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一百章
那天沈苗苗哭着走了以后,思宁和宋岳就把这件事儿抛在脑后了,也没有跟家里别的人说,想着当时她哭成那样,再怎么着也是个小姑娘家,应该不会再来作妖了吧。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那天之后沈苗苗得不到她爹娘的支持和撑腰,虽然不甘心,可也无法,哭过一回,赌一阵子气也就过去了。
本以为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可谁知道在几天后的一个午后,金桂突然火急火燎地上门了,她一进沈家院子就喊道:“浅娘,有件事你听说了没有,是真的假的呀?他们都说宋——”说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
原来金桂一抬头看到思宁正在浅娘旁边坐着呢,跟浅娘一起转头看着她,等她把话说完呢。
“呃……宁丫头呀,你怎么没去后院忙啊,我跟你娘说件事儿。”金桂想到这事儿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万一是假的,那岂不是让思宁平白伤心?还是先别让她知道了。
思宁倒没想那么多,见金桂停了话头不说了,就猜到可能是要说她的亲事,或者是村里妇人们的八卦,不方便她听的,便识趣地出去了。
看着思宁往后院去了,浅娘赶忙招呼金桂坐下,一边给她倒水,一边说道:“什么事儿啊,你这都急成这样了。最近不是一直在家里准备莹莹的嫁妆吗?怎么还有时间出来?”
金桂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拍了一下大腿,懊恼地说:“别提了,就是因为最近天儿也热,我也忙得很,没工夫出来闲聊,才错过了这事儿,如今村里都传遍了。看你这样,应该是没听说的。也是,没影儿的事儿,她们估计也不敢到你这儿来嚼舌根。”
“别着急,你这一路急走过来的吧?先喝口水,歇会儿再说,到底什么事儿啊?”
金桂喝了一口水,缓了口气,才说:“看来你是真不知道啊。我这不是好几天没出去串门了嘛,今儿个正好吃完晌午饭,我家旁边林家嫂子过去了,跟我说了个事儿。说沈同家的丫头看上了宋岳,哭着闹着要嫁呢,听说还到你们这边闹了,难道是他们瞎说的?”
原来那日沈苗苗一路哭着回去,虽然没有人多管闲事去问上一句,可妇人们闲来无事,到底还是好奇的,
之所以那日没人过问,也是因着沈同一家与村里人相处得不怎么愉快。
沈同倒还好,毕竟也是在大连湖长大的,就算心里再怎么觉得自家高人一等,到他毕竟是个聪明人,既然回了村里,要靠着沈青山家过活的,便也懂得低头做人,是个识时务的。
奈何家里媳妇和闺女不争气,总觉得自己是镇上回来的,就是比村里人高出一两等来。她们不但打骨子里这么觉得,平日里与乡邻相处往来,说话做事自然也带出几分轻视。
日子久了,村里人都知道这家人是看不上乡下人,便也不愿意上赶着自讨没趣,也因此,乡里人虽然热情,但平日里那母女俩出去走动,见了她们主动打招呼的都少。
可不理归不理的,那也是明面上。实际上难得见那家的丫头哭成那样,一众看到沈苗苗哭着回家的妇人早就好奇得心里痒痒了,想知道发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这件事情就着落在沈同家的左右邻居两位夫妇人身上,其中一个还恰好是大连湖最有名的长舌妇。
这两个妇人贴在自家和沈同家之间的院墙上好一阵细听,把那家人的一番对话听的清清楚楚。
好家伙,原来是打上跟沈青山家抢女婿的主意了。真是好不要脸!
村里妇人或许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基本的道德底线是有的。就算不说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靠着沈家挣银子,也知道人家已经定了亲的,你再上去使坏争抢便是缺德,更别说这沈同一家也是靠着沈青山家过活的了。说难听一点,便是忘恩负义,白眼狼啊。
好在沈同还不算糊涂,拦住了她婆娘闺女再去闹。
不过因为有那长舌妇的功劳,这事儿到底是添油加醋地传开了,都知道沈苗苗看上了宋岳,哭着喊着要嫁呢。
也因此,金桂一听到传言,就火急火燎地跑来了。
谁知浅娘竟然一句传言也没听到,一头雾水。
不过既然有这个说话,就总不会是空穴来风。浅娘想了想,如果那姑娘过来难闹过,而自己又不知道,只怕是闺女特别瞒着没告诉自己呢。
于是她便让人叫了思宁过来,把金桂的话又说了一遍,问她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思宁也有些蒙,没想到都过了这么多天了,竟然有这种传言出来。
她倒不是要故意瞒着家里人不说,而是觉得那沈苗苗不过就是小孩子的胡闹罢了,根本没放在心上。此时倒是有些哭笑不得了。
金桂没想到那丫头还真来过,骂了一通没脸没皮的替思宁抱不平,又问道:“你们预备怎么办啊?”
