回来。

“这拖拉机厂怎么才这几天假?”杜母从昨天晚上念到现在,“最少得七天吧,隔壁沈洋,放十多天呢。”

小年的时候,她看到沈洋提了不少东西回来,两桶油,两大袋子米,还有一些调味料,酱油醋什么的。

她们家孩子的单位福利怎么就没这么好。

红光县,小河支队。

林场。

苏母不行了,她从前天开始,就吃不进东西了,找赤脚医生看了,说是没救了,话里话外那意思,就这几天了。

杜二本来都到火车站了,在候车间等火车。

后来是梁会计派人去了火车站,把苏皎月她妈的情况告诉了杜二,至于回不回,那看杜二的意思。

杜二知道情况后,没立刻回大队,而是去了县医院,他拿出烟,跟医院保卫这边套了下交情,之后问了一下医院这边医生的情况。

“那个严医生,上个月被人举报,说成分不好,这会正在查呢。”保卫抽着烟,眯着眼说,“你要是找他,得赶紧的,年后人可就要下放了。”

杜二稍一琢磨:“是不是这严医生医术太好,被人盯上了。”

还真有这可能。

保卫悄悄说:“咱们这医院新换了院长。”

杜二:“这位严医生住哪你知道吗?”

那肯定是知道的。

保卫这边都有登记的,很快,他就查出了严医生住的地方。

就在医院宿舍呢。

杜二又摸出两根烟,保卫给他给了一个能进去的条子,杜二顺利的去了医院后面的宿舍,找到了胡子拉渣的严医生。

严医生看到杜二,眼中惊恐,“你们又想干什么?”

杜二道:“我有个长辈病了,想请你过去看一看。”他想了想,“你这身份的问题我可以帮忙。”

“怎么帮?!”严医生半信半疑,又怕是眼前这位眼生的年轻人是过来害他的。

杜二:“我是小河支队的,那边有个林场,你是愿意,我就带你去林杨住一阵,跟这边的人说,你下放到林杨了。等这边松动一些,你要是想回来,我就送你回来。”

他拿出纸笔,“你要是不信,我们写个字据。”

这能管用吗?

严医生沉默的看着杜二。

杜二笑:“这字据上有我的名字,要是我办不到,你手里拿着字据,还怕什么?你想想,你成分不好,我跟你扯上关系,是不是也得倒霉?”

“万一你签的假名呢?”严医生这会尤如惊弓之鸟。

“我是小河支队的,叫杜武,等会到了大队,你去大队部查一查就知道了。”杜二道,“你找你呢,是想请你帮个忙,我对象她妈病得很重。”他描述了一下苏母的病情。

原来是有求于他。

这下严医生算是放心了一些,“这病想完全根冶不可能有,但是可以让她活久一点。”得用药。

杜二:“那就太好了。”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你要什么药?”他来想办法。

小河支队,林场。

苏皎月握着母亲的手,眼泪一直流,“妈。”

要是母亲走了,以后她就是一个人了,孤零零的。

苏母昏昏沉沉的。

小梁(广播员)提着饭进来了,“我煮了粥,还带了红糖水,要不再试试?”要是再喂不进去,只去今晚都难熬。

苏皎月回头望着小梁,“杜二走了吗?”

她心中还抱着一丝希望。

小梁:“不知道呢,我爸派人去县里了,到现在还没回呢。”

苏皎月眼中的光慢慢黯淡。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苏母的脸色更差了,眼看着随时可能断气。

外头传来说话声。

“严医生,就是这。”

“这住宿条件也太差了。”严医生嘀咕。

是杜二的声音!

苏皎月猛的站起来,去拉开门,外头真是杜二,他回来了!

医生!

杜二道:“这是县医院的严医生,医术特别好,让他试试。”

苏皎月重重点头,一边用袖子擦眼睛,一边请他们进去。

有杜二在,真是太好了。

除夕。

一早,天上就飘起了雪花。

杜思苦起来的时候,窗户玻璃上全是雾气。

今天得回杜家。

杜思苦提着三斤半的香肠,锁好宿舍的门,下了楼。

张阿姨听到脚步声,知道有人下来了,“过来吃面,加了鸡蛋的。”今天过年,女工宿舍的姑娘们昨天就把要吃的粮食给送过来了,陈婉芳拿过来的腊鱼,两个外地的姑娘提来的是米跟油,还有一些菜,杜思苦送来的是香肠,还有几根火腿肠。

张阿姨自个还腌了些腊肉,凑一凑,她们在这边能过个好年了。

杜思苦走到开水房门口:“张阿姨,我回家吃。”

张阿姨拿了碗把面盛好了,“吃两口吧,外头风大,还下着雪呢。今天那公交车还不知道有没有呢,你吃点面垫垫肚子。”

又给了杜思苦一双筷子。

筷子好做,木头跟竹子都能做,这边是机修厂,钳工这点活还是能做的。

杜思苦把香肠挂到旁边的杆子上,吃起了面。

没一会,宿舍另外三个姑娘也被张阿姨喊下来了,陈婉芳杜思苦是认识的,另外两个都是外地的,一个姓田,一个姓孔,她们俩都是213宿舍的。

低调得很。

“你好。”

“你好。”

“春节快乐。”

四人打了招呼,又问候了一下,算是认识了。不过,大家都很默契,各吃各的,并不多话。

杜思苦吃完,把碗筷洗了,这才提着自己的香肠出了门。

她脚上穿的是大哥寄来的皮靴,防水的。

她还带了伞。

铁路家属大院。

杜家今年格外的冷清,往年,杜老爷子在,孩子们在,热热闹闹的。今年家里孩子不多,杜爷爷也挂在了墙上。

这老人没了,来杜家走动的人就少了。

他们家大门口贴的是白底黑字的对联。

杜母在厨房忙活,老五跟老三都在帮忙,“老三,你去瞧瞧,你二哥怎么还没回来?”不该啊,不是说回来过年吗。

杜老三:“妈,老四也没回来。”

杜母道:“老四会回来的,不用管她。你去火车站问问,红光县到这边的火车几点到站?”她催着杜老三去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