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等夏氏带着汤传铭离开,汤母笑呵呵地问汤婵:”怎么样,不错吧?”

汤婵嗯了一声,“瞧着倒是个恭敬知礼的。”

汤母笑道:“也聪慧呢,跟你父亲一样,是个读书的料子,在学堂里的功课是数一数二的……”

汤婵安静地听汤母说话,等汤婵回到房间,双巧才悄悄问:“夫人,您打算怎么办?”

汤婵问:“打听消息的回来了没有?”

她命人暗访汤传铭一家有没有仗势欺人、干不该干的事情,双巧回道:“除了之前回禀过的偶尔借着喜事收礼,再没有别的消息,许是太过隐蔽,还需要些时间。”

汤婵却摇了摇头,她有种预感,汤全海一家怕是真的没出什么大格。

要么是她把人想太坏,要么就是这一家人为防止落下把柄闹黄过继,很是注意羽毛,越是如此,所图越大。

事已至此,汤婵只能静观其变。

“也罢,现在看来,早日过继也好。”汤婵沉吟道,“咱们多住几天,这几日装得高兴一点,钓一钓鱼,看看他们会不会在得意的时候露出真面目。”

三日后,在汤氏族老和族人的见证下,汤母和汤全海夫妻立下过继文书,汤传铭被正式过继给汤父。

围观的汤氏族人议论不断,不少人满脸艳羡。

汤全海夫妻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身体更挺直了些。

羡慕也没用,谁让他们生不出和汤父生得像的儿子呢?

这福分合该是他们家传铭的!

夫妻二人紧紧盯着文书,红色的手印落下,尘埃落定。

拿到过继文书,二人再也按捺不住喜色。

总算成了!

汤母同样欢喜不已。亡夫有了香火祭祀,还是跟他那样有缘的孩子,汤母可谓夙愿得偿,不仅在宁安村请族里的人吃席,汤传铭正式搬到汤母这里这一天,汤母还办了宴席,专门宴请了夏氏一家。

安静的汤宅久违地热闹,汤婵让双巧把准备好的改口礼物送给汤传铭,还给夏氏等人都准备了厚礼。

见到这些礼物,夏氏瞪大眼睛,眼底不自觉闪过贪婪之色。

除了送给汤传铭的徽砚狼毫等文房四宝,还有布匹料子、首饰玉佩等等,都是极其贵重的东西。

夏氏还看到了一只金嵌红蓝宝的镯子,跟这只精致华贵的镯子比起来,早几天王家送来又被顾氏顺走的那个镯子算得上什么!

“不行,这太贵重了……”夏氏逼着自己移开眼睛,忍痛推拒道。

“过继之后,铭哥儿便是我弟弟,什么好东西用不得?”汤婵笑着道,“以后咱们也算是一家人了,你收着便是。”

这话简直说到了夏氏的心坎里,她又惊又喜,“夫人太客气了……”

假意推拒几番,夏氏心花怒放地收下了这些东西。

她美滋滋地想,果然之前顾氏说得太夸张了,这位姑奶奶哪有那么难打交道?

夏氏转头看了一眼跟汤传铭说话的汤母,心里忍不住得意。

只要哄好了这位,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宴席过半,汤母和夏氏一起去查看给汤传铭布置的居所,汤婵则笑眯眯地跟夏氏的两个儿媳凑在一起说话。

她平易近人,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位身份尊贵的夫人,亲热地跟众人聊着家长里短。

话题很快转到孩子身上,夏氏的大儿媳丁氏观察了汤婵一会儿,大着胆子问道:“听说夫人成婚多年,还未有一儿半女?”

“嗯?”汤婵不解道,“我膝下有子有女,这话从何说起?”

夏氏的二儿媳恭维道:“夫人果真贤惠,这是将前头留下的几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呢。”

“是该这样。”丁氏点头认同,“不过咱们自家人说心里话,孩子还得是亲生的才亲,有了亲生儿子,夫人才能算真正在后院站稳脚跟呀!”

汤婵心头一动,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说的是,不过孩子的事要看缘分,许是我缘分还未到吧。”

“要不怎么说夫人不是一般人呢,这般豁达的心境就不一样。”丁氏笑着捧道,心里却是一嗤。

什么缘分没到,她可是旁敲侧击过汤母,看汤母的反应,汤婵根本就是生不出来,不然怎么可能成亲五年都没消息?

但她面上自然不显,说完好听的,丁氏就如同最亲近的自己人一般,为汤婵打算道:“不过夫人总得早些有自己的孩子吧?不是亲生,也得是从自己人的肚子里出来的才好。有了新生儿,说不定就能替夫人招来缘分呢!”

到了这时,汤婵大概就看出丁氏唱的什么戏了。

她露出犹豫的表情,“你的意思是?”