浅娘和思宁对视一眼,有些无奈地道:“之前她虽有不对,可宁丫头也没吃亏,也把她挤兑走了。如今只是传言,他们也没有再做出什么来,还能怎么办?反正我们不往村里去,眼不见心不烦,就当没这回事儿,看看吧。”
金桂想想也是,好像也确实没别的办法。只要那家人不再做出什么不好的事儿,过一阵子等流言散去也就好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过了一阵子,那流言非但没有散去,反而还甚嚣尘上,愈演愈烈,连沈青山在书院里都听说了,回来问浅娘到底咋回事。
好在这件事上更着急的不是沈家和宋家,反而是当事人沈同一家。
这流言一出沈同就知道不好,硬是压着妻女不让出去跟人争执辩白,指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没想到他妻女得罪的人实在是不少,多的是看不得他们好的,流言越传越烈,他再想当没这回事也不能了。若是还想继续在村里好好待下去,他必得采取措施了。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沈同也确实是个有魄力的人。
没过多久,村里便传出了沈苗苗定亲的消息,且与之定亲的还是她在镇上姨母家的表哥,还说是几年前便定下的,只待来年到了岁数便出嫁的。
这话一出,原来的流言便慢慢没人信了。毕竟不大可能拿定亲的事情开玩笑。既然沈苗苗是几年前便定了亲,那言下之意便是说,非宋岳不嫁的话是子虚乌有。
不管沈同用了什么法子,既然说出了明年嫁女儿的话,就总不会是没谱的瞎说。
这一招确实是高,连向沈青山家道歉解释都不用了。看看,流言都是假的,我们是无辜的,是被冤枉的。
沈青山家和宋家听了这个消息,也不过一声叹息罢了,倒也没想过揪着不放。
夏日的人们总是悠闲一些的,时光在蝉鸣中飞速流过,一下子便流到了秋风微凉的时节。
思宁种下的棉花和玉米再次迎来了丰收,且这次没有顾虑,几家人放开肚皮,都吃了个过瘾。
秋收过后,便到了农家人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了。
这个时候,秋收已结束,冬小麦已经种好,又不需要薅草。农人们这个时候最忙的反而是吃酒席。
在乡下,人们娶媳妇俩闺女最多的两个时间段便是每年的腊月和秋收过后这段时间。
要说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闲时间多,有的是工夫好好办喜事。
这不,沈家也迎来了一桩喜事,确切地说,是两桩。
一个人狗子的亲事终于定下,女方是里正媳妇娘家的堂侄女。思宁见过一回,是个温柔大方的姑娘,一看就不是那种多事儿的,想必一定能和狗子以及沈青莲好好相处。
狗子的房子已经都收拾好了,家具也已经在找人打了,院子里也在陆陆续续种上花草树木,已经很有些样子了。
两家已经商定,在明年秋天里成亲,沈青莲母子过完这个春节再从沈家院子里搬走。
另一件喜事虽不是沈家的,可是却不妨碍沈家人都跟着高兴,那就是王朴之和莹莹终于要成亲了。
两个人都到了年龄,王朴之更是不算小了,因此,他娘和他奶奶早就急得不行了,一个想抱孙子,一个想抱重孙子,若不是沈青林和金桂舍不得闺女,只怕王家都等不到这个时候,早把人娶回去了。
这是王家搬到大连湖以来办的第一桩大事,又是长孙娶媳妇,因此办得格外隆重。
忘了平日里行事一向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一桩亲事办下来,也真是让大连湖的人开了眼界。
沈青林给闺女准备的嫁妆已经够让人吃惊的了。都知道沈青林这些年是发了财的,但也没想到他会这么舍得给闺女。
王家的阔绰更是让人震惊,聘礼里面的金银首饰就不说了,竟然还有良田和铺子。
这才是第一个孙媳妇啊,就这么大手笔,后面还有三个呢,王家这得是多有钱啊。看来平日里真是小看了人家。
也因此,这次婚礼过后,王家门前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子,都是冲着王家剩下三个孙子的亲事来的。
王家人不胜其扰,直到思宁姥姥发话说,三个孙子还小,要至少考上秀才以后才会考虑亲事,才总算是消停了些。
王朴之新婚燕尔,每天跟莹莹腻歪的不行,看得下面三个弟弟很是眼热。
只是他们三个就倒霉了,天天被逼着拼命读书做功课。他们奶奶已经放了话出去,总不能自打嘴巴,若是将来考不上秀才,岂不是连媳妇都不能找?