丁氏心中一喜,赶紧凑近了压低声音道:“夫人为何不请自家姐妹帮忙?血浓于水,一家子姐妹总比外人可靠,夫人在后宅也能多个帮手不是?”

“你有人选?”汤婵看上去似乎有些意动。

丁氏指着坐在自己身边羞涩低着头的姑娘热情道:“这是我娘家妹子,夫人瞧她这身子,绝对能帮夫人生儿子!”

自家妹妹不过十五,胸脯和臀部却已经生得丰满傲人,谁看了都要夸一句容易生养的好姑娘。

丁氏信心满满,女人嫁进夫家,只有有了儿子才算有靠。汤婵本就是高嫁,却迟迟没有生育,她就不信汤婵不着急。

事情果真如同预料般没什么新意,汤婵笑呵呵地放下了茶盏。

她喊了一声,“紫苏。”

紫苏正在外间忙活,听到汤婵唤她,连忙进了屋,“夫人?”

幸亏这回把紫苏带了过来,汤婵指着走近前的紫苏,对丁氏和善笑道:“这是我给外子准备的通房丫鬟,会识字,会管家,身契握在我手里。”

紫苏多聪慧的人,见丁氏

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再一听汤婵的话音,便知道自己是被叫来是干嘛的。

她故意袅袅婷婷地行了个礼,娇滴滴对丁氏几个道:“见过诸位娘子。”

丁氏的妹妹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低头咬紧了嘴唇。

汤婵的意思很明显——我府上的通房都是这个水平,你何德何能进府?

丁氏笑容也变得有些勉强,她哼了一声,酸溜溜道:“这般妖妖娆娆的做派,能给夫人生儿子么?”

“说得也是。”汤婵也不恼,她看了丁氏的妹妹一眼,“五娘是吧?既然是自家姐妹,进府也不是不行,我也不要求你有什么才艺了,只要立下身契便好。”

丁五娘脸色一变,丁氏也不满道:“夫人是要五娘给你做奴婢?”

她是想送妹妹去享福的,可不是让妹妹去伺候人的!

“我自然是不想的,”汤婵慢吞吞道,“不过可惜,这是外子的规矩。在解家,妾必须有身契,不然妻妾不分,当为乱家之源。”

丁氏这时候哪还不明白,汤婵根本没想过同意,这是变着法子羞辱她们呢!

她脸色变了又变,“我给夫人真心出主意,却没想原来夫人只拿我们当猴耍!”

“你误会了,府上规矩如此,我也有没办法。”汤婵抬起眼皮,“五娘是个好的,等她定下亲事,我给她送一份添妆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丁氏还能说什么?

她强笑了下,对五娘道:“还不快谢谢夫人?”

五娘红着眼圈小声道谢,一旁一直保持安静的夏氏二儿媳见状,赶紧接话圆场道:“哎呦,能得夫人的东西,五娘可真是好福分……”

话就这么岔了过去,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等丁氏她们离开,汤婵并没有跟汤母说起这件事。

汤母对汤婵不生孩子这事可是一直耿耿于怀,要是提起丁氏的打算,怕是又要触碰到汤母的心病。

更重要的是,汤婵总觉得这事没完,这家人的图谋不该这么简单才是。

果然不出汤婵所料,第二天,汤婵等来了夏氏。

“我是来给夫人赔罪的。”

一进门,夏氏便满脸歉意道:“我那个大媳妇儿太不晓事,在夫人面前说了胡话……真是,她小门小户出身,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矩,您千万别跟她一般见识。”

汤婵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打太极道:“您言重了。”

夏氏叹了口气,“不怕夫人笑话,我是我家四老爷的续弦,大儿子是前头的原配所出,丁氏也是原配娘家定下的亲事,我一个继母、继婆婆……”

说着夏氏像是刚意识到不对,“哎,说得多了,夫人勿怪。”

她转而问道:“对了,怎么不见夫人带几位小姐和少爷过来?”

汤婵笑道:“他们要上学,不好耽搁功课。”

夏氏语带羡慕,“夫人同他们感情很好吧?”

汤婵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笑道:“孩子们都是懂事的。”

“孩子再懂事,您肯定也不容易。”夏氏叹道,“后母难为,多管一点说你故意搓磨,少管一点说你故意不上心,总之怎么也不对,心里的苦可都自己知道……”

若换了个人,听了夏氏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说不定就要感同身受地对着夏氏大吐苦水了。

汤婵的心里却是毫无波澜,她端起茶杯品着茶,心说夏氏说这一通究竟是想要做甚?

陪着夏氏说了一会儿废话,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找了过来,“祖母!”

她一身红裙,白白胖胖,玉雪可爱,汤婵不由笑道:“这是小侄女?”

“是我孙女慧姐儿,”夏氏疼爱地看着小姑娘,对汤婵解释道,“今日我出门的时候,缠着我说想哥哥了,我就正好带她来看看。”

一旁的双巧皱了皱眉。

哥儿既然已经过继,就不再是小姑娘的哥哥了,可看夏氏的模样,竟然连点面子功夫都不做。

可她们还真没什么办法,小姑娘年纪小还不懂这些,只吵着要哥哥,她们总不能跟一个孩子过不去吧?

双巧憋着气,看夏氏低头问慧姐儿道:“怎么不去找哥哥?”

“哥哥在读书,不能打扰。”慧姐儿奶声奶气地答道。

“好孩子。”夏氏欣慰地笑了起来,“快见过夫人。”

小姑娘跟汤婵行礼,“夫人好。”

“你也好。”汤婵笑眯眯地道。

乖巧漂亮的人类幼崽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汤婵跟孩子聊了会儿天,才让人带她下去玩。

等慧姐儿离开,夏氏笑道:“夫人跟慧姐儿投缘呢。”

汤婵笑了笑,“是个机灵孩子。”

“不是我自夸,我们慧姐儿,天生的性子好,”夏氏语气亲热,“您要是瞧得上,不如让慧姐儿留在您身边解闷?”

嗯?这话什么意思?

汤婵微微一怔,随即便听夏氏道:“小娘子和小郎君青梅竹马一块长大,说不定就能成一段佳话呢。”

汤婵这下弄明白夏氏绕一个大圈子究竟是想干嘛了,忍不住摇头失笑。

原来昨日丁氏只是来探路的,丁氏先来跟她商量开屋顶,她不同意,便换夏氏来商量开窗户——不愿意给夫君添妾室,给继子找姻缘总行了吧?

汤婵干脆拒绝道:“我那继子的婚事,怕是轮不到我这个后母插手。”

夏氏连忙道:“若是孩子自己动了心思,还能硬顶着反对不成?实在没有缘分做正头夫妻,做个贵妾也好啊!”

夏氏极力鼓动道:“夫人容我倚老卖老说一句,以后挑儿媳,您可千万要慎重。就像我那大儿子,本来挺好一孩子,结果娶了丁氏之后就被媳妇儿带的愈发不像话——俗话说得好,婆媳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夫人有个帮手在,就算是不喜欢的儿媳妇儿进了门,也不怕拿捏不住她!”

“好了。”

闹剧到这里也该差不多了,汤婵扣上茶杯轻叹一口气,“您这主意可真好,算盘珠子都要崩我脸上了。”

夏氏笑容一滞,“什……”

她强笑道:“侄女这话怎么说的?我这也是为你好……”

汤婵笑了,“父兄官职功名皆无,连个乡绅都够不上,这样人家的女儿,谋算未来阁臣嫡长子的婚事,你说这是为我好?”

夏氏有些讪讪,“这不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嘛……”

“停。”汤婵打断她的话,淡淡瞥她一眼,“别以为拿捏了老太太,就能顺势拿捏我。我为着母亲高兴,随手养着你那个小儿子无所谓,但你要是打着吸我家血供养你自己家的主意,还是趁早断了这个念头罢。”

夏氏脸色乍青乍白,没想到汤婵说翻脸就翻脸,“好好好,夫人真是不识好人心,我倒要和夫人的母亲说道说道。”

汤婵微微一笑,“我倒想看看母亲听了你的打算是什么反应。”

她端起茶盏,“双巧,送客。”

夏氏一噎,气冲冲地走了。

——汤母是什么反应?

本来见夏氏来访,汤母很是地热情招待,见夏氏脸色不好,还主动开口询问发生了什么,有没有她能帮忙的地方。

夏氏抱怨道:“嫂子,不是我说,你这个闺女也太犟了一些!”

她在汤婵那儿受了一肚子气,恨不得马上寻求到汤母的共鸣,“……她嫁人也有五年多了,肚子没半点消息,这可怎么好?那解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一个不能生育的主母,如何能站稳脚跟?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即便是这样,她也不愿意让自家姐妹分忧。唉,毕竟是年轻人,不舍得夫君,咱们都是过来人,倒也能理解,这也就罢了,可是她竟然连继子也不知道好好笼络!我也没说别的,只是建议她早早从家里挑个合适的后辈,跟她的继子培养感情,若是能成就姻缘,那最好不过,毕竟自家亲戚,日后肯定向着她,结果也不知道哪里戳了她的脾气,直接把我赶了出来!您说说,这……”

夏氏有一肚子

的话不吐不快,自顾自地喋喋不休,却没有注意随着她的讲述,汤母的脸色渐渐变了。

“够了!”

突然被一声忍无可忍的高喝打断,夏氏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怎……”

汤母涨红了脸,指着门道:“出去!”

夏氏傻眼。

汤母一字一顿道:“给、